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個漢字的寫法讓不少網友爭論不休,甚至懷疑自己這麼多年來是不是寫錯了字。原來,9月24日,一個微博網友發帖稱:「我上學的時候明明記得玩具的『具』,裡面是兩橫!為什麼現在是三橫了?為了驗證是三橫,我還特意在PS裡把字放大看了一下,確定是三橫,可是我明明記得以前是兩橫啊!難道什麼時候發生了一起漢字變革?」
隨著信息化時代的飛速發展,文字記錄的方式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對於很多人來說,在鍵盤上「敲字如飛」逐漸成為日常工作和生活的主流狀態。於是當人們突然間拿起筆來, 「提筆錯字」的情況也越來越常見。記者隨機調查合肥市民發現,不僅是「具」字,一些看似簡單的「直」、「美」、「縣」字,你也可能寫錯了哦!
朋友圈調查:「具」字框框裡到底有幾橫?過半回答錯誤
關於登上熱搜的「具字到底有幾橫」問題,記者隨機在朋友圈和市民中做了一個小調查,令人驚訝的是,只有少數幾個很確定地說裡面是三橫,有過半評論和市民回答錯誤。有的人在兩橫與三橫裡糾結,還有人說自己也不知道有幾橫,每次寫裡面都是一筆帶過。
被問及這個問題,一位90後的季小姐忽然就蒙掉了,下意識地在手掌上比劃了一下,希望通過肌肉記憶找回「具」字的正確筆畫但寫了幾遍之後她支支吾吾地說道:「好像兩、三橫吧,真不記得了,印象中小學時候學的是兩橫來著。」
「我還真沒細想過『具』字裡面到底有幾橫,每次提筆寫的時候都是直接畫個框,然後在裡面一筆帶過。」70後的林先生,雖然職業是與文字息息相關,但是「具」字到底有幾橫也不太清楚,「哎,現在大多數時候都是用電子設備,就算是寫作也是直接用筆記本電腦敲字,只有偶爾籤名或者必要的時候會掏出筆來寫字,有時候寫得快了很多筆畫也就一筆帶過了。」
字典查閱:多本權威字典顯示確為三橫
「具」字中間到底有幾橫呢?為此記者查閱了《新華字典》 、《現代漢語規範詞典》 、《辭海》 等多種不同版本不同出版社的權威詞典,其中記錄的都是三橫寫法的「具」字,
甚至《康熙字典》第128頁上,顯示「具」字也是三橫。也就是說,「具」的正確寫法,確實是三橫。
但是認為是兩橫的網友和市民並不是少數,大家的爭論甚至讓相關話題直接登上微博實時熱搜第7位。那麼,究竟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有網友分析說,可能是年代問題,寫兩橫的都是70後、80後,然而也有不少90後表示自己一直寫的都是兩橫。也有市民曹女士認為是現代人用筆寫東西少了,容易被輸入法誤導,導致提筆錯字,「有些輸入法在顯示『具、置』這類三橫字體時,又會因為字號縮小而將原本正確的三橫變成兩橫甚至一豎。」
專家建議:別讓漢字成為你我面前的「陌生人」
如今,當電腦和手機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閱讀和書寫工具,當電子閱讀日益取代對紙質圖書的閱讀,提筆忘字和提筆錯字的現象變得日益頻繁。
中國辭書學會會長江藍生教授就曾說過,「這個變化就是淺閱讀、快餐文化的興起,敲擊鍵盤日益代替了筆頭書寫,其結果就是提筆忘字,漢字的書寫離我們越來越遠——人們有理由擔心這種趨勢如果不加以糾正將會愈演愈烈,說不定哪一天中國人不會寫中國字也許不是天方夜譚,而是令人痛心的事實。」
對此有專家建議,每一個漢字如同鮮活跳動的生命,橫豎撇捺間均蘊含著濃厚的文化底蘊,承載著中華民族悠久而燦爛的文明。書寫漢字不僅在特定場合有其存在的必要性,也是傳承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即便身處數位化時代,我們也有必要提起筆來寫寫字,從自身做起,敬畏和守護好綿延千年的漢字文明。
合肥晚報 ZAKER合肥見習記者 唐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