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晚報數字報-他與中國畫有一種天然的契合之感

2021-01-15 新民晚報數字報
  ◆ 吳山明

  湯起康與我同年考入附中,後又同在中國畫系共同窗近十年,是最好的老友之一,是老同學中的老同學。

  少年時起康淳樸又聰慧,其濃濃的農家之子的品格,一直留在我的記憶之中。起康家是一個殷實之家,父親能幹而健實,母親賢淑而溫情。他們因久居江畔,時也會到門前之江上捕魚捉蝦。我是第一回到富陽,山蒼水綠,隱見冬梅映現其間,印象極好,我想春江之水,已早在起康年幼時注入了可貴的靈性。在校讀書時,起康性格沉靜,善思考,出言也往往不凡,很有自己的至見。平時喜讀書,研究問題,寫得一手好文章與好字,這一切比我們老到多了。進國畫系後,起康比我們更像是學中國畫的,他與中國畫有一種天然的契合之感。當許多同學尚在為素描與造型而努力時,起康似乎較早地進入中國畫的狀態,時時舞筆弄墨,興趣遠遠大於對素描的學習。

  多年前我聽說他花多年時間,居然寫出不同於歷代權威的對「六法」論的新論。此文在同行與老同學中很受關注,我後來也見到文本。起康的論述很有個性,文字也寫得漂亮,對傳統的長期沿用的說法,從不同的視角有不少新的思考,很有意思。時代已為我們展示了許多與過去很不同的東西,我們必然會用當代理念審視過去,並對傳統進行再認識,去進行新的研究、發現、發掘、補充以致豐富對歷史的認知,起康的文章中都有這種勇氣的體現。

  起康是一位中國人物畫家,同時善山水與花鳥、書法,是難得的通才,起康已年過古稀,但卻仍保留著一份童心,一種書卷氣。我見起康的近作,在筆墨自由的同時,仍十分注重形神的刻畫,保留以線性用主的用筆之習慣。敷彩重感覺,但也時亦慣鑑西方的畫法。在中國畫中,色與墨的自然融合不易,以色蓋墨肯定不佳,色多變也易變向水彩味道,色不礙墨似乎是要訣,以墨為主,遂類敷彩,容易體現中國畫的趣味。這些年來,我看起康對自己的追求一直在變化之中,但色墨皆豐富,尤其著色很大膽,為表現物象,會突破常規,但仍很悅目。起康喜用渲染之法表現人物結構與細微之變,人物描繪追求自然之態,尤其女性題材,人物秀雅不俗,美而不媚。其山水畫落筆爽快而收拾精到,意境不拘一格,隨心所欲。起康已是一位進入可以自由揮灑層面的畫家了,破程式而出意外之趣已是常態,其中有些精品可謂難得。但在我眼中,起康儘管長居上海,但其所作之人物、山山水水,似乎都保留其對家鄉的審美印記。

