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目前的位置:網易首頁 >> 財經頻道 >> 媒體園地 >> 網際網路周刊 >> 資本旅遊支撐零售 盛興5億進京「叫板」
2004年06月15日19:54:32 網際網路周刊 李曉蕾
盛興5億進京「叫板」
3萬平方米大型賣場耗資5億元,「超市、家電二合一」的經營業態獨樹一幟,競爭目標直指國美、蘇寧、沃爾瑪……西南家電零售巨頭「盛興集團」的北上擴軍,在剛剛平靜了一段時間的京城家電零售市場再掀波瀾
6月3日,盛興集團在京宣布,本月內將開張其在北京的第一家連鎖店,並強調「盛興在電器價格上會只低不高」。而揮手即近5億元的大手筆投資,更創下了家電賣場單店開業的投資記錄。畢竟,前不久國美開設5000家音像店的投資總額也不過5億元。
或許正是因此,盛興的來勢洶洶,反而引起了業內的一片質疑之聲。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認為,超市與家電「合流」的經營模式與當今商業連鎖企業向專業化方向發展的潮流不符,因此能否敲開北京市場的大門還不得而知。而此前採取同樣模式的大中中塔店的失敗,更讓人們對盛興能否真的將「家電與超市零售做到完美結合」產生了懷疑。被盛興看作競爭對手的國美電器,其總部採銷中心副總何陽青更明確表示:「盛興和國美根本不在一個競爭層面上。國美的價格優勢不僅僅依靠供貨商的進價,還有管理成本、物流成本的合理分攤作為保障。」面對種種批判與懷疑,盛興為我們列出了這樣一串數字——連續六年登上雲南家電經營行業銷量第一寶座,是西南市場上當之無愧的「家電霸主」,在西南地區品牌知名度僅次於沃爾瑪、家樂福,位列第三。而其獨創的家電專營與超市「合二為一」的經營模式在雲南當地早已廣為推廣,更已在事實上成為盛興盈利的堅實保證。盛興集團北京區企劃部總監宋長棟告訴記者:「在雲南,盛興每日家電的配送量為5000至8000件次;而夏季每日僅空調的配送量就可達到5000件次。2003年,盛興電器的銷售額達到了35億元,而超市部分的銷售量儘管還在統計之中,沒有確切數字,但估計也和電器方面差不多,在35億元左右。」
旅遊支撐零售
不過,一年銷售總額70億元左右的盛興,卻敢於投入比年銷售額177.9億元的國美還多的資本去開設一家門店,且其中有3億多元是用於買斷其京城首店的商鋪產權,其資金究竟來自何處?而以此來表明自己欲紮根北京的堅定決心,是否成本過於高昂?在前期投資如此巨額的情況下,盛興又將如何保證自己能夠在遠離雲南大本營的北京構建起同樣穩健的贏利途徑,回收成本獲得利潤?
面對記者的疑問,宋長棟表示,由於盛興準備在兩年內將集團總部遷至北京,以首都為中心輻射全國,所以買下商鋪產權要比租用更為划算。「因為產權是已經買下來的,就不用再像其它零售商那樣為每年不斷上漲的租金煩惱,可以踏踏實實地用幾年時間慢慢收回成本,而且由於商鋪產權是我們自己的,我們便能夠比其他租用賣場地盤的商家更有意識地去花大力氣進行裝修、布置,給予消費者舒適優美的購物環境。」此外,盛興還把自己買斷的2萬餘平米的廣場前和地下停車場內充足的停車位,用於給予消費者免費停車的優惠。「我們一年的利潤肯定達不到3個億,而我們也做好了兩、三年都零利潤的準備。畢竟我們是新來的,首先要做的必須是讓京城的老百姓認識我們、接受我們。所以盛興寧肯割捨一年幾百萬元的停車場收入,也不會讓消費者在購物的同時還要留下買路錢。」與國美進軍音像、手機業時喊出的「一年不要利潤」相比,盛興顯得似乎更具底氣。
