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一帶一路」上的亮點工程

2021-01-15 光明日報

2020年12月23日,土耳其首列對華出口商品貨運班列順利開行慶祝儀式在西安舉行。該趟班列滿載42個貨櫃,12月4日從伊斯坦堡啟程,途經亞塞拜然、哈薩克斯坦等國,由霍爾果斯口岸入境,全程運行8693公裡。裝載貨物總值超1000萬元,目前已完成全部清關工作。新華社記者 李一博攝

【全球抗疫進行時】

土耳其連接歐亞大陸,是古代絲綢之路通往歐洲的門戶,也是「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節點國家。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中土兩國守望相助、攜手抗疫,在土耳其的中資企業保安全、抓生產,這些奮鬥者們的堅守,使多個重大「一帶一路」建設項目逆勢推進。

抗疫中實現的世界紀錄

2020年7月14日,中車株洲電力機車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株機公司」)為土耳其最大城市伊斯坦堡新機場首列地鐵舉行下線儀式,實現了6個月新造地鐵車輛交付的世界紀錄,這也是我國首次向海外出口120公裡/小時速度等級的全自動無人駕駛大軸重車輛。

疫情之下,為了確保項目順利推進,中車株機MNG合資公司總經理李陽陽在中土航線復航之後,第一時間組織骨幹團隊成員赴土耳其,籌劃項目本地化製造和國內發運車輛接車、上線準備工作。為確保項目人員安全,株機公司採取了嚴格的防疫措施,編制了土耳其語版的「安全防疫禁令十二條」,並在廠區建立了臨時隔離點。

株機公司駐土耳其企業管理部經理秦波表示,國內疫情管控要求與土耳其員工的觀念等現實情況有差異。為此,他們採取了幾條措施。一是,在土方員工中積極分享中國防疫成功經驗,分發土耳其語版的中方官方防疫指南,讓員工認識到「加強自身防護,既是保護自己,也是保護家人」,營造主動防疫的氛圍,減少本地員工對公司防疫要求的牴觸。二是,通過安排員工居家辦公,對員工之間進行物理隔離,最大可能地減少員工間的接觸,降低傳染風險。三是,經律師評估後規定,疫情期間員工需要進入公司處理緊急事務時,需籤署本人及常居近親無新冠肺炎感染、疑似症狀的聲明。

確保每一個員工的生命健康安全

班德爾馬碳化硼項目由中國機械設備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機公司」)承建。項目現場安全經理歐金川編寫了土耳其語版《對分包商提前開展安全防疫工作要求》,與土方分包商共同組建了現場防控工作小組,完善了疫情防控應急預案和防控方案。在中方現場人員、分包商人員、當地政府第三方安全專家以及醫生的共同參與下,組織進行了疫情防控應急演練,並對現場員工進行了防控知識宣傳教育。

考慮到施工人員大多是土耳其人,每天上下班難以集中管理,歐金川對項目現場防疫工作不敢有一絲一毫的放鬆。按照公司疫情防控要求,所有工人每天上班前必須測體溫且錄像留證。為防止工人們產生誤解,一大早他就到了施工現場,第一個測體溫、錄像留證,在他的示範下,工人們對這項檢測都非常配合。起初,土方員工對施工期間佩戴口罩、一天兩次測體溫很不理解。中方人員向他們耐心解釋新冠病毒的特性和佩戴口罩、測體溫的必要性,此後他們積極配合,也沒有了怨言。

有一件事讓中機公司駐土耳其總經理王慶加至今回想起來還心有餘悸。在土耳其第二輪新冠肺炎疫情暴發時,項目現場的廚師突發急病,需要馬上送往醫院進行救治。然而疫情之下,當地醫院病人爆滿,無法收治新病人。公司不得不連夜送他去外地醫院治療。在陪護病人住院治療期間,現場翻譯員夏菲亞和黨員譚天宇在做好自我防護的同時與醫護人員耐心溝通,對病人體貼照顧,病人最終恢復健康、平安出院。

