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與周作人,民國文壇的雙子星,為何會反目成仇?

2021-01-09 解憂文史

這張長得有點像倪大紅的人是晚清人士周伯宜,對大家或許是一個陌生的名字,可他最大的貢獻不在於自身成就的高低,而是培養出了三個名震民國文壇的兒子:周樹人,周作人,周建人。

周樹人簡直是個「換名怪」,樟壽、豫山、豫才都是他的曾用名,最終通過《狂人日記》一舉成名後,「魯迅」的筆名才被確認下來。魯迅是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被譽為「二十世紀東亞文化地圖上佔最大領土的作家」,並蜚聲世界文壇。

周作人排行老二,也是個「換名怪」,換名速度不比魯迅慢,取得的成就與魯迅也有的一拼。周作人是著名散文家、評論家、詩人、翻譯家、思想家,曾任北平世界語學會會長,在當時也是一號大咖,他與哥哥魯迅一同被稱為民國文壇雙子星。

周建人是三弟,也就是魯迅《風箏》中的小弟,相比兩位大名鼎鼎的哥哥,他的光輝不免就黯淡許多,不過他在社會活動與生物學領域亦取得了不俗的成績。

魯迅生於1881年,作人生於1885年,建人生於1888年,周伯宜心思縝密,對兒子人生的排版非常勻稱,前後相差三四年,好處有二:一來家庭壓力不大,二來大的方便照顧小的。後來,三人不負期望,皆成棟梁之才,是民國時期赫赫有名的三兄弟。

按理說,在那個動蕩不安的時代,親兄弟本應抱團取暖,然而事實卻是,魯迅與周作人之間產生了不可調和的矛盾,以至於反目成仇,終生不再往來,這是因為什麼,背後又隱匿著什麼樣的故事?

1923年,周作人寫給魯迅一封信:「魯迅先生:我昨日才知道,——但過去的事不必再說了……大家都是可憐的人間。我以前的薔薇的夢原來都是虛幻的,現在所見的或者才是真的人生……以後請不要再到後邊院子裡來,沒有別的話。願你安心,自重。 七月十八日,作人。」

自此,兄弟二人正式絕交,終生未再往來。而且,兄弟失和之後,兩人都絕口不再提及此事,只在文章裡指桑罵槐地帶上那麼幾筆,可見怨恨之深。到了後來,二人再碰到時,竟變成了拳腳相向。1924年,已經搬離北京八道灣大家庭的魯迅回去取書,竟被周作人及弟媳羽田信子打罵而出。

那麼,造成兄弟反目的原因是什麼?周作人信中「昨天才知道」的事情又是什麼?對於這樁民國公案,文學界歷來爭論不一,有說羽田信子是魯迅的舊相好的,有說魯迅做了對不起羽田信子的事的,還有說是由於羽田信子的挑唆造成兄弟生出嫌隙。總之,種種原因都離不開一個女人:周作人的日本妻子羽田信子。

實際上,魯迅兄弟失和的確與羽田信子脫不了干係,但真正的原因是家庭矛盾,而非私人感情。八道灣家庭住著周氏兄弟三家人,生計的主要來源是魯迅和周作人的收入。作為長兄,魯迅自然擔起父親的角色,但家政開銷方面卻是羽田信子在打理。一般來說,管錢的應該是大嫂,而八道灣管錢的卻是弟媳,這就為家庭矛盾埋下了禍根。

根據周建人的回憶描述,羽田信子沒有日本女子普遍具有的溫順節儉的美德,反而氣派極闊,架子很大,依仗著自己打理家政的權力,花錢大手大腳。魯迅在民國社會的收入算是不菲的了,然而他不僅要將工資每月上交羽田信子,有時還會借貸來填補家裡的窟窿。主外的魯迅與主內的羽田信子就這樣生出了矛盾。

