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理道教歷史變遷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號:鶴青白裔,ID:HQBY69121LL】道教是中國本土宗教,以「道」為最高信仰,講究道法自然、無為而治,已有4713年歷史。道教以華夏始祖黃帝及老子等中國本土文化思想為理論根據,承襲戰國以來的神仙方術衍化形成,特別是東漢張天師以後,逐漸發展壯大。傳入雲南的時間難以確定。
-
太上老君是道教祖師,為何還要向玉帝俯首稱臣?
而作《道德經》以教化天下的老子不過是太上老君的第十八次化身而已,由此可以明確,太上老君是道教之祖,在道教地位尊崇,名列三清,仙格比玉皇大帝還要高。但是,為何如此德高望重的老爺爺,會向玉皇大理俯首稱臣呢?《西遊記》裡有一段原文描述如下:又有四個大天師來奏上:「太上道祖來了。」玉帝即同王母出迎。
-
道教的禁忌:「戊不朝真」是什麼意思?一般人很少知道
為何戊日不能上香拜神呢?戊日是道教的一種禁忌,又叫做「戊日不朝真」,這裡的戊日通常指「六戊」,即戊子、戊寅、戊辰、戊午、戊申、戊戍六日,道教又稱其為「明戊」。在每個月的戊日裡,道教的規定道觀不可以焚香、誦經、朝真,不能使用法器,也不進行齋醮科儀等。這條戒律是對於住觀或者火居道士,以及皈依道門的居士之規定。
-
廣州道教財神大仙廟,恢復對外開放了
廣州道教財神大仙廟,恢復對外開放了 2020-07-31 12:1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江西發現一處「道教重地」,歷經宋元明清四朝,專家:道教第一宮
江西發現一處「道教重地」,歷經宋元明清四朝,專家:道教第一宮說起宗教,如今許多人想到的都是佛教,或者是西方的基督教,而提及道教,卻好像擁護者並不如前兩者那樣多。然而,又有多少人知道,道教實際上才是我國的本土宗教,是土生土長的,完全屬於華夏子孫的智慧的結晶?
-
道教所說的「三花聚頂,五氣朝元」是什麼意思?看完長知識了
那麼「三花聚頂」既然這麼厲害,到底是什麼意思呢?「三花聚頂,五氣朝元」是道教內丹修行的一種術語。我們都知道,道教作為本土的教派,自東漢時期張道陵天師正式創立以來,已有一千八百餘年的歷史了。隨著道教的發展和融合,道教最後形成了以齋醮符籙為主要修行的正一派和以丹道修行為主的全真派。丹道修行分為內丹和外丹,外丹又叫金丹,是在人體之外以藥物燒煉製作丹藥。
-
道教三位至高神,為什么元始天尊的地位最高?
佛教、基督教與伊斯蘭教並稱為世界三大宗教,中國的三教為儒教、道教和佛教,其中佛教是由古印度迦毗羅衛國王子喬達摩·悉達多所,公曆紀元前後,印度佛教開始由印度傳入中國,經長期傳播發展,而形成具有中國民族特色的中國佛教;而儒教並非為宗教,它是作為一種思想在封建社會中存在,是中國傳統的思想學派,數千年來從未斷過
-
認識道教:去道觀燒香拜神時,這五點道教常識需要記住
道教是我國古老而又傳統的本土宗教,發展至今有近兩千年的歷史了,在科技快速發展的今天,我國依然保留了許多古老的道教建築。作為道教修行者的活動場所,道觀同時也吸引了很多對傳統文化感興趣的人們參觀遊覽。道教崇尚道法自然,但是也有相應的清規戒律,我們在去道觀燒香拜神時,這五點道教常識需要記住,這不但是對道教的尊重,也是對拜神祈福之心的一種洗滌。一、道觀每天都可以去燒香拜神嗎?很多人懷著虔誠之心,在去燒香之前沐浴更衣,結果到了道觀門口,發現有一張告示牌寫著「今日戊日,本觀不上香祈福,不做法事科儀。」為何戊日不能燒香呢?
-
走近道教:燒香都有哪些禁忌?這五點需要注意
燒香是遠古時期就有的一種習俗,古人會把一些帶有香味的植物等作為香料點燃以此來祭祀天地。燒香也是道教最常見的一種宗教活動,「一柱清香透蒼穹,萬道祥光照大千」,道教認為香可以聞達十方無極世界,燒香可以溝通天地,學道是由心去學的,而心意則是通過燒香產生的煙霧來表達,香是通真達靈的一種媒介。
-
「中國之山」:被稱為道教第一山,但並不在「道教四山」之列
而且中國的宗教也一向與山河相得益彰,有佛教名山、道教名山,還有那麼一座擁有中華道教第一山美譽的道教名山,卻不在道教四大名山之列。道教的名山就是崆峒山,也許有些人還沒聽說過,但對此名字大概也不會陌生,在金庸筆下的小說裡,經常會出現崆峒山這樣的門派,而在現實生活中,也的確存在這樣的門派。平涼派有很多武學大師,平涼武術也是中國五大武術流派之一。
-
道教為什麼說「戊不朝真」?
