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ang biang的故鄉之味
◎廣東實驗中學 初一13班 王伊溦
時光荏苒,星移鬥轉,歲月安然,總有一抹精彩封塵於回憶之中,總有一絲醇香綻放於舌尖之上,還有那biangbiang的聲音總在耳邊迴響。
故鄉,清晨,熹微的晨光輕灑,奶奶便挎著菜籃子出了門,待她返回時,籃子中早已趴上了猶帶晨露的青菜。相傳陝西著名美食biangbiang面利溼暖胃、酸辣鮮香,於是奶奶趁天寒準備為我們一家烹飪這份佳餚。
村子裡凌晨五六點就叫賣的豆腐和豆芽,奶奶在我還做夢的時候就備下了。尤其是老豆腐,被她細細地切成四方塊,像魔方,與同樣被切成小魔方的紅羅卜丁混在一起,堆在案板上,粉粉嫩嫩的漂亮極了。奶奶於廚中和面、醒面,將面擀為長條狀後,又開始施展起了她那拉麵的絕活。看奶奶扯麵可算是一大享受了,只見她緊緊抓住麵團兩頭,一拉一扯,在空中向下甩動著,發出了一陣陣「biangbiang」的聲音,隨著麵條的增長,聲音也逐漸清脆。據說,biangbiang面極難書寫的名字正來源於此。
爾後,奶奶又於鍋中劃開一道底油,將粉嫩的豆腐丁和胡蘿蔔丁蔥姜和辣椒麵等分別撒下鍋翻炒,又加入豆瓣醬,香氣氤氳時,整個廚房感覺都在呼吸著這份清香。還沒有等我平復心情,收起幻覺,麵條開始入鍋,翻動、煮滾,再將其箜幹、過水,倒入大碗中。舔舐著鮮香的火苗,映照出奶奶麻利的身影,她微笑著在麵條間點綴上各色各樣的配料,潑入翻滾的菜籽油,一陣更為濃鬱的面香便於空氣中醞釀。奶奶端上面,剛走出廚房,瀰漫的香氣就惹得家中人個個垂涎三尺。未品便先聞知其味,又怎一個美味了得?
待端至桌前,我們立刻下筷大快朵頤。細品,biangbiang面口感溫潤膩滑,嚼勁十足,五香於味蕾之中綻開,滑入喉中,餘香猶留。五花八門的臊子,將鮮、甜、酸、鹹凝聚於舌尖之上。粗嘗,些許花椒與辣椒麵,麻與辣相襯,滋味倒是極為開胃,又不會麻木了味覺,引得一家人嘖嘖稱讚,也恰好印證了我們陝西人粗中有細的性格。
奶奶並未動筷。她坐在一旁,看著我們狼吞虎咽的吃相,禁不住喜上眉梢,淡淡的陽光撫上她的面頰,襯得笑靨越發和藹而動人。
猶記那小小村落的青磚黛瓦,飄然的嫋嫋炊煙不知不覺泛起一抹淡淡的、難忘的故鄉之味——那是一種思念與憂愁。思念中,奶奶忙碌的背影和花白的頭髮,深深印在我的腦海中。這種香甜而憂愁的思念,一直伴著我成長。
回到城市後,無論怎樣的珍饈佳餚,都不能喚起我面對故鄉之味時,心中那一絲無瑕的感覺了。
朦朧中,似乎又一個暑假來了,我緩緩踏過石階苔痕,推開那道猶自彷徨的斑駁木門。於是,心中的記憶又被輕輕喚起……
徵文啟事
九月,從酷熱進入微涼。這是一個值得我們憧憬和盼望的季節,也是令我們回味和享受的季節。開學了,校園熱鬧起來了;暖暖的愛意映照出恩師的笑臉;海子「打馬過草原」的詩句至今仍在迴蕩……寫下一段關於九月的故事,讓我們一起品味秋的成熟和收穫。
徵文對象:中小學生
體裁:
紀實(詩歌、文言文除外)
截稿時間:
2020年9月30日
投稿平臺:
微信搜索「南都非虛構寫作成長平臺」小程序
統籌:方軍
插圖:沈淑婷
本期主持:南都記者梁豔燕 實習生麥曉婷
【來源:南方都市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