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為何流行「認乾親」文化?「幹」字又作何理解,這點要知道

2020-11-22 騰訊網

民間為何流行「認乾親」文化?「幹」字又作何理解,這點要知道

中國人的禮儀交往中,在民間有一種較為特殊的習俗:流行「認乾親」的風俗文化。

所謂的「認乾親」就是除了親生父母親之外,又因種種原因而起,為自己的子女認了義父或義母。

「認乾親」的說法和叫法,在南方北方有些區別。

比如,北方將此風俗稱作「認乾爹」或「認乾娘」。而到了南方,將「幹」字換成了「寄」,稱為「認寄父」或「認寄母」。

那麼,北方人所稱的「認乾親」文化中,「幹」字又做何理?為什麼這個習俗在民間能夠流傳至今呢?

結合中國的傳統文化《易經》和傳統習俗,「源易緣」今天就來談一談這個話題:

一、為何古人要「認乾親」

在人情社會中,關係錯綜繁亂,但沒有哪種關係,能夠超越「親生骨肉」的關係了。

父子、父女之間,一旦有了血緣關係,一輩子就會相依相偎,即使有些矛盾,也會說:「打斷骨頭連著筋」。

在儒家學說重視的「倫常」關係中,分別有五種,即父子、君臣、夫婦、兄弟、朋友,也就是說人們所說的「五倫」。

這些關係,基本概括了人與人之間全部的關係。而父子(女)的關係則排在了「五倫」之首。

既然中國人特別重視親情間的關係,又為何多此一舉為自己的親生骨肉,相認「乾親」呢?

「源易緣」認為,應有3個方面的原因:

一是寄託了對子女們的愛護。

有些家庭,子女較少,而有的家庭則人丁興旺,認乾親的目的,就是為了讓孩子多一層保護;

二是為了消災解難的祝福。

「人皆養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惟願孩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 蘇軾在《洗兒戲作》詩中,深情希望自己的孩子無災無難。

古人認為,認乾親可以讓孩子消災去禍,趨吉避兇。雖然這個說法帶有一定的迷信色彩,但因為出發點是好的,寄託了父母的希望和濃濃的人情味,也就逐漸被人們接受。

三是可進一步加深雙方家庭的感情。

在民間,「認乾親」有一定的講究和說法,但總體來說,雙方的家庭關係是不錯的。

因為有感情的基礎存在,為了進一步加深雙方家庭的感情,加上出於對子女們的愛和祝福,為了「好上加好」,這個習俗,也就逐漸的被人們所接受。

二、「乾親」中的「幹」字該怎樣理解?

漢字「幹」中,詞義較多。

沒有血緣關係或婚姻關係而結成的親戚,就稱為「乾親」。

「源易緣」認為,古人之所以將「認乾親」稱之為「幹」字,與傳統文化大有關係。

中國的傳統《周易》文化,講到了「天幹地支」文化。其中,「幹」有:「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個天幹。而「支」,從子鼠起到亥豬,一共有12個。

天幹地支的有機結合,就組成了60花甲子。每一位出生的男女,無論怎麼變化,都離不開10天幹。

古人在為自己的子女「認乾親」,除了禮儀上的講究外,還特別注重雙方的屬相,以及到底「認乾爹」好,還是「認乾娘」好,都會找些精懂《易經》命理的人來諮詢,再去「認乾親」。

自然中的五行:金、木、水、火、土「幹支之間,生克制化合、刑衝合害破,禍福遂生。

古人「認乾親」的目的之一,就是為了為子女們尋找一位能夠幫助,且五行磁場較有利於子女的「乾爹」或「乾娘」。

「認乾親」既可以讓孩子們沾「乾爹」、「乾娘」的福氣,還能幫助孩子健康平安地成長,可謂一舉多得,難怪很多人都有乾親。

就此話題,您有哪些看法或高見,歡迎留言互動。

參考資料:《周易》、《中國禮儀大全》、《中華傳統民俗五千年》等;

