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生常談「通俗化」

2021-01-10 人民網

原標題:老生常談「通俗化」

  前不久,中國科協的離休老幹部、《知識就是力量》雜誌創辦初期的負責人王麥林先生,給中國科普作家協會理事長劉嘉麒院士、秘書長石順科研究員寫了一封信,並附上她寫的一篇短文,同時也轉給筆者一份。讀後,我頗有感觸。

  這位年近九旬的「老科普」,在《關於對當前科普作品想到的問題》一文中,主要談的是科普作品的通俗化和科普作品的對象問題。作者坦言:「就我所見過的科普讀物,總的印象不是很通俗,有的還不太容易懂,更談不上生動。可以說,一般都是平鋪直敘,雖然文章寫的不錯,但沒有味道,引不起讀者閱讀的興趣,除非是想了解某個問題,才會耐著性子讀下去。」

  甚至,「一些科普雜誌上刊登的科普文章,一般都是用書面語言講述和講解某種科學技術,這樣的文章是科普文章嗎?這樣的科普作品與介紹和講解某種科學技術的教科書和學術報告有何區別呢?」

  科普作品的創作實質就表現在使其通俗易懂、引人入勝的功力上。可想而知,王老所指出的那些問題的存在,勢必會影響科學普及或科學傳播效果。王老感嘆:「這些道理是科普創作界眾所周知的,我之所以要老生常談,是因為現在這樣的科普作品太少了,成鳳毛麟角了。希望科普作家們多多關注和研究……」

  我覺得,不只是在科普作品中,其實,在我們日常所見的科技新聞報導,以及財經、金融等報導,也存在著通俗化不夠的問題。而在各類學術論文和著作中,因過於深奧、晦澀、呆板而讓讀者感到頭疼、無趣、反感,進而疏遠、避開、放棄,最終影響了傳播效果的情況亦非常普遍。還有人(尤其是寫作者)把文字的「淺顯易懂」與「水平低」劃上等號,陷入了認識上的誤區。

  有這樣一個題為「簡單規則」的挪喻經濟學家的笑話——

  問:成為一個優秀的經濟學家的必備素質是什麼?

  答:牢牢地抓住最顯而易見的東西,並且有意識地對它們進行痛苦和深奧的解釋。

  照我看,使文章淺顯或通俗化,就是要儘量用大眾化的語言,去描述科學的、艱深的或專業性強的事物。如對比較專門的、不為一般人所了解的科學技術問題、原理等,能用通俗的語言、適當的修辭手法、巧妙的謀篇布局等表達出來;對專業術語,能夠「跳」出科學家慣常使用的語言思維,用大眾化的語言「翻譯」出來;此外,文章架構應邏輯清楚,敘述語言要簡捷流暢,遣詞造句要準確精當。總之,就是要生動活潑,不板起面孔說教。

  當然,科學術語內涵之豐富遠非日常語言所及,要在很短的篇幅內把一些艱深的知識詮釋、「翻譯」清楚,難度可不一般。而比知識和語言更難於表達的,則是對科學精神的理解或解讀。我們常常能夠從一些文章中讀到如下「一言以蔽之」式的語句:「經過多年的艱苦努力,他們終於……」嘿嘿,真是省事!也可見把「科學」表達好並非易事。要真正做到「深入淺出」,寫作者自己首先就要做到對表述內容的理解和領悟。而對科技新聞的通俗化要求,跟對科普文章或科普讀物的可讀性要求,至少在語言和表述方式上是相同或相通的。

  美聯社的科技新聞編輯奧爾頓·布萊克斯利把科技新聞寫作看成是「一種翻譯的藝術」,科技新聞寫稿人在某種程度上就是神秘的科技語言的翻譯。他告誡同行說:在進行採訪時,千萬不要被專家及其專門術語所嚇倒。你也正在從事一項專業化的工作——用儘可能簡單、明了、有趣的語言為一般公眾寫報導。天文學家可以只講自己的專業中的行話的辦法使一個化學家感到迷惑不解,反過來情況也是一樣;而家庭主婦用她做飯的專門詞彙,則可以把這兩類專家搞暈。

  樣樣精通是不可能做到的。但我們的科技新聞工作者和科普作家平時如果能夠注意學習和積累,應該能夠比常人更快地熟悉科學、把握對問題的理解,進而寫出深入淺出、通俗易懂的好文章,在傳播深奧知識方面取得「信、達、雅」效果。簡言之,信,科學內容準確;達,文字流暢酣達;雅,格調風雅諧趣。

