觸摸魯迅的童心(圖)

2020-11-24 中國教育新聞網

觸摸魯迅的童心

 

劉發建

 

 

  緊緊把握魯迅的這顆童心,是我們引領孩子走進魯迅文字最關鍵的一步。但是,如果我們的教學僅僅停留在這個童趣的層面,那是遠遠不夠的。


  《少年閏土》是節選自魯迅自傳體小說《故鄉》中的一段插敘文字,也是我們小學語文教材中唯一收錄的魯迅作品。從文章的結構來看,《少年閏土》雖然是一個節選的插敘片段,但結構卻精巧完美。文章開頭安排的「月夜瓜地刺猹」這幅靜謐神異的圖景,不僅凸現了閏土「機敏勇敢」的少年形象,而且巧妙地打開了「記憶的大門」,一下子就把讀者帶進了魯迅所描繪的奇異世界,突破了時空的局限。然後慢慢地按照「盼閏土—見閏土—識閏土—別閏土」的順序娓娓道來,故事最後在一句「但從此沒有再見面」的無盡思念中悄然結束。看似水注東海的無痕與自然,卻和文章的開頭那一段神異的畫面脈脈相通,這種首尾情投意合、一脈貫底的完美結構,應該是孩子們學習寫回憶文章的典範。


  當然孩子們最感興趣的還是魯迅塑造的「閏土」這個鮮活的人物形象。從他「五行缺土」的土名字來歷,到初次相見時「紫色圓臉、頭戴氈帽、項帶銀圈和見人怕羞」的土氣外貌,再到後來的帶有濃重鄉土俗語講述的「稀奇故事」,也就是抓住了名字、外貌和語言三個方面的特點,刻畫了一個勇敢、能幹、見多識廣的鄉村少年,刻畫了一個渾身上下散發出泥土般淳樸芳香的少年閏土,土得質樸,土得純潔,土得可愛,土得富有魅力。


  文章中有這樣一段很有味道的文字:「我那時並不知道這所謂猹的是怎麼一件東西——便是現在也沒有知道——只是無端地覺得狀如小狗而很兇猛。」在語義的理解上,孩子們不明白魯迅到底要說什麼。30年前不知道,30年後也不知道,卻又無緣無故地說像小狗。這段文字如果我們處理不好,就會直接影響到孩子們閱讀魯迅作品的態度。其實,這裡的兩個破折號,正是魯迅寫作上的一種常見的修辭手法——「挑脫」(即在寫作時,為了表達的需要,有時讓一部分意思含而不露,故意造成句意不連接、不完整)。魯迅在這裡含而不露的意思就是——不知道,瞎猜知道,其背後隱含著一種強烈的「想知道」的願望,達到了「言有盡而意無窮」的效果。把我們平時只可意會而不可言傳的「不知道但又迫切想知道」這種欲罷不能的情感,表達得淋漓盡致。引導孩子們細細品味魯迅文字上的這些獨特味道,能夠有效培育孩子們對魯迅作品的好感。


  解讀文本,尤其是解讀名家名作,我們首先就要把名家名作當作一般的作品來對待,否則我們就很容易犯「先入為主」的毛病。語文教學一旦主題先行了,孩子們創新學習的大門就此關閉。我們並不能因為魯迅是大文豪,在孩子還沒有真正領略過魯迅的文字魅力之前,就把一個偉大作家的牌子豎在孩子的面前。這樣只能在孩子的心底種植麻木,恰恰與魯迅的「立人」思想背道而馳。對於一個成年人來講,你可以帶著虔敬之心閱讀魯迅。但這個時候,我們要站在兒童的角度來思考,因為孩子是第一次接觸魯迅的文字,魯迅的文章到底有怎樣的滋味,還得從閱讀《少年閏土》開始。


  雖不能說魯迅的文字很適合孩子的胃口,但《少年閏土》的確是孩子們進入魯迅精神世界的一扇絕好窗口。教學魯迅,我們又不能僅僅滿足於一般名家名作的品析。我們知道,魯迅的作品在中小學語文教材中之所以具有不可替代性和不可或缺性,不單純是站在文字的角度來思考的,而是文字的背後蘊含著獨特的魯迅精神和思想。所以,從一定層面上講,《少年閏土》的教學,擔負著「魯迅精神和魯迅文化」的啟蒙任務。


  小學語文是兒童語文,一切的教學都必須是建立在兒童的思維水準和認知能力的基礎上,那麼我們首先面臨的問題就是——博大深邃的魯迅精神和魯迅文化能否與我們的兒童語文融為一體?如何融為一體?


