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評線】太陽鳥時評:中非攜手建設「一帶一路」 共建人類命運...

2021-01-15 太陽鳥時評

2021年是落實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成果的收官之年,新一屆中非合作論壇會議將在塞內加爾舉行。中非將共建更加緊密的中非命運共同體,譜寫合作共贏、共同發展的新篇章。兄弟無遠,攜手同行,未來可期!(新華網,202年1月11日)

中國和非洲大陸,一個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國家之一,一個是世界古人類和古文明的發源地之一,都遭受過侵略者的迫害,兩者之間雖相距甚遠,但卻擁有相似的經歷。所以中國更能知道非洲人民需要什麼,而曾飽受侵略迫害的非洲人民願意相信中國,相信通過「一帶一路」能譜寫出合作共贏、共同發展的新篇章。

中非因坦贊鐵路而結緣,坦贊鐵路不僅是一條貫通東非和中南非的交通大幹線,更是中國人民與非洲大陸人民友誼的紐帶。那個時候的中國正是百廢待興的節點,但我國依然承擔起非洲發展的希望,先後派遣近5.6萬人員並投入大量的物資,為中非友誼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再到如今完全中國標準的蒙內鐵路,在非洲大陸上向世界展示了中國速度、中國標準、中國技術,是中國製造最有力的名片。

我國國力日益強盛,援非力度也不斷加大,中非之間的經濟往來也日益頻繁,隨著「一帶一路」政策的推進,越來越多的非洲人民享受到了「一帶一路」政策帶來的紅利。越來越多的非洲人民相信「一帶一路」,相信中國會在非洲大陸上掀起一場「經濟革命」,筆者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會有越來越多像蒙內鐵路這種代表著中國標準的中國文化走進世界各地。

援非工程、援非鐵路以及「一帶一路」,是雙方政治經濟上的互動,通過此次疫情,雙方命運與共、守望互助,這種互助是高於經濟層面的,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體現。通過此次疫情雙方向世界證明了我們友誼的存在,並讓這份友誼得到了升華,這是一份堅如磐石、牢不可破的國際友誼。

中非如兩個飽經滄桑的耄耋老人,從「非洲兄弟把我們抬進了聯合國」到坦贊鐵路、蒙內鐵路,再到如今的「一帶一路」政策深入貫徹非洲大陸,60多年櫛風沐雨,中非相知相親,結下兄弟般的情誼,因為這份情誼兩位「老人」重新迸發出新的「青春」氣息,攜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者:莊樸)


本網(平臺)所刊載內容之智慧財產權為四川新聞網傳媒(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未經許可,禁止進行轉載、摘編、複製及建立鏡像等任何使用。

