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遊記》中,有一個神仙被大眾所熟知,那就是太白金星。太白金星在《西遊記》中是個仁厚善良的老神仙形象,身背一角天書,老態龍鍾。這位和事佬,在書裡書外都是很受人歡迎的角色。
太白金星其實是自然界中一個星體的人格化。太白和金星,其實是一回事,指同一星體。太白即金星,又叫太白星,是太陽系中接近太陽的第二顆行星,也是各大行星中離地球最近的一個,我國古代把金星叫做太白星,又稱亮星、啟明星、長庚星。東晉郭璞在《詩經》注中道:「太白星也,晨見東方,為啟明,昏見西方,為長庚」。
在《天官佔》中:「太白者,西方金之精,白帝之子,上公、大將軍之像也。」《史記》也援引了這句話,因此,後來金星被人們神化後,乃有白帝子、太白金星之稱。
金星被人格化以後,最初是以女性神的形象出現的,山西芮城永樂宮壁畫中,即有日、月、五星等九曜神像,金星為女像,手抱琵琶。這是根據佛經、道經而來。唐代編譯的《七曜神攘災法》卷中,描繪的金星形象為:「金,其神是女人,著黃衣,頭戴雞冠,手彈琵琶。」
到了明代,由於《西遊記》等小說的廣泛影響,以後的太白金星徹底被改造為老態龍鐘的男性神仙。當初那位手彈琵琶,頭戴雞冠的女神仙太白金星,已鮮為人知了。
《西遊記》中的太白金星已為人們所熟識,但在上古時期,金星的形象恰恰相反,它不是什麼和事佬,而是代表幹戈兵事的戰神形象。《漢書·天文志》記載:
太白,兵象也。出而高,用兵深吉(深入則吉),淺兇;埤(升得低),淺吉,深兇。行疾(移動快),用兵疾吉,遲兇;行遲,用兵遲吉,疾兇。角(星有芒角,射出的光芒),敢戰吉,不敢戰兇;擊角所指,吉;逆之,兇。
在《史記》《晉書》中皆有類似記載。因此,古代星相家、軍事家常常觀察太白金星的變化,來佔卜國家的兵事活動。如三國時蜀魏間的一次戰爭,據《宋書·天文志》記載:
魏明帝太和四年(公元230年)十一月壬戌,太白犯歲星(木星),佔曰:「太白犯五星,有大兵。犯列宿,為小兵。」五年三月,諸葛亮以大眾寇天水,遣大將軍司馬懿距退之。
太白金星的這種神格到了後世發生了很大變化。到了明代,太白金星被徹底改造成老態龍鐘的男性神仙、慈善的「和平使者」,最初的戰神身份已不復存在。
神由人造,人們塑造神明和改造神明的力量是巨大的。這也使得我們今天所知曉的神明,與古代各個時期,在形象、作用等方面相去甚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