顯然,魯迅是無法管束羽田信子的,而羽田信子也從未聽過魯迅的建議。而在魯迅的筆下,他將周作人隱喻為「寇劫」,將八道灣描述成了「盜窟」,自己則是「宴之敖者」,即被家裡的日本女人趕了出來。周作人偏偏又聽信了婦人之言,假如羽田信子編造謊言,聲稱魯迅曾對她圖謀不軌,那麼周作人自然要與魯迅拼命的。小解認為,周作人信中「昨天才知道」的事,正是羽田信子編造或誇大的謊言。

相關焦點

  • 託塔天王魯迅,天魁星周作人,民國的文人為何成了一百單八將
    「五四運動之後,浙江文人佔據了民國文化界的半壁江山。於是,鄭績便按照《水滸傳》一百單八將的例子,個這些浙江的作家做了點將錄。雖然不能盡善盡美,個個都符合妥帖,卻也十分生動有趣。託塔天王--魯迅在《水滸傳》中,託塔天王是晁蓋,晁蓋是水泊梁山的頭領。
  • 周作人:與魯迅決裂淪為漢奸後晚景悽涼,死時周海嬰不肯參加葬禮
    1923年7月19日早晨,周作人往魯迅桌上拍下這封絕交信後便氣衝衝轉身離開了。 人世間的有些事就如宿命一般,魯迅與周作人的分合也是如此。 很久以前,魯迅與周作人兩兄弟還在幼年時,母親魯瑞便請來龍師父(法師)給魯迅和周作人分別取了一個法號。
  • 魯迅是怎麼罵人的,言辭犀利不帶髒字,但是讓被罵的人想吐老血
    魯迅是怎麼罵人的,言辭犀利不帶髒字,但是讓被罵的人想吐老血要說中國歷史上,那個文壇的人物最活躍,魯迅先生肯定是要佔據一席地位的。民國年間被魯迅先生罵過的人不說太多,一百餘個還是有的。曾經在那個動蕩的年代裡,魯迅先生在文章裡指名道姓嘲諷罵過的人是不分階級的,上到軍閥吳佩孚段祺瑞等,下到一眾文人胡適郭沫若等,連自己的親弟弟周作人都罵了一遍,共有百人上下;那些不忿被罵要罵回去的,也有二三十人。如此之多,在中國現代文壇和學界,不說絕無僅有;也是十分罕見的。許多人當時是名人,不少人後來成了名人。許多人當時是那樣,後來卻變了一個樣。
  • 魯迅為何一生都不喜歡貓?
    魯迅不喜歡貓,這一點凡是讀過一些魯迅文章的,基本都知道。魯迅先生本人,對這一點倒也毫不遮掩,而是大大方方承認,而且在文章裡也承認「我仇貓」。魯迅為何仇貓?貓,在今天可算是最受寵的寵物了,尤其是年輕人,很多都在家裡養貓。即便沒有養貓的,也天天在網上雲吸貓。
  • 民國時期的袁大頭值多少錢?不妨來看看魯迅的收入
    對於整個中國文壇來說魯迅可謂是一個傳奇,提起魯迅先生,相信大家腦海裡立馬就會浮現那個身穿長袍的身影,這個身影並不高大,但卻那麼的堅定。棄筆從文的他,把筆當作自己的武器,他視死如歸,以一往無前的勇氣向黑暗勢力發起了一次又一次攻擊。時至今日,魯迅先生的作品對於我們來說依然有著極高的價值,在現代社會魯迅不只是一個名字,而是一種精神。
  • 民國文壇伉儷的傳奇愛情 魯迅胡適錢鍾書沈從文都走了 他們的子女...
    說到民國的文壇伉儷,很多人都能信手捏來,就算不知道具體的細節,也能說出幾對極有名氣的來,比如魯迅和張兆和,胡適和江冬秀,還有錢鍾書和楊絳,沈從文和張兆和。如今,我們早已只能從他們的文字中去追尋其深邃思想和生活軌跡,支離破碎之中,倒還能嗅到那個時代的陳年味道。
  • 民國多狂士,他對北大學子說:敝人對《狂人日記》的理解比魯迅深
    近代中國的民國時期,是一個大師輩出的年代,在這短短的幾十年時間裡,由於新舊文化的激烈碰撞,不僅湧現出各種思想,也湧現出了許多頗有「魏晉風度」的「狂士」。其中,「京派文學」鼻祖、周作人弟子廢名便是一位比較「狂」的名人。廢名(1901-1967年),原名馮文炳,湖北黃梅人。
