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時代陰陽家重要代表,大九州說與五德終始說創立者——鄒衍

2020-12-01 國學新知堂

荀子認為,子思與孟子是五行學說的創始者。《荀子·非十二子》中曾說:「略法先王而不知其統,猶然而材劇志大,聞見雜博,案往舊造說,謂之五行。……子思唱之,孟軻和之。」但是,我們現在見不到子思或孟子有關五行學說論述。

《尚書·洪範》首載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潤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從革,土爰稼穡。潤下作鹹,炎上作苦,曲直作酸,從革作辛,稼穡作甘。」

鄒衍是戰國時代「陰陽家」的主要代表。他大概受了子思、孟子五行思想的影響,特別發展了陰陽五行學說。陰陽和五行學說,本是兩派,都是從觀察自然現象而獲得認識,具有樸素的唯物主義性質。

陽陽學說與農業生產密切相關,陰陽概念最早與寒暑二氣相關。古人通過對四季輪替現象以及與其相應物象變更的觀察,建立了少陽、太陽、少陰、太陰,四氣往復,生、長、收、藏四象交替的觀念。這些觀念,是《易經》卦象的基礎。這說明陰陽觀念發明要早。

五行學說的成說要陰陽學說晚,如果荀子所言不虛,那麼它大概建立於戰國中期。《易經》一書未論及五行,也可以證明五行學說要晚於陰陽學說出現。五行學說建立以後,又與陰陽學說發生了合流,鄒衍出世,這一合流過程已經完成。

鄒衍思想與儒家關係密切,於史有徵。司馬遷在《孟子荀卿列傳》中曾說及鄒氏之學,「然要其歸,必止乎仁義節儉,君臣上下六之施」,就是明證。《鹽鐵論·論儒》中也說:「鄒子以儒術幹世主,不用,即以變化始終之論,率以顯明。」意思是說,鄒衍本是儒家,但由於君主不感興趣,遂大談陰陽五行變化之論,反而受到重用。

鄒衍,齊國人,生活年代比孟子稍晚。傳說他的著作很多,《史記》稱「十萬餘言」,《漢書·藝文志》稱《鄒子》四十九篇,但可惜的是都亡佚了,今人不見。鄒衍認為,當時人們所稱的「中國」,不過是天下的八十分之一。他將九州合起來稱作「赤縣神州」。在「赤縣神州」之外,象這樣大的州還有八個。每個大州都被海環繞,彼此間不能相通。九大州之外,又被一個更大的海環繞,這便是大九州說。

現代學者認為,鄒衍的大九州說的產生,大概與齊國商業與海運交通發達有關。在歷史觀方面,鄒衍創造了五德終始說。這個學說認為,歷史上的政治興衰嚴格按照五德相勝的次序交替輪迴。土、木、金、火、水稱為五氣,又稱五德。五氣終始循環,便有相應的王者代興。每一個朝代都相當於一個德,其一切制度設施也都要與該德相應。其說具體如下:

凡帝王者之將興也,天必先見祥乎下民。黃帝之時,天先見大螾大螻。黃帝曰:「土氣勝。」土氣勝,故其色尚黃,其事則土。及禹之時,天先見草木秋冬不殺。禹曰:「木氣勝。」木氣勝,故其色尚青,其事則木。及湯之時,天先見金刃生於水。湯曰:「金氣勝。」金氣勝,故其色尚白,其事則金。及文王之時,天先見火赤烏銜丹書集於周社。文王曰:「火氣勝。」火氣勝,故其色尚赤,其事則火。代火者必將水,天且先見水氣勝。水氣勝,故其色尚黑,其事則水。

鄒衍的五德終始說對於後世歷史的發展發生了重要的影響,客觀上適應了強大君主建立大一統封建政權的需要。但是鄒衍將歷史演化的進程看作循環往復,沒有發展,而且將歷史演化的原因說成是五行相勝,完全抹殺了人在創造歷史過程中的巨大作用,具有唯心主義的性質。

