新規及監管下的市場,資金機構如何向「變扭」中的投資人支付收益

2020-11-26 騰訊網

近期不論是民間借貸司法保護利率上限的規定,還是大額現金轉帳管理試點的施行;亦或是對融資性信託、通道類業務的限制,投資類信託業務的鼓勵,對於做慣了債權投資的機構以及習慣了進行保本保收益投資的投資人而言,都感覺到一定的「不適應」。

對此,我們財富中心結合近期的監管規定以及市場反饋信息就市場目前的一些動向進行簡要介紹,並對在「變扭」中的投資人關注的期間收益分配問題常見的市場操作手法進行總結,以明確監管要求。

特別提示,本文對市場的一些操作手法的「揭秘」不代表筆者對相關操作手法的認可,亦不代表對其合法合規性的認可。

一、近期新規及監管下的市場反饋

(一)民間借貸新規下的融資成本問題

近期,最高法發布新修訂的《關於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明確了受司法保護的民間借貸利率為LPR的4倍,即以2020年7月20日發布的一年期貸款市場報價利率 3.85%的4倍計算為例,民間借貸利率的司法保護上限為15.4%。

在我們接觸到的市場反饋中,一些從事債權投資的投資機構原本基於融資主體的不同資質會設置差異化的融資成本,如未取得土地證之前的前融融資以及專規之前的城市更新項目融資,由於該階段的融資無相關抓手,更多依賴於融資方的信用,基於風險與收益相匹配的投資原則,根據不同的融資主體的資質及項目情況,資金機構在成本設置上往往高於年化15%。然而,面對新規這些機構紛紛亦在尋求合適的方式,具體比如針對融資的綜合成本進行利息加管理費、顧問費等形式的拆分,以期既能滿足監管要求,又能面對投資風險實現投資收益。更多內容歡迎參考西政資本2020年8月21日推文《202008:地產融資政策收緊,民間借貸利率司法保護上限衝擊地產前融,開發商何去何從》。

(二)固定收益類產品面臨到期清算的稅費風險

由於近些年募集行業頻繁爆雷隨之引發的募集難、託管難、備案難等一系列問題,一些機構早已放棄以基金形式進行資金投放,而轉向以非基金管理人發行金交所產品或其他產品形式進行資金投放。

以金交所摘掛牌操作模式為例,因目前較少的金交所可接受自然人投資人直接投資,通常涉及到自然人投資人時,自然人投資人需委託機構作為摘牌主體參與產品的摘牌。投資人期間收益分配則通常以往來款掛帳處理(包括以往一些包裝成明股實債的基金產品,在按月、季、半年分配收益的情況)。另外,投資人通常要求實收收益,但機構往往不會為投資人代扣代繳相關稅費(若將投資人資金歸集到合夥企業名下,雖然合夥企業的GP有代為申報的義務,但若投資人不自行納稅,則最終風險仍轉嫁至合夥企業的GP)。

因此,對於這些機構而言,產品即將到期,但帳面上仍舊有大量的往來未清理,到期後的稅務彙算清繳可能帶來稅務風險。

(三)公對私大額轉帳試點下對公帳戶被凍結問題

近年在防止「電信詐騙」、反洗錢的監管要求下,目前銀行已按照《中國人民銀行關於開展大額現金管理試點的通知》(銀髮〔2020〕105號)的要求,在河北省、浙江省和深圳市根據上述規定開展大額現金管理試點管理工作,即對於公轉私超過起點金額的,河北省10萬元、浙江省30萬元、深圳市20萬元,將凍結企業對公帳戶。近期一些機構在與我們溝通交流中向我們反饋,目前他們對投資人固定收益類產品公對私付息亦面臨著對公帳戶被凍結的風險。

(四)真股類投資的市場風向

不論是私募行業對明股實債的打擊,還是近期銀保監會對信託行業的窗口指導,壓降融資性信託規模及通道業務,鼓勵投資類信託,近期我們已明顯感受到越來越多的投資機構逐漸轉向真股投資。但是,在投資人長期的債性投資思維下,面對投資人提出的按期收取固定收益的需求,機構亦在琢磨如何在確保真股投資的同時又能實現投資人對固定收益分配的需求。總而言之,投資人對真股投資的接受亦有一定的市場培育期。

