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氏太極拳小架拳之 起勢
2006年莫海益結識了啟蒙老師張來,隨其學習陳氏太極拳大架,開啟了陳氏太極拳的啟蒙之旅。 2009年莫海益有緣認識陳淑麗老師,進而,有幸遇到陳氏太極拳小架拳。 2013年,莫海益有緣拜識戎燕彬老師,並跟隨其系統學習陳氏太極拳小架拳械至今,自此,陳氏太極拳小架拳便成為其一生的想往與追求。
-
太極拳是以先天元炁為基,否則就是空架子
試想十三勢既有八卦、五行,就絕不是免強拼湊個名稱,湊成八數即謂之八卦,湊成五數即謂之五行;既談卦就不能忽略了卦氣,談五行就不能不知生克。尤其是中定者,不能只做有形看,更非只指脊骨上下對直、對正、就算完成。要知中定者屬土,內中含有一點先天元炁,此炁為十三勢之基,無它五行、八卦不能生化;換言之就是無先天元炁,後天就無法生出,如果太極拳只有後天,而無先天元炁為基,即成有架、無氣之空架也。
-
話說太極拳|太極拳好!太極拳好!太極拳好!(完)
這一時期的拳術有長拳、猴拳、少林拳、內家拳等幾十家之多,同時形成了太極拳、形意拳、八卦拳等主要的拳種體系。同治年間,太極拳、八卦拳、五行拳等以攻防為基礎注重健身富於哲理的拳派在武壇崛起,這標誌武術已經完成了體育化進程。19世紀初,上海精武體育會、北平體育研究社等團體相繼成立,此後,武術被列於學校體育課程,進入運動競賽行列,成為中華傳統體育的代表性項目。
-
話說太極拳|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沒有!太極拳居然還有……(連載)
這是太極拳名家陳鑫對太極拳技擊功能及原理的概括總結,真可謂是提綱挈領,一語中的。「太極拳」是歷代聖賢智慧的結晶。太極拳以哲學為理論,也稱哲學拳,它按照生理結構、力學原理,利用圓的運動變化將武術「踢、打、摔、拿」四大傳統技法放鬆地隱藏其中,並且獨創「靠」的技法,在圓的運動中不斷地練習,使人體各器官的功能得到完善發展。
-
太極拳裡悟出的人生哲理
現在我練了幾個月啦,學了二十四式,堅持打太極拳使我心情舒暢,意念專一,而且體質也發生了微妙的變化,感覺身體有力,精神飽滿,咽炎減輕了,肩周也不常痛了,這也成為我堅持打太極拳的動力。現在,每天迎著早晨新一輪太陽,呼吸新鮮的空氣,與拳友們一起,從太極起勢到金剛搗錐,從白鵝亮翅到青龍出水,從掩手錘到十字腿……一招一式皆中矩中規,一絲一毫均清清朗朗,舉手投足間心曠神怡。
-
太極拳成功申遺 我和太極拳有個故事
12月17日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會議決定,將太極拳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武術界沸騰了,愛好者們沸騰了。記者走訪不少健身鍛鍊點了解到,在港城,也有太極拳「粉絲」,以柔克剛、剛柔並濟的太極拳成為他們熱衷的健身項目之一。昨日,記者採訪了港城幾位太極拳愛好者,一起來聽聽他們與太極拳的故事吧。
-
胡貫濤:《楊式太極拳「大小太極解」淺議》
胡貫濤著作 筆者所習為楊式太極拳,楊式太極師祖楊健侯大師傳「楊式太極拳理及要訣」,又稱「清代楊氏傳抄老譜」第十一篇「大小太極解」。「天地為一大太極,人身為一小太極,人身為太極之體,不可不練太極之拳。一篇「大小太極解」全篇190餘字,前輩大師向後人闡述了太極拳練習四個章節:一、 太極練法「以心行氣,不用拙力,純任自然。筋骨鮮折曲之苦,皮膚無磋磨之勞。」共26字可稱惜字如金,簡明扼要,而又直白。二、 太極練功,「沉肩墜肘、氣沉丹田。氣能入丹田、丹田為氣總機關,由此分運四體、百骸。以氣周流全身,意到氣至」。
-
太極拳中的[哼哈二氣]是什麼意思,應如何練習
近日有讀者朋友問,太極拳中的"哼哈二氣"指的是什麼,應如何理解,筆者了解到,"啍哈二氣"是出自於太極拳訣的一句話,原句為"拿住丹田練內功,哼哈二氣示神奇",那麼,"哼哈二氣"在太極拳練習中有具體所指及特殊含義嗎?筆者就此問題談一下自己粗淺的認識。
-
太極拳,中國傳統文化,深邃的哲理,健身氣功,站莊,養生,功夫
作為一項教育內容進入高校體育課程以來,太極拳深受廣大學生的推崇與喜愛。大學生是當代弘揚和發展中華文化的主力軍,亦是傳承太極拳的重要群體和中堅力量。作為傳承主體,大學生對於傳承內容——太極拳的認知水平與認知需求是對其有效傳承的基本前提和重要保障。換言之,大學生對太極拳的認知水平直接影響著太極拳的教學效果與傳承效率,對太極拳的認知需求及其被滿足的程度則直接影響著大學生練習太極拳的動機和持續性。太極拳屬於中華武術的範疇,也可以說是中國醫學的組成部分之一。白領階層通過練習太極拳可以達到解壓的目的。
-
話說太極拳|今天的故事有料!太極拳還有……(連載)
陳鑫雖為太極拳高手,但相比於兄長陳垚,還是有一定差距,逢人問起他的功夫如何,陳鑫總是說我功夫不行,這是相對於陳垚而言。為闡發陳家溝世傳的太極拳理,陳鑫發憤著書立說。主要著作有:《陳氏家乘》五卷,《安愚軒詩文集》若干卷,《陳氏太極拳圖說》(原名《陳氏太極拳圖畫講義》,出版時改為是名)四卷,《太極拳引蒙入路》一卷及《三三六拳譜》等。其中《陳氏太極拳圖說》最為著名。
-
太極拳到底是用來打的,還是用來養的?