相關焦點

  • 海外網評:「一帶一路」為非洲一體化「鋪路架橋」
    自此,同中國籤署「一帶一路」合作文件的非洲國家已增加至46個,彰顯中非推動共同發展、共同繁榮的堅定決心。中非傳統友誼深厚,雙方彼此信賴,是好朋友、好夥伴、好兄弟。2020年以來,中非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相互聲援、團結戰鬥,成為命運共同體的真實寫照。
  • 王毅:中非籤署第46個共建「一帶一路」雙邊協議
    新華社哈博羅內1月7日電(記者滕軍偉)當地時間1月7日,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在哈博羅內同波札那外長誇佩籤署了共建「一帶一路」諒解備忘錄。王毅表示,「一帶一路」是習近平主席提出的重要國際合作倡議,是中國向國際社會提供的公共產品,重點是幫助發展中國家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更好實現互聯互通,提高自主發展能力。今天兩國就共建「一帶一路」籤署協議,博方成為非洲第46個共建「一帶一路」夥伴國。今年又適逢中博建交46周年,這是一個美好的象徵。
  • 在中非合鳴中奏響深圳音符
    「習主席在中非企業家大會的主旨演講中強調,中國支持非洲國家參與共建『一帶一路』,願同非洲加強全方位對接。可以預見,未來人流、資本流和外貿流將會在中非合作中不斷匯聚,而溝通是這一切的基礎。人工智慧文本翻譯、同傳翻譯將會是與世界進行相互理解、合作交流的基礎性、戰略性和先導性的產業和服務。」
  • 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成果整體落實率超70% 中非將持續做強「金字...
    中新社北京1月10日電 結束訪非行程的中國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10日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成果整體落實率超70%,中非將持續做強論壇這塊「金字招牌」。王毅說,此行廣泛聽取了非洲朋友對論壇建設和新一屆論壇會議的意見建議。
  • 「一帶一路」 讓文明的光芒熠熠生輝
    習近平主席曾飽含深情地說:「這些開拓事業之所以名垂青史,是因為使用的不是戰馬和長矛,而是駝隊和善意,依靠的不是堅船和利炮,而是寶船和友誼。」「一帶一路」以共商、共建、共享為原則,以開放包容為特徵,以互利共贏為追求,凝聚了沿線國家渴望發展的最大共識。「一帶一路」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閡,以文明互鑑超越文明衝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優越,推動了各國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信任。
  • 打壓中國無所不用,西方政客抹黑「一帶一路」,耿爽甩出諺語回懟
    近幾年,中非關係發展迅速,雙方在「一帶一路」框架下的合作日漸加深。2020年初,中國外長兼國務委員王毅對埃及、吉布地、厄利垂亞、蒲隆地和辛巴威進行訪問,就深入發展中非關係,加強「一帶一路」合作深入與非方交換了意見。然而,就在中非合作不斷深化,中非友好關係持續發展之際,西方卻跳出來了。
  • 特稿:命運相連 患難與共——不平凡中見證中非兄弟情
    特稿:命運相連 患難與共——不平凡中見證中非兄弟情新華社記者史彧 李言 趙玉和2020年11月,青藏高原上,藏族孩子們迎風跳起鍋莊舞
  • 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生動例證(和音)
    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生動例證(和音)人民日報  作者:  2020-11-30 中國以自身復甦帶動世界共同復甦的效應日益凸顯,中國同東協合作的空間將更為廣闊
  • 疫情下,「一帶一路」合作強勁前行
    面對疫情考驗,「一帶一路」展現出強大的韌性和活力,相關項目持續推進,合作成果亮點頗多,成為疫情陰霾中的一抹亮色。整體上看,自疫情發生以來,共建「一帶一路」國際合作呈現出以下幾個特點:其一,合作需求進一步上升。疫情強烈衝擊著世界各國經濟的正常運行和發展。
  • 科學回答人類前途命運的中國智慧中國方案
    這一階段,習近平總書記圍繞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對中國與世界的關係、中國走和平發展道路的自覺與自信、建設一個什麼樣的世界、如何建設這個世界、積極發展全球夥伴關係、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等問題進行了系統闡述,初步回答了為什麼要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以及怎樣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一系列基本問題,集中體現了習近平總書記對中國和人類前途命運的深邃思考。
  • 藍皮書:科創中心建設將成為上海服務「一帶一路」建設的新動力源
    (資料圖) 許婧 攝中新網上海1月8日電 (記者 許婧)由上海研究院和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聯合項目組共同研創的《上海服務「一帶一路」建設發展報告(2020)》藍皮書(以下簡稱「藍皮書」)8日在滬發布。藍皮書提出,上海科創中心對引領「一帶一路」橋頭堡建設具有積極作用。目前,上海科創中心正進入方案細化、分工體系優化和績效強化的階段,將成為上海服務「一帶一路」建設的新動力源。
  • 過去一周,「一帶一路」發生了這些大事(6月17日—6月21日)
