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是最近崛起勢頭最為猛烈的電商類別產品。由七麥數據可知,目前拼多多在中國App Store應用總榜中排第二位,僅次於抖音。在安卓的各大榜單中也都有拼多多的身影,與此同時,網絡上對於拼多多的負面評價也很多,本文將對這款集人氣與批評於一身的產品進行分析。
一、產品概述
1. 體驗環境
體驗版本:4.4.0
體驗設備:榮耀V9(128G版)
安卓版本:8.0.0
體驗時間:2018.5
2. 產品概括
拼多多為一款電商類的軟體,主要功能為商品的購買。其圖標同京東以及天貓一樣選擇以激情的紅色為主色調,整體圖案為一個由各種商品icon拼接起來的心。
打開後的首頁一級入口有五個,和天貓以及京東相同,但是營銷策略卻與以上兩者有著明顯的差別。不同於天貓以及京東的質,拼多多則是主打低價為主,目標人群也多以低消費水平的人群為主。
3. 產品定位
拼多多推出的購物模式為社交+電商,旨在讓更多的用戶分享實惠。從其名稱就不難看出,拼多多重在「拼」團以及實惠「多多」。
拼多多首頁的功能中有限時秒殺、品牌清倉、名品折扣、天天領現金、砍價以及免費團等功能。而這些功能無不是讓用戶買到更加便宜的商品以及讓用戶聯合起來去「拼」低價。
這一點和京東的差異很大,京東的理念是秉承客戶為先,並且保證京東所售商品為正品行貨、全國聯保、機打發票。京東更多的是在意商品的質,而拼多多則是比較關注商品的價格。
由以上定位分析不難看出:拼多多和天貓以及京東的用戶也許重疊度不是很高,但是和淘寶的用戶重疊度確是很高的,畢竟在拼多多出現之前,低價格、優惠的購物平臺就是淘寶。而以正品以及質量保證為主的天貓以及京東則有不同的用戶群體。
4. 用戶需求分析
(1)用戶畫像
上圖為百度搜索指數
從中不難發現:拼多多的搜索指數有很強的周期性質,每一個高峰區域都是在周六和周末。
從中可以看出:拼多多的用戶以上班族為主,且一般周末並不會進行加班。這一點和拼多多用戶相對消費水平比較低的特性是相符合的。
上圖數據分別來自於移動觀象臺以及百度指數
從中可以發現:拼多多的用戶以女性用戶為主,且年齡都相對比較大,以30-50歲之間的用戶為主。
不難想像這個年齡段的女性用戶對於低價格的商品是最為敏感的,他們有足夠的時間去通過各種方式來獲取價格比較低的商品,時間對於她們的價值並不是很高,她們有條件也有精力來通過時間換取低價格。
以上數據來自於百度指數
從數據可以發現:拼多多的用戶相對還是比較分散的,雖然用戶依舊以人口密度比較大的發達城市為主,但是那些經濟欠發達的區域也有不小的貢獻。相比較於京東等購物平臺而言,拼多多在三線以下城市的用戶比重要大一些。
根據以上信息可以估計拼多多的用戶大約有以下一些人群:
家庭主婦:她們就是人們口中常說的七大姑八大姨,價格對於她們而言是選擇商品最重要的因素,她們沒有心思也沒有能力去關注商品的質量。
此外她們的空閒時間相對比較多,且群體親密度高,一個產品如果能夠獲得她們之中一個人的青睞,那麼這個產品在短時間內就會在她們之中瘋狂傳播,她們的消費產品多以低端的產品為主。
參加工作不久的年輕人:他們往往還沒有什麼積蓄,剛參加工作不久收入能力比較低,但是需要花錢的地方卻比較多。年輕的身體讓他們對於健康等問題暫時還不是十分重視,價格對於他們而言雖然不是唯一但也是重要的參考依據,他們不會以拼多多作為主要的購物平臺,但是也不介意在看到低價的物品時進行購買。
