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13歲參加東北紅軍,當傳令兵。當時叫紅軍。1936年楊靖宇改編東北抗日聯軍,這以後我們就是在一起天天作戰。楊靖宇長得挺高個子,身材挺魁梧,挺有精神的,在戰鬥布置方面很有腦瓜。
軍長改編東北抗日聯合軍的時候,他編一個《東北抗日聯軍第一路軍軍歌》。我唱給你聽:
「我們是東北抗日聯合軍,創造出聯合軍的第一路軍。桌球的衝鋒陷陣繳械聲,那就是革命勝利的鐵證。正確的革命信條應遵守,官兵和士兵待遇都是平等;鐵一般的軍紀風紀都要服從,鍛鍊成無敵的鐵軍……高懸在我們的天空中,普照著勝利軍旗的紅光。衝鋒呀,我們的第一路軍!衝鋒呀,我們的第一路軍!」
抗日聯軍的根據地都是原始森林,我們在深山老林裡頭跟日本人打遊擊。冬天都是半身(厚)的雪。我們砍點松枝鋪在地上,就躺在雪裡面睡覺,(凍了)攏堆火。冬天慣常三天兩天挨餓,有的時候都餓六七天,就在那個情況下,戰士都是寧死不屈,跟敵人堅決鬥爭到底,南徵北戰的,渴了抓口雪吃,餓了實在沒辦法吃點樹皮子,挖點草根,最困難的時候都吃過棉花套。吃棉花得蘸著水吃,不蘸水咽不下去,在這個情況下,戰士們和軍長吧,都是一點不屈服,只要有一口氣就跟敵人堅決打到底。
打仗是沒少打,在吉林縣軍長布置在大蚊子溝(今吉林省集安縣)伏擊了32團(日滿軍),這一個團整個給消滅了。我們就在大道兩旁埋伏,敵人在大道上走,山頂上指揮槍一響底下就衝鋒,我們平常作戰都是一發子彈就得中一個敵人,就得那樣,我們子彈太困難。子彈少,就從敵人那兒奪,一消滅他,我們得一部分子彈,就能打幾個月。在吉林縣長岡還繳一個團,都是偽滿軍。那都是軍長布置指揮打的,兩仗就消滅差不多2000來人,槍枝得到了,以後(部隊)能武裝起來。
在回頭溝子(音)也打了一仗,早晨8點鐘就打響,我們有500來人,3000多日滿軍把我們包圍了,其中鬼子好像是1000多人。我們衝殺了一天,下午7點多鐘吧才結束戰鬥。我們犧牲200多個,足足打了一天。(衝出去的路上)我們還搶下來一挺輕機槍,光俘虜的敵人能有一百多。俘虜那個時候不殺,戰鬥完後放了,「你回去你再別當亡國奴了」,一個俘虜給8塊錢。
有一次我們在灣溝,七天沒吃飯,戰士都走不動了,精疲力竭。怎麼辦?大夥都是異口同聲的,說寧可戰死,也不能餓死,今天得打灣溝部落。那天下午,離灣溝部落還有五裡地,五裡地我們走了6個小時,餓得都走不動了。就那樣,一到部落那裡,戰士眼睛都瞪起來了,就打進去了,打進去把糧食搶出來。出了那個屯就兩天,敵人就跟上來了,打了一天,當時吃飽飯了更有精神了,奮勇向前,跟敵人這麼堅決戰鬥到底。
就這樣一直堅持到1940年,楊靖宇將軍在靖宇縣,那個時候叫蒙江縣,後來就改為了靖宇縣,離靖宇(縣)18裡地。那就跟敵人作戰八九天了,最後敵人包圍了,咱們都打散了,就剩他自己了,敵人叫他繳槍投降,「投降,保證給你官做」,楊靖宇將軍說,好吧,你們上來吧,敵人一上來,他一頓槍給打死了不少,敵人一看他寧死不投降,集中火力掃射,把軍長打犧牲了,就是寧死都不屈服。
他死三天以後,日本人用飛機在老山林裡頭撒報紙。我們撿那個報一看,那個報紙上照著軍長的相,上面寫:你們軍長犧牲了,你們已經不行了,被我們消滅了,趕快投降吧。一看是他,才知道軍長犧牲了,也就沒有希望了。我們那個時候打算去找金日成,金日成是第三師師長。
軍長犧牲以後,就全軍覆沒了,那年冬天80%的戰士都戰死了,好像3000多人。就是寧死也不當亡國奴。我頭上有塊疤,就是和日本鬼子拼刺刀留下的。(根據楊克林、孫金媛1995年3月1日吉林省靖宇縣龍泉鎮採訪錄音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