    (外交部網站)「一帶一路」合作範圍將進一步向西歐、北美、拉美國家擴展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綜合組組長、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開放司負責人肖渭明18日在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舉辦的「第119期經濟每月談」活動中表示,中國將穩步擴大籤署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範圍,進一步向西歐、北美、拉美國家擴展,積極開展第三方市場合作。
  • 「一帶一路」在疫情挑戰中前行
    「一帶一路」建設也不例外,但「一帶一路」建設並沒有因此而停滯,而是從實際出發,積極主動作為,表現出了很強的韌性與活力,為全球抗疫和穩定經濟作出了巨大貢獻。2021年,全球抗疫與經濟復甦對共建「一帶一路」提出更強勁需求,激發相關產業加速發展,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迎來新機遇,相關國家將通過共建「一帶一路」取得互利共贏新發展。
  • 《上海服務「一帶一路」建設發展報告(2020)》藍皮書發布
    《上海服務「一帶一路」建設發展報告(2020)》藍皮書發布(央廣記者吳善陽 攝)2020版藍皮書作為上海與「一帶一路」皮書系列的第二本,延續了首本皮書的寫作框架,分別從國別、領域、數據等維度,以上海開放型經濟建設新實踐為抓手,研究新舉措、新進展和分析存在的問題,對上海參與「一帶一路」建設進行了系統的分析。
  • 「一帶一路」為疫情中的全球經濟注入暖流
    逆勢上揚的數據彰顯了「一帶一路」的強勁韌性與活力,架起了抗擊疫情的「生命通道」、經濟復甦的「增長通道」與釋放潛力的「共贏之橋」,展現出中國的主動作為與大國擔當。商務部日前發布的數據顯示,2020年1月至11月,我國對「一帶一路」相關國家非金融類直接投資159.6億美元,同比增長24.9%。在百年不遇之疫情下,逆勢上揚的數據充分彰顯了「一帶一路」的強勁韌性與活力,展現出中國的主動作為與大國擔當,為全球經濟「寒冬」注入了一股暖流。首先,「一帶一路」架起了抗擊疫情的「生命通道」。
  • 天津日報數字報刊平臺-深入學習《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攜手...
    其中,《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第十七部分「攜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全面系統地記錄了黨的十九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有關這一倡議的重要論述,深刻回答了「構建什麼樣的人類命運共同體」「怎樣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等關鍵問題,充分凸顯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與時俱進的理論品格,註定會成為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我國持續推進世界共同發展、不斷深化對外開放的重要理論指南和行動遵循。
  • 海南日報數字報-「一帶一路」建設應注重「培土生金」
    中國推進的『一帶一路』建設應更注重『培土生金』,這個『土』指的是『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民眾的民心,『金』則指的是各國互利共贏、攜手共榮。」日前,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博鰲亞洲論壇2017年年會受邀嘉賓、東方國藥集團董事長、中東歐中醫藥學會會長陳震從一個中醫名詞切題,分享了他對「一帶一路」建設的看法與希冀。
  • 過去一周,「一帶一路」發生了這些大事(5月27日—5月31日)
    同伊素福會談時,習近平強調,中尼要在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和中非合作論壇框架內加強對接,落實好基礎設施、民生、能源、農業領域重要合作項目。習近平強調,只要各國都堅持走適合自己國情的發展道路,堅持共建「一帶一路」合作,堅持致力於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遠大目標,我們就一定會取得成功。會見薩爾維時,習近平強調,中國一貫主張國家不分大小、強弱、貧富,都是國際社會平等一員,反對大國沙文主義。
  • 深入理解「人類命運共同體」,要堅持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
    人類歷史的發展是一條道路,人類命運共同體是道路展開過程中的一個環節。復旦大學馬擁軍教授運用馬克思的「市民社會—人類社會」二形態理論分析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新社會形態屬性。《毛澤東鄧小平理論研究》雜誌社姚涵提出,要回到馬克思和恩格斯的話語體系去關照民族和國家之間的發展關係。二是圍繞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的「團結大多數、搞好大團結」原則,提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統一戰線策略。
  • 【地評線】太陽鳥時評:中歐攜手引領全球經濟邁向更加美好未來
    從共識到共建,中歐班列點亮前行未來。受到疫情影響,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受挫,經濟發展遇到了前所有未有的挑戰。但是,中歐班列逆「疫」前行,為中歐攜手發展夯實了基礎。從共識到共建,中歐班列猶如世界經濟的大動脈,讓沿線各國之間的聯繫更加緊密,也為地區合作提供了更廣闊的舞臺。  開放的中國,讓世界共享發展的果實。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的發展格局,展示出了中國堅定不移對外開放的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