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民日報公眾號上看到一篇標題為《久坐是最溫柔的「慢性自殺」,每天站立三小時勝過馬拉松》,說久坐習慣可能引發一系列健康問題,世界衛生組織早已將久坐列為十大致死致病元兇之一,又說站立是一種很好的「運動」。讀罷此文,我很受震動,因為自己向來是久坐族。為了健康,從此我注意在上班時多站站、多走動,業餘時間也是能站則站,儘量少坐。
於是,下班時乘坐公交或地鐵的我與之前判若兩人。以前上車時,我總是迫不及待地往前擠,希望捷足先登後能佔有一個空座;如今則是從容不迫,非常大度地讓別人先上,哪怕自己最後一個上車也不要緊。以前上車後,我是一見空座就會敏捷地將它「佔領」,然後將背包抱在胸前,仰頭靠在座肩上,怡然自得地小睡一會兒,即便只有半小時多的乘車時間,愛做夢的我也能做個短暫的美夢;如今即便座位就在面前,我也視若無睹,而是有禮貌地對身邊的人說您坐吧,並側身讓一下以便對方入座。
站立在車廂內,我一手抓著扶手或座肩,一手持手機閱讀收藏的微信文章;或塑形一般收腹挺胸,雙眼平視前方,順便欣賞車窗外的風景,感受季節的更替,如此,用上零碎時間增加閱讀量,日積月累也是受益匪淺;或進行靜態「輕鍛鍊」——不同於戶外徒步跑步等動態鍛鍊和健身房裡的器械健身,提神醒腦身體好。日久之後,不禁對以前下班時一落座就昏昏欲睡感到不可思議。作為老職員,上班所做的那些事已是駕輕就熟、熟能生巧了,至於那麼疲倦嗎?細思量,想必是坐下的狀態加上車內催人入眠的溫度提供了可以閉目養神一下的心理暗示,同時在不知不覺中養成了一坐下就小睡的習慣,那分明不是累,只是一種習慣,或曰條件反射。
如今,我不慌不忙地上車,微笑著旁觀其他人爭先恐後地往上擠,相形之下我是多麼淡定呵;在車上,看到身邊坐著的乘客要下車,明明有近水樓臺先得月的優勢,可以輕易將座位佔為己用,卻毫不心動,而是讓給身邊的女士,對方或言謝或還以笑臉,我心裡美滋滋的,為自己搖身一變成了頗有風度的紳士!
不過,有時候也會「露餡」。當身邊的人都坐下了,我已無人可讓時,竟然又有空座出現,我卻還是不為所動地站著,此時瞟一眼那幾位接受我讓座的乘客,他們臉上浮現的表情是恍然緊接著新的疑惑:原來你是不想坐啊,那是為什麼呢?我瞬間從紳士變成了不可捉摸的「怪咖」,不免一陣尷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