相關焦點

  • 新民晚報數字報-春風一枝湯牡丹
    他於書、畫、印、工藝美術以及理論研究方面都取得了非凡的成就,著有《中國畫牡丹技法》、《湯兆基書畫篆刻集》、《湯兆基印存》、《中國木雕》等。  中國近現代著名篆刻書畫大師,「一身精三藝,九十臻高峰」的錢君匋先生曾稱讚湯兆基「以書、畫、印三藝鳴於滬上,卓然成家,藝林稱奇。餘每驚其敏慧,嘆其堅頑,嘉其勤勉,復慶其有成,向稱其『藝兼三絕』,洵非虛譽也。」
  • 新民晚報數字報-節氣與星座啥關係?
    本報訊 (記者 肖茜穎)明天上午10點,由新民晚報社、世紀出版集團、嘉定區人民政府主辦,
  • 新民晚報數字報-翼軫聯暉
    陳連官  古鎮保護專家阮儀三在他所著的《古鎮新場》一書中寫道:「明清時代的新場是商賈殷實之戶和文儒官宦之家的聚居處,
  • 新民晚報數字報-算卦
    結果,喝得我頭暈腦漲,約有九成醉。老劉攙扶我回家,經過一條小巷時,我看見巷口坐著一位白髮蒼蒼的老者,前面擺著一張桌子和幾隻小凳,桌子上有個竹筒,竹筒裡插滿了竹籤。是個算卦的先生,我心裡想。  於是,我一屁股坐了下來,握著那個竹筒就搖晃起來。老劉拉著我,勸我離開。我不理,繼續搖那個竹筒,誰知,一把竹籤都掉了出來。老者望著我,連連搖頭。
  • - 新民晚報數字報
    五穀與糧食有何區別?這樣的雷人問題和明顯錯誤,竟然出現在今年上海教育部門編撰的全市統一寒假作業中,令學生和家長如墜霧裡。  多處表述出現語病  昨天,家長陳女士來電,說她在檢查讀一年級的兒子的寒假作業時吃了一驚,其中有道題目,要求學生模仿「一片兩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千片萬片無數片,飛入梅花終不見」的詩句,自編一首數字詩,這讓有著中文系碩士學歷的陳女士頭疼。
  • 新民晚報數字報-看畫「算命」
    數年前在展覽中見到某名家書法,覺其雖天骨開張之霸氣尤甚以往,卻顯聲嘶力竭之窘迫,遂與同行者私語:「他看上去力不從心啊」。不料,過些時候痛聞此公駕鶴仙去。  所謂人書俱老,作品也是有年紀的。友人曾示我某名家紫砂壺。我說:「應該不是他親手做的。」友問:「為什麼?」我說:「作者近花甲之年,但這把壺沒有體現出這個年齡作者應有的老結,估計是年輕工匠代工的。」知情的友人會心而笑。
  • 新民晚報數字報-跟隨楊靖宇打鬼子
    楊靖宇長得挺高個子,身材挺魁梧,挺有精神的,在戰鬥布置方面很有腦瓜。  軍長改編東北抗日聯合軍的時候,他編一個《東北抗日聯軍第一路軍軍歌》。我唱給你聽:  「我們是東北抗日聯合軍,創造出聯合軍的第一路軍。桌球的衝鋒陷陣繳械聲,那就是革命勝利的鐵證。
  • 新民晚報數字報-如果我真掛了
    我看到急診觀察室各種姿勢躺著的病人和各種姿勢陪著他們的親友,我看見我的幾個小夥伴兒們,我看到我躺著的胴體,我看到胴體上插著的吊瓶,吊瓶裡有液體在一滴一滴落下來。不用問,我知道我是在醫院,看急診觀察室的規模,應該是個三甲醫院,看周圍保安的數目和眼神凌厲程度,應該是個著名三甲醫院。我問一個小夥伴兒:幾點了?他說:下午一點了,您從樓梯摔下去了。
  • 新民晚報數字報-站出風度
    朱一瑞  在人民日報公眾號上看到一篇標題為《久坐是最溫柔的「慢性自殺」,每天站立三小時勝過馬拉松》,說久坐習慣可能引發一系列健康問題,世界衛生組織早已將久坐列為十大致死致病元兇之一,又說站立是一種很好的
  • 詳論中國畫的藝術之美(學國畫必讀)
    咱們在議論中國畫的實質時,常常說到兩個概念,一個叫「意象」,另一個叫「意境」。先來講講「意象」。啥是「意」?咱們在談論中國書畫時,常常說:「意在筆先、畫盡意在」、「筆斷意連」、「立象以盡意」等等。「意」,指的是畫家的思維、豪情、意念、含義、抱負。「意象」指的是以意成象,變成藝術形象。畫家在調查大天然和調查社會過程中,發生了思維豪情。有了新的意念,要發明出有含義的抱負著作。