二、期間收益分配的常見操作方法

目前對投資人期間收益的分配市場上常見的操作包括通過保留優先收購權、預分紅、體系外支付以及SPV層面支付等幾種方式。不過不論哪種操作方式支付,均需要解決支付資金來源問題(目前市面上常見的手法包括超募後存放於SPV或項目公司,用於低風險固收類產品投資或集團差額補足、流動性支持或擔保資金等)、資金走向及後期財務處理、相關稅費問題等等。對此,我們財富中心結合市面上常見的操作手法進行相應的介紹和說明。

(一)以優先收購權保留為目的收益支付

在前融放款的實際操作中,不少機構搭建成「產品——SPV——項目公司」的投放架構。由於底層項目產生收益具有較長的等待期,產品投資期未能完全覆蓋收益到期日(如城市更新的前期項目)。為了確保對投資人固定收益的兌付,有些機構在操作過程中將資金全部劃付至SPV層面後,在SPV層面保留部分款項(目前亦有超募後將資金支付至SPV,並將部分資金保留用於固定存款或購買固定收益的理財產品作為期間收益分配的資金準備),用於對投資人進行按月、季、半年度的兌付,剩餘款項則劃付到項目公司層面,保留在SPV層面的資金在財務上則以正常的分紅或預分紅處理。

對於資金需募集的機構而言(如基金、信託),由於SPV對投資人的回款並非來源於底層項目的收益,並且資金並未真正全部投放,實際在監管上受到一定的障礙。因此,一些機構則創設出「優先受讓權保留」的做法,並作為資金機構對SPV的退出方式之一,由無關聯的第三方A與資金機構籤署《優先受讓協議》,約定「為了保證A到期享有對資金機構持有的SPV股權的優先受讓權,A應按季(或月,具體時點實際與對投資人規定收益兌付的時間掛鈎)向SPV支付優先受讓款項,提前鎖定未來優先受讓項目公司股權的權利,從而實現對投資人固定收益的支付。

需注意的是,該種操作手法在目前提倡真股的背景下,已實際上被監管機構認定為債性保本保收益的投資,亦逐漸被一些機構摒棄。

(二)收益的預分配

與上文背景相似,在底層項目公司尚未產生實際收益時,為了實現對投資人按固定時間分配固定利潤的目的,一些機構亦會通過「收益預分配」的方式進行操作,「預分紅」在財務處理上則作為掛帳處理。

該模式雖然是目前最為常見的操作手法。但是,2020年7月31日,浙江證監局發布《關於對KY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採取出具警示函措施的決定》,其中提及該公司存在「部分基金在底層項目沒有回款的情況下向投資者預分紅」的違規行為。該處罰亦反應了市場監管的導向,我們也判斷,未來該模式亦將逐步被市場摒棄。

(三)項目方表面無關聯個人體系外兌付收益

在「投資人—產品—項目公司」的資金投放架構中,因被投資項目在投資期內尚未產生收益,為了支付自然人投資人的固定收益,在一些項目中,目前我們了解到的市場上一些機構會通過表面無關聯的個人以私帳的方式向投資人支付固定收益。另外,一些機構在操作過程中會由其指定的個人在稅收優惠地設立相關載體,項目公司將分配款項支付給稅收優惠地載體,該載體通過分紅形式將款項支付給指定的個人,並由該個人向自然人投資人支付約定的固定收益。該模式我們認為需關注其業務及操作的商業合理性及可能存在的監管風險。

(四)SPV直接向投資人支付收益

除以上三種方式外,由於一些投資人關注在固定時點收取固定收益,對支付收益的方式並不會過多在意。故此,一些機構在底層項目未產生收益時,直接從SPV帳戶向投資人指定帳戶支付固定收益。在財務處理上,將SPV對投資人的直接固定收益分配記做SPV與投資人之間的往來。為清理該往來,投資人與第三方籤署《委託付款協議》,並由指定的第三方受託向SPV支付款項,將該往來衝平。另外,為避免上述操作長期掛往來導致無法平帳以及資金留存在SPV層面而導致未來產生大量的稅費問題,一些機構亦會進行相應的籌劃操作。該模式我們認為需關注其業務及操作的商業合理性及可能存在的監管風險。

