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日不朝真」這句話的意思是:道教凡是六戊不朝真,不燒香、誦經、不朝拜,不建齋設醮。
此句由來:「法官、僧、道等人,凡六戊日燒香誦經,建齋設酸,關申天曹者,喪體減身。知而故犯,殃及九祖,萬劫不原,並無寬育之門。若干人非接法篆者,罪又減三等。惟道家戊日燒香,玄律最重,倘犯六戊禁忌者,並無解釋之幾可不慎之。
我國用天幹配地支,用來表明年月日。如2007年是丁亥年, 6月3日為農曆四月十八是戊辰;6月13日農曆四月二十八是戊寅;6月23日農曆五月初九是戊子。這三天屬於「戊日」。這「戊日」與大多數人士沒有關係,若要與神靈打交道,則必須避開「戊日」。在道教就成為「戊不朝真」。
解釋:六戊,即:戊子、戊寅、戊辰、戊午、戊申、戊戌日,這叫「明戊」。這裡說,如果在這一天燒香誦經做法事,那就要有災禍了。要是明知故犯,那更厲害,要殃及祖先,而且還絕不寬待,不接受認錯悔改。但如果是一般人犯了這個,那就略減輕些處罰。要是道士犯了,就絕不寬待,一律嚴懲。
《抱樸子》云:「六戊者,是戊子、戊戌、戊午、戊申、戊寅、戊辰是也。此六日乃天地造化之期,獨道家之忌辰。天地逢戊則遷,出軍逢戊則傷,蛇逢戊不進,燕逢戊不銜泥。」《女青天律》稱:「法官道士焚香誦經,不禁六戊,鐘鼓齊鳴,進表上章關奏天曹者罪加一倍;禁戊不犯者,功德無量。」
「戊不朝真」是道教宮觀禁忌,是駐守宮觀或火居在家的道士、居士必須遵守的禁忌。「戊不朝真」,亦稱「逢戊不朝」,一般認為,逢戊日不燒香、誦經、不朝拜、不建齋設醮。這裡的戊日,通常指「六戊」,即戊子、戊寅、戊辰、戊午、戊申、戊戍六日,道教稱其為「明戊」。
「戊不朝真」禁忌由來已久。東晉葛洪《抱樸子》雲:「天地逢戊則遷,出軍逢戊則傷,蛇逢戊不進,燕逢戊不銜泥」。《女青天律》雲:「若法官道士焚香誦經,不禁六戊,鐘鼓齊鳴,進表上章關奏天曹者,罪加一倍。禁戊不犯者功德無量」。由此,道教界自古逢戊不朝,以免違犯戒律。
除了「明戊」之外,一些道派道人或專修皇經及拜靜鬥之道人亦忌「暗戊」。我查閱相關典籍,見「暗戊」口訣曰:「正羊(未日)二犬(戍日)三在辰,四月期間不犯寅;五午六子七雞(酉日)位,八月周流又到申;九蛇(巳日)十豬(亥日)十一兔(卯日),十二牛頭(丑日)重千斤。」因此,全國大部份宮觀皆沿襲此禁忌,幾乎成了鐵定的規矩
然而,道教諸多典籍所論之戊日多自相矛盾,令人大惑不解。《天壇玉格》雲:「戊日不得燒香行判開印。」但又曰:「雷法多用戊日。」《天師指謎歌》指出:「法印卻在戊日雕,天雷尤禁不教燒香,蓋此法家之所宜詳考,高職之士,固不待疏。」不難看出,戊日不朝真,興許只是道教某些流派的做法。
根據《要修科儀戒律鈔.章表》所論,戊日上奏章表,多兇。因此,「戊不朝真」之說可能是對「戊日不上章」的附會而已。而該經亦曰:「律曰:吉日,戊戌、戊辰,得上言功章。大慶之日,不得為他別奏餘章。違律,考病百日。」以此看來,戊日不朝真之說顯然是站不住腳的。而遍閱《正統道藏》諸文,皆未見關於「戊不朝真」之說。
因古籍記載多有待商榷,所以,我姑且認為「戊不朝真」乃道教之定律。不過,依此而言,一年中有戊日眾多,宮觀也許容易持守此戊禁,而火居在家者卻未必能嚴格持守。就2016年為例,一年中共計三十六個「明戊」,三十一個「暗戊」,要一一記住實在困難。而且,若天尊、神仙誕辰之日恰逢戊日,則有些道派堅持「神仙誕辰,逢戊不戊」,照樣鐘鼓齊鳴、香菸繚繞。因此,要嚴格持守戊禁確實難度很大,容易混淆。
因此,在閱讀《全真清規》之時,發現《清規榜》篇中有關於「戊日」之規定:「凡戊禁,乃指六戊,即六戊申日也,餘戊不忌。」也就是說,真正的道教戊禁,只忌戊申日,其餘的戊日如戊子、戊寅、戊辰、戊午、戊戌諸日並無禁忌,與其餘日子同。由此看來,也許現行的「戊禁」是一種曲解。
《全真清規.清規榜》雲:「其所禁六日,凡法官道士俗人,有開靜燒香,上章進表,關申天曹者,滅身。知而故犯者,殃及九祖,風刀萬劫不原。非佩籙者,減三等。赤文天律章,女青天律同。」規定一年之中,凡逢六個「戊申」日,道士、法師抑或居士信眾不得焚香奏表,否則有滅身之禍。明知故犯,罪過更大。
雖然如此,這裡所指的「戊禁」,僅針對「戊申」而已。從立春開始算,2016年戊申日為3月27日、5月26日、7月25日、9月23日、11月22日以及2017年1月24日,共計六日,分別為陰曆正月、三月、五月、七月、九月及十一月(臘月),每隔2個月即逢一「戊禁」。
《洞玄靈寶太上六齋十直聖紀經》「年六齋」之說,其大概指每年正月、三月、五月、七月、九月及十一月即為大齋月。齋者,戒也,禁也。而每年戊申日分別出現在這幾個月中,故而,我推測《全真清規》中所論之戊申日禁即為「年六齋」。只可惜該經典轉人不詳,蓋出於隋唐,更多證據無從期考。
根據《全真清規》的說法,除了這六日,其餘的戊日是不必忌諱的。再者,因所閱典籍不多,而且《正統道藏》諸經皆無戊禁之論,故而未能以充足的論據引證關於「戊不朝真」的來歷。僅在此提出疑惑,以期學識淵博者斧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