相關焦點

  • 認乾親的習俗,民間早就流行了
    現在都流行拼爹,有一個有錢有勢的爹那這個人這輩子就會比別人佔了很多先天的優勢,會比別人少奮鬥幾十年,別人拼死拼活勉強維持生計,而這類人從不用為生計發愁。自己親爹平庸,有個非富即貴的乾爹,那這人也能夠雞犬升天,無憂無愁了。當然現在認乾親,已經有些變了味道哦。認乾親的習俗很早就有。那時候很單純,沒有太多的功利行為。
  • 今年過年你還走乾親嗎?古人告訴你「認乾親」習俗的重要作用!
    「認乾親」的習慣因地域、民族和文化背景的不同,在禮節習俗方面也存在著較大的差異。「認乾親」就是認義父、義母,是流行全國的一種保育習俗。在北方叫「認乾爹,乾媽」;在南方則稱為「認寄父、寄母」,俗稱「拜過房爺、過房娘」。
  • 李現森:認乾親
    磕完了頭,表嬸又給大樹說了好一番祈福的話,這才「噼裡啪啦」點燃了鞭炮,算是禮成。此後,表弟在十二歲前以前,每年的這天,表嬸都要帶他前來焚香祭拜。表嬸說,這是走親戚嘞。認乾親的孩子,多是男孩,要麼身體不好,要麼算命的說命不好,甚或是對孩子寄予厚望,指望將來能有個好出息。農村人淳樸,「認大樹作爹」無非希望孩子像大樹一樣開枝散葉,這也符合人們「長命百歲」的觀點。
  • 評論:娛樂圈為什麼流行認乾親?
    華商報報導 這幾天,因為被劉嘉玲認了乾兒子,胡軍的兒子康康再次承包了新聞頭條。有人說,認乾親是「親上加親」,也有人說,是背靠大樹好乘涼……不過,最重要的還是要投緣。  劉嘉玲與胡軍 從鬧緋聞到「一家親」  據香港媒體報導,劉嘉玲邀胡軍夫婦及康康、李亞鵬、著名美術指導張叔平、林青霞等好友出席派對,派對上劉嘉玲認了康康當乾兒子,而康總一改高冷氣質偎依在劉嘉玲身邊並和劉嘉玲玩親親。
  • 認「乾親」成腐敗溫床 民間習俗變味成權錢交易
    認乾親成為腐敗溫床——  山寨親情難遮羞 乾親關照很管用  核心提示:從古到今,民間一直有著認乾親的習俗。  泥潭 民間習俗變了味  在傳統上,認乾親並不是一件壞事,根據相關研究資料,通常情況下,有5種情況可能促成認乾親:兩家是朋友,交往甚好,為把這種交往相對固定,就採用讓下一輩認乾親的辦法使交往加深;一方對另一方家中有大恩,一方圖報,就以認乾親、當義子的辦法,以相對固定的程式形成長期交往關係;有的由於孩子嬌弱,怕中途夭亡,便採用認乾親的辦法
  • 雨水習俗:認乾親,有人認了樹木石頭當乾爹乾媽
    認乾親,亦稱「打老契」, 在現代的理解中,多是原本兩家是朋友,交往甚好,為把這種交往相對固定,就採用讓下一輩認乾親的辦法使交往加深,諸如認義父、義母之類。 事情解決後,對方猶如再生父母,千恩萬謝也難以表達,就把對方認作自家孩子的乾親,從此兩家來往,逢年過節可以送禮品,乾親家裡有需要幫忙的地方,也方便出力。 還有的,是孩子體弱嬌貴,怕中途夭亡,便採用認乾親的辦法,讓乾爹、乾哥、乾姐保住孩子,使其能避免不幸,長大成人。
  • 河南認乾親風俗的原因、對象及維護
    認乾親的原因民間認乾親的首要原因是保孩子平安,這種認乾親往往是在孩子嬰幼兒時期,孩子體弱多病,或者算命先生說其與父母相剋,不好養活,為了讓孩子健康成長,孩子的父母往往把孩子認到別人家裡,稱為認乾爹乾媽。
  • 現在「乾爹」這個關係很「曖昧」,其實「認乾親」是有講究的!
    也有關係要好的朋友之間給自己的孩子「認乾親」。其實,「認乾親」是我國的文化傳統,但是也很有講究!民間習俗裡,有「認乾親」的說法,那為什麼要「認乾親」?「認乾親」又有哪些講究呢?在古代,生活條件比較艱苦,醫療條件比較差,人的壽命很短,小孩子的成活率也很低。為了讓孩子免災去病,健康成長,人們想出了「認千親」的辦法。
  • 王小星易學:認乾親改運 !
    2019-07-18 09:36:41 來源: 王小星陽宅 舉報   在民間
  • 認乾親有什麼講究? 認乾親需要準備什麼禮物你造嗎?
    認乾親有什麼講究? 認乾親需要準備什麼禮物你造嗎?時間:2018-08-22 15:41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認乾親有什麼講究? 認乾親需要準備什麼禮物你造嗎?
  • 有的農村人要在雨水前後認乾親拜乾親,寓意和講究都有些啥?