「戊日不朝真」這句話的意思是:道教凡是六戊不朝真,不燒香、誦經、不朝拜,不建齋設醮。此句由來:「法官、僧、道等人,凡六戊日燒香誦經,建齋設酸,關申天曹者,喪體減身。知而故犯,殃及九祖,萬劫不原,並無寬育之門。若干人非接法篆者,罪又減三等。惟道家戊日燒香,玄律最重,倘犯六戊禁忌者,並無解釋之幾可不慎之。
-
道教經典《道德經》的三個要點是什麼?帶你走進道教
道教是以「道」為核心思想的宗教,「道」最早是由春秋戰國時期的老子提出來的,因此,老子在道教被稱為太上老君,為道教祖師之一。現在的大多數道教派系都源自於老子。老子最偉大的著作是《道德經》,他在《道德經》第一章就說:「道可道,非常道」,提出了「道」的概念。
-
從無錫道教音樂看玄門轉運寶典:北鬥經
一、歷史淵源自古以來音樂就與宗教祭祀有著密不可分,千絲萬縷的聯繫,具有著溝通天地人鬼之作用,早在先秦時期之古籍《呂氏春秋.古樂篇》中即有記載:「昔葛天氏之樂,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闋:一曰《載民》,二曰《玄鳥》,三曰《遂草木》,四曰《奮五穀》,五曰《敬天常》,六曰《達帝功》,七曰《依地德》,八曰《總萬物之極》。」
-
道教四大天師,除了張天師,知道另外三個的都算道教入門了
佛教有四大菩薩、四大天王,道教作為我國的本土宗教,也有四大天師之說,那麼這四大天師是誰呢?作為道教的創始人,張道陵張天師為一般大眾所熟知,但是另外三大天師,知道的一定是對道教有相對了解的人了。今天,我們就來介紹下這四大天師。
-
道教神仙:太乙救苦天尊在民間為何沒有觀音菩薩名氣大?
同樣是救苦救難,太乙救苦天尊在民間為何沒有觀音菩薩名氣大呢?太乙救苦天尊,簡稱太乙天尊、救苦天尊,又稱東極青玄上帝尋聲救苦天尊,道場位於東方長樂世界的妙嚴宮。太乙救苦天尊的神仙形象為:頭戴冕旒,身著朝服,紫金瑞相,頭上有環繞九色神光,手持楊柳灑瓊漿以救苦度亡,「太乙天尊端坐於九色蓮花,九色蓮花下有九頭獅子口吐火焰,簇擁寶座,頭上環繞九色神光,放射萬丈光芒,金童玉女、眾多真人、力士、金剛神王衛護身旁」。
-
道教為什麼不像其他宗教一樣隨處可見?你們知道為什麼嗎?
南北朝時外來的佛教和本土的道教進行了激烈的交鋒,在北朝表現為北魏太武帝和北周武帝的滅佛運動,在南朝只是《夷夏論》、《三破論》等義理爭辯。同時佛道之間也相互交流,借鑑對方的教義理論。隋朝實行佛道並重政策,隋文帝使用道教名詞「開皇」作為開國年號,蘇元朗開啟了內丹學說,隋朝是道教發展的轉折時期。
-
道教三清尊神為何以元始天尊為首而不是太上老君
對於道教三清尊神:玉清元始天尊、上清靈寶天尊、太清道德天尊(太上老君)。估計大家就對道祖太上老君印象更深刻,其他兩位就不了解了,但其實在道教文化中三清尊神是以元始天尊為首。試問到底誰是道祖?為何三清要以元始天尊為首而不是太上老君呢?
-
江西發現「道教重地」,專家:仿佛仙氣猶在,不愧是道教第一宮
江西發現「道教重地」,專家:仿佛仙氣猶在,不愧是道教第一宮說起宗教,大部分人腦海裡一般會想到兩個:一個是西方的基督教,一個是東方的佛教。二者都是世界上廣為流傳的宗教,前者在西方國家信仰者眾多,後者在東方國家更是有歷史悠久的發源地。
-
為何到處都有城隍廟?
中國古代傳統神話經過數千年的歷史發展,已經逐漸形成了一套比較正規的管理體系。正如封建時期有最至高無上的帝王一樣,中國神話之中也有位同皇帝的玉帝,主要責任是掌管整個宇宙。人間朝廷有左右丞相、三公、首輔、御史大夫等協助皇帝處理政務,而神話體系之中也有四御和數位帝君幫助玉帝執政。
-
道教的十大女神仙
道教是一種起源於中國的宗教。張道陵成立至今已有1800多年的歷史。道教是在道教黃老思想的基礎上,結合原始的神仙信仰和崇拜而發展起來的。道教素有「一陰一陽稱道」之稱,歷來尊重男女平等,這不僅體現在道教的思想學說上,而且在道教的神仙體系中也有許多女性神仙。在這期節目中,我想介紹十位道教神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