退休的老人:他們對於電商購物的了解是有限的,也難以分辨商品的質量等,他們最大的優勢就是無窮無盡的時間,對於他們而言,在拼多多上花費很多時間而能夠少花一點點錢也是值得的,因為他們本來也沒有很多的事情要幹,拼多多不僅讓他們得到了實惠還讓他們有事情可做自然得到他們的青睞。
學生群體:學生群體處於一生之中消費欲望最強但是又最一無所有的年紀,對於他們而言,低價的誘惑力也是很強的,且學生的群體性很強,聯合拼單等行為對於他們而言也是比較容易做到的,因此他們也在拼多多的用戶中佔有一定的比例。
習慣性砍價群體:砍價可以說是一種習慣了,很多用戶都有這種習慣,但是自從電商以及超市成為購物的主要方式以來,想要砍價可以說是比較困難,大多數的商品都是明碼標價的。
而拼多多則給予了這些用戶一展拳腳的機會,他們不一定沒有足夠的消費能力,砍價已經成為他們的一種習慣,所以他們很容意就沉迷於拼多多的各種優惠之中,即使花費的時間代價已經超過了砍價所得也依然樂此不疲。
被拉進去的用戶:他們也許本身永遠也不會用到拼多多這款軟體,因為他們更加注重產品的品質,但是每個用戶都有自己的交際網。
所以他們很有可能是直接被自己的親友甚至是父母給拉進來的,他們使用該軟體的唯一目的也許就是當別人發送過來連接的時候幫忙砍價,僅此而已。
(2)用戶需求
根據需求層次的深淺,將用戶的需求劃分為三個層詞,依次為基本型需求,期望型需求以及興奮型需求。
基本型需求:可以找到用戶所需要的商品並有良好的支付渠道完成支付購買任務;
期望型需求:擁有良好的物流以及售後服務,讓用戶可以買的放心,買的安心;
興奮型需求:軟體有大量的優惠能夠讓用戶受益,此外能夠如拼多多宗旨中提到的那樣——讓該軟體能夠成為一款擁有社交能力的新型電商軟體,從而滿足用戶之間實惠分享以及社交化購物的需求。
5. 市場現狀和分析
(1)行業分析
以上數據來自艾媒諮詢
從中不難發現:網絡零售以及移動購物市場的規模正在逐年增加,且移動購物的比重是逐年增加的。
而想到移動就不能不提到微信,作為手機必備軟體之一的微信,不僅擁有良好的社交體驗還有優秀的支付功能,而拼多多能夠通過微信進行分享,無疑很好的利用了微信的渠道優勢。
以上數據來自艾媒諮詢
可以發現:現在的移動電商用戶對於促銷的不同方式有不同的看法,用戶最希望得到的優惠方式為店鋪紅包以及籤到領現金和限時搶購這三者。
原因很簡單,因為這三者幾乎是沒有任何門檻的,用戶可以在不付出任何代價的情況下就能夠獲得這些優惠。而滿減需要購買一定的數額才能夠享受,好友幫忙砍價則是需要用戶花費比較大的精力才能夠實現。至於會員,則需要用戶在獲得優惠之前先自己花錢,自然最不受用戶的歡迎。
上圖數據來源為艾媒諮詢
通過上圖可以發現:農村網民的數量正在逐年增加且數量已經達到了2.09億人,雖然數量依然少於城鎮網民的數量,但是農村作為一個各大電商巨頭侵入還不是很充分的領域,依然有著不小的潛力。
(2)市場數據
以上數據來源為易觀千帆以及海通證券研究所
從中不難看出:拼多多的月活躍用戶增速是極為可怕的,在一年的時間裡,月活躍用戶的增加竟然達到了十倍之多,且於2018年月活躍用戶直接突破了一億大關。拼多多在很短的時間裡從一個小產品迅速成長為巨頭級別的產品。
以上圖片數據來源為易觀千帆以及海通證券研究所
從中可以發現拼多多的月活躍人數,已經和京東比較接近,並超越了唯品會以及天貓位於第三位。而且環比增速更是高達13.85%,遠遠高於其它的電商類產品。
不難想像:拼多多現在已經是一個難以被忽略的電商產品了,且如果能夠以這個勢頭發展下去很快便會追平京東。
二、產品分析
1. 產品結構圖
拼多多的主要功能區分為五個區域,即首頁、搜索、推薦、聊天、個人中心這五個區域。
產品結構圖如下所示:
