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德育工作最重要的任務是對學生進行道德教育。道德教育是推動智、體、美等基本素質全面和諧發展以及教會學生做人的重要環節。所以,我們必須把「樹德」工作放在中學生德育工作的首位。而現今的中學德育工作存在著「關注多,效果少」的問題。其原因大概有以下三方面:第一,學校開展的德育工作大多只注重理論和形式,德育目標較高且抽象,不符合中學生的發展特點;長期存在的「應試教育「傾向,使學校忽視了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往往只在形式上響應國家政府的號召,並且是一味的對學生進行思想上的灌輸,使學生很少參與到道德實踐活動中去,德育教育根本沒有實效性的影響。第二,家庭教育的缺失。現今社會中,大多數的家庭教育表現為功利主義的薰陶明顯多於道德的培養。同時,家庭環境的不和諧也是影響孩子道德養成的關鍵因素。第三,學生自身的因素。學生道德意識薄弱,並且不能積極配合一系列針對其開展的德育教育工作。
面對這樣的狀況,我們應該如何開展道德教育工作才會有實際的效果呢?道德是做人的根本。那麼,一個人應該具備什麼樣的道德素質呢?中國傳統文化清楚地告訴我們,「五倫八德」是我們每一個人的本性,是每一個人應該具備的基本道德品質。「五倫」指君臣有義、父子有親、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八德」指孝、悌、忠、信、禮、義、廉、恥。《論語》中有「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可見,傳統的儒家文化已經把一個人的道德品質擺在了學習文化知識之上了。「五倫八德」的思想已經超越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成為了一種對現代人而言必須遵守的規範、準則。讓學生掌握「五倫八德」這一道德準則對其道德修養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具備「五倫八德」的人,就具有高水品的道德素質,德智體美才會全面和諧地發展,這是當今時代發展所需要的高素質人才。所以,在中學生人格養成和道德品質形成的關鍵時期,德育工作應該從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道德教育——「五倫八德」的教育開始。這樣既符合中學生的個體發展的特點和需要,又為其智、體、美、勞的全面和諧發展打下堅實的基
礎。 一、學校的德育教育 用「五倫八德」的思想指導中學生的德育工作,學校就必須改變「重分數,輕品德」的思想。孔子把培養年輕人「孝、悌、信、謹、博愛」等優良品質放在教育的首位,而把學習文化知識擺在了次要的位置的思想對現今的素質教育和德育工作是有非常積極的影響的。學校應該結合中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把「五倫八德」這一道德準則作為德育教育的準繩和目標,以符合學生發展實際。這也是學生取得全面發展的基礎,它是符合中學生在成長過程中提升精神境界養成人格的需要的。同時,教師應該在教學過程中增強德育意識,挖掘不同學科在育人方面更深層次的價值,用敏銳的教育意識,挖掘課堂中蘊含的「五倫八德」的德育因素,把道德教育放在首位。尤其是在一些人文性較強的學科教學中,要把握住教育的契機和良好的教育資源,深入挖掘其道德教育的價值,在非常自然的氛圍下,實施潤物無聲的道德教育。 二、家庭的德育教育
家庭教育對學生的影響也不容忽視。家庭教育對學生的影響有著無法取代的社會和文化功能,在道德教育方面尤為突出。家庭是培養學生人格的最初基地,同時,優良的家庭風氣的薰陶和父母的細心教育是學生形成良好道德品質的必備條件。所以,家長必須重視對中學生的道德教育,這是關係到學生終身發展的問題。許多家長採取的是每時每刻的「耳提面命」、不斷說教的方法,不但沒有效果,反而起到了反作用。其實家長在日常生活中表現出來的道德品質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對孩子產生非常大的影響。父母和諧相處,兩人都與人為善,幫助、信任、尊重他人,並且以誠相待,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這正是家長對「五倫八德」的踐行,對孩子來說,這是一筆豐厚的道德財富。父母的榜樣作用對孩子的良好道德品質的形成產生了巨大的、積極的作用。在中學生的生理心理特殊的發展時期,其道德的初級階段就在家庭的道德教育中慢慢塑造出來了。 三、學生的自我修養 學生要加強自身的道德意識,正確全面地認識「五倫八德」品質及其重要性,並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進行「五倫八德」的道德實踐,積極地參與到學校開展的多種形式的主題活動中,在家孝順父母,在校能夠處理好和老師同學的關係,做到知行統一,使意識與實踐互相促進。正如朱熹所提到的:「知與行功夫須著併到,知之愈明,則行之愈篤; 行之愈篤,則知之愈明。二者皆不可偏廢,如人兩足相先後行,便會漸漸行得到,若一邊軟了,便一步也進不得。」這樣不僅加強了學生的道德認識,同時也豐富了學生的道德生活和道德活動,讓學校靜態的、知識性的道德教育更好地轉化為學生具體的道德行為。同時,學生也必須做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要「自省吾身」,學會自我激勵,自我鑑定,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不斷改善自己的道德行為,從而使自己的道德修養不斷提高。 「五倫八德」思想是我們民族優秀的思想文化成果,從古至今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用這種思想來指導我們的德育工作,並且停止以往進行的系統、形式、理論化的工作形式,摒棄那些空洞、脫離學生發展實際的德育目標,用符合實際的目標和方法來進行、指導德育工作,勢必會使我們的德育工作取得令人滿意的成果,最重要的是,會為我們學生的全面發展打下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