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朐藝術大師劉文遠:66方紅絲硯上雕出「一帶一路」

2021-01-09 閃電新聞

近日,中國工美行業藝術大師劉文遠創作的《一帶一路》大型系列紅絲硯雕驚豔面世。7月27日,記者採訪了解到,該作品涵蓋包括中國在內的66個早期加入「一帶一路」國家,以臨朐紅絲硯為載體,選取每個國家的標誌性建築物、文物古蹟等為創作內容,歷時兩年多創作完成。

一塊硯代表一個國家,精心雕刻各國地標

走進劉文遠在臨朐縣城的「正文堂」,大大小小的紅絲硯映入眼帘,無一不色彩豔麗、雕刻精美,用手觸摸如玉般細膩。

劉文遠新近創作完成的大型系列紅絲硯雕《一帶一路》整整齊齊地擺放著,佔據了展示架的主要位置。該系列作品由包括中國在內的66個早期加入「一帶一路」國家主題硯組成,整體採用古代門字硯造型,開篇硯首為中國硯,巧借硯額上流雲般的紋理,在空餘處雕刻了長城,宛如一條巨龍在雲霧中、山巒間,蜿蜒騰飛。硯堂中的天然絲紋像一輪紅日光芒四射。硯臺的底座用紅木製作而成,以竹節為造型,寓意中華民族剛正不阿的氣節,刻制篆書「一帶一路」突出主題,使硯臺和底座有機結合。這塊硯臺長約1米、寬約60釐米,氣勢恢宏。

代表其他65個國家的硯臺長27-28釐米,寬15釐米,硯額精心雕刻了每個國家的標誌性建築物、文物古蹟、動植物等,像孟加拉國選取的孟加拉虎、新加坡形似蓮花的博物館等。硯背則以濃縮的文字介紹了每個國家的政治、經濟、地理、氣候等概況。

參加論壇受到啟發,籌備用了近半年時間

51歲的劉文遠是臨朐人,1985年起從事硯雕工作,一雙大手上起了厚厚一層老繭,看上去非常粗糙,執起小小的刻刀上下翻飛、十分靈活。受祖輩賞石愛硯的影響,他從小酷愛金石、書畫,並自學打磨、刀刻,巧用線雕和淺浮雕手法,將材料缺點化為創作素材,並將自己所長的書畫、篆刻、國學融入其中,使其更有韻味。其作品多次在全國、省比賽和展覽中獲得金獎,他也被評選為中國工美行業藝術大師、山東省工藝美術大師。

《一帶一路》系列紅絲硯雕的創作靈感來源,要從2018年他帶著作品參加在北京舉行的中國(國際)非遺高峰論壇說起。在這次論壇上,劉文遠的作品亮相後,吸引了很多工藝名家的關注,有人建議他以「一帶一路」為主題進行系列創作,既能展示紅絲硯之美,又契合國家戰略。

回到臨朐後,劉文遠即著手「一帶一路」相關資料的收集工作,經過近半年的準備,最終形成了系列作品構思。

中國硯體積更大,代表倡導國的領袖意義

劉文遠告訴記者,一開始他打算借用每塊紅絲石的形狀來打磨硯臺進行創作,後來意識到這樣雖然節約原料,作品卻顯得有些雜亂、不統一。最終,他決定採用開篇硯首中國硯與其他國家硯臺4:1的比例進行統一創作。「中國硯體積更大,代表著其作為『一帶一路』倡導國和發起國的領袖意義。」劉文遠說。

紅絲石花紋千變萬化、石線較多,新的創作理念既要體現其精緻的紋理,又要保證顏色、質地和大小基本統一,對原材料要求比較高。「這樣一來,就需要有足夠的材料儲備。」劉文遠說。

經過日夜創作,歷時兩年多,《一帶一路》系列紅絲硯雕創作完成。整個作品寓意為中國以「一帶一路」為契機,正在同世界高度融合,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共同開啟世界繁榮發展之門。「通過這一系列作品,希望能夠宣傳臨朐紅絲硯,帶動紅絲硯行業發展,進一步宣傳臨朐、宣傳濰坊。」劉文遠說。

