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厭學怎麼辦#
一位家長在網上的求助:
我家孩子10歲了,女孩,三年級,從上學期開始就不願意學習了,上課講話,開小差,作業寫的是亂七八糟,恨不得有80%的錯題率,英語單詞一個也不願意背誦默寫,再學習上變得極懶,這學期過分到連作業也不寫完了,也哄了,也訓了,也打了,一點都不管用,跪求,應該怎麼辦?
這位家長只描述了結果,沒有描述原因,也沒有嘗試去分析原因,不過,出現這一類狀況的孩子,基本原因都差不多。
孩子為什麼油鹽不進?
從問題描述中也可以看出,家長是一直非常主觀的,只認為孩子給自己造成了困擾,作業寫不完了,成績變差了,但是唯獨沒說過,應該也沒考慮過,也從未去探求過,這時候孩子心裡的想法,是什麼?
羅玲在《媽媽強大了,孩子才優秀》一書中,這樣描述:
家長教育、學校的學習、即便再正確,如果其中少了樂趣,就會變成消耗人的負能量。消耗到一定程度,孩子就本能地開始自我保護,變成所謂的刀槍不入、油鹽不進。
是不是和這位家長的描述很相似,這個道理其實也很好理解,每天都是枯燥的學習,老師枯燥且重複的說教,家長枯燥且千篇一律的吼叫,孩子再陽光,再精力充沛,總有一天也會筋疲力盡的。
如果我們大人每天也這樣度過,面對上司的敦敦教導,面對同事的勾心鬥角,在業餘時間,沒有任何一點點的娛樂,沒有任何一點點的放鬆,人很快就會陷入狂躁中。
羅玲還做過一個比喻:
孩子心靈中,有一個愛的油箱。
如果他整天在消耗愛,當油箱空了的時候,孩子就幹什麼都不起勁。
每天的上學、作業,家長的批評、打罵都是在「耗油」,家長的鼓勵、讚許、愛,則是為這個油箱「加油」,只有油箱有足夠多的油,孩子做事才會元氣滿滿,動力十足。
其實也不光是孩子,成年人也一樣,當油箱耗油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如果不及時加油,也一樣會有負面情緒。
所以,現在家長要做的是,找到自己日常和孩子相處的過程中,有哪些行為,是「耗油」的,儘量減少這類行為,哪些行為是「加油」的,增加這類行為。
怎麼為孩子「加油」?
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這樣一段話:
任何一種教育現象,孩子在其中越少感受到教育者的意圖,他的教育效果就越大。
父母都想讓孩子成績好,但是成績好,應該是一個過程,而不是一個結果,成績也總會隨著家長和孩子不斷的努力,有所改進,更何況還只是在小學,不應過分看重成績。
可以嘗試以下的方法:
第一,要明白,孩子的學習是為了自己,而不是為了滿足家長的期望。
不必對孩子施展「高壓」手段,讓孩子在寬鬆一些的環境中學習,這樣學習就不再是負擔,不再是痛苦,孩子才能從逆反心理中跳出來,繼續學下去。
第二,激發孩子學習的興趣。
如果不是過分看重成績和作業,讓孩子能夠享受學習的快樂,那麼學習、寫作業,對孩子來說,就是一個「加油」,而不是「耗油」的過程了。
第三,孩子的生活中,不應只有學習。
如果孩子的日常,全部被學習填滿,那再對學習有興趣,也會不堪重負,人不是機器,總需要休息、放鬆,需要調節。
可以讓孩子去接觸大自然,去遊樂場,或者家長在家陪他玩一玩喜歡的遊戲,加滿油了,才能再出發。
結束語
羅玲也在書中說:
全面的發展,興趣和激情、動力的萌發,心靈的滋潤,這些比成績排名重要無數倍!
希望你也能這麼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