從以上結構圖不難看出:拼多多的結構設計和大多數電商產品相同,打開後均有5個一級入口。值得一提的是:拼多多首頁中熱門欄目裡有很多優惠的購買方式,這與拼多多的產品定位是一致的。
此外精選推薦出現在多個頁面之中,這樣有很大的可能引起購物時間充裕的用戶的興趣,從而增加銷售量。拼多多另一個顯著的特點——分享功能,也是多次出現,這和它定位的社交屬性很符合。
2. 用戶使用流程圖
拼多多的功能非常多,將所有的功能都體現出來很難做到,所以以下流程圖僅僅為拼多多眾多功能的一小部分。
拼多多的特色功能之一就是拼單功能,在選擇好產品之後除了可以單獨購買之外還可以發起拼單。發起拼單的價格要比單獨購買便宜不少,但是發起拼單需要等到有足夠的人購買才能夠發貨,這種模式可以激勵用戶邀請其他的人一起購買,以達到增加銷量的目的。
3. 功能體驗分析
(1)多種多樣的優惠活動
大多數電商類產品都有優惠活動,而拼多多則是將優惠做到了極致。首頁中的優惠欄目有很多,比如:限時秒殺、品牌清倉、名品折扣等。
此外天天領紅包以及現金籤到,也是對用戶很有價值的優惠行為。
以上各種優惠活動按照分類,可以分為以下幾種模式:
直接打折型:這種模式有限時秒殺、品牌清倉名、品折扣、9塊9特賣。以上幾種方式的特點就是——用戶無需付出其它代價就可以享受折扣;
助力打折型:這種模式有砍價免費拿、助力享免費、幫幫免費團。以上幾種方式的特點是——雖然可以享受一定的優惠,但是用戶必須邀請其他的用戶來一起完成,自己獨立不能夠完成任務;
現金領取型:這種模式有天天領現金,現金籤到以及轉盤領現金。以上幾種方式的特點是——現金領取和購物是分開的,用戶可以通過這種方式領取現金而不一定要同時進行購物;
抽獎型:這種模式下能否獲得商品全靠運氣,有一定的彩票性質。
從以上分析不難看出:拼多多的優惠模式多種多樣,作為一款主打低價格的電商軟體確實有足夠的實惠。其助力打折型的優惠在帶給用戶優惠的同時也讓用戶將新的用戶帶入拼多多,是一種利人利己的做法。
而抽獎則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增加商品的銷量,用戶抽獎的金額不多,因此很多用戶願意進行嘗試,雖然每個人的金額很小,但是當用戶數量很多的時候也是一筆可觀的收益。另外,抽獎也有可能讓那些沒有明確購買目的的用戶進行嘗試。
(2)拼單式的購買
除了電商常見單獨購買之外,拼多多的特色之一就是增加了發起拼單的功能。從上面的截圖可以發現:發起拼單之後商品的價格都有一定的下降。而幅度則是不一定的,有些商品的下降幅度比較大而有些商品和原件相比幾乎沒有什麼區別。
發起拼單功能是促進銷量以及增加新用戶的重要方式之一,用戶想要儘早的得到自己購買的東西,就會邀請自己認識的人一同進行購買,甚至一個單位的人一起進行購買。
這種購買模式對於用戶和商家來講都是有益的,對於用戶價格有所下降,而對於商家則是獲得了銷售量的提升。
(3)無處不在的精選推薦
用戶除了有明確目的時打開軟體之外,有時候也會打開軟體僅僅瀏覽一下。這種行為有點類似於逛街,沒有明確的目的。
但是就是想要來看一看,如果能夠看到自己喜歡的東西那就很有可能會進行購買。考慮到拼多多女性用戶比較多的特點,將軟體打造的比較適合逛自然是很重要的事情。
拼多多增加了無處不在的推薦頁面,不管用戶在查詢什麼界面,當拉倒底部的時候都有可能是商品的推薦。這樣,用戶有空的情況下就有可能進行查閱看看有哪些東西,這種做法無疑增加了用戶購買商品的可能性。
(4)獨特的待分享區域
常見的電商類別的產品一般都有一些通用的訂單功能,例如:待付款、待收貨、待評價等。然而拼多多則很特別的多出來一個待分享的功能。
