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07 07: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原創 王 斌 方志四川
歡迎關注「方志四川」!
記憶中殺年豬
王 斌
立冬剛過,一陣陣豬的叫聲把村莊攪得沸沸揚揚,讓人心暖洋洋的:殺年豬了!
鄉村童謠中唱到「孩子孩子你別哭,明天就宰大肥豬,孩子孩子你快睡,媽媽給你蓋花被」。在孩子們眼裡,盼過年首先盼的就是殺年豬,只要聽到村子裡有年豬的叫聲,「年」的氣息立刻就在整個村子裡瀰漫開來,在家家戶戶之間鑽來穿去。
時間回到30年前,老家農村的人,習慣在春節來臨之前殺一兩頭豬,然後醃製好豬肉準確過年。殺年豬很熱鬧,要請好幾桌人吃殺豬飯,有的客一天未請完,第二天接著請。
在鄉下,殺年豬是一件喜事,更是一件大事。早些年,不管是哪家殺豬了,鄰居、親戚都來幫襯:男人們挖灶頭、挑水、劈柴,婦女們淘米、煮飯、洗姜、洗碗,小孩們打打鬧鬧,不亦樂乎,一派喜氣的景象。那時,一個家庭宰殺一頭大肥豬,就相當於過了一個快樂節日。
主人家早早地搭好了案板,支好了掛肉的竿子,準備好淹肉的缸和鹽,把爐子弄得旺旺的,上面燒上開水,然後拿出一隻盆,裡面撒上點鹽、薑末末、辣椒麵、花椒麵什麼的,用開水衝開等它涼了,準備接豬血,凝固了煮一煮就是「血花」了。殺年豬師傅們來了,年齡都不大,身體也不是那麼健壯,一臉的嚴肅,他們準備好殺豬現場,一條長凳子又寬又矮又結實,一口木盆又大又深,還有掛肉的鉤子,要是第一家就自己帶來,用完了就放在主人家裡,往後就由下一家主人自己搬來。然後打開一個白布包,裡面全是殺豬的工具,除了兩把用來槓刀的舊圓銼以外全是刀:剁刀、砍刀、割刀、剔刀,擺出來也是一大堆,其中最顯眼的是一把又尖又窄又長的殺豬刀。刀子是殺豬匠最重要的工具,刀子一般有三四十釐米長,三四釐米寬,雙刃。
抓豬是有技巧的,豬圈的空間狹窄,想要把年豬順利抓住,必須先把它轟出豬圈。那時候,我最愛看殺豬時的場景了,殺豬匠用的是巧勁,殺豬的師傅,把豬趕出來,一個人迎頭一攔,另一個人往身上一撲豬就倒下了,然後兩個人分前後各捉兩隻蹄子,雙手一提溜就把豬扳到凳子上,只見屠工拿出殺豬刀來,用大指拇輕輕地刮刮刀鋒,刀鋒泛著青光,殺豬匠習慣性地用手試過刀鋒之後,再用布在刀刃上擦拭幾下,就把刀迅速準確地斜插進豬的脖子,直至刀柄。豬開始沉悶悽慘的嚎叫,大木盤裡裝滿了豬血。年豬經過一陣抽搐之後,血愈流愈少,年豬也就走到了生命盡頭。屠工開始燙豬刮毛,吹氣,敲打豬皮,一邊舀起鍋裡的開水淋在豬身上,一邊刨著豬毛,燙豬腳、燙豬耳、燙豬背,不一會兒,一頭被弄得通體雪白的年豬被大家倒掛起來。
肉架就在灶臺邊支著,幾個人把被颳得一絲不掛的豬用鐵鉤掛住鼻子,懸在肉架上,開始解剖,屠工幾刀下來,豬肚子被破開了。刮毛、開膛、割肉,不一會就成了一塊一塊的。旁邊的男人們開始討論起來:「膘肥實,主人家花了大工夫養。「這個豬,好!」
又到了歲末年終,又是殺年豬的時候,但願鄉村中還能見到那久違的場景。這或許是一種奢望,殺年豬的情景在鄉村也很難見到了。而如今,鄉村已經變了大樣,殺年豬也不一樣了。不管怎麼變化,殺年豬,都是一種濃濃的鄉情,淳樸的人情,溫馨的親情。殺年豬也成為了我記憶中的往事,但每提及此,眼前總會浮現出那口熱氣騰騰的殺豬鍋,那個歡樂熱鬧的小院,豬肉的香味在鄉村飄蕩……
方志四川 篆刻:殷智
來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辦公室
作者:王 斌(雅安市雨城區)
微刊題字:藍天果(中國文聯文代會代表,商務部中歐協會青少年藝委會副會長,四川省硬筆書法家協會副主席兼毛筆工作委員會主任,四川省書法家協會理事,四川藍天書畫院院長)
配圖:方志四川
方志四川部分圖片、音視頻來自網際網路,僅為傳播更多信息。文章所含圖片、音視頻版權歸原作者或媒體所有。
原標題:《【方志四川•散文】王斌 ‖ 記憶中殺年豬》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