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乾親」成腐敗溫床 民間習俗變味成權錢交易

2020-11-22 中國新聞網

  認乾親成為腐敗溫床——

  山寨親情難遮羞 乾親關照很管用

  核心提示:從古到今,民間一直有著認乾親的習俗。然而,近年來,在這種習俗的掩蓋下,一些人卻以乾親為紐帶,別有意圖地進行感情投資,與受賄人「合夥經商」、「共分利益」,成了腐敗的保護傘。

  近段時間,在法院判處的一些案例中,常常可以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很多人走上貪腐之路,背後往往有著「乾兒子」、「乾親家」、「乾女兒」的身影。原本,感情深厚的人結成乾親,互敬互愛、互幫互助,無可厚非,可有些人卻利用這種情感方式做投資,以親情之名,大家心照不宣地進行權錢交易。

  怪事

  前些日子,嘉興市南湖新區管委會原主任王金明因受賄491.87萬元被法院以受賄罪判處無期徒刑,並處沒收個人全部財產。

  現年45歲的王金明,自從32歲任餘新鎮鎮長後,可謂是一路「順順噹噹」:先後擔任過餘新鎮黨委書記,南湖區區長助理,嘉興工業區管委會常務副主任,南湖新區管委會主任、黨工委書記。直到去年4月21日,東窗事發,被檢察機關立案偵查。

  在對王金明行賄的人中,經商的阮某身份特別:王金明的乾親家。

  其實早些年,王金明和阮某之間,確實是關係很鐵的哥們,並沒有多少利益糾葛,兩家走動也很勤。

  阮某有個女兒,隨著兩家關係的親厚,他提出,讓自己的女兒做王金明的乾女兒。認乾親,在嘉興地區,比較普遍,而且往往發生在非常要好的朋友之間,阮某的這個要求,在王金明看來,合情合理。

  就這樣,兩家成了「乾親家」。逢年過節,乾女兒上門,一口一個「乾爹」,更是讓王金明樂不可支。

  然而,這種純粹的關係,在王金明到嘉興工業區管委會做常務副主任後,漸漸地變味了。當時嘉興工業區正逢開發,有大量的配套設施如道路、橋梁等工程要上馬。阮某很想承攬工程,便找了王金明。

  「乾親家」開了口,王金明自然不好拒絕。在王金明的「關照」下,阮某掛靠的公司順利中標,承接了平湖塘大橋及引橋工程。

  賺了大錢,「乾親家」也講義氣,阮某準備了30萬元「感謝費」,一開始時,王金明還連連推辭。可他回頭一想:幫「乾親家」賺了錢,自己怎麼一點油水都不撈呢?於是,他又找來阮某,委婉地說,妻子炒股缺錢,阮某二話不說,立刻「借」給王金明一筆錢。

  一次「借錢」成功後,王金明暗自竊喜,覺得這辦法不錯:既可以弄到錢,又不「傷感情」,兩全其美。

  過了一段時間,王金明向阮某提出,想搞些投資,但是手頭錢不夠。阮某心領神會,又「借」給了王金明60萬元。這次,王金明煞有介事地打了借條,但阮某非常「識趣」,當場把借條撕了。

  乾親家這麼「牢靠」,王金明便放心地在腐敗路上越走越遠。庭審時,王金明後悔萬分,說:「平時對工作要求不嚴,公私界線不明,是非觀念不清,違規投資造成了極壞的影響,既害了自己,又害了家人……希望我的教訓能使廣大幹部警鐘長鳴,以我為鑑,防微杜漸,嚴把廉潔自律關。」

  泥潭 民間習俗變了味

  在傳統上,認乾親並不是一件壞事,根據相關研究資料,通常情況下,有5種情況可能促成認乾親:兩家是朋友,交往甚好,為把這種交往相對固定,就採用讓下一輩認乾親的辦法使交往加深;一方對另一方家中有大恩,一方圖報,就以認乾親、當義子的辦法,以相對固定的程式形成長期交往關係;有的由於孩子嬌弱,怕中途夭亡,便採用認乾親的辦法,讓乾親保住孩子,使其能避免不幸,長大成人;有些人家,是為了攀高結貴,讓孩子認有錢人為乾爹,或能將來從中得到好處;也有的,孩子從小送到奶媽家餵奶,從而使孩子與奶媽形成了一種新的關係。

