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賣出不到600臺,董明珠守夢「殭屍車企」,還會貶低國產車嗎?

2021-01-08 言車有徐V

2017年,董明珠在某訪談欄目中公開炮轟國產車,說國產車都是粗製濫造,一石激起千層浪,遭到了國內車企大佬的反擊。此後董明珠再次質疑,沒有幾個車企老總開的是自己的車,表達出了對國產車的不滿。

事實上,自主車企經過了幾十年的追趕,在現在已經取得了長足的進步,長安、吉利、長城等自主車企不管是在造車工藝還是在品質上,都已經做到了與合資車並駕齊驅的水平,差的僅僅是品牌影響力,絕不是董明珠口中的粗製濫造。

戲稱比奧迪多一環的銀隆

造車的計劃早在2017年之前就已實施,2016年董明珠首次在股東大會上提議"以130億元收購銀隆100%股權",雖然該項提議未在董事會上通過。但在之後董明珠繞開了格力集團,拉來了好友王健林、劉強東入局,三人共同出資30億元,購得銀隆汽車22.388%的股權,這也標誌著董明珠正式進軍汽車市場。

2019年,董明珠造的首款汽車銀隆艾菲正式推出, 定位為中大型MPV。從產品力上看,銀隆艾菲最具亮點的僅僅是它的車標了。奧迪是四環對吧,銀隆艾菲直接來個五環,比你奧迪還多一環。調侃歸調侃,當四個圈變成五個圈之後,就車標顏值來說,簡直不是一個檔次。

再來看看銀隆艾菲的競爭力,從整體造型設計上來看,銀隆艾菲神似豐田埃爾法神車。在售價上也是高達43萬元,完全算得上是一輛豪華MPV了,但是不管是車內還是車外,銀隆艾菲完全算不上是一款豪華車,給人的豪華感還不如別克GL8。另外,450km的續航,快充兩小時慢充8小時的數據,也讓銀隆艾菲毫無競爭力可言,銷量註定是慘澹的。

銷量暴跌,銀隆汽車進入生死局

據統計,在今年前8個月,銀隆新能源客車銷量僅為596輛,同比下滑56.65%。事實上,銀隆汽車的銷量危機早在去年就已經爆發,在2019年銀隆汽車全年銷量僅2708輛,同比暴跌62.76%。

其實在董明珠入局銀隆汽車之前,銀龍汽車還是有著不錯的市場表現,至少在利潤上並沒有虧損。特別是在新能源汽車發展最火熱的2014年-2016年,銀隆汽車的營收入由2.48億元暴增至78.98億元,淨利潤也從-2.66億元增長到8.36億元。正是董明珠在入局之後,銀隆汽車也開始了衰落之處。

受銷量的下滑和財政危機的雙重影響,銀隆汽車不得不掛牌銷售。7月10日,銀隆已經將股權進行拍賣以此換得資金的支持,截止到目前已經進行了8次拍賣,僅成功了3次交易,而且拍賣的價格也從35元一路降到27元。從結果上看,外界投資者對銀隆汽車的未來並不看好。

技術落後是銀隆汽車衰敗的主因

按理說,有了董明珠的資金支持後銀隆汽車該向上才是,不過事實的確是骨感的。銀隆汽車的沒落也不完全歸咎於董明珠的入局,其根本原因還是核心技術的落後,在2014—2016年正是造車新勢力集體爆發的幾年,這些造車新勢力雖然大多數都沒有掀起太大波瀾,但也湧現出了蔚來、小鵬、理想等比較不錯的品牌,這些造車新勢力品質不輸傳統車企,智能化方面更是達到了行業領先水準。