面對目前「溯本清源」式的監管,我們認為當下投資機構進行自身的合規自查工作尤為重要,規範自身行為,做好投資者教育,方是長久發展之計。

相關焦點

  • ...房預售資金監管新規徵意見,售樓處公示監管銀行、監管帳戶信息
    近日,濟南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就《濟南市商品房預售資金監管辦法(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意見稿)公開徵求意見,未開立監管帳戶、未籤訂預售資金監管協議的企業,行政審批部門擬不得核發《商品房預售許可證》。買房一定要看預售證和預售資金監管帳戶商品房預售資金是指房地產開發企業預售商品房時購房人支付的全部房價款(包括定金、首付款、購房貸款以及其他形式的購房款)。
  • 海通策略:市場資金面的困境和改善路徑
    我們認為這一輪市場調整,主要源於去槓桿背景下資管新規的推出影響了股市微觀資金供求,疊加外部中美貿易戰影響了市場情緒。2012年開始的金融改革和創新,導致了資金脫實向虛的現象,M2的同比增速與名義GDP同比增速差額從2012年初的1個百分點持續升至2015年的6.9個百分點。寬鬆的貨幣政策環境下,資金並未主要進入實體經濟,而是流向以銀行理財、信託等為代表的保本保收益類金融投資產品,銀行理財、信託以及非標等資產規模迅速擴張。
  • 信託扎堆爆雷引發監管升級,川信、華信、安信等面臨存亡危機
    也正是在信託產品不斷爆雷下,監管層也積極出手幹預,接管並整改,要求信託公司樹立起賺「辛苦錢」的理念。  多年來,信託業一直以高業績高薪酬的正面形象示人,可在近兩年卻是形象大變,不斷傳出有產品逾期兌付消息,特別是在今年,四川信託、華信信託、新時代信託等多家信託公司的扎堆爆雷情形讓投資人著實震驚,對信託業的不信任感明顯提升。
  • 縱覽2020重磅金融監管政策 大唐財富帶您看懂2021監管大年
    大唐財富注意到,2020年以來,資管新規過渡期延長,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金融控股公司、金融基礎設施等統籌監管框架有序搭建。展望2021年,上述重要金融監管政策將陸續落地。  大唐財富認為,儘管因為疫情原因監管部門延長資管新規過渡期,但它們仍堅決按照新規要求各類金融主體推進資管產品淨值化、打破剛兌、不承諾保本保收益等工作,包括銀行等金融機構也紛紛加大力度推進業務轉型。
  • 行業迎來重磅調整,私募新規生效
    業內人士稱,新規有助於行業專業化、規範化發展。近16萬億元規模私募行業迎來嚴監管近年來,我國私募基金行業取得快速發展,在促進社會資本形成、提高直接融資比重、推動科技創新、優化資本市場投資者結構、服務實體經濟發展等多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2013年,私募基金納入證監會監管。
  • 機構論市:滬指十字星線暗藏玄機 市場有望迎來變盤方向選擇
    當前,目前白酒股估值處於歷史高位,而且高端白酒整體業績良好,但中低端業績一般,分化還是比較大,尤其是在爆炒之後,目前價值已經透支;此外,支撐起估值的是白酒行業的結構性變化,產品逐步向高端遷移,很多高端品牌已經具備奢侈品屬性,脫離了消費品屬性。除此之外,在昨日白酒股一度走強的過程中,北向資金也在逐步減持,流出最多的依然是白酒板塊。
  • 信託產品四大風險處置手段 為收益安全保駕護航
    而作為一種兼具資金募集優勢和高度資金運用靈活性的合規金融產品,信託在資產管理類產品中屬於高收益型的,一般收益都在年化6%-10%之間。因此,對於有風險承受意願的高淨值投資者來說,信託產品還是比較好的選擇。  信託優勢明顯,但並不是說沒有風險,信託產品最大的風險屬於流動性風險,投資者在購買時一定要注意。按照資管新規,理財產品打破剛兌,一旦真出現風險事件,受損失的還是投資者自身。
  • [關聯交易]聞泰科技: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購買資產並募集配套資金暨...
    上市公司擬以現金方式支付交易對價100.08億元,包括以募集配套資金向境內外GP支付11.22億元(上市公司為取得境內外GP擁有的財產份額和相關權益以及服務而支付的現金總對價為32.11億元)、以募集配套資金向境內LP支付32.54億元(上市公司支付給境內LP現金總對價為35.82億元)、向境外LP支付8.235億美元(假設匯率按照人民幣兌
  • 匯添富穩健收益混合A : 匯添富穩健收益混合型證券投資基金更新...
