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20日22時54分33秒,大寒節氣。
每年1月20日前後,太陽到達黃經300°(水瓶星座)時為大寒。
大寒,是天氣寒冷到極點的意思。大寒是二十四節氣中的最後一個節氣,在農曆的十二月(丑月),五行土,十二生肖對應牛。
農諺說:「小寒大寒,殺豬過年。」「過了大寒,又是一年。」
大寒臨近年關,對應《易經》的「臨卦」。
餘世存先生在《時間之書》中說,大寒對應震卦,其實是不恰當的。
畢竟「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大寒節氣是冬季六個節氣之一,依然在「收藏」的序列,雖然陽爻有兩個,但是陰爻為四個,陰冷的氣息依然佔絕對優勢,蓄勢待發,還未到「震動」的程度,所以還不具備「震卦」(天地一驚雷,是春季節氣的卦象)特徵,而是臨近「春生」,所以「12消息卦」中的「臨卦」才是大寒對應的卦象。
《易經》號稱群經之首,大道之源。《易經》至少有兩個用途,一是佔卜,而是育德。
「佔卜」很好理解,是兩個象形字,代表日圭。
《宋史·禮志》:朝日日圭,夕月月圭,皆五寸。
後來,大型的日晷逐漸取代了日圭,如下圖故宮日晷。
日圭(晷)的投影就是「卦」,所以「佔卜」的本意是通過觀察太陽的影子運行規律,來進行預測決策。
「易」這個字是會意字,我們老家稱太陽(陽)為「易頭」,也就是《易經》的源頭,「易」字上下結構,上陽下陰,上面的「日」代表太陽,下面的「勿」是太陽運轉在大地的投影,代表四時、四季(春夏秋冬)、四德(元亨利貞)。
你看臨卦原文:臨。元,亨,利,貞。
象曰:澤上有地,臨。君子以教思無窮,客保民無疆。
白話文解釋:
臨卦:佔到臨卦,大吉大利,「元,亨,利,貞」恰好對應一年四季的「春、夏、秋、冬。」
《象辭》說:堤岸高出大澤,河澤容於大地。臨卦上面是坤卦,五行土,象徵九五之尊的君王,下面是兌卦,是水,象徵黎民百姓。這是君臨天下的卦象。但是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五行當中土能克水,但水大土崩。
所以君子觀此卦象,就要蓄養「坤」卦的德行,大度包容,並接受百姓的滋養,也就是說,作為管理者,不僅要教化萬民,也要思考民生,設身處地了解民眾需求,要親民,要愛民,要像坤土那樣無所不容,無所不保。
其實,在職場上也是如此,作為管理者要以德服人,以身作則,尊重、愛護團隊的每一位成員,依靠團隊的力量,強調合作和服務,才可以做好各項工作。所以,學習《易經》臨卦的智慧,是有助於我們事業運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