文/記者 周曉晴  圖/通訊員 張克奇

相關焦點

  • 以石為緣·紅絲牽線丨臨朐紅絲石「鍾靈」緣何走進北大?
    51歲的劉文遠是臨朐製作紅絲硯手工藝人中的翹楚,他的金石治硯追隨於大師劉克唐門下,硯雕作品精巧細緻,在繼承的基礎上,採用創新的方式、精巧的手法,創作出涵蓋幾十個品種的1000餘件硯雕作品,推動硯雕作品從傳統的實用型逐漸向觀賞型轉變。 「相石、下荒、設計、製作、打磨、上蠟是紅絲硯加工的六道工序。」
  • 國禮鈞瓷《三羊開泰尊》在「一帶一路」全球外交官非遺文化交流...
    ▲ 中外領導、嘉賓合影  2020年9月8日,由世界非遺傳承人大會組委會主辦的「一帶一路」全球外交官非遺文化交流論壇在北京國際飯店隆重舉行,在此次論壇上,「一帶一路 ▲ 大會指定國禮鈞瓷《三羊開泰尊》  《三羊開泰尊》是由新中國鈞瓷恢復「五老」之一唯一在世的苗錫錦老先生和中國陶瓷藝術大師、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苗長強聯合打造,在創作技法上,堅持原釉+原礦+御窯復燒的原則,以46年心血之作「宋釉今燒」,再現了宋瓷巔峰風採。設計構思中,採用三隻羊鼎足而立來完成藝術表現,寓意祥瑞,是中國對和平發展的美好祈願和祝福。
  • 把地毯做成藝術,雅陵助力2019「一帶一路」藝術上海國際博覽會
    10月23日,2019「一帶一路」藝術上海國際博覽會在上海世博展覽館開幕。本屆展會為時五天,共有41個國家、100多家畫廊及機構攜其精品畫作參展。在本屆展會上,中外經典藝術作品、現當代藝術作品、潮流藝術作品、大型公共藝術空間作品也閃亮登場,分為經典、當代、未來三大板塊,為公眾呈現一場精彩紛呈的藝術盛宴。2019「一帶一路」藝術上海國際博覽會,是在國際大都市上海這個藝術品市場的一個先試先行的探索創舉。展會規模總面積超過 20,000m,其中展廳佔地 17,000m,大型公共藝術空間佔地約 3,000m。
  • 一帶一路發展聯會六周年粵港澳大灣區合作促進論壇舉行
    (記者鮑坤子)1月11日,由香港一帶一路發展聯會、廣州市南沙區青年企業家聯合會聯合主辦,廣州家成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承辦的一帶一路發展聯會六周年粵港澳大灣區合作促進論壇暨晟寶科創園紅文化藝術四合院開院儀式在廣州舉行。活動當天,一帶一路發展聯會創會主席戴景峰致歡迎詞。
  • 才子佳人的筆墨「硯」遇——中國硯
    史書將端、歙、臨洮硯稱作三大名硯。唐代的昌盛與開放,促使文化的發展,文化包羅與社會包容氣度為硯臺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其造型(例如:鳳型硯,龜硯,簸箕硯等)多樣化,其材料(澄泥,陶瓷,端硯,歙硯,紅絲等等)也五花八門。
  • 2020年一帶一路國際日獻詞《回望烏孫國》
    2020年12月16日是一帶一路國際合作倡議之後的第七個國際日,也是"和平公主"劉細君誕辰兩千多年,以及"世界樂聖"貝多芬誕辰兩百五十周年的日子,這是東西方人民文化互鑑與古今聖賢輪迴重逢的時刻,兩千多年前的"和平公主"劉細君給一帶一路國際日賦予了和平的內涵,兩百多年前的"世界樂聖"貝多芬給一帶一路國際日帶來了美妙的音樂。
  • 優露清被指定為2019年"一帶一路"中國寧波國際攀巖大師賽的官方...
    4月23日,優露清以賽事官方指定用品的身份出席了2019年"一帶一路"中國寧波國際攀巖大師賽新聞發布會。在發布會現場講述了優露清的品牌理念和故事,共同見證了賽事的開啟。
  • 習近平算出「一帶一路」長度:至少9000公裡
    原標題: 解局 | 習近平算出「一帶一路」長度:至少9000公裡  習近平出訪回來了,按照慣例,英國熱大概還得延續一陣子。這次出訪滿足了各色人等的求知慾,喜歡時尚的可以看貴族藍、喜歡足球的可以關注曼城、喜歡休閒的可以留意鄉間別墅和酒吧,喜歡時政的能關注的更多了。  小編除了上述種種,還關心一個問題:英國和「一帶一路」怎麼扯上關係了?
  • 「一帶一路」 讓文明的光芒熠熠生輝
    在商品貿易、文化交流、軍事擴張等因素驅動下,三大文明圈自發形成了以「絲綢之路」為紐帶的世界經濟體系,通過絡繹不絕的商旅實現了東西方絲綢、瓷器、琉璃、錫等物質的互通有無,也將造紙術、數學符號、犍陀羅藝術、龜茲樂、西涼樂等從一隅帶到了世界,推動了人類社會的進步。「一帶一路」傳承了古人開闢古絲綢之路、追求交流合作的願望。
  • 千裡逢迎高朋聚,「一帶一路」帆滿揚
    南歐江上,如今正熱火朝天地建設著寮國南歐江水電項目。該項目是寮國歷史上第一次把一整條河流交給外國公司來規劃開發,也是中國企業首次獲得在境外對另一個國家整條流域規劃和開發的項目。而這只是「一帶一路」建設推進3年多來,諸多成果中的一個。從兩千多年前的歷史畫卷中走來,於2013年中國國家領導人的倡議中擲地有聲,3年多來,「一帶一路」的輪廓日益清晰,建設的目標日益明確、形式日益豐富。