  哲學家卡爾·雅斯貝爾斯說得好:「哲學思想若想在當今世界發揮作用,就必須讓大多數人讀得懂……他們也是共同求知者,是共同思考者和共同作為者……因此,使用儘可能通曉易懂而又不失其思想深度的方式表達重要的思想,對於使所有的人都能參與思考世界和人生是非常必要的。」

  我想,將上述話語中的「哲學」換成「科學」,亦如是。

  沒有枯燥的科學,只有乏味的敘述。

(來源:科技日報)

相關焦點

  • 老生常談與後生可畏
    老生常談的典故,出自《世說新語•規箴》。三國時,魏尚書何晏、鄧揚令管輅卜卦,何對管輅說:「聽說你神機妙算,試給我算一卦。不知能否位至三公?近日我連連夢見有數十頭青蠅,聚於鼻上,驅趕不走,是何徵兆?」輅卦成後說:「現在你位高權重,勢若雷電,靠近你的人,大多數是畏於你的權威,懷德者少,這大概不是小心翼翼,多福之仁吧?」
  • 四字成語:老生常談
    四字成語:老生常談2011-10-08 17:42:29出處:其他作者:佚名  三國時候,有個名叫管輅的人,從小勤奮好學、才思敏捷,光其喜愛天文。十五歲時,已熟讀《周易》,通曉佔卜術,漸漸有了小名氣。日子一久,傳到吏部尚書何晏、侍中尚書鄧颶耳裡。
  • (洛陽成語典故)老生常談
    鄧颶在一旁不以為然地說:「這都是些老生常談,沒啥意思。」管輅哈哈一笑:「雖說是老生常談,卻不能掉以輕心啊!」不久,何晏、鄧颶和曹爽一起謀反被殺。管輅聽到消息後感慨道:「老生常談的話,他們卻置之不理,難怪有如此下場啊!」 記者 陳旭照 整理 返回洛陽網首頁>>
  • 老生常談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 - 成語知識
    老生常談,老書生經常說的話。比喻人們聽慣了的沒有新鮮意思的話。出自:《三國志·魏書·管輅傳》:「此老生之常談。」近義詞有:陳詞濫調、老調重彈,反義詞有:標新立異、真知灼見,老生常談是褒義成語,可作謂語、賓語;指沒有新意的話。
  • 明清時期廣州道教為何得以迅猛發展(三):逐漸通俗化的道教理念 | 朝鬥臺
    清時期,廣州道教觀念走向通俗化,呈現出濃厚的世俗性和實用性,廣州市民不管是何等神聖,只要靈驗,便頂禮膜拜,也不管是何種方式,只要有效,就趨之若騖,因此,道教的神祇系統發生了變化,俗神信仰增多,符籙道術加強。表現在:第一,道教神祇信仰多樣化。
  • 讀書的老生常談
    說到「寫」,想起了胡適關於讀書的幾點「老生常談」,即「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胡適說的「手到」,最重要的是「做讀書札記」,可以是抄錄備忘、做提要、記錄心得,也可以是「參考諸書,融會貫通,作有系統的著作」。胡適說,「吸收進來的知識思想,無論是看書來的,或是聽講來的,都只是模糊零碎,都算不得我們自己的東西。
  • 老生常談有必要 《老彭講交通》節目主持人彭躍農
    但又一想,幹了三十多年的交警,在交通管理方面也算是個老兵了,就算是「老生常談」吧,既可以宣傳交通法規,又可以把自己的經驗教訓講給大家聽,一舉多得,何樂而不為?   根據自己愛看交通新聞的特點,結合不斷變化的交通時事以及新的交通法規和路上發生的交通新鮮事,撰寫編稿,一期期的《老彭講交通》節目通過電波和廣大的交通參與者緊密聯繫了起來。
  • 乾貨:算命通俗化歷史及八字入門著作(上)
    乾貨:算命通俗化歷史及八字入門著作(上)許多求學若渴的朋友,讓易學君推薦幾本命理著作。該篇章主要介紹命理通俗化發展期間誕生的著作及其影響力和讀後感受。感興趣的,可找本玩玩;不感興趣的,可等下篇「統計的實證角度(中)」再介紹其他書籍。
  • 老生常談真的惹不起,更躲不起
    所以,這就出現了那句特別經典的老生常談:「知識就是力量」。繞了這麼大的圈子,我們又回到了老生常談上,可見老生常談才是真正的真金不怕火煉。如果你跟我一樣好奇為什麼知識就是力量,那就要知道事實有真假,觀點無對錯。想法才是行為的動機,所謂的知行合一,「知」就是觀點,而「行」意味著事實。觀點本身並沒有力量,將觀點變成事實這就變成了力量。這樣看來,老生常談我們真的惹不起,更躲不起。