  • 新民晚報數字報-宋詞裡的風雅景致
    如果在山澗,要是有座賞雪的亭子,無疑那就是山的美人痣了;至於梅花,他們又說:「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用雪與梅相比,襯託出梅花的香,細細品其味,這梅花隱隱透出一股小家碧玉、深閨美女的幽香。這種雅致和形象的比喻,宋人能說得出來,細膩得感受得到,可以說,現代人的感官略遜於宋朝詞人。  面對冬雪天,我們從詞裡去看看詞人們怎麼度過的,實在很優雅,有意趣,也很有意境。
  • 新民晚報數字報-西林寺的天廚妙供
    然後介紹此款素菜的名稱、出典、用料、吃法、口味等情況,很有家宴的氛圍。素菜冷盤端上四五碟,白色醋藕、綠色刀豆、青色萵筍、褐色核桃,使人眼目清亮,一嘗,醋藕微酸帶點甜,萵筍清脆有嚼頭,刀豆味鹹稍有辣,桃仁油潤滿口香。眾食客食慾大振。
  • 新民晚報數字報-眼睛老是「淚汪汪」,究竟是怎麼回事?
    實際上,老人愛流淚,是一種病態的反應。資料顯示,約九成的老人流淚屬於功能性異常。那麼老人為什麼眼睛老是流淚呢?總是流淚又應該如何是好呢?眼科專家許龍華教授表示,真正由於淚道炎症導致淚道阻塞而出現流淚症狀的老年患者日益減少。有些老人的淚道很通暢,眼部也沒有明顯病變,之所以「老淚縱橫」,主要是因為眼皮鬆弛,肌肉發生退行性改變所致。
  • 新民晚報 數字報紙
    《上海大眾衛生報》是由上海市健康教育所主辦的、於1982年創刊的、為百姓提供健康知識和健康指導的全國優秀衛生報刊,25年來其內容深受廣大讀者喜歡。  競賽活動規則如下:  1.請參賽者從每題中選擇一個答案,撥打12320將所選答案告知話務員,並詳細告知個人信息(身份證號碼、性別、文化程度、職業),便於競賽活動組委會及時聯繫。
  • 新民晚報數字報-中國童書榜發布
  • 山西晚報數字報
    相信很多人都有過「眼皮跳」的經歷,每每此時,大家都會不自覺地聯想到「左眼跳財,右眼跳災」這句話,然後又是各種「對號入座」,有的甚至和性別、時辰等等掛鈎。多數人心裡也知道這個說法可能並不科學,可是因為眼皮跳往往來的莫名其妙,發作時又大多不可控,去的時候也常常不知所終、無跡可循,顯得有點神秘,也給傳言留下了流轉的空間。那麼,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兒呢?
  • 新民晚報數字報-讓社交網絡成為決鬥舞臺
    當莫裡哀筆下的偽君子「達爾杜弗」來到21世紀,社交網絡竟成了他與富商奧爾貢周旋的虛偽競技場
  • 新民拍客|罕見!表姐弟3人都是「熊貓血」!已累計獻血12900毫升
    新民晚報「上海時刻」出品【新民晚報·新民網】1月9日,上海郊區氣溫跌至零下9.8度,頂著寒風,陳武章帶著姐姐和表弟一同來到了上海七寶愛心獻血站。這是他第15次獻血了,回憶起第一次獻血時的場景,陳武章笑著說:「獻血站護士打電話給我讓我再去一次時,我還以為自己的血液出了問題,緊張得要命。」原來他是Rh(D)陰性血,在我國,Rh(D)陰性血人員僅佔約3‰,因為罕見,時常被人們稱為「熊貓血」。由於自己的血型稀有,陳武章決定此後每年定期獻一次血,儘可能地幫助到別人。他目前已經累計獻血6000毫升。
  • 新民晚報數字報-拉一派打一派川普玩手段
    在美國歷史上,政治人物與提問記者針尖對麥芒地爭論並不少見,但多數情況下更像作秀,只是一種政治手腕
  • 美術研究|王來文:為中國畫的筆線注入生命與靈魂!
    也就是說,王來文是把荷花、水仙、杜鵑以及蘭草等花卉轉變成為一種物態結構。而他所要探索和挑戰的中國畫難點,就在於白描技法在當代文化語境中是否能夠尋求嶄新的發展,王來文的白描花卉作品已經在陳子奮「鐵線勾」的基礎上取得了個性化的突破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