直面的除了疫情,還有地震和嚴寒

臨近土耳其與伊朗邊境的凡城,同樣有中國企業奮鬥的身影。由中國電力技術裝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電公司」)承建的凡城600兆瓦背靠背換流站項目填補了土耳其電力市場上直流技術的空白。同時,該項目採用中國的設計製造標準,是中國技術和標準「走出去」的有益嘗試。

2020年7月中土航班恢復以來,國電公司向凡城項目派出「逆行團」7個批次共計27人,有力保證了現場工作的接續。為了減少流動性,不給祖國人民添負擔,現場工作人員克服困難,堅持留守崗位,部分人員已經一年多沒有回家了。

現場工作人員每天面對的除了疫情,還有艱苦的工作環境。凡城位於幾大板塊交界處,地震頻發。頭頂上的燈時常晃動,人在睡夢中被晃醒,經常全員跑到門口的空地上躲避,對於員工們來說已經習以為常。進入冬季後,項目現場降水量大,氣溫低至零下20至零下30攝氏度,員工們冒著嚴寒和風雪,克服凍土期的影響,堅持現場施工,確保工程進度。

鑑於惡劣的工作條件,現場負責人與每一位員工交流談心,進行心理安撫疏導,公司還專門邀請國內心理輔導專家對員工進行線上心理輔導。

國電公司駐土耳其總經理閆鋒表示,疫情來得猝不及防,土耳其業主所轄項目出現大面積停工或滯後,而中方負責的凡城項目穩步推進,土方業主對中方的契約精神和拼搏堅守給予了高度肯定和讚揚。「在所有人都面臨困難時,反而是我們集中力量、迎難而上的最好時機,是我們體現擔當、彰顯勇氣、實現突破的契機。做好海外工程,不僅僅是一份個人的工作,更是捍衛中國企業榮譽、樹立中企人責任擔當的重要使命。凡城項目,我們一定要把它建設成為『一帶一路』上的亮點工程,凡城項目組的每位成員都在用實際行動踐行著這一堅定信念。」

(本報安卡拉1月10日電 本報駐安卡拉記者 馮源)