這個功能在電商產品之中是不太常見的,可以看出拼多多在產品中處處透露著自己社交+電商的理念,不論是此處還是購買中的拼單選項,都是希望用戶能夠和朋友等一起進行購買。
(5)砍價免費拿
該功能是拼多多的特色功能之一,很多文章也都對這個功能進行了評價。這個功能中,只要用戶能夠讓足夠多的人幫助自己砍價就能夠有機會免費獲得商品,然而需要多少用戶參與砍價是未知的。
這種模式可以激勵用戶進行分享,且一旦有一定的用戶參與砍價之後,在沉沒成本的原理下用戶也會堅持將這個活動進行完。
在現在用戶獲取成本越來越高的情況下,通過這種模式確實能夠以相對較低的價格獲得用戶,這對於平臺而言是一種不錯的推廣方式。
然而網上很多地方都已經提到, 針對這種模式,很多人已經開始售賣相應的服務,可以幫助用戶進行砍價然後收取一定的費用。
這種做法無疑讓這種模式失去了初衷。對於用戶而言,還是付費了;對於商家而言,並沒有通過這些產品真正的獲得用戶。而其中真正得益的則是那些砍價的人,他們或通過技術手段,或通過很多帳號來幫助用戶完成砍價的過程以賺取收益。
三、用戶意見
1. 總體來講,深得用戶的喜愛
以上數據來自ASO114
從上面的數據不難看出:拼多多的好評是遠遠多於差評的,說明不少的用戶在拼多多上既得到了實惠又得到了自己想要的商品。
此外,從拼多多的用戶數量以及規模增長速度上也可以發現其深得用戶的喜愛。大多數好評用戶都表示,拼多多上的商品明顯比其它的平臺更加便宜且質量也是不錯的。
2. 不少用戶不滿拼多多的分享機制
分享機制的目的是為應用獲取足夠多的用戶,而分享的過程對於用戶是很不容易的。試想一個人正在工作,結果收到了一條微信,然後微信的內容是幫我來砍價。用戶想著要不就幫忙砍一下吧,結果點開之後不但要下載軟體,還要進行註冊,用戶在忙了很久之後終於幫忙砍了一刀。
這個過程不得不說是傷感情的,如果幫砍的人是比較悠閒的人還好,要是幫砍的人本身是比較忙的,然後發現某個微信好友竟然為了幾毛幾塊錢來麻煩自己,估計幫砍之後也就拉黑了,甚至直接拉黑。
因此如果用戶在分享中不能夠得到足夠的好處,自然就會對軟體有很強的怨念,因為軟體讓自己佔便宜沒有佔到反而失去了很多微信好友。
這也是拼多多能夠在經濟欠發達地區有很多用戶的原因,這種並不經濟的拿時間換錢模式,在經濟比較落後的地區是可以行的通的。但是在經濟發達的地區,大多數人是不會有那個耐心為了那點錢付出那麼多的工作。
3. 購物體驗並不好
俗話說一分錢一分貨,拼多多的價格是比較便宜的,但是很多時候商家為了能夠將價格壓下來,就會選擇降低商品的質量。比如:上面的幾則評論都是對拼多多的購物體驗不滿,包括質量問題以及售後問題。
這種問題其實長久存在,很多價格很低的商品都存在有質量問題,因此很多人在經濟允許的情況下,一般都會選擇官方的購買渠道而不會去貪小便宜。
拼多多的特點是讓用戶得到實惠,但是如果用戶低價買到的東西直接不能使用且投訴無門,那麼則失去了拼多多的初衷,希望平臺能夠加強監管,讓商家都能夠有自己的道德底線。
4. 用戶獲得優惠的代價太大
分享模式除了有可能傷害感情之外也浪費用戶的時間。以上的評論則是關於時間浪費的,可以發現拼多多的不少功能都需要花費時間,比如:分享或者拼單。用戶需要努力的在朋友中拉人和自己一起購買才能夠得到實惠。
然而其實正常情況下,朋友對於這些事情都是很煩的。以作者為例:如果朋友圈裡有一個人隔三差五就讓幫忙砍價或者一起買東西,那麼作者一定會將他拉黑。
而對於用戶而言,要想獲得優惠不僅僅面臨被拉黑的風險,還要不斷的找朋友幫忙,如果運氣很差的情況下,有可能花費了一個上午的時間,人數沒有湊夠倒是被拉黑了十幾次,自然就會很憤怒。