相關焦點

  • 南懷瑾:戰國陰陽家鄒衍說天下有九州,中國是九州的一州為神州
    其實五行和陰陽的關係,我們看到戰國時代一位歷史上有名的學者陰陽家鄒衍,這個人學問非常好,在當時他比孟子以及諸子百家的威風都大得多,試看孟子到齊國去見梁惠王的情形,真是可憐得很。「王曰:叟,不遠千裡而來,亦將有以利吾國乎?」梁惠王對孟子那股神氣,一點也看不起孟子,開口就說:「老頭!你來找我幹嗎?」就是這個味道。
  • 鄒衍創造「五德終始」
    北宋初年,宋太祖趙匡胤宣布「定國運以火德,王色尚赤」,火神也成為宋朝君臣崇拜祭祀的重要神;康定元年(1040年),朝廷又在宋朝開國之處河南商丘設壇祭祀大火之神,到了徽宗當政,還專建了「火德真君殿」,供奉更甚。
  • 陰陽師中的大哥大:戰國陰陽家鄒衍
    鄒衍畫像提到陰陽師和五行學說,就不得不提到我國戰國時期一支提倡陰陽、 五行學說的學派陰陽家學派。陰陽首先觀早期中華哲學文化,並沒有五行的說法,更沒有五行相剋之理論。而鄒衍認為,天地有五行,從天地剖判以來的人類社會都是按照五德(即五行之德)轉移的次序進行循環的。而五德轉移是仿照自然界的五行相剋即土克水、木克土、金克木、火克金、水克火的規律進行的。
  • 陰陽家創始人,疑似有過奇遇,不一樣的鄒衍
    金木水火土,五行之說在中國歷史當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但很多人並不知道,五行之說究竟是誰創立的?這個人的名字叫鄒衍,是春秋戰國時期的齊國人。準確的來說就是現在的山東濟南人。濟南這個地方自古以來都是一個很特殊的地方,這裡總是能夠湧現出一些得天獨厚的人物,每一個都曾在歷史當中留下過自己的痕跡。
  •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來源,陰陽家代表、五行創始人——鄒衍
    古裝劇中,我們經常聽到的一句話:「奉天承運,皇帝詔曰」 ,這句話斷句沒有斷對,應該是「奉天承運皇帝,詔曰」,而我一直是不知道這句話的來源,直到讀了《中國哲學簡史》,才知道這句話出自陰陽家代表,五行學說創始人鄒衍,「承運」指的是承五德轉移之運,什麼是五德?和五行有什麼關係,本文做具體說明。
  • 戰國諸子中的「明星」,陰陽家鄒衍,你了解他嗎?
    說的就是兩位陰陽家代表,鄒衍以及鄒奭,其中「談天」以及「雕龍」都是時人對於他們的特點而賦予的外號。 一、鄒衍其人 鄒衍,又被稱為鄒子,是戰國時期的齊國人,諸子百家中陰陽家的主要代表人物,大約於公元前324年到公元前250年活躍於華夏大地上。 關於他的生平事跡,於各大古籍中都有記載,其中以《史記》之中的記載最有章可循。
  • 道家和陰陽家的關係
    陰陽家,是中國東周戰國中期主要學派之一。以提倡陰陽五行學說為宗旨,故名陰陽家,又稱「陰陽五行家」或「五行家」。
  • 諸子百家——陰陽家
    陰陽家是活躍在戰國末期到漢代的一個流派。劉歆《漢書·藝文志·諸子略》將其列為「九流十家」之一。陰陽家的主要思想就是「陰陽五行學說」。
  • 五行創始人,陰陽家鄒衍
    「一陰一陽謂之道」,戰國末年的齊人鄒衍,以善談陰陽而著稱。他對古人的"五行說」,即世界是由土、木、金、火 水五種基本元素構成的,進行了新的開拓。他認為五行不僅具有不同的物理屬性,而且具有不同的道德屬性;五行之間也不是簡單地組合,而是陰陽變化、相生相剋的。
  • 諸子百家:陰陽家
