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易經》第40卦之解卦:解開世事紛擾,成功成仁只在一念之間

2021-01-08 無名子李哥

《周易》又稱《易經》,相傳為周文王姬昌所作,內容包括《經》和《傳》兩個部分 。《經》主要是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卦和爻各有說明(卦辭、爻辭),作為佔卜之用。傳部含《文言》、《彖傳》上下、《象傳》上下、《繫辭傳》上下、《說卦傳》、《序卦傳》、《雜卦傳》,共七種十篇,稱之為「十翼」,相傳是孔子及其弟子對《周易》經文的註解和對筮佔原理、功用等方面的論述,但爭議頗多。《周易》沒有提出陰陽與太極等概念,講陰陽與太極的是後來被道家與陰陽家所影響的《易傳》。

《周易》是中國本源傳統文化的精髓,是中華民族智慧與文化的結晶,被譽為群經之首,大道之源,是中華文明的源頭活水,是中國古代傑出的哲學巨著,歷經七千多年的歷史至今經久不衰,奠定了中華文化的重要價值取向,開創了東方文化的特色,對中國的文化產生不可取代的重要價值和巨大影響。

對易的釋義認為易上日下月,象徵陰陽,有簡易、變易、不易三層含義,日月的運行表現出一種非人為的自然,這是簡易;其位置、形狀卻又時時變化,這是變易;然而總是東方出、西方落,這就是「不易」。

第四十卦 解 雷水解 震上坎下(卦畫震上坎下 卦象雷上水下)

原文 解:利西南,無所往,其來復吉。有攸往,夙吉。

譯文 解卦:利於西南方,沒地方可去,就返回來,還是吉利。有地方可去,馬上就去吉利。

原文 初六:無咎。象曰:剛柔之際,義無咎也。

譯文 初六爻:沒有過錯。

原文 九二:田獲三狐,得黃矢,貞吉。象曰:九二貞吉,得中道也。

譯文 九二爻:狩獵抓住三隻狐狸,獲得黃色的箭頭,佔問吉利。

原文 六三:負且乘,致寇至,貞吝。象曰:負且乘,亦可醜也,自我致戎,又誰咎也。

譯文 六三爻:背著物品乘馬,引來匪寇,佔問會有問題發生。

原文 九四:解而拇,朋至斯孚。象曰:解而拇,未當位也。

譯文 九四爻:解開被捆綁的拇指,朋友們因為你的誠信都來了。

原文 六五:君子維有解,吉;有孚於小人。象曰:君子有解,小人退也。

譯文 六五爻:君子困難都被化解了,吉利,得到普通人的信賴。

原文 上六:公用射隼,於高墉之上,獲之,無不利。象曰:公用射隼,以解悖也。

譯文 上六爻:射中飛鳥,在高牆之上,擒獲它,沒有任何不利的。

大膽解析:

在八卦中,乾代表天,坤代表地,巽(xùn)代表風,震代表雷,坎代表水,離代表火,艮(gèn)代表山,兌代表澤。八卦就像八隻無限無形的大口袋,把宇宙中萬事萬物都裝進去了,八卦互相搭配又變成六十四卦。

解卦是《易經》六十四卦中的第四十卦,卦畫是上震下坎,卦象是雷與水,主卦是坎,象徵水,坎是坑,水是險,客卦是震,象徵雷,雷剛勁而動,雷雨起,萬物春,萬象更新,冬去春來,會衝刷掉所有的艱難險阻,解卦在蹇卦之後,是要消除所有的艱難困苦,蹇卦用積極的心態面對困難,不斷修煉自己,那麼解卦就是在這種狀態下,順其自然,一切都會迎刃而解。所以卦辭說:如果沒什麼地方可去,就返回來,如果有地方可去,那就馬上去,這樣做吉利。最有利的方位在西南。

初六爻說沒有過錯,按照蹇卦的心態與堅持繼續下去,不會有什麼問題的。九二爻狩獵擒獲三隻狐狸,並且得到黃色箭頭代表困難開始慢慢消解,好運隨之而來,佔問吉利。六三爻用身負貴重物品乘馬而行的象說明好運剛來,就開始得瑟,招搖過市,就怕別人不知道,這樣肯定是要出問題的,所以引來匪寇。低調,要低調,才剛開始呢!九四爻解開了拇指,說明事物好兆頭的出現,這時候你要怎麼做?前面說了,要低調,這裡說了,還要誠信,這樣朋友才會來互助互利,有助於事業的更上一層樓。六五爻確實更上一層樓了,君子解決了自己的困難,就要想著兼濟天下了,只有這樣才能夠贏得大家的信賴,共成大業。上六爻射中在高牆之上的飛鳥,是有比較高層次的收穫了,這時候由於已經獲得了大眾的信賴,所以舉重若輕,無往不利。