    這首二十四節氣歌,老崔打小就會背,相信一般上了點年紀的農村人都也都會背。但每個節氣的特徵、寓意及講究大家就未必知道的那麼清楚了。眼下,就是雨水節氣了,咱就重點說說雨水節。雨水是一年二十四個節氣當中的第二個節氣,一般在每年正月十五元宵節前後兩三天、陽曆二月十八、十九、二十號之間的某一天,今年恰逢元宵節和雨水節氣為同一天,即二月十九號。
  • 為什麼中國人喜歡認乾爹?
    第一種非常好理解,是關係親密者之間的契約儀式,比如劉關張三人一個頭嗑在地上,發誓要護送唐僧西天取經。  而第二種,正如前面所說,其目的並非為了教育和宗教擔保,那是什麼呢?  認乾爹的風俗,根本是因為從前嬰幼兒死亡率高  據尚會鵬教授的《中原地區的乾親關係研究》一文,認乾親分為三種情況:"巫術"性質,"補充"性質,"公關"性質。
  • 《紅樓夢》中的乾親文化敘事,值得一看漲知識
    賈芸便接口說:「寶叔要不嫌侄兒蠢,認做兒子,就是侄兒的造化了。」第二十六回寶玉在家養病,賈芸去為寶玉請安,見面問候只說「叔叔如今可大安了」並未提及「父親」二字。這就讓我們覺得二十四回的對話只是一個無傷大雅的玩笑。可到了第三十七回曹雪芹卻將這「草蛇灰線」再度接續了起來,他讓賈芸將兩盆不可多得的白海棠獻給寶玉,並在拜帖上寫了一行別具意味的文字——「不肖男芸恭請父親大人萬福金安」。
  • 父母認了個漂亮乾女兒,小他8歲,不料長大後卻成了他的老婆
    中國從古至今都有認乾親的習慣,通俗來說就是認乾爹、乾媽。民間的人認為剛出生的孩子認個乾爹乾媽可以保孩子健康成長,有的人還認為孩子認古樹為乾親,將來會有個強健的體魄。能當乾親的人也是五花八門,河南人把早上出門看到的第一個人當作孩子的乾親,北京人把最好的朋友當作孩子的乾親等等。
  • 3歲兒子給自己認了個乾媽 認乾媽這些禮儀你知不知道?
    在母親的描述中,何女士大概知道了細節——在避暑期間,醒醒喜歡找同齡孩子玩耍,然後就和同齡好友小飛的媽媽王女士熟絡了起來,王女士見醒醒可愛,便開玩笑的說要認醒醒當乾兒子。最開始,醒醒並不同意。又和飛飛耍了幾天後,醒醒跟王女士更加熟絡,對著王女士,便開始「媽媽媽媽」的叫起來。
  • 起底官場「打幹親」:楊衛澤被曝讓妻認領導乾爹
    這名人士表示,有些人之所以熱衷於認乾親,除了對方不易拒絕,還在於一旦結下乾親,就處於人際關係中進可攻、退可守的有利地位。錢送出去了,就很難要回來,認一門乾親,還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靈活運用。「現實生活中,那些認了乾親,後來卻很少聯繫的也大有人在。你覺得這個人有利用價值,憑著乾親這層關係,可以名正言順去拉近關係;你覺得對方已無利用價值,也可以長時間不聯繫。」
  • 是什麼原因使農村人喜歡認乾親呢?
    在中國的農村很多人喜歡認乾爹乾媽。這已經成為一種風俗,有的農村被地區稱為「拜過房爺、過房娘」絕大多數認乾爹乾媽的。都是在未成年的時候,或者孩童、嬰幼兒等,嬰兒時期拜認得乾爹乾媽。可能是長期性的。一輩子都保持這種關係,但也有的是暫時性的。
  • 在農村為何會出現認乾親,為孩子找乾爹,有些人目的不單純
    在農村為何會出現乾親,所以會出現就是在於雙方的關係好到一定的程度。於是就將孩子認對方為乾爹,其實到了現在認乾親也沒有以前那麼複雜了,很多時候就是兩家人在一起吃頓飯,這件事情就這麼定了下來。作為我的大伯父,曾經也有個乾兒子。說起來這件事也有一些搞笑,那就是他在外出的時候恰好碰到了曾經的好朋友,由於雙方都是多年未見的朋友同時曾經在學習的時候關係都相當的不錯,而20多年沒有見面了自然是相當的高興。
  • 四川青神官員公開承諾不認乾爹不認乾兒女
    據悉,四川「袍哥」文化衍生的「打幹親」,一度成為四川部分黨員幹部之間「搞依附」「拉關係」的緣由,被四川省委書記王東明在全省領導班子思想政治建設工作會上列為「十類問題現象」之一,也成為2014年中央第九巡視組在四川巡視時直指的一大問題。
  • 八字:哪類八字適宜認乾爸乾媽
    為了讓孩子好養,「認乾親」一般都喜歡認兒女較多或貧寒的人家做義父、義母,因為兒女多的人家,孩子就像成群的小動物一樣,容易長大;另外,貧寒的人家,小孩一般較多,又不嬌貴,反而容易養活、長大。當然,也有兩家為了增進彼此之間的感情,願認對方兒女作義子、義女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