反觀銀隆汽車這邊,儘管入局比大多造車新勢力更早,但是在核心技術上始終是處於落後的狀態。以電池為例,在2010年銀隆汽車就斥資5750萬美元收購了美國奧鈦53.3%的股份,在收購奧鈦後銀隆汽車也掌握了鋰電池技術,根據銀隆官方對外宣傳,銀隆納米鈦酸鋰電池擁有6分鐘充滿電、2.5萬次至3萬次循環壽命、可使用壽命長達30年等優質特性。

但事實上,銀隆汽車的納米鈦酸電池除了優勢明顯外,缺陷也非常明顯,而且還是致命的,那便是體積大、成本高、能量密度低,這些註定讓它無法大規模生產。

寫在最後:

自從董明珠入股銀隆汽車後,並沒有為銀隆汽車注入太多汽車行業的元素,並且還打亂銀隆汽車內部高管的配置,一味空降格力人員,而這些人對汽車完全都是小白,正所謂隔行如隔山就是這個道理。不可否認格力空調在技術上處於世界頂尖水平,但是在汽車領域並不是董大姐想像的那麼簡單,通過銀隆汽車的失敗,相信董明珠對汽車也有了新的認知,不會無腦炮轟自主車企了。總之,董明珠的造車夢算是碎了。