因此希望拼多多能夠比較合理的平衡用戶收益和付出之間的關係,不要讓用戶產生不滿的情緒。
5. 砍價免費拿讓用戶不滿
砍價免費拿的特點是:用戶的第一刀砍價幅度是很大的,然而到後期的時候砍價幅度很小,且軟體並不會告訴用戶這個商品究竟多少刀可以免費拿到。
這種模式其實對於用戶是很不利的,第一刀的幅度讓用戶有可能誤以為所有的砍價幅度都是這麼大,然後任務只需要十個人左右就可以免費拿到這個商品,於是用戶開心的進行了砍價的旅程。
但是經過了幾十刀之後才發現,後來砍價的幅度很低,幾乎一直難以拿到商品。如果這個時候放棄的話,前面的努力又會付諸東流,讓用戶進也不是退也不是,這個時候用戶就很容易產生被欺騙的感覺。
事實上既然產品沒有說需要砍多少刀可以拿到,自然是沒有欺騙的,但是卻存在一定的誘導行為,讓用戶誤以為砍價的難度很低。
結果最終也沒有完成砍價,而在這個過程中還免費為軟體宣傳了不少。這種情況下對於應用沒有什麼壞處,但是對於用戶而言就很容易有一種被戲弄的感覺。
四、如果我是PM
1. 加強對商家的監管
對於任何一款電商類別的軟體而言,商家的誠信都是至關重要的,如果頻頻出現商家欺騙消費者後,消費者投訴無門的情況,產品的用戶必然會大量流失。且如果商譽一旦受損,以後也很難通過其他方式再次讓用戶回到這個平臺了。
此外對於商家而言也需要平臺加緊監管,因為如果平臺的監管不到位,那麼一些誠信經營的商家反而難以生存下去,他們會被一些欺騙顧客的商家所驅逐。
因為用戶首次購買的時候,很難知道商家的信譽,而欺騙顧客的產品成本更低,如果不進行處罰,那些商家反而會發展的更加好。
平臺監管可以從加強資格審查以及增加處罰力度兩方面入手。一方面增加商家的入駐難度,讓他們必須要繳納一定的保證金且提供一定的材料證明。這樣在源頭就可以驅逐一些商家,而加大處罰力度則是讓商家不要試圖抱著僥倖心理來欺騙消費者。
2. 適當降低分享的難度以及用戶分享收益
用戶分享過程是對平臺的重要宣傳並會因此獲得一定的收益,然而過於難以完成的任務會讓用戶不滿,因此可以考慮同時降低用戶收益以及任務難度,讓用戶分享較少的數量就能夠獲得成果。
這樣做的好處是有可能獲得更加優質的用戶來源,因為如果一個任務需要用戶分享數十人,那麼用戶有可能就會採取技術手段或者找很多根本不會使用產品的人進行分享,這樣平臺其實得到了一大堆沒有價值的帳號。
而如果分享數量少,用戶就會真心去分享給那些有可能會用這個軟體的人,分享的過程也是真正的分享而不是完任務。
同時用戶完成任務的收益被降低了,因此平臺也沒有損失。
3. 適當進行功能整合
拼多多首頁熱門欄目的功能有點多,一共有16個功能,這樣看起來很亂而且使用起來也不是很方便,可以考慮將功能類似的活動合併。比如:限時秒殺、品牌清倉、名品折扣都是折扣,可以合而為一。
砍價免費拿、幫幫免費團、助力享免單都是需要分享之後才能夠享受優惠的,也可以考慮合併。而海淘,食品超市以及手機充值並不是優惠功能,可以考慮放在其它地方。
五、總結
整體來講,拼多多確實讓用戶得到了實惠,其推廣模式也是成功的,這一點從它的發展速度就能夠看出來。
但是同時也存在不少的問題,比如:低價的情況下,讓很多商品的質量都沒有保障。此外,很多用戶也根據砍價的規則來謀取私利,利用技術手段來欺騙平臺。
希望拼多多在迅速發展之後在質這個方面也能夠取得進展,不要成為一個雖然便宜但是商品質量也不好的平臺。
本文由 @馬璐 原創發布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作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