  • 1936年魯迅深夜暴亡,留下7條遺言,告誡子女不得從事這兩個行業
    魯迅作為中國著名的大文豪,一生受很多人的敬仰,他著書針砭時弊,展現了他的風骨和態度。魯迅不僅是在文壇上做出了貢獻,在思想領域他也佔有一席之地。魯迅出生於1881年,十一歲去往三味書屋讀書,幾年後家境中落,父親患病,年幼的他去藥店買藥,卻被人冷嘲熱諷。
  • 民國市民買房攢88年 魯迅一年工資買下京城四合院
    憤懣之餘,如果告訴你:時光倒退約一百年,也就是在民國時期,在當時沒有開發商的情況下,房價比現在便宜N多,但人要攢88年才能買到一套房,那心態是否會平衡一些?——編者按魯迅先生19l2年5月到北京任職,開始了他十餘年的「北漂」生涯。剛到北京時,魯迅住在他的作品裡經常出現的S會館,即山會邑館,「山會」指山陰縣和會稽縣,這兩個縣是清代紹興府所在地。北京歷史上有許多會館,大多是京官為了方便家鄉讀書人來京應試及候補官員暫住捐建的,同鄉求居例不交租,或只交很少一點管理費,魯迅當時交的租金也不多。
  • 梁實秋:一生跟魯迅只說過一句話,晚年對魯迅評價只有兩個字
    魯迅住前院,二弟周作人住後院。梁實秋有一天跑到周府請周作人來清華講課,恰逢魯迅也在家。魯迅留著一撮小鬍子,正跟二三好友談天。梁實秋進入前院,魯迅溫和地說,你是找我弟弟的吧,請裡院坐。兩人都沒想到,十年以後,他們會成為一對水火不容的論敵。1927年,梁實秋學成歸國,加入新月社。新月社是徐志摩最早於1923年在北京創立的,出資人便是其父徐申如。
  • 民國娶了日本媳婦的五大名人,你最佩服哪一個?
    在民國年間,留學日本的名人數不勝數,比如魯迅、蔣百裡、蔡鍔等,後來他們都活躍在中國各界。在留學期間,他們難免接觸到了很多日本女人,於是日久生情,很多人就娶了日本女人為妻。林語堂說過,人生最美的事,就是有中國廚師,娶日本太太,再找個法國情人。接下來,就為大家挑選民國年間,娶了日本媳婦最出名的五個人,看看你最佩服哪一個!
  • 吳真:「甘黨」夏目漱石與周作人的羊羹
    谷歌地圖上標識為「夏目漱石·魯迅舊居跡」愛屋及烏,大概愛一個作家,也會愛上他的生活方式吧。現代文學研究者多數認為,「伍舍」的集體生活,是周氏兄弟對於作家夏目的追星心理使然。東京大學文學部的藤井省三教授在1985年出版了一本《夏目漱石與魯迅》,特地說到魯迅一有零錢就去買藤村家的羊羹,並推斷這齣於對夏目的欽慕之情。
  • 魯迅三兄弟,個個都是名人,三弟是生物學家
    大家都知道,魯迅先生原名叫周樹人,魯迅是他的筆名,因為他的筆名影響之大,好多人對他的真名反而生疏了。他們周氏兄弟本有四個,魯迅先生為長,四弟早夭,二弟周作人三弟周建人都是著名人物,有學術上都有不凡的成就。周樹人(魯迅先生,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是著名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民主戰士,是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
  • 罵魯迅,批金庸的「文壇惡評家」王朔:要是王小波還活著,我不如他