相關焦點

  • 半年沒賣到600臺,董明珠守夢「殭屍車企」,還會貶低國產車嗎?
    女企業家董明珠,她的奮鬥故事十分傳奇,董明珠從一位基層的小銷售,到今天格力的老總,她用了數十年的時間才爬了上來。也正是因為一路的辛苦奮鬥,磨鍊了董明珠的意志,也讓董明珠的目光更加敏銳。如今格力已經成了人氣十分火爆的家電品牌之一,董明珠不再滿足於家電行業,便悄悄發力向汽車領域進軍。
  • 「殭屍車企」為何不死?
    公開資料顯示,這128家企業合計產能為3990.5萬輛,未來1~2年內還會有906萬輛在建產能投產和尚未獲得生產資質的造車新勢力的384萬輛規劃產能。有專家估計,目前全國汽車已建和在建產能總和達到六千多萬輛,這與國內目前還不到3000萬輛的年銷量相比,已經是1倍之多。
  • 又一個停產的國產車企,三個月產量為0,車壞了找不到零件
    自從2018年開始,我國的車市就已經進入了寒冬時期,小編認為,這才是考驗一個車企真正實力的時候,如果一旦能夠在這個時期堅持下來,在今後銷量也會大漲的,不過如果堅持不下來,那就只能走向沒落了,如果說到最悽涼的國產車型,那就應該是廣汽的吉奧汽車,它在三個月只造了一輛車,如今更是已經停工。
  • 標緻:太難了,5008都跌至15.17萬了,才賣出349臺,難搞哦
    在國產車處在起步階段的時候,雪鐵龍,維特拉,東風標緻旗下的車型都在國內市場表現出叫好又叫座的一面。這兩年國產車快速崛起以後,這些車企要麼退出國內市場,要麼面臨被邊緣化的風險。
  • 上市剛半年就「倒下」了,大七座月銷59臺,車友比停產難受
    在中國的大型SUV領域,國產車缺乏存在感,合資車的競爭也很激烈,無論是高級品牌的車型,還是越野性能優良的車型,都給消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幾個新型車發售後,如果沒有特別大的優點的話,很難在這個領域立足,這個馬自達cx4是典型的例子,這輛車發售半年之間可以說是「倒了」,6月只賣出了59臺,這樣的銷售確實比停產更痛苦
  • 還看不起韓系車?2020年銷量635萬輛,國產車拿什麼超越!
    2020年已經畫上句號,各大車企的銷量數據也陸續出爐,其中,韓系車延續穩定表現,2020年,現代熱銷374.3萬輛,起亞熱銷260.7萬輛,現代起亞集團合計銷量達到了635萬輛!兩大韓系巨頭熱銷635萬輛,那麼國產車呢?作為對比,2020年,吉利銷量132萬輛,長安150萬輛(不含合資車),就算兩者相加,全年銷量也不超300萬輛,還不到現代起亞的一半!顯然,中國市場的失利不代表全球市場的失利,現代起亞作為世界汽車巨頭,相比國產車,依舊在總產量、技術儲備和整車製造等方面處於領先地位。
  • 扯一扯自主國產車和合資國產車
    但是自從號稱一個沙發裝4個輪子的吉利汽車、退伍舉辦汽車企業的長城汽車、從一汽車間主任被聘來的奇瑞汽車、從北京下海後搞電池和汽車的比亞迪汽車先後進入汽車行業後,終於中國的汽車產業格局開始改變了, 逼得一些合資車的價格開始下降, 20年前,原來30萬買雅閣還要加價5萬等幾個月提車,原來賣到20萬的捷達和桑塔納,都低下了高貴的頭顱。自主國產車也開始混得風生水起!
  • 這家車企出手太闊綽,高管標配邁巴赫,連員工都開著奔馳上班
    這幾年,國產車企也被賦予了優勢,很多人也很信任國產車,但網絡上也出現了支持國產車的呼聲,雖說這號召來自於對國產車的一種保護,但不得不說,這種保護還是因為現在的國產車企夠狠,國產車近年來取得的成績,大家都看在眼裡,尤其是比亞迪在新能源領域大展拳腳,在世界舞臺上也是如此,不得不說,如今的國產車已經成為國人的驕傲
  • 連小米10都漲價了,國產車什麼時候揚眉吐氣呢?
    【太平洋汽車網 行業頻道】2月13日,小米10正式發布,從發布至今這段時間裡,最具話題性的並非這臺全新旗艦手機配置有多高(雖然的確很高),而是其大幅漲價是否合理。另外,還有很多關注汽車行業的網友問道,連小米10都漲價了,國產車究竟什麼時候才能真正揚眉吐氣呢?關於這兩個問題,我便跟大家分享我的一些看法。小米背叛了米粉?
  • 2019這些銷量腰斬的車企,2020還會再見嗎?
    但是看著不久前出爐的2019年度車企銷量數據,吉祥話怕還真是說不出口——現實,比人們想像的更殘酷。 而今年,也被認為是車企生存狀況20年中最難的一年。最典型的,就是部分車企銷量的大幅下滑。
  • 2022年只打算賣40萬臺車,馬雲都和它合作,這個車企來頭不小!