解卦是困難化解之後的卦,當冰雪消融,大地回春,這時候要用怎樣的心態對待自己和對待身邊的朋友以及更多的人。如果用孔子的話倒是很好解釋: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在這過程中,不要得瑟,不要浮躁,展開心扉,以誠待人。用老子的話說就是:水利萬物而不爭,因不爭所以天下莫能與之爭。解卦之後的功業能做到什麼程度,還是看各人的把握,完全看你自己了。

所以《易經》說她高深,她確實包含了世間的太多智慧與哲理,說她簡易,又確實有很多淺顯易學的道理,它是世間萬物,人生百態的一本百科全書,它用錯綜複雜的各種卦象,從四面八方的角度來闡釋天地人間。學易會讓人更嚴謹,學易會讓人更從容,學易會讓人更懂得思考,學易會讓人以不變應萬變,究萬變而明不變。不要一看到《易經》就覺得只是一本佔卜的書而已,是封建迷信,不能讀,不可信。而且咬古文,嚼古字,老學究,看起來就嚇人,其實不是這樣的。

以上是《周易》中經的部分,《周易》中只有經的部分是由周文王演化,六十四卦都是一樣的。接下來的部分相傳為孔子及其門人所作,也有說陰陽家等諸多後人有影響力的集注,是《周易》的傳部,共有七種十篇,稱為《十翼》。十翼中的內容不做翻譯與細究,大傢伙們可以參看參看,自行體會了!

彖曰:解,險以動,動而免乎險,解。解利西南,往得眾也。其來復吉,乃得中也。有攸往夙吉,往有功也。天地解,而雷雨作,雷雨作,而百果草木皆甲坼,解之時義大矣哉!

象曰:雷雨作,解;君子以赦過宥罪。

以上所有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不妥,請指正!

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對文化交流有興趣的朋友可加關注,互相學習!