  可對於腐敗案件中的「認乾親」,有業內人士曾作過這樣的評價:「認乾親,能使醜陋骯髒的權錢交易變得『溫情脈脈』,賄賂成了親情間的禮尚往來,這樣,對組織紀檢部門有個交待,也可掩街坊鄰裡耳目。」

  正是一些別有用心的人看中了認乾親的「好處」,在越來越多的腐敗案件中,這種傳統習俗,漸漸地變了味。

  在我省,前些年就出現了「認乾親」腐敗的現象。2003年,發生在嵊州市城關鎮黨委原書記吳肖根案,曾轟動一時。當年,因為吳肖根夫妻工作忙,母親年事已高, 3歲的小孩沒人照看。鄰居吳忠見狀,主動提出要照顧吳肖根兒子,並認其為乾兒子,在近6年的時間裡,隨著乾親關係的建立和逐漸升溫,當建築老闆的吳忠終於有了回報。

  在吳肖根被有關部門調查後,「乾親」吳忠將他的「長期計劃」和盤託出。吳肖根因貪汙100萬元、受賄123.95萬元、挪用公款138萬元,被判處有期徒刑20年,並處沒收財產人民幣100萬元。

  近年來,出於對官員在親屬影響下犯罪的擔心,很多地方紛紛出臺了利益迴避機制。在我省,2009年溫州市就出臺了《溫州市國家工作人員利益衝突迴避暫行辦法》,明確規定從事公務的人員在履行職務時要迴避親屬,挖掉了腐敗的「人情地雷」。

  真相 東窗事發跑得快

  乾親表面上看似有著親情維繫,官員在位時,這些所謂的「親人」會拍著胸脯說:「打死也不說」、「絕對保守秘密」。可一旦東窗事發,這些「乾親」很快就掉頭轉向,「明哲保身」了。

  重慶市北碚區原副區長趙文銳,讓他兒子認重慶市某房地產公司董事長蔣某為乾爹,「幫」蔣某開環保公司,承建經濟適用房,辦理規劃、國土手續等,趙文銳也從中頗有「斬獲」。然而「乾親本是林中鳥,大難臨頭各自飛」,在趙文銳「垮臺」後,他的「老底」很快就被蔣某「賣」了。

  「認乾親,往往是口頭承諾,即使被舉報,舉報者也常常『口說無憑』,隱蔽性很強,是一個組織監督的空白區。」業內人士分析說,在現實中,常常可以發現,在法庭上,貪官面對指控,甚至會振振有辭地辯解說出「這是朋友之間的正常交往」、「親屬之間的相互幫助」之類的辯詞。

  「實際上,認乾親,不過是為貪腐貼上一層人際關係的『護身符』而已,一旦被查獲,這理由幾乎不能被法院所認可。」一位法律界人士說,因此,「認乾親」這種行為,說穿了,只是一塊很勉強的遮羞布。

  「以金錢為基礎建立的關係,也會因為金錢的消失而終結。在現實中,當這種基礎消失後,常常會發生『乾親』之間『互咬』,其激烈程度不亞於仇敵。」法律界人士認為,解決之道,其實很簡單,就是嚴格按照法律和制度辦事,不因為人情關係而受到影響,否則,陷入貪慾腐敗的泥潭,將無法自拔。

  專家觀點

  杭州師範大學法學院副院長李安:在傳統文化裡,家族之間往往存在人情往來、相互幫助等義務,這種感情上的關係,其實和現在的法律關係之間並不矛盾。但是有些「有心人」故意混淆這兩者之間的聯繫。這種關係,說穿了拉長官員提供方便和得利者行賄之間的時間節點,混淆兩者之間的因果關係而已,根本起不到保護作用。因此,對於官員而言,最好的辦法,還是照章辦事,不要因為親疏而有所區別,不要因人而異。(記者 黃宏)