    陰陽家是戰國時期主要學派之一,因以提倡陰陽五行學說為宗旨,故名陰陽家,又稱陰陽五行家或五行家。《漢書·藝文志》將其列為九流之一,主要代表人物是戰國末年齊國人鄒衍。人類幼年時期對自然和社會的認識是幼稚的,但這幼稚的認識卻是文明時代哲學的胚胎,含有早期樸素唯物主義和辯證思想。
  • 事業單位公共基礎知識:諸子百家——陰陽家
    陰陽家是活躍在戰國末期到漢代的一個流派。劉歆《漢書·藝文志·諸子略》將其列為「九流十家」之一。陰陽家的主要思想就是「陰陽五行學說」。他們是將中國古代五行學說和神仙方術相結合之後的產物。屬於道家的一個分支。
  • 陰陽家史話
    陰陽觀念和五行觀念都起源較早,各自表徵著不同的文化觀念,戰國時期二者合流,形成一種新的觀念模式,便是以「陰陽消長,五行轉移」為理。鄒衍將陰陽學說與五行學說糅合為一,提出陰陽五行學說,其代表性理論是「五德終始」說。
  • 何為陰陽家?最精準的解釋
    何為陰陽家?最精準的解釋陰陽家是流行於戰國末期到漢初的一種學派,諸子百家之一,以齊人鄒衍核心代表人物。起源於道家,但又不同於道家,傳到日本為「陰陽道」,在民間有大量的「陰陽師」,和傳說中有大量的除妖師、命理師等。陰陽家後來成為熱門的職業。
  • 陰陽家告訴我們的道理:只要嘗試,就有收穫,哪怕失敗,無愧於心
    有書君說陰陽家是盛行於戰國末期到漢初的一種哲學流派,齊國人鄒衍是其創始人。陰陽家的學問被稱為「陰陽說」,其核心內容是「陰陽五行」。它建構了規模宏大的宇宙圖式,嘗試解說自然現象的成因及其變化法則。陰陽學說是中華民族最重要的哲學思維之一。今天,讓我們一起來看有關陰陽家思想的故事。在中國歷史上,有一個長久以來披著神秘面紗,甚至一度被神話的思想流派。
  • 陰陽家是戰國中期主要學派之一,以提倡陰陽五行學說為宗旨
    陰陽家是戰國中期主要學派之一,以提倡陰陽五行學說為宗旨墨家的經濟觀有哪些內容?墨家在先秦各學派中是經濟思想較為豐富的一個重要學派。墨者根據此基本經濟觀點,宣揚人與人之間的交相利,反對攻戰,提倡節用,體現了「利」在墨家經濟思想中的突出地位。墨家經濟思想的另一特點是強調節儉。先秦各家無不崇尚節儉,惟不如墨者強調之甚。重視勞動是他們的另一特殊觀點,主張「強力疾作」。同時,反對統治者過度徵發徭役,把徭役、不得休息與饑寒並列為三種「民之巨患」。後期墨家對於交換和價格問題,也有所論述。
  • 三國殺不同勢力不同顏色,含中國古代五德之說,曹魏為何為藍色?
    我們知道在三國殺中一共有這幾種顏色分別代表不同勢力,魏國是藍色,吳國是綠色,蜀國是紅色。其實這裡面的顏色有很多意思,與中國古代的五行五德有關,這期就來講講每個色調所代表寓意,以後和別人聊天也能有理有據,講完後別人豎起大拇指誇讚道:專業!
  • 古代的五行、五德、五帝
    戰國時期,全國逐漸出現統一的趨勢。各派學者提出種種哲學、政治學說,以供封建統治者採納。其中,陰陽五行學說曾對秦漢時期的宗教和哲學發生重大影響。按照《荀子·非十二子》的說法,這一學說的最早創立者是子思及其後學孟子,然而實際上是由比孟子稍後的齊國鄒衍完成的。鄒衍講的「五德」,即《尚書·洪範》中講的水、火、木、金、土五種元素,也稱「五行」。
  • 五行漫談:大秦帝國的企業色,與秦始皇的「五德始終」信仰
    《漢書·律曆志》說: 「少昊曰清。清者,黃帝之子清陽也,是其子孫名摯立。土生金,故為金德,天下號曰金天氏」 少昊金天氏的標誌色是金色或白色,有金德,而根據五行學說,金生水,所以他的嬴姓後人崇尚水德,而水對應的顏色正是黑色(玄纁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