太極拳到底是用來打的,還是用來養的?這個話題在太極拳界的爭論由來已久,眾說不一。其實,太極拳既是用來打的,也是用來養的。這就好比太極的原理既能指揮太極拳的練習與應用,也可以將這種原理應用於政治,經濟,生活,工作等等方面的情況是一樣的。但太極拳怎麼練是養,怎麼練是打?這裡是有其門道的。
-
話說太極拳|都是大師!還有太極八法技……(連載)
現在,陳正雷已經是名滿天下的太極拳名家,為傳播太極拳嘔心瀝血。談到太極拳的繼承發展,陳正雷很有信心地說:「要讓孩子們都練習太極拳。不僅讓他們學習太極拳,還要讓他們上大學,有了文化知識,才能更好地繼承太極拳文化。」
-
看金庸先生談太極拳,方知太極拳的精髓是什麼
大家知道,金庸先生是當代文豪,也是一位太極拳修煉者,一生創作了數部膾炙人口的武俠名篇名著小說,同時對傳統武術的外家拳和內家拳都有相當的研究和獨到的見解,尤其對太極拳,金庸先生從不同的角度拴釋了太極拳的精髓及內含,本篇就金庸先生對太極拳的理解論述加以摘錄整理後,現與太極拳愛好者共同分享。
-
陳氏太極拳的十大要領,需掌握!
陳氏太極拳十大要領是演練陳式太極拳最基本的知識,動作要領是學好陳式太極拳的入門和根本,必須弄通弄懂,在演練時嚴格遵守。腰以上氣往上行,腰以下氣往下行,似上下兩奪之勢,其實一氣貫通,並行不悖"。含胸塌腰同時進行,則擊身骨節處處開張,丹田中的清氣方可上長、暢通至百會穴,下沉之氣也可順利下沉至丹田達於湧泉。周身氣由丹田起,分四路出,一氣貫通。六分至心,分作兩股,各三分上行左、右肩,由骨疑宮貫到左、右指;其餘四分,化作兩股,各二分下行至左、右腿,經骨縫貫至左、右足趾,以保證虛靈頂勁。
-
陳鑫《陳氏太極拳圖說之-- 太極拳著解》原文與釋義
陳鑫《陳氏太極拳圖說之--太極拳著解》原文與釋義原文:
-
內家功夫——從洗髓經、易筋經到形意拳、太極拳、八卦掌之十二
「太極拳千變萬化,無往非勁,勢雖不侔,而勁歸一。夫所謂一者,自頂至足,內有臟腑筋骨,外有肌膚皮肉,四肢百骸相聯而為一者也,破之而不開,撞之而不散。上欲動而下自隨之,下欲動而上自領之,上下動而中部應之,中部動而上下和之,內外相連,前後相需,所謂一以貫之者,其斯之謂歟!」「心與身不可使氣,輕輕遵住規矩,順其自然之勢而運之。以手領肘,以肘領肩;下則以足領膝,以膝領大股。
-
太極拳如何施展拳腳
在向世界邁出「武步」的另一面,有關太極拳的種種鬧劇近年不斷上演,使太極拳在公眾輿論中被「汙名化」。太極拳亂象頻出暴露了行業面臨的發展之困。 流派紛繁複雜,和而不統。正統太極拳的傳承講究師承,但目前除了陳氏、楊氏、孫氏、吳氏、武氏等七大主要流派外,各種民間自創的小門派數不勝數。「況且七大太極社區的發展不均衡,對內難以一統,對外無法形成合力。」
-
太極拳運動的特點與精髓
太極拳博大精深,奧妙無窮。它既是強身健體的形體藝術,又是修心養性的修煉術,深受人們喜愛。這麼簡要說說其運動特點及精髓。傳統太極拳運動的主要特點是什麼?1、不動手:手不無因而動,每一動均由腳而腿而腰,完整一氣。
-
八段錦和太極拳的區別
今天就來介紹一下八段錦和太極拳之間的關係。八段錦之前我有做過介紹,是目前健身氣功裡面流傳最廣的功法。由於招式簡單容易上手,尤其對於初學者來說,可謂是氣功入門築基不二之選,在中醫界,國學文化界及健身愛好者之間廣為習練,現就不多做贅述,今天主要介紹一下家喻戶曉的太極拳。
-
探討太極拳與大雁功的異同
太極拳和大雁氣功都以其優美舒展的動作,治病健身的功能吸引著成千上萬人的學練,然而人們往往認為太極拳是拳術,大雁功是氣功,兩者風馬牛不相及,很少有人想到兩者的內在聯繫。太極拳和大雁氣功的起源眾說紛紜,但比較認同的說法是:太極拳的創編當推明末清初的河南溫縣陳家溝武生陳王廷,他的功績在於繼承了戚繼光的拳術,並大膽採用「全身放鬆、用意不用力」的鍛鍊原則,使原先用於技擊擒拿的武術改造為老少皆宜,用於治病健身的內家拳種。而大雁氣功則由楊梅君女士在1985年披露於世,屬道家崑崙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