  長期以來,魯迅在中小學語文課堂的遭遇可以說是「叫座不叫好」,近年來有的人甚至提出「把魯迅的作品從中小學語文教材中拿下來」,說什麼「人在三十歲以前是讀不懂魯迅作品的」。顯然,這種要求孩子「讀懂魯迅」的教學定位就是有失偏頗的。


  造成尷尬局面有多種原因。客觀上,魯迅文字的獨特內涵,深刻而不易體察。但這不是主要原因,古今中外能夠穿越時空的經典文字,他們的內涵都是深刻而獨特的,都是需要慢慢品味的。學習經典不可能像學習時文那樣輕鬆簡單。一個根本的原因,還在於我們長期以來習慣性地對魯迅進行「貼標籤」式的「政治圖解」。比如「我」在聽了閏土講的那些無窮無盡的稀奇事後,深情地感嘆道:「啊!閏土的心裡有無窮無盡的稀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他們不知道一些事,閏土在海邊時,他們和我一樣,只看見院子裡高牆上的四角的天空。」這原本是一個孩子從心底裡發出來的,對自由、玩耍、親近大自然生活的無限嚮往,以及渴望真心夥伴,這樣的童心真情表白,對夥伴的羨慕、敬佩和好奇之心的傾情傾吐,這些真情和當下的孩子們的心情是完全共鳴的。「我」的渴望,就是同學們的渴望;「我」的心聲,就是課堂裡孩子們的心聲。魯迅的文字穿越近一個世紀的時空後,仍和當下的孩子心靈相通,童趣相映。但長期以來,我們卻置文字中「我與閏土」水靈靈的童真和課堂裡孩子們火辣辣的童心於不顧,一味地要孩子們去體味所謂的「魯迅對黑暗社會和封建教育的不滿與控訴」的冷冰冰的深刻含義。


  北師大王富仁教授說,如果我們突破了「學習魯迅等同於接受某種附加於其上的觀念」這種機械的認識,魯迅作品恰恰是好懂的,「因為魯迅的作品裡,充滿著人性的語言,是與人的最內在的感受結合在一起的,這樣的內在感受與兒童感受事物的方式,與普通人感受事物的方式最接近」。「在現代文學中,像魯迅這樣以人性、童心去感受世界的作家不是太多了,而是太少了,這正是對人的基本要求,要從直感出發,而不是從觀念出發」。


  所以說,沒有童心是無法親近魯迅的。魯迅撒落在《少年閏土》文字中的童心與童趣是隨處可見的:「我日日盼望新年」中那種對閏土熱切期盼的眼神,「我和閏土不到半日便熟識了」的一見如故,「我和閏土短暫生活」的親密無間,「我和閏土分別時」無可奈何地大聲哭喊……這些天真爛漫、可掬可捧的童趣,是多麼撩撥孩子們的心扉呀!和這樣的真情文字接觸,孩子們的心底會油然而生一種「久違的相遇相知感」。


  緊緊把握魯迅的這顆童心,是我們引領孩子走進魯迅文字最關鍵的一步。但是,如果我們的教學僅僅停留在這個童趣的層面,那是遠遠不夠的。最近幾年,不少老師在千萬次的碰壁之後,開始有意識地擺脫「機械解讀魯迅」的教學思維,把教學的眼光鎖定在「可愛的閏土形象和我與閏土間的親密關係」上,就閏土教閏土,把魯迅的文字視為一般意義上的回憶性文學作品。不能站在魯迅精神和魯迅文化的高度來教學《少年閏土》,剝離了魯迅精神和文化的教學,顯然是對魯迅作品文學價值的縮水。這種「淺化魯迅」和過去那種「膨化魯迅」都是一樣在削弱魯迅文化的價值。(《親近魯迅》,劉發建著,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8年11月出版)

 