相關焦點

  • 《易經》解卦:言傳身教的感化之道
    網圖而《易經》解卦中的六五爻,就正是這樣一位既能夠虛心納賢而又可以以自己的不言之教而使小人信服的人,六五爻作為天下的君主,不分君子小人,都一律能夠以自己的德行而使他們心悅誠服的信服自己,是很了不起的。解卦六五爻:君子維有解,吉,有孚於小人。象曰:君子有解,小人退也。解者,解散也,六五爻以陰居陽,失正得中,為解卦之主,也是全卦的至尊之爻,柔順謙恭,是一位力量雖然不足,但是能守中道的陰柔君主。
  • 揭秘《易經》第45卦萃卦:薈萃天下英才,就一定成功了嗎?
    《周易》又稱《易經》,相傳為周文王姬昌所作,內容包括《經》和《傳》兩個部分 。《經》主要是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卦和爻各有說明(卦辭、爻辭),作為佔卜之用。傳部含《文言》、《彖傳》上下、《象傳》上下、《繫辭傳》上下、《說卦傳》、《序卦傳》、《雜卦傳》,共七種十篇,稱之為「十翼」,相傳是孔子及其弟子對《周易》經文的註解和對筮佔原理、功用等方面的論述,但爭議頗多。
  • 現在普遍都以乾卦為第一卦,我認為易經第一卦為同人卦
    我認為易經的同人卦才是第一卦,這是我在炒股的時候總結出來的經驗,本期我用簡單易懂的方式來講述易經64卦的正確排列易經有三個版本,連山易,以藏易和周易,因為出現的時間不一樣所以排列不一樣,現在普遍以周易為主,周易以乾卦為第一卦,坤卦是第二卦。
  • 白話講易經,第四十卦,雷水解卦,怎樣疏解困難的局面
    物不可以終難,故受之以解。」解就是緩解、疏解、解救,事物處在困難的狀態久了,就會迎來解救。所以今天我們來了解一下解卦,它將會教給我們怎麼樣疏解困難的局面。來看一下解卦的卦象,上卦為震卦,震為雷,下卦為坎卦,坎為水,所以解卦的全名就叫做雷水解卦。
  • 先弄明白這個解卦和斷卦的道理
    上一次講到的卦例是《蠱》之《井》,是完全從實佔經驗的角度來解說的,所佔問的事情是出外打工謀生,那麼這時就會有人提問了,如果這個佔問者並不是一位打工者,而是一位做生意的老闆,恰好也是佔卜到這個卦爻時,解卦的結果又是一種什麼樣的情形呢?凡事都有一個理路,理不辨無以明,想要更好的解開這個疑惑,就要先來弄明白這個解卦和斷卦的道理,才好更進一步來詳述。
  • 待時而動,澤被群生,《易經》解卦的智慧解讀
    解卦是《易經》六十四卦中的第四十卦,也是雷水解卦的簡稱,卦象為下坎上震,異卦相疊而成,下卦為坎為險而雨,上卦為震為動為雷,是雷雨交作,蕩滌宇內,陰陽交合,驚蟄震伏,萬物群生,萬象更新之像。網圖本卦下卦坎在四季而言為冬,上卦震於四季而言為春,從冬至春,春雷始發,雨水初來,雷雨交加,天地鬱結之氣解散而萬物萌發,使秋冬凋謝之物枯生而蟄起,如和風送暖,大地回春,生機復暢,所以為解卦。
  • 易經 第四十卦 解卦
    解卦卦象:雷水解 震上坎下組合:事情因人的情感發生變化。事情獨立完成。卦辭:解,利西南,無所往,其來復吉。有攸往,夙吉。卦意:事情因人的情感發生變化,獨自解決。解的意思就是遇到問題,獨自解決。西南指的獨自處理。
  • 易經新解十——履卦
    易經新解十——履卦《履》 履虎尾,不咥人,亨。 解:踩到老虎的尾巴而沒有被老虎咬傷,顯示這卦雖然危險,但是最終是吉利亨通的。《彖》曰:《履》,柔履剛也。說而應乎乾,是以履虎尾,不咥人,亨。剛中正,履帝位而不疚,光明也。
  • 《易經》解卦:乘時趁勢以絕後患
    《易經》解卦,是天地得陽和而雷雨作,萬物得陽和而萌孽生,是待時而動以解蹇難之像,在解卦初期,從初六爻至六五爻,聖人教我們以用剛、用柔、用寬、用猛的手段與智慧,來因勢順時的隨處得宜而解除所遇到的一切困難,使人們可以出離蹇難、驅逐小人,以達到舒解險艱的目的。
  • 64卦吉兇斷語256句,解卦不求人
    第2卦坤為地(坤卦)厚德載物    肥羊失群入山崗,餓虎逢之把口張,適口充腸心歡喜,卦若佔之大吉昌。 第3卦水雷屯(屯卦)起始維艱風颳亂絲不見頭,顛三倒四犯憂愁,慢從款來左順遂,急促反惹不自由。 第10卦天澤履(履卦)腳踏實地鳳凰落在西岐山,長鳴幾聲出聖賢,天降文王開基業,富貴榮華八百年。 第11卦地天泰(泰卦)應時而變學文滿腹入場闈,三元及第得意回,從今解去愁和悶,喜慶平地一聲雷。
  • 最新梳理《易經六十四卦錯綜關係》,尋找易經隱藏著的規律
    從古至今歷代易經愛好者、研究者都在不斷的努力去尋找易經隱藏著的規律,尋找易經隱藏著的秘密。易經六十四卦之間的關係是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六十四卦之間的關係有:變卦(之卦、動卦)、錯卦(對卦、旁通卦)、互卦、綜卦(覆卦、反卦)等。