相關焦點

  • 中吉「一帶一路」建設是「標準的雙贏」
    新華社發隨著「一帶一路」建設持續推進,非洲國家吉布地進入了廣大中國民眾的視野。吉布地扼守紅海南部入口,位於通往蘇伊士運河的航道上,連接亞非歐三大洲,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同時也是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節點。吉布地是國際貿易的海上咽喉,經由此地通過的航運量佔到全球總量的1/3,船舶年通過量接近2萬艘次,運輸貨物總量突破10億噸。
  • 藍皮書:科創中心建設將成為上海服務「一帶一路」建設的新動力源
    (資料圖) 許婧 攝中新網上海1月8日電 (記者 許婧)由上海研究院和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聯合項目組共同研創的《上海服務「一帶一路」建設發展報告(2020)》藍皮書(以下簡稱「藍皮書」)8日在滬發布。藍皮書提出,上海科創中心對引領「一帶一路」橋頭堡建設具有積極作用。目前,上海科創中心正進入方案細化、分工體系優化和績效強化的階段,將成為上海服務「一帶一路」建設的新動力源。
  • 《上海服務「一帶一路」建設發展報告(2020)》藍皮書發布
    《上海服務「一帶一路」建設發展報告(2020)》藍皮書發布(央廣記者吳善陽 攝)2020版藍皮書作為上海與「一帶一路」皮書系列的第二本,延續了首本皮書的寫作框架,分別從國別、領域、數據等維度,以上海開放型經濟建設新實踐為抓手,研究新舉措、新進展和分析存在的問題,對上海參與「一帶一路」建設進行了系統的分析。
  • 海南日報數字報-「一帶一路」建設應注重「培土生金」
    中國推進的『一帶一路』建設應更注重『培土生金』,這個『土』指的是『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民眾的民心,『金』則指的是各國互利共贏、攜手共榮。」日前,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博鰲亞洲論壇2017年年會受邀嘉賓、東方國藥集團董事長、中東歐中醫藥學會會長陳震從一個中醫名詞切題,分享了他對「一帶一路」建設的看法與希冀。
  • 「一帶一路」在疫情挑戰中前行
    「一帶一路」建設也不例外,但「一帶一路」建設並沒有因此而停滯,而是從實際出發,積極主動作為,表現出了很強的韌性與活力,為全球抗疫和穩定經濟作出了巨大貢獻。2021年,全球抗疫與經濟復甦對共建「一帶一路」提出更強勁需求,激發相關產業加速發展,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迎來新機遇,相關國家將通過共建「一帶一路」取得互利共贏新發展。
  • 獨家丨演講丨黃仁偉:欲圍堵「一帶一路」?美國有心無力
    首先很多工程難以繼續進行。海外疫情嚴重,中國的工程隊不能到各國去,很多工程隊春節前回國探親,春節後就不能回去了。同時,很多物資運輸停了、航線停了,很多裝備、設備、原材料都不能及時供應,所以很多工程也受到影響。其次,「一帶一路」建設需要資金支持,但很多國家的財政有困難,難以進行國際融資,無法還債。不管是誰投資,債務風險都增加了。
  • 「一帶一路」 讓文明的光芒熠熠生輝
    「一帶一路」本質上屬於全世界亞歐大陸各個文明在制度、文化、思想上各有差異,但也有著共同企盼。習近平主席用「大家庭」來形容人類命運共同體,「就是每個民族、每個國家的前途命運都緊緊聯繫在一起,應該風雨同舟,榮辱與共,努力把我們生於斯、長於斯的這個星球建成一個和睦的大家庭,把世界各國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變成現實」。
  • 獨家丨俄媒:「一帶一路」是歐亞繁榮的必由之路
    俄羅斯媒體今日俄羅斯電視臺近日刊發文章,認為「一帶一路」倡議作為一個橫跨歐亞大陸的超級工程,將會使每個沿線國家受益,帶來經濟和政治上的雙豐收。聯通亞歐的合作倡議2011年,一列來自中國的班列僅用時16天便抵達德國杜伊斯堡港。
  • 海外網評:「一帶一路」為非洲一體化「鋪路架橋」
    中國港灣工程有限責任公司(中國港灣)在納米比亞沃爾維斯灣港吹填了40萬平方米的人工島,為港口建設新貨櫃碼頭。(來源:新華社)當地時間1月7日,中國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同波札那外長誇佩籤署了共建「一帶一路」諒解備忘錄。
  • 疫情下,「一帶一路」合作強勁前行
    面對疫情考驗,「一帶一路」展現出強大的韌性和活力,相關項目持續推進,合作成果亮點頗多,成為疫情陰霾中的一抹亮色。整體上看,自疫情發生以來,共建「一帶一路」國際合作呈現出以下幾個特點:其一,合作需求進一步上升。疫情強烈衝擊著世界各國經濟的正常運行和發展。
  • 【地評線】太陽鳥時評:中非攜手建設「一帶一路」 共建人類命運...