    本基金更新招募說明書「基金的投資」章節中有關「風險收益特徵」的表述是基於投資範圍、投資比例、證券市場普遍規律等做出的概述性描述,代表了一般市場情況下本基金的長期風險收益特徵。投資標的、市場制度以及交易規則等差異帶來的特有風險,包括港股市場股價波動較大的風險(港股市場實行T+0迴轉交易,且對個股不設漲跌幅限制,港股股價可能表現出比A股更為劇烈的股價波動)、匯率風險(匯率波動可能對基金的投資收益造成損失)、港股通機制下交易日不連貫可能帶來的風險(在內地開市香港休市的情形下,港股通不能正常
  • 超4萬億資金已撤離!美國對華投資新規生效,美媒:重創金融市場
    要解答這些問題,我們就不得不認真的思考,美國在這個世界上最不需要的東西是什麼,顯然美國最不需要的就是「外匯儲備」,因為美元顯然已經成為了世界公認的「世界貨幣」而在2020年到2021年,美國經濟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打擊的情況下,在這個時候,美國對華投資新規也生效了,美國媒體也認為,這將會重創美國金融市場,有超4萬億的資金已經撤離。
  • 第六屆金牛財富管理論壇 —— 中國證券報·中證網
    顯然,如非標準化債券類資產就是在我國金融業大資管體系中,通過不斷實踐形成的,是金融市場改革的產物,為經濟運行和實體經濟提供了大量的資金,也為投資人創造了客觀的投資收益。無論是銀行理財產品還是資金信託,都是如此。儘管在發展過程中也出現過一些問題,但聚集社會資金、以專業化的運作支持實體經濟,無論如何都是應該肯定的。
  • [公告]先導智能: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購買資產並募集配套資金報告書...
    本次募集的配套資金在扣除中介機構費用和相關稅費後,將用於支付本次收購的現金對價。本次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購買資產不以募集配套資金的成功實施為前提,最終發行股份募集配套資金是否成功不影響本次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購買資產的實施。
  • 理財的人注意了,記住收益永遠和風險成正比!
    在郭樹清最近發表的《完善現代金融監管體系》中,再次強調了一點:收益永遠和風險成正比。「古今中外,總有人盼望能以更低風險獲取更高收益,但規律不可能打破。承諾低風險高收益就是詐騙,金融監管要永遠與這類行為作堅決鬥爭。」而當初P2P得以席捲大地,成為無數師奶殺手,披的就是低風險高收益這一身羊皮!
  • 市場驚現封閉期長達9年半的定開債基
    據相關人士透露,這隻基金採用了攤餘成本法,屬於機構定製化產品,發售面向全部市場並不單純針對機構。至於為何封閉期會如此之長,浦銀安盛基金相關負責人稱,「監管規定攤餘成本法債基要求持有到期,所以長期限可以買長債,大家對未來長期的低利率市場環境已有預期,長債收益顯然可以更好鎖定長期收益。」
  • 行為金融如何助力投資者教育?
    文/胡聰慧 北京師範大學經濟與工商管理學院 副教授近年來,監管機構高度重視投資者教育。投資者教育對當下中國尤為重要。一是,我國個人投資者直接參與股市的比例較高,但大部分收益慘澹。長期虧損很可能導致個人投資者逐漸退出股市。這會直接損害市場的流動性,進而影響企業的長期融資。
  • 銀行股迎來大反彈 機構:地產信貸新規影響有限 估值修復可期丨牛熊眼
    消息面,2020年12月31日,央行、銀保監會發布《關於建立銀行業金融機構房地產貸款集中度管理制度的通知》。《通知》根據資產規模、機構類型等因素,將銀行分為五檔,設定各類銀行房地產貸款餘額佔比和個人住房貸款餘額佔比上限。同時,設置區域差異化調節機制,給予部分地區的區域銀行一定可調節區間(±2.5pct)。
  • 監管「點穴」網絡互助,機構回復「期望監管」,互助監管尺碼何時有?
    相互寶、水滴互助等網絡互助平臺會員數量龐大,屬於非持牌經營,涉眾風險不容忽視,部分前置收費模式平臺形成沉澱資金,存在跑路風險,如果處理不當、管理不到位還可能引發社會風險。 一方面無專門的監管,另一方面又聚集大量會員及沉澱資金,潛在風險巨大的這類平臺,再次引起監管層乃至行業人士的特別關注。
  • 銀行理財新規落地:區分公私募產品 引入投資冷靜期
    市場關注的理財新規配套文件,包括銀行理財子公司、結構性存款等的監管政策也在按部制訂中。接近監管人士透露,《商業銀行理財子公司管理辦法》已經有初稿,將會廣泛徵求意見,經過一定程序後,再公開徵求意見。  未來,對銀行理財子公司的展業要求,或將更進一步放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