  • 《易經》解卦:親賢臣而遠小人
    在《易經》雷水解卦之中,古人就為我們提到了君子應當斥退小人,以求眾朋紛至而共濟蹇難的智慧,認為只有擺脫小人的糾纏,真正的朋友才會誠心的與你交往,如果小人環繞,那麼君子便會避而遠之。網圖解卦九四爻:解而拇,朋至斯孚。象曰:解而拇,未當位也。九四爻以陽居陰,居身不正,失位非中,與初六爻相應,身處高位,又是陽剛之爻,近居君爻六五爻之側,乃是本卦中的大用之爻。
  • 易經:這個「立秋之卦」,給你3條人生啟示
    其原理都是以卦象六爻框架的陰陽兩爻,代表天地之陰陽二氣,用陰陽二氣的升降次序來模擬大自然的24節氣,每兩個節氣對應著一個卦象。這12個卦分別為:復、臨、泰、大壯、夬、乾、姤、遁、否、觀、剝、坤。否卦是《易經》64卦的第12卦,上乾下坤,整個卦象,下卦坤的三個陰爻逐步上升侵蝕著上卦的三個陽爻,意為從立秋開始,陰氣逐步上升,陽氣不斷消亡,天氣慢慢轉寒。否卦告訴我們「小人道長,君子道消」,代表小人得勢,君子失勢。
  • 易經新解九——小畜卦
    易經新解九——小畜卦《小畜》 亨;密雲不雨,自我西郊。 解:吉利亨通的卦象。天上雲層齊聚而不下雨,從我西方之地緩緩而來。《彖》曰:《小畜》,柔得位而上下應也,曰「小畜」。健而巽,剛中而志行,乃「亨」,尚往也;「自我西郊」,未施行也。
  • 易經新解四十六 —— 升卦
    易經新解四十六 —— 升卦《升》 元亨,用見大人,勿恤;南徵吉。 解:大亨通,順勢而用,覲見大人,無需憂慮;往南徵途吉利,巽為木,南為火,木生火而順行,所以說南徵吉。《彖》曰:柔以時升,巽而順,剛中而應,是以大「亨」。「用見大人勿恤」有慶也;「南徵吉」,志行也。
  • 楚泠說易經之第三卦水雷屯
    但是當著故友的面,我也沒有隱瞞,其實易經卜卦一方面是通過自己的理解,按照卦象的組合和演變來推算,但是推算出來的結果必定得結合話術來完成,因為我給人解卦我不能把原文的文言文給照搬出來,第六講坤為地第五爻就四個字一標點符號,黃裳,元吉。我不用話術的話難道說每天穿一件黃衣服就會萬事大吉?那染布坊感謝死我了,求卦的非得笑死。
  • 最新分析《易經》大成卦的上下卦組合規律
    在分析《易經》大成卦(重卦)的時候,我們會發現它是由上卦和下卦兩個單卦(小成卦)組合而成的。分析大成卦的上下卦組合規律,尋找它們之間的關係,可以發現隱藏著的宇宙規律。下面我們來分析邵雍製作的《六十四卦萬物數圖》,從它之中尋找大成卦的上下卦組合規律一、先天八卦之數乾卦對應數字一、兌卦對應數字二、離卦應對數字三、震卦對應數字四、巽卦對應數字五、坎卦對應數字六、艮卦對應數字七、坤卦對應數字八。
  • 《易經》「卦爻象」與對應的「卦爻辭」之間,其實沒多大關係?
    《易經》,是中國最古老的經典,被後人譽為群經之首,中華文化的總源頭。我們都知道,《易經》的基本內容是由六十四卦組成的,每卦均包含卦名、卦象、卦辭和爻辭。(微:古今神秘文化)如乾卦:「乾」為卦名;卦象如上圖,由六陽爻構成;對應的卦辭為「元,亨,利貞」;每一爻都有對應的爻辭,如初九爻的爻辭為:「潛龍,勿用」;並有一個「用九」的斷語(六十四卦中僅乾卦和坤卦有此斷語)。那麼,一個隨之而來的問題便是,六十四卦的卦象、爻象,與對應的卦辭、爻辭之間,是什麼關係呢?一般的理解,既然圖像配上了文字,則文字應該是圖像的解說。
  • 揭秘《易經》第43卦夬卦:巨大的難關,是怎樣被突破的?!
    《周易》又稱《易經》,相傳為周文王姬昌所作,內容包括《經》和《傳》兩個部分 。《經》主要是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卦和爻各有說明(卦辭、爻辭),作為佔卜之用。傳部含《文言》、《彖傳》上下、《象傳》上下、《繫辭傳》上下、《說卦傳》、《序卦傳》、《雜卦傳》,共七種十篇,稱之為「十翼」,相傳是孔子及其弟子對《周易》經文的註解和對筮佔原理、功用等方面的論述,但爭議頗多。
  • 讀易經,先從序卦傳開始,六十四卦解析下
    第二天還是繼續學習《易經》,昨天講了《序卦傳》上篇的三十卦,今天講下篇的的三十四卦。第一次看的人,並且有想學習《易經》的可以在文章末尾點擊跳轉上篇。好了,話不多說,開始。損而不已必益,故受之以益。解:但是困難總有過去的一天,所以要想辦法解除困難,就有了(40解卦),但是這個解除辦法,並不能一下就轉好,還是會有所失去,也就是(41損卦)。但是當你失去到不能失去的時候,增益也就來了。也就是受之以益(42益卦)。原文:益而不已,必決,故受之以夬。夬者,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