  《中國教育報》2008年11月6日第8版



相關焦點

  • 當年魯迅獨子意外出生,許廣平難產,魯迅毫不猶豫要求保大
    1928年底,魯迅與許廣平同居一年以後,許廣平突然告訴了魯迅一則"壞"消息,她懷孕了。 彼時魯迅剛辭去原有的教授工作,開始專心致力於文學發展與民族事業,而許廣平,亦是與魯迅一起,在上海宣傳民主。
  • 男人做愛前學會觸摸女人(圖)
    學會如何觸摸她,你的徵服之戰就已經勝利了一半……  一、嘴唇  女人喜歡親吻。試著變換強度(開始時比較輕柔,接著熱烈一些,然後再逐漸輕柔)。親吻了她的嘴唇之後,再親吻她的面頰、眼皮、前額、鼻子、脖頸和耳垂。
  • 語文教材裡的魯迅作品,減了多少?
    圖: 1949~1966年收入語文教科書的魯迅作品。圖2:2013年之前各版高中教材收入魯迅文章情況,可以看到,《阿Q正傳》、《吶喊》等名篇已幾乎消失。引自袁博雯《中學語文中的魯迅——從教材選編及教學角度再探討》。
  • 《魯迅嘉言錄》:對魯迅進行實事求是的分析
    那麼,應當怎樣評價魯迅呢?曾彥修把對魯迅思想的研究分為兩個時期,把1927年以前稱作前期,把這之後稱作後期,並尖銳地提出魯迅思想發展的這兩個時期哪一個更重要?我希望人們再認真地重新讀一讀恩格斯的這部名著,你一定會承認魯迅的思想與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是相通的,他們的思想都是人類文明發展大道上的結晶,是十分寶貴的。曾彥修接著又進一步分析說:「我以為,研究魯迅的根本改善方法,是必須首先把魯迅請下神壇,實事求是地來研究魯迅一生的著作才有可能。
  • 魯迅玩伴「閏土」晚景悽慘,與魯迅同年去世,孫子靠魯迅發家致富
    其實「閏土」並非是魯迅虛構的人物,而是在生活中確有其人。歷史上真正的他一生受盡苦難,晚景十分悽慘,巧合的是他還和魯迅同年去世,而他的後代靠著為魯迅工作發家致富。阿水家中世代以農為生,他的父親章福慶原來是一名竹匠,但靠著手藝難以維持生活因此還兼顧種地,並且逢年過節就到魯迅家中幫忙做工。有一年,魯迅的曾祖母去世後家裡十分忙亂,阿水的父親就讓兒子跟著自己一起前來幫忙,這成為了少年「閏土」(也就是阿水)和魯迅相識的契機。
  • 高山仰止 景行行止:版畫中的魯迅形象與魯迅精神
    上半年,中國美術館和北京魯迅博物館聯合推出了「只研朱墨作春山——紀念魯迅逝世80周年美術展」,藉助224件文物、書籍裝幀和美術作品展示魯迅美術思想的形成、建構、影響過程,揭示魯迅與20世紀中國美術流變的關係;下半年,在魯迅博物館建館六十周年之際,該館又推出了「含英咀華——北京魯迅博物館館藏文物精品展」。
  • 「我實在沒有說過這樣一句話」,這句話魯迅還真說過
    網絡上流傳頗廣的「魯迅表情包」,根據檢索系統查詢,魯迅曾在一份書信中寫到類似的句子——「我實在沒有說過這樣一句話」。  不過,最近一個網絡檢索系統的出現給魯迅名言提供了出處依據。  記者在該系統的使用說明中看到,系統中所採用資料由北京魯迅博物館文物資料報關部整理。而網友只要輸入自己要查找的文字,就可以檢索出魯迅的文章中是否出現過這樣的句子。
  • 魯迅貪財?說這話的人良心不會痛嗎?
    共青團中央有態度 有溫度 全網青年都在關注最近,「公眾號侮辱魯迅」一事登上微博熱搜榜。這源於一篇自媒體文章——《貪財的魯迅》。 據媒體報導,《貪財的魯迅》「把魯迅開三閒書屋、野草書屋等出版社的經歷,解釋成為賺錢而下海做書商」,「調侃完魯迅是『當之無愧的人生大贏家』之後,作者筆鋒一轉,開始賣起了理財課」。
  • 12星座的童心指數!天蠍座也有很孩子氣的一面
    有的人幼稚的一面比較多,看起來就很有童心,有的人幼稚的一面比較少,看起來就很成熟。十二星座的童心指數都是多少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白羊座】—— 10%。白羊座遇事比較冷靜,不會很小孩子氣,想問題比較深刻,但也有一些悲觀,少了一些孩童的天真。相對來說,白羊還是比較成熟的。【金牛座】—— 90%。
  • 錢理群:魯迅的當代意義
    錢理群(以下簡稱「錢」):近年來我對魯迅的研究不是太多,更關注的是魯迅的當代意義,更具體的是在青少年中講魯迅,引導青少年人讀魯迅。在這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東:那您覺得魯迅對於此刻,21 世紀初的時候,最迫切的意義到底是什麼呢?錢:我有一個大的判斷:魯迅對於現代中國是一種當下的存在,是「現在正在進行時」的存在,這和中國當代的其他作家是不一樣的。