  • 老生常談和經久不衰的拖延症
    2019-08-11 20:49:07 來源: 捕捉者 舉報   老生常談和經久不衰的拖延症
  • 幹部和企業家交朋友,「老生常談」還是「警鐘長鳴」
    我們身處市場經濟的環境之中,潮漲潮落,五光十色,使我們的反腐倡廉領域,往往有一些「老生常談」,卻又是變化多端的新問題、新傾向——我們的領導幹部,怎麼與企業家打交道,就是其中一個。  我們說,領導幹部要善於同企業家打交道,甚至交朋友。道理很簡單,企業是市場經濟的基本細胞,是經濟發展的活力所在。
  • 旅遊文明就要「老生常談」
    遏制遊客不文明行為沒有立竿見影的「絕招」,宜堵更宜疏,就要「老生常談」,只有持之以恆、久久為功,才能不斷改善。在新媒體高度發達的今天,藉助音視頻等手段不間斷曝光「反面教材」,通過旅遊行政部門、旅遊景區、旅行社、新聞媒體和遊客多方參與,輔以制度約束,靠一點一滴的堅持不懈,才能讓越來越多的不文明行為暴露在陽光下,倒逼文明旅遊良好氛圍的形成。 (于濤峰)
  • 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母乳餵養
    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母乳餵養 2020-05-30 08:2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9.29新政都是老生常談 調控時間或長於新國十條
    對於9.29新政,黃韜認為所謂的新政都是老生常談的話題,只是將部分措施推廣至全國範圍。鄭雋宸則認為,9.29新政的力度應該屬於歷來比較重的一次調控。尤其是是對於首次置業影響較大,此次調控時間應該比4月份持久。
  • 生活小故事,人生大道理丨新書推薦《老生常談》
    …… 人大出版社新近出版圖書《老生常談》或許會給我們一些啟發。本書堅持以問題為導向,結合作者的感悟,總結為人處事之道,包括作者對幸福、得失、家庭、鼓掌、團結、領導、激勵、經驗、問題、創新、比較、適度等十二個問題的思考。本書順應網際網路時代的閱讀趨勢,圖文並茂,符合現代人的閱讀習慣。
  • 越熟悉越容易忽視,越簡單越接近本質:藏在老生常談裡的學習竅門
    筆者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總結提煉出了四條簡單而實用的通法,雖屬老生常談,但當學生把它們組合到一起使用時,卻常常能收到出乎意料的成效,現在分享給大家,以供參考。同時,也希望有緣看到此文的家長、學生能夠有所收益。一、一本萬利「本」是指「課本」。課本是國家動員組織最強大的人力物力財力編纂出來的教材,其個性或嫌不足,但其普適性、權威性、嚴謹性罕有匹敵。
  • 養寵物朋友的一個老生常談問題!這東西居然不能多吃?
    我家裡人都喜歡動物,所以很早就開始養寵物貓狗兔子都養過,前兩天一個朋友問了我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就是兔子喜歡吃胡蘿蔔嗎?她前兩天養了兩隻小兔子但是對於吃胡蘿蔔並沒有很熱衷。我回答她其實兔子並不是很喜歡吃胡蘿蔔,這對於經常養寵物的朋友當然都知道,但是對於沒有養過寵物的朋友可能就不知道了。
  • 老樹新枝 還是老生常談
    創新對於「老霸主」來說,是老樹新花還是老生常談,就在一念之間。
  • 老生常談持股還是持幣
    老生常談,到底是持股過節還是持幣過節?從歷史表現來看,國慶節前市場大多呈現調整行情,而節後大多反彈,但由於長假期間歐美股市等不確定性因素猶存,建議持半倉過節為宜。從歷史數據來看,國慶長假前,市場表現一般都比較清淡,多數情況下都處於縮量下跌狀態,今年也不例外。最近一周市場整體走勢疲弱,兩市成交低迷,滬指單周跌幅逾3%。
  • 創新也許又是老生常談嗎?
    德雲社是難得的好團體,有底蘊不那麼急功近利,但是」創新「是個即老生常談又不能迴避的問題。當然這是一個大問題,希望郭德綱的智慧能夠解決這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