    (新華網,202年1月11日)中國和非洲大陸,一個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國家之一,一個是世界古人類和古文明的發源地之一,都遭受過侵略者的迫害,兩者之間雖相距甚遠,但卻擁有相似的經歷。所以中國更能知道非洲人民需要什麼,而曾飽受侵略迫害的非洲人民願意相信中國,相信通過「一帶一路」能譜寫出合作共贏、共同發展的新篇章。
  • 倡議來自中國 成果惠及世界(一帶一路·權威有話說)
    漢堡港在對華貿易以及通往德國、波羅的海地區和中東歐地區的運輸上,具有重要意義,是「一帶一路」上一個重要的戰略夥伴。漢堡的企業在物流管理和基礎設施建設方面有著豐富的經驗。漢堡港務局發起的「港口聯盟」項目建立各個港口間的聯繫,共同打造21世紀更高效和可持續的物流網絡,是成功的項目。漢堡「智慧港」項目也是成功的典範,為陸上和水上交通提供了智能解決方案。
  • 國臺辦:進一步擴大臺商臺企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空間
    中新網1月13日電 國臺辦13日舉行例行發布會,發言人朱鳳蓮表示,我們將進一步完善保障臺灣同胞福祉和在大陸享受同等待遇的制度和政策,進一步擴大臺商臺企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和國家區域發展戰略的空間,進一步發揮臺商臺企在智能製造、信息技術、科技成果轉化等方面的優勢和特長,發揮他們在強化兩岸產業鏈、
  • 打造「一帶一路」上的技術驛站
    近年來,市委、市政府主動服務我國總體外交戰略布局,將建設魯班工坊作為推動優質職業教育走出去的重要舉措,以「天津之為」奮力打造「一帶一路」上的中國品牌。  從古老東方到大洋彼岸,從技能培訓到學歷教育,從中職學校到高等院校,從天津原創到國家項目,魯班工坊走出國門、傳授技能,「工匠精神」漂洋過海、揚名世界。
  • 「一帶一路」告訴你數字背後的意義!
    商機不斷,亮點湧現。如果歷數本屆廣交會的高亮瞬間,「一帶一路」無疑算得上是「熱搜關鍵詞」!」建設,加大對沿線國家和地區的招商招展工作,已與33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47家工商機構籤訂合作夥伴協議。
  • 千裡逢迎高朋聚,「一帶一路」帆滿揚
    南歐江上,如今正熱火朝天地建設著寮國南歐江水電項目。該項目是寮國歷史上第一次把一整條河流交給外國公司來規劃開發,也是中國企業首次獲得在境外對另一個國家整條流域規劃和開發的項目。而這只是「一帶一路」建設推進3年多來,諸多成果中的一個。從兩千多年前的歷史畫卷中走來,於2013年中國國家領導人的倡議中擲地有聲,3年多來,「一帶一路」的輪廓日益清晰,建設的目標日益明確、形式日益豐富。
  • 過去一周,「一帶一路」發生了這些大事(7月22日—7月26日)
    此次會議上,《中國—上海合作組織地方經貿合作示範區建設總體方案》獲得審議通過,青島成為國內首個中國—上合組織地方經貿合作示範區。會議指出,在青島建設中國-上海合作組織地方經貿合作示範區,旨在打造「一帶一路」國際合作新平臺,拓展國際物流、現代貿易、雙向投資合作、商旅文化交流等領域合作,更好發揮青島在「一帶一路」新亞歐大陸橋經濟走廊建設和海上合作中的作用,加強我國同上合組織國家互聯互通,著力推動東西雙向互濟、陸海內外聯動的開放格局。
  • 過去一周,「一帶一路」發生了這些大事(6月17日—6月21日)
    (發改委網站)河南省印發兩份重要文件,推動「一帶一路」建設6月12日,河南省委、省政府印發了《關於以「一帶一路」建設為統領加快構建內陸開放高地的意見》;14日,河南省參與建設「一帶一路」工作領導小組印發《河南省參與「一帶一路」建設三年工作要點(2019-2021年)》,作為上述文件的配套文件和落實舉措,明確了加快「空中絲綢之路」建設,統籌推進陸上、網上、海上「絲綢之路」,
  • 過去一周,「一帶一路」發生了這些大事(5月27日—5月31日)
    王兆星強調,在金融業不斷擴大對外開放的同時,銀保監會將繼續加強監管制度建設、能力建設,「不僅要確保把門開得開、開得大,而且也確保金融安全穩定。」(中國新聞網)「一帶一路」國際技能大賽在重慶開幕27日,「一帶一路」國際技能大賽在重慶開幕。
  • 過去一周,「一帶一路」發生了這些大事(10月21日—10月25日)
    (新華網)國家發改委召開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專題會議▲會議現場。(商務部網站)喬治亞總理:「一帶一路」拓展貿易通道促進經貿合作喬治亞總理加哈裡亞10月22日表示,「一帶一路」倡議將促進中國與世界各國的經貿合作,喬治亞支持這一倡議。加哈裡亞當天在提比里西絲綢之路國際論壇開幕式上說,喬治亞是世界上最早積極響應「一帶一路」倡議的國家之一。這一倡議建立在互利合作的基礎之上,旨在拓展新的國際貿易通道,促進中國與世界各國的經貿往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