「因為我們有旅遊產業作現金支持!」與國美、蘇寧常向外界忙不迭地表示「集團各分支業務間沒有任何資金借用情況發生」不同,盛興毫不避諱地承認自己的主導產業之一—旅遊,為自己的家電、超市連鎖充當了資金渠道的角色。宋長棟向記者分析道:「國美之所以否認資金借用,是因為其房地產業做得很失敗,這麼多年了房子還在賣,說穿了,其就是在玩資本,它在房地產上就是有10億,在房子賣不出去之前也都是在銀行,自己手上沒有現金。又如何借用給其它分支產業?而我們建設的雲南鶴慶新華白族旅遊村,日前剛剛被評為『中國西部規模最大的工藝品集散地』,一年光門票收入就有上億元,再加上遊客在村裡的消費,足以為我們的其他產業提供充足的現金支持。」此外,將超市和家電捏合在一起進行經營的獨特模式,由於既解決了傳統百貨及超市大賣場裡家電品牌單一、種類較少的不足,又避免了以往家電商場沒有日用百貨的尷尬,因而對於消費者有著比單一賣場業態更為強大的吸引力。據盛興調查測算,在雲南盛興超市裡產生了購物行為的消費者中,有20%的顧客都會再順道去旁邊的電器賣場中轉轉,「這個相當高的比例數字幫助我們節省了大量的廣告宣傳投放費用。」宋長棟表示:「國美、蘇寧、大中每周五都要在各媒體廣泛投放整版的促銷報價廣告。據我們調查,僅在去年9至12月,這三家每家的廣告投放金額都達到了上千萬元!」「當然,作為單體電器店,這是他們必須採取的吸引客流手法。但對盛興則不必要。因為周末來超市購物的人總會很多,其中相當部分顧客都會去電器店順便看看新品及報價。」宋長棟如是分析道。
看來,精明的盛興在進軍北京前確實早已做足了準備功課,不但將對手的底細摸得清清楚楚,更分析透了自己的優勢所在。
決不擠壓上遊利潤
盛興北京首家門店3萬多平方米的面積中,有2萬多平方米是經營業態與家樂福基本相同的綜合性超市,而另外1萬多平方米則都是經營全系列家電產品的專賣店。「我們的這家超市是首都市中心二環內規模、面積最大的,電器專營店也是北京市單體家電專營店規模、面積最大的。」宋長棟自豪的神情溢於言表。而在雲南,盛興旗下30多家連鎖店面的單店經營面積也都保持在5000平方米至40000平方米之間。開大店,似乎已成為盛興的風格。
對此,宋長棟的解釋是,「我們希望能為消費者提供更多的選擇空間,在產品數量、品牌、規格上都要比別人多出近一倍!」而事實上,這也成為當國美、蘇寧的大面積旗艦店都定位於高端精品家電時,盛興仍能把大店定位為「經營全系列家電產品」的重要原因。「我們不想自己給自己設立門檻、劃分消費群體的界限。比方說,我們的賣場面積有10000平方米,就足以讓我們拿出5000平方米賣高端精品,5000平方米賣百姓家電。」而想要經營全系列家電產品,及在超市內達到產品數量、品牌、規格上都比競爭對手多出近一倍的目標,自然需要供貨商的大力支持。據宋長棟介紹:「盛興電器與600至800多家家電製造商有著良好的直銷合作關係,而盛興超市更擁有1700多家『鐵桿』供貨商。」「由於我們在西南地區十幾年的發展都是電器專營,因此給二三級渠道2到3個點利潤的廠商,給我們的利潤卻可以達到7到8個點,一些小電器的利潤更可以達到20個點。」宋長棟透露的這一返點標準,自然使得盛興足以慷慨地「拿出2個點左右的利潤讓利給消費者」,以保證自己的低價概念。
而從另一層面上說,由於不是盡力打壓上遊製造商利潤來降低商品價格,盛興與供貨商們也就始終能夠保持著愉快的合作關係。「盛興不會擠壓廠商,我們會保證廠商的利潤,與廠商間進行非常公正公平的合作。也正是因此,我們才能成為康佳等多家家電廠商在西南地區的直接代理或總代,並獲得了多個全國年度『金牌代理商』的榮譽稱號。」宋長棟對此十分強調。而事實上,由於盛興的進京很可能打破目前京城家電市場由國美、蘇寧、大中三家壟斷的局面,不少製造廠商都已對盛興的到來表示支持與歡迎的態度。
而在食品、生鮮、百貨方面,盛興也長期以來堅持第一時間、第一渠道與各產品供應商取得合作,通過統一的配送中心和生解加工中心,在有效保證各類生鮮、食品質量的同時,減少產品在市場流通的環節,降低進貨成本。
據宋長棟透露:「目前超市、家電賣場內的貨源已全部到位」,只等門店外的最後一點裝修工作完成後,即可正式開業與京城百姓見面。與此同時,「盛興在京第二家門店的選址工作也已正式開始,第三家門店也已在談判中。」而盛興京城第一家門店的開業,實際上正是代表著盛興全國發展戰略的正式啟動。按照集團規劃,盛興明年將進入上海、廣州等地區,從而逐漸建立起以北京為中心、輻射國內其他經濟發達城市的連鎖經營網絡。
【我要發表評論】 【財經論壇】【一劍封喉】【】 【關閉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