  • 翟崑:「一帶一路」的內生動力來自地方
    之後我沿海一路向北,經過海南、深圳、廣州、廈門,最後到了大連。最後,我回到北京,北京在大力推進「兩區建設」。東西南北中一小圈走下來,可以看出,這些城市展現出發展的強勁動力,也使我發現,「一帶一路」的原動力來自國內。可以說,2020年地方動力最突出的表現,就是「一帶一路」大動脈的形成。2020年,「一帶一路」大動脈重新塑造了中國的經濟地理格局。
  • 優露清攜產品現場助力2019「一帶一路」 中國寧波國際攀巖大師賽
    5月11日-12日,優露清在2019「一帶一路」中國寧波國際攀巖大師賽現場觀看了一場精彩絕倫、緊張刺激的「巖壁芭蕾」,切身感受了賽事的緊張感和刺激感!
  • 「一帶一路」在疫情挑戰中前行
    「一帶一路」建設也不例外,但「一帶一路」建設並沒有因此而停滯,而是從實際出發,積極主動作為,表現出了很強的韌性與活力,為全球抗疫和穩定經濟作出了巨大貢獻。2021年,全球抗疫與經濟復甦對共建「一帶一路」提出更強勁需求,激發相關產業加速發展,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迎來新機遇,相關國家將通過共建「一帶一路」取得互利共贏新發展。
  • 疫情下,「一帶一路」合作強勁前行
    面對疫情考驗,「一帶一路」展現出強大的韌性和活力,相關項目持續推進,合作成果亮點頗多,成為疫情陰霾中的一抹亮色。整體上看,自疫情發生以來,共建「一帶一路」國際合作呈現出以下幾個特點:其一,合作需求進一步上升。疫情強烈衝擊著世界各國經濟的正常運行和發展。
  • 誤會與想像——透過對「銅雀瓦硯」的認識談藝術品的塑造
    清宮文物在20世紀上半葉歷經飄零散落,其中《西清硯譜》所載六方銅雀瓦硯歸今臺北故宮博物院收藏。然皆風雨雕鐫不可得而偽。張守《毘陵集》卷十一「銅雀瓦硯銘並引」條:銅雀瓦硯,王氏舊物也,去五十年而復歸承可,毘陵張某銘之。其制則甓,其桓則石,其澤則玉。既潛而出,既獲而逸,既去而復。神其護持,不毀不墜。文字之祥,表於再世。高似孫《硯箋》卷三「銅雀硯」條引《賈氏譚錄》:鄴郡三臺舊瓦,琢硯勝澄泥。
  • 2020西泠秋拍丨文房清玩 · 歷代名硯暨古墨專場精賞
    此硯為康熙時翰林院檢討劉坤後人提供。據劉坤家譜記載,此硯為康熙四十二年康熙帝所賜。劉坤(?~1709),字資生,號方齊,河南雎縣人。康熙丙午(1666年)舉人,乙丑(1685年)成進士,改庶吉士,授翰林院檢討。工書法。著《性理緝略》、《中庸心解》。2. 此硯小巧,色綠而潤澤,質地堅潤細膩。
  • 王毅:中非籤署第46個共建「一帶一路」雙邊協議
    新華社哈博羅內1月7日電(記者滕軍偉)當地時間1月7日,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在哈博羅內同波札那外長誇佩籤署了共建「一帶一路」諒解備忘錄。王毅表示,「一帶一路」是習近平主席提出的重要國際合作倡議,是中國向國際社會提供的公共產品,重點是幫助發展中國家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更好實現互聯互通,提高自主發展能力。今天兩國就共建「一帶一路」籤署協議,博方成為非洲第46個共建「一帶一路」夥伴國。今年又適逢中博建交46周年,這是一個美好的象徵。
  • 建設「一帶一路」上的亮點工程
    新華社記者 李一博攝【全球抗疫進行時】土耳其連接歐亞大陸,是古代絲綢之路通往歐洲的門戶,也是「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節點國家。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中土兩國守望相助、攜手抗疫,在土耳其的中資企業保安全、抓生產,這些奮鬥者們的堅守,使多個重大「一帶一路」建設項目逆勢推進。
  • 關注|重慶兩路寸灘保稅港區:深耕「一帶一路」國際市場助推重慶...
    1月15日,CQDK全媒體記者從重慶兩路寸灘保稅港區了解到,保稅港深耕「一帶一路」國際市場助推重慶內陸開放高地建設,目前,該保稅港區的「一帶一路」商品展示交易中心國家館已超30個,市民不出重慶就能輕鬆淘到進口貨。
  • 一帶一路》
    嚴 冰 陳振凱主編 日本僑報社 G20峰會在日本舉行期間,日本僑報出版社推出《你好!一帶一路》日文版,並於6月24日亮相日本發行量最大的報紙《讀賣新聞》一版,受到各界廣泛關注。該書從中國的人民出版社引進。為配合首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在北京舉行,人民日報海外版「中國故事工作室」派出精幹團隊,專訪「一帶一路」沿線65國近80名青年精英。他們用中文、母語說「你好,『一帶一路』」,談自己對中國、對「一帶一路」的理解和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