    而當你再深入了解一下他們的歷史,你會發現,在這些百年汽車品牌裡面,很多都屬於「半路出家」的——豐田品牌歷史過百年,但造車只有80載,此前是紡織廠;寶馬在造車前是造飛機發動機的;標緻早期生產過研磨、五金工具和自行車;歐寶初期是一家縫紉機廠;斯柯達最初還是一個兵工廠……雷諾車標的演變史於是,從誕生之日起就專注於汽車的百年品牌,便顯得更為難得,與汽車發展史同歲的奔馳算一個
  • 繼錢江、奔達之後,又一車企加入四缸引擎研發之列!排量800cc
    QJMOTO追600這一現狀的形成,實屬無奈,引擎核心技術是制約國產四缸車發展的最大壁壘。國產市場和車友急需更多的車企能加入到四缸車型的研發之中。BD700這是中國摩託車行業獨有的發展模式,各車企也非常受用。如隆鑫,逆向研發本田CB500車系並列雙缸引擎,可謂大獲成功。還有高金500,市場反響不錯。此情此景,小編是非常願意看到的,不知大家如何看。
  • 車企的新年運勢:這國產車雞年值太歲,吉兇莫測,將壓力重重
    恰逢過年,豆哥冥思苦想,終於想出一個有意思的主題——國產車企的十二生肖17年運勢預測,從初一開始,每個生肖逐一給大家拜個年,展望每個生肖的代表會在17年的走勢。既然是雞年,那就從「雞」開始說起。翻閱了不少資料,發現處在雞年成立的國產車企還真是少之又少,僅僅找到一家——長安汽車,原名中國南方工業汽車股份有限公司,與2005年12月成立,現為中國四大汽車集團之一,累計生產汽車304.2098萬輛,同比增長9.37%;累計銷售汽車306.3403萬輛,同比增長10.33%,正式躋身「300萬輛俱樂部」,也成為300萬俱樂部中唯一一家自主品牌汽車佔比超過50%的汽車集團。
  • 日系豪車一夜崩盤,二手車販子都怕,一看車標,都以為是國產車
    所以很多人在購買車輛的時候都優先選擇購買日系車,但在日系車中卻有這麼一個例外,二手車保值率非常的低,而且一般的二手車商都不願意收,相信很多人都猜到了,這款車型就是日本的英菲尼迪,它可以說是日系車的一個例外,名氣不高但卻有著豪華車型的定位,讓人比較難以理解。
  • 緊跟國產車發展,本田開始為旗下車型裝備防新冠空氣濾芯
    2020年初國內新冠疫情開始後,中國車企率先轉型研發生產口罩,並且幾乎所有的國產車企都為旗下品牌安裝了CN95級別的車內空氣濾芯,但是合資品牌一直慢了一步並沒有跟進,隨著國外疫情依然沒有得到有效控制,本田開始推出汽車專用「口罩」,不只能把病毒隔絕在車外,甚至還能清除已經存在車內的病毒。
  • 日系車企技術都給了我們,為啥造車依舊比不過?專家:日本太狡猾
    現在的汽車市場競爭非常激烈,很多汽車公司無法避免現實的壓力,只能選擇休業和破產,但是,有些公司在這種情況下發展得非常好,例如,現在出現了很多有名的國產汽車品牌,吉利、長城、哈弗等車在國內的銷售量很高,有些公司是靠海外技術發展起來的,但是日系車企技術都給了我們,為啥造車依舊比不過?
  • 又一國產車瀕臨「倒閉」,100天1臺車都賣不動,好日子到頭了
    在我國的汽車市場中,很多投資品牌湧向市場,前幾年受到熱烈歡迎,現在國產品牌進入市場,給合資汽車帶來了巨大壓力,德系BBA曾經在我國,好像是個響噹噹的人物,因為很多人不能接受,所以大家只能買國產車,還有一輛國產車瀕臨破產嗎?100天一輛車賣不出去,好日子結束了。
  • 4大用馬做logo的車企,前仨都想擁有,第四個人見人嫌:莫挨老子
    4大用馬做logo的車企,前仨都想擁有,第四個個人見人嫌:莫挨老子車標對於一輛汽車來說可是充當了臉面的角色了,而對於車企來說,車標在企業宣傳和形象上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一個好的車標可以提升企業辨識度以及體現品牌價值,因此在設計之初是經過深思熟慮的
  • 國產車真不如韓系車?內行人:請你睜大眼睛仔細看看
    國產車真不如韓系車?內行人:請你睜大眼睛仔細看看,最近,在中國銷售汽車的許多汽車製造商中,出現了罕見的「清流」——韓國車,為什麼?目前由於韓國和韓國的政治因素,導致中國人對韓國產品的牴觸,當然,韓國起亞,現代也無法避免惡運,為了保持銷量,為了起亞和現代,進行了大幅度的價格交涉,有些車型比國產車的價格低,為什麼?
  • 五菱MINI成「人氣王」,售價僅2.88萬起,單月賣出1.5萬臺
    現如今市場上的汽車品牌確實不少,它們各有各的優點,使買車的消費者不知道該如何選車。提到擅長打造「神車」的車企,大家會想到誰呢?筆者第一個想到的就是五菱汽車。這個品牌生產出了很多令人意想不到的汽車,五菱宏光就是一個例子。誰能想到之後五菱不僅造車,還生產別的東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