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治通鑑》載,玄武門之變前夕,主管察看天文的太史令傅弈給唐高祖呈上了一份奏摺說「太白見秦分,秦王當有天下」,說大白星出現在秦王封地的上空分野。這裡的「太白」就是金星,常稱為太白金星,它和太陽一樣,東升而西落。白天陽光太強,只有日色熹微之時才能一睹它的面容。但也有過白天見到的記載,稱為「太白晝見」,如武則天的預言「太白晝見女主昌」等。
太白金星在西遊記中被描述成白髮蒼蒼、表情慈祥的老頭,是玉皇大帝的特使,負責傳達各種命令,在花果山被小猴子們揪鬍子,在天象上,陰陽家認為金星是武神,掌管戰爭之事,主殺伐。只要金星在特殊時間特定區域出現,即是暴發革命或政權變異的前兆,代表要發生更替的大事了,有一種現象叫「太白經天」,就是白天一整天太白星都能看到,那是妥妥的大禍事,世界大戰級別的。
太白金星也叫啟明星,長庚星,在東方升起時叫啟明,在西方墜落時則稱為長庚,所以小說中的太白金星又叫李長庚。在道教中太白金星地位很高,僅處在太上老君,元始天尊,靈寶天尊三清之下,傳奇小說中的形象有一個演變過程,初期是一位穿著黃色裙子,戴著雞冠,演奏琵琶的女神,明朝以後化為一位童顏鶴髮的老神仙,經常奉玉皇大帝之命監察人間善惡,被稱為西方巡使,因西方屬金。
太白星也被演化為白帝子,如劉邦斬蛇起義,用劍殺了路上一條大白蛇,就有一位老婦人哭哭啼啼攔路說「赤帝子殺了白帝子」,赤帝指炎帝,南方之神,炎帝的兒子劉邦殺了太白金星建立漢朝,這是司馬遷《史記》的意思,意示天命神授,不是誰都可以當皇帝的。後來王莽篡漢,也有一手,利用了這一傳說,說他是白帝子轉世,為了報劉邦一劍之仇,來拿回天下的,也是天意所在。由此可知,史書雖有記載「太白見秦分」,應也是如上述,附化神化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