相關焦點

  • 李現森:認乾親
    於是,姑姑又成了乾娘。第一次隨妻回家,我對妻表弟一會「姑姑」,一會「乾娘」的鞠躬作揖,覺得很奇怪。後來,當了解了這種風俗文化的來源,也就不覺得好笑了。俗話說「十裡不同風,百裡不同俗」。認乾親的習俗,並非一域、一地,遍及全國各地,大江南北,不過受地域和文化背景的不同,在禮節習俗方面有著一些差異。
  • 今年過年你還走乾親嗎?古人告訴你「認乾親」習俗的重要作用!
    「認乾親」的習慣因地域、民族和文化背景的不同,在禮節習俗方面也存在著較大的差異。「認乾親」就是認義父、義母,是流行全國的一種保育習俗。在北方叫「認乾爹,乾媽」;在南方則稱為「認寄父、寄母」,俗稱「拜過房爺、過房娘」。
  • 認乾親的習俗,民間早就流行了
    當然現在認乾親,已經有些變了味道哦。認乾親的習俗很早就有。那時候很單純,沒有太多的功利行為。在古時候,結乾親是非常流行的。人們把這種方式作為家族之外擴大人際關係網絡的一種方式,尤其是被用到官場上,結乾親則被帶上了權勢的味道在我的家鄉結乾親也是為了擴大人際關係,結乾親的對象一般都是自己的友,或者是熟悉的人:家裡沒有兒子或女ル的都會再認個乾女兒或乾兒子為以後老了有個照應:還有一些人為了讓自己的女兒和兒子能夠攀上富貴一點的人家結乾親,希望能夠在生活上有所補助:另一些人是希望親上加親,將自家女兒兒子認乾親人在親戚家:還有人會神仙結乾親
  • 雨水習俗:認乾親,有人認了樹木石頭當乾爹乾媽
    在舊時,在這個節氣,有一項非常有意思的習俗——認乾親。 認乾親,亦稱「打老契」, 在現代的理解中,多是原本兩家是朋友,交往甚好,為把這種交往相對固定,就採用讓下一輩認乾親的辦法使交往加深,諸如認義父、義母之類。
  • 黨媒批"親友圈"腐敗:有人包養情婦認多名"乾女兒"
    從全家貪腐窩案的「掌門人」蘇榮將自己的主政地變為親朋故友謀取私利的經濟領地,到重慶市萬州區委原副書記洪承義「打幹親」「認乾爹」;從「貪腐夫妻檔」「上陣親兄弟」到以聯絡感情為由建立的任人唯圈權錢交易的「老鄉圈」「朋友圈」,無數反腐敗鬥爭的事實證明,一個貪官的背後往往有一個「圈子」,圈子裡往往存在緊密的人身依附關係。
  • 民間為何流行「認乾親」文化?「幹」字又作何理解,這點要知道
    民間為何流行「認乾親」文化?「幹」字又作何理解,這點要知道 中國人的禮儀交往中,在民間有一種較為特殊的習俗:流行「認乾親」的風俗文化。 所謂的「認乾親」就是除了親生父母親之外,又因種種原因而起,為自己的子女認了義父或義母。
  • 現在「乾爹」這個關係很「曖昧」,其實「認乾親」是有講究的!
    也有關係要好的朋友之間給自己的孩子「認乾親」。其實,「認乾親」是我國的文化傳統,但是也很有講究!民間習俗裡,有「認乾親」的說法,那為什麼要「認乾親」?「認乾親」又有哪些講究呢?在古代,生活條件比較艱苦,醫療條件比較差,人的壽命很短,小孩子的成活率也很低。為了讓孩子免災去病,健康成長,人們想出了「認千親」的辦法。
  • 河南認乾親風俗的原因、對象及維護
    認乾親的原因民間認乾親的首要原因是保孩子平安,這種認乾親往往是在孩子嬰幼兒時期,孩子體弱多病,或者算命先生說其與父母相剋,不好養活,為了讓孩子健康成長,孩子的父母往往把孩子認到別人家裡,稱為認乾爹乾媽。
  • 認乾親有什麼講究? 認乾親需要準備什麼禮物你造嗎?
    認乾親有什麼講究? 認乾親需要準備什麼禮物你造嗎?時間:2018-08-22 15:41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認乾親有什麼講究? 認乾親需要準備什麼禮物你造嗎?