    他喜歡公開批評眾多文化名人,言辭激烈,毫不留情,因為被稱為中國的"文壇惡評家"。實際上,文學批評自古就是伴隨著犀利的言辭,果斷出擊。說起"喜歡批判"的文人,大多數人都會不自主地想到魯迅,而相比今天,文學似乎就已經成了不敢提及的殤。無論是科技力量在社會佔比重,還是經濟的發展,文學都已經完全邊緣化了。
  • 與魯迅通信250封、在周家住到30歲未婚,許羨蘇為何沒成魯迅戀人
    不過,在此之前,也有個女師大學生曾為魯迅先生織過毛衣,此人叫許羨蘇,是魯迅同鄉,本是周建人的學生,她認識魯迅比許廣平早三年,前後在魯迅家住過三次,早在1920年就在周家八道灣的房子裡住過半年,很得魯迅母親喜愛。 據研究者統計,她是與魯迅通信最多的人,曾收到魯迅來信80多封,如此密切的關係,為何許羨蘇一直沒成為魯迅的戀人呢?
  • 夜讀|在魯迅與木心之間
    十多年前的一個晚上,我請陳丹青來魯迅博物館小聚,順便讓他看看魯迅藏畫目錄。那是我們第一次見面,彼此談得很投機。他對於魯迅的藏品頗為熟悉,言及民國的美術與文學,感慨良多,一些見解看得出他的高明。那天第一次得知了木心的名字,陳丹青說起他,有點興奮的樣子,他認為文壇還不知木心這個人,很有點可惜。那一番感嘆,給眾人留下了深深的印象。
  • 廈門大學牌匾上「學」字為何沒有寶蓋頭?真的是魯迅寫的嗎?
    當代文學大師魯迅先生,是一位受學者們敬仰的文壇前輩,他創作的很多文章我們在讀書時都有學習。甚至在當年很多知名人士遇到什麼事情都喜歡找魯迅幫忙題字。一句「橫眉冷對千夫指」足可讓世人見識魯迅先生的個性,其非愛慕虛榮之輩,金錢名利對他來說不重要,所賺的小錢夠日常生活就好,所以魯迅一向沒有刻意去討好誰,反倒是會「路見不平拔刀相助」寫文章道出當代社會的真實殘酷現象,還借文筆諷刺一些人與事。
  • 蕭紅在魯迅先生生命的最後兩年裡做了什麼?
    【本文由作者授權發布】蕭紅是民國四大才女中命運最為悲苦的女性,她有著與女詞人李清照那樣的生活經歷。一直處在極端苦難與坎坷之中的蕭紅,卻以柔弱多病的身軀面對整個世俗,成為民國時期一位富有傳奇性的女作家。1934的冬天,蕭紅與蕭軍從青島啟程去上海正式拜見魯迅,蒙受魯迅的關懷與幫助,在上海蕭紅煥發了更大的活力。
  • 泰戈爾獲得諾貝爾文學獎,高調訪華,為何魯迅卻拂袖而去
    在這些人群中,魯迅先生也參加過泰戈爾的宴會。可宴會還沒結束,魯迅就拂袖而去。至於魯迅為何要拂袖而去呢?有這麼幾種說法。一、魯迅嫉妒泰戈爾自古中國都有文人相輕的壞習慣。基於此,有人就認為魯迅這是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對於這一觀點,本人不敢苟同。這是對魯迅先生的褻瀆,把魯迅當作了追逐名利之人。其實,魯迅是一名鬥士,為了民族的崛起而鬥爭,為了喚醒麻木的國人而奮筆疾書。
  • 民國時期北大校花,和魯迅是忘年交,魯迅日記中對其有53次描述
    民國是一個特殊的時期,這個時候我國人民的思想極其混亂,新舊思想交替,婦女的地位大大提升,因為時代的特殊性,也出現了不少著名的文學家,其中女性文豪就有不少,小編就很喜歡蕭紅。小編今天給大家講的,就是民國一位才女,被魯迅先生記載在了日記裡面,高達五十三次的記載,講述了這位美女從年輕到老的事跡,她叫做馬鈺,父母早年間留學日本相識,生了馬鈺之後就回到了祖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