  • 魯迅逝世紀念日|黃喬生:《魯迅全集》未來有必要做全面修訂
    論壇分別由中國魯迅研究會副會長、北二外趙京華教授和中國魯迅研究會理事、北二外李林榮教授主持。北京魯迅博物館常務副館長、《魯迅研究月刊》主編黃喬生研究員,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張潔宇教授,北京魯迅博物館研究室主任、《魯迅研究月刊》副主編姜異新研究員,上海魯迅紀念館研究室主任李浩研究員,上海魯迅紀念館研究室副主任喬麗華研究員,上海魯迅紀念館副研究員施曉燕應邀擔任主講。
  • 測你還有沒有童心
    測你還有沒有童心人們成年之後尤其是女孩子非常喜歡說自己十八歲,有的喜歡說話嗲嗲的或者打扮的萌萌噠又或是偶爾的賣萌,可是真的如此你就會保持一顆童心了嗎?不如來檢測一下吧那麼就下來沒有任何套路,看到圖根據你的第一印象選出答案:A、你看到的是一幅花草圖B、你看到的是一個女子C、你看到的是一幅看似用花草組合成的女子答案解析:選擇A說明你的內心很單純,心無雜念,當然這不排除涉世未深的可能性,這樣的你很善良,生活中對美好的事物很嚮往,對未來充滿期待
  • 郭沫若4字諷魯迅,魯迅看後加1字懟回,後人:魯迅此話在理
    要說到著名的文學作家,我們腦海裡浮現出來的就是這兩個人了,魯迅和郭沫若,他們所寫的文學作品,一直影響到了我們現在,作為當時著名的才子,兩個人在文學界都是屬於一等一的人物,而且所發表的文章,裡面的觀點都很犀利,魯迅從各種角度反諷,我想大家都是很熟悉的,就拿《狂人日記》來說,各種暗示當時的社會發展狀況,有著批判的意思,而郭沫若的詩歌卻含有一種浪漫的情懷,反而讓人覺得溫暖。
  • 朱安:魯迅的第一位妻子,來自其母的禮物,卻得不到魯迅的認可
    」這是魯迅在結婚之後,對自己的好友說的一句話。  魯迅的婚姻,是他的母親私自給他安排的。  當時,魯迅估計正在學習醫術,也可能正在藤野先生家中,亦或是正在與同學一起,鑑賞日俄戰爭的紀錄片,總之,當時的魯迅,身在日本留學,並沒有在自己的家鄉。  因此,他對國內自己的婚事,卻是一點也不清楚。
  • 文章頻道 - 六一兒童節,品牌們的童心太泛濫【借勢合集】
    18、海信手機 #六一兒童節# 擁有一顆純真的童心,帶你回味曾經的樂趣19、金立智慧型手機 誰還不是個寶寶咋滴?祝大家兒童節快樂~#金立S10四攝拍照更美##薛之謙代言金立#20、小米手機 一張圖證明你在過兒童節,#今天來拍# 身邊的童心。
  • 魯迅的寵物隱鼠考
    高小我(作家,腰纏十萬字的西北牧羊人) 魯迅童年時養過一隻可愛的隱鼠,把它當成書案上的墨猴對待。 在1926年創作的散文《狗·貓·鼠》中,魯迅回憶道,幾百年的老屋中豆油燈的微光下,是老鼠跳梁的世界,飄忽地走著,吱吱地叫著,那態度往往比「名人名教授」還軒昂。
  • 對魯迅先生的一些評價
    千年來,魯迅先生在天國之下,只有這一個。也許,在中國歷史的發展中,沒有人比得上他了,他是偉大的、崇高的、空虛的英雄戰士、思想先驅和文學巨匠。橫眉冷眼旁觀,俯首甘為孺子牛,這就是他的人生寫照。想念魯迅,敬畏魯迅。
  • 騙子假冒魯迅欺騙女學生,魯迅知道後寫了一篇文章,自此銷聲匿跡
    文/歷史人物趣事騙子假冒魯迅欺騙女學生,魯迅知道後寫了一篇文章,自此銷聲匿跡眾所周知,魯迅先生一直都是我們教材書中的常客,他的很多文章我們都讀過,對他也有一定的了解,可以說在我們國家很少有人不知道魯迅先生的。
  • 梁實秋:一生跟魯迅只說過一句話,晚年對魯迅評價只有兩個字
    魯迅住前院,二弟周作人住後院。梁實秋有一天跑到周府請周作人來清華講課,恰逢魯迅也在家。魯迅留著一撮小鬍子,正跟二三好友談天。梁實秋進入前院,魯迅溫和地說,你是找我弟弟的吧,請裡院坐。兩人都沒想到,十年以後,他們會成為一對水火不容的論敵。1927年,梁實秋學成歸國,加入新月社。新月社是徐志摩最早於1923年在北京創立的,出資人便是其父徐申如。
  • 《魯迅日曆:2019》新書發布
    人民網北京10月14日電 近日,由商務印書館出版的《魯迅日曆:2019》正式面世。10月14日,北京魯迅博物館常務副館長、魯迅研究專家黃喬生與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所研究員、中國魯迅研究會副會長兼秘書長董炳月,就魯迅的戰士品格和文人情懷,在涵芬樓書店進行了饒有興味的對談。 魯迅是中國現代文化巨匠、新文學奠基人。他學識淵博,著述嚴謹,思想深刻,品格剛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