  • 評論:娛樂圈為什麼流行認乾親?
    有人說,認乾親是「親上加親」,也有人說,是背靠大樹好乘涼……不過,最重要的還是要投緣。  劉嘉玲與胡軍 從鬧緋聞到「一家親」  據香港媒體報導,劉嘉玲邀胡軍夫婦及康康、李亞鵬、著名美術指導張叔平、林青霞等好友出席派對,派對上劉嘉玲認了康康當乾兒子,而康總一改高冷氣質偎依在劉嘉玲身邊並和劉嘉玲玩親親。
  • 是什麼原因使農村人喜歡認乾親呢?
    在中國的農村很多人喜歡認乾爹乾媽。這已經成為一種風俗,有的農村被地區稱為「拜過房爺、過房娘」絕大多數認乾爹乾媽的。都是在未成年的時候,或者孩童、嬰幼兒等,嬰兒時期拜認得乾爹乾媽。可能是長期性的。一輩子都保持這種關係,但也有的是暫時性的。
  • 為什麼中國人喜歡認乾爹?
    先給「乾爹」定個性  沒有血緣關係或者婚姻關係的親屬,我們稱之為「乾親」。  在中國傳統習俗中,認乾親分為兩類:一類是平輩的乾親關係,即「結金蘭」。通過認乾爹的方式,為孩子指定一個父母之外的監護人,以免意外發生時無人照看,就成為一種通行的做法。  "乾爹"可能是近年來含義被敗壞得最慘重的一個詞。它的意思從一種基於親情、友情的人情關係,變成了"你懂的"。  跟基督教的"教父"不同,中國的"乾爹"並不承擔宗教教育和入教擔保的責任,它是中國民間習俗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 起底官場「打幹親」:楊衛澤被曝讓妻認領導乾爹
    而乾親超越了年齡、性別、身份的限制,處於人際關係中進可攻、退可守的有利地位。並非所有的「乾親」都事關權錢色,但在潛規則盛行、欲望泛濫的場域內,再清白的乾親關係,都變得「敏感」。尤其是官場乾親不僅讓人產生腐敗聯想,且其強烈的人身依附意味,有違我們的政治規矩。官場中人認乾親的危險指數極高,還是「規避風險,遠離乾親」為宜。
  • 王小星易學:認乾親改運 !
    2019-07-18 09:36:41 來源: 王小星陽宅 舉報   在民間
  • 為什麼農村人喜歡認「乾爹乾娘」?這個習俗是怎麼來的?
    在北方的農村,經常有人認乾爹或者乾娘,這已經成為一種習俗,通常被人稱為「拜過房爺、過房娘」。一般認乾爹或者乾娘都是在未成年的時候,或者孩童、嬰幼兒等。一般情況下,認乾爹或者乾娘都是有緣由的:小孩子較弱多病、出生日期不好或者命相不好等,父母會找合適的人或者物來讓孩子做乾爹乾娘,當然乾爹乾娘的選擇大多是算出來的。之前的村子裡,有一位姑娘是端午節出生,算命先生說這個姑娘性格太毒,需要人乾娘才能化解,而且乾娘的選擇也是算出來的,是碾麥子用的石磙,大多數孩子認得乾爹乾娘都是人,物還是很少的。
  • 古老習俗:認神做乾爹乾媽助運,該怎麼做?(建議收藏)
    在民間,朋友們或許聽過,一些命理不好的人,會認個乾媽或乾爹,給自己助運。
  • 3歲兒子給自己認了個乾媽 認乾媽這些禮儀你知不知道?
    認乾媽的規矩點都不簡單記者在網上查閱資料發現,認乾親還有不少講究,例如,乾媽必須婚姻幸福;身體健康;上有老下有小。所要認的乾爹媽其子女要與自己的孩子性別為異性;認的時候要乾爹媽發紅包,還要保存到孩子長大成人等等。
  • 父母認了個漂亮乾女兒,小他8歲,不料長大後卻成了他的老婆
    中國從古至今都有認乾親的習慣,通俗來說就是認乾爹、乾媽。民間的人認為剛出生的孩子認個乾爹乾媽可以保孩子健康成長,有的人還認為孩子認古樹為乾親,將來會有個強健的體魄。能當乾親的人也是五花八門,河南人把早上出門看到的第一個人當作孩子的乾親,北京人把最好的朋友當作孩子的乾親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