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講人: 陳廣源博士 深圳市寶安中醫藥 發展基金會理事長 深圳中醫藥學會名譽會長
3 中醫學中的醫道與人道(下)
孫思邈對為醫、從醫的基本道德規範,做了一個概述,這就是有名的「大醫精誠」。
「凡大醫治病,必當安神定志,無欲無求,先發大慈惻隱之心,誓願普救含靈之苦。若有疾厄來求救者,不得問其貴賤貧富,長幼妍蚩,怨親善友,華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親之想。亦不得瞻前顧後,自慮吉兇,護惜身命。見彼苦惱,若己有之,深心悽愴。勿避險巇、晝夜寒暑、饑渴疲勞,一心赴救,無作功夫形跡之心。如此可為蒼生大醫,反此則是含靈巨賊。自古名賢治病,多用生命以濟危急,雖曰賤畜貴人,至於愛命,人畜一也,損彼益己,物情同患,況於人乎。夫殺生求生,去生更遠。吾今此方,所以不用生命為藥者,良由此也。其虻蟲、水蛭之屬,市有先死者,則市而用之,不在此例。只如雞卵一物,以其混沌未分,必有大段要急之處,不得已隱忍而用之。能不用者,斯為大哲亦所不及也。其有患瘡痍下痢,臭穢不可瞻視,人所惡見者,但發慚愧、悽憐、憂恤之意,不得起一念蒂芥之心,是吾之志也。
夫大醫之體,欲得澄神內視,望之儼然。寬裕汪汪,不皎不昧。省病診疾,至意深心。詳察形候,纖毫勿失。處判針藥,無得參差。雖曰病宜速救,要須臨事不惑。唯當審諦覃思,不得於性命之上,率爾自逞俊快,邀射名譽,甚不仁矣。又到病家,縱綺羅滿目,勿左右顧眄;絲竹湊耳,無得似有所娛;珍羞迭薦,食如無味;醽醁兼陳,看有若無。所以爾者,夫一人向隅,滿堂不樂,而況病人苦楚,不離斯須,而醫者安然歡娛,傲然自得,茲乃人神之所共恥,至人之所不為,斯蓋醫之本意也。
夫為醫之法,不得多語調笑,談謔喧譁,道說是非,議論人物,炫耀聲名,訾毀諸醫,自矜己德,偶然治瘥一病,則昂頭戴面,而有自許之貌,謂天下無雙,此醫人之膏肓也。老君曰:人行陽德,人自報之;人行陰德,鬼神報之。人行陽惡,人自報之;人行陰惡,鬼神害之。尋此二途,陰陽報施豈誣也哉。所以醫人不得侍己所長,專心經略財物,但作救苦之心,於冥運道中,自感多福者耳。又不得以彼富貴,處以珍貴之藥,令彼難求,自炫功能,諒非忠恕之道。志存救濟,故亦曲碎論之,學者不可恥言之鄙俚也。」
我願與大家一起共同來學習大醫精誠。
在祖先的面前,總覺得誠惶誠恐自慚形穢,讀一次學一遍,如同一次洗心革面,甚至一次浴火重生。難受是難受,但總是在為醫、從醫的路上,一步一步地前行。
為了初學者學習方便,我冒昧地將大醫精誠分為三個自然段落。每一個自然段落都集中體現了藥王孫思邈對為醫、從醫者的一個方面的要求。
第一,為醫、從醫者要有普濟救人的大醫之心。
孫思邈認為,一個真正的醫生,要用自己的生命作為醫藥,要用自己的生命來普濟危機。換句話說,就是要用自己的生命來對待患者的生命,而且要真心實意,要一心赴救,無作功夫形跡之心;而且無論是貧富貴賤;也無論他的顏值如何;無論他是漢族還是少數民族;無論他的文化程度的高低、智商情商的高低;無論他是不是我們的親戚、朋友,和我們是否有恩怨。我們都要一視同仁。只有這樣的人,才能叫做蒼生大醫,否則就是含靈巨賊。
第二,為醫、從醫者要有儼然莊重的大醫之態。
孫思邈說,「夫大醫之體,欲得澄神內視,望之儼然」。就是說一個好的醫生一定是非常莊嚴、端莊的,他特別提到,如果到了患者的家,不能左顧右盼,特別是不要為物質的東西所誘惑。始終要保持儼然莊重的大醫姿態。
第三,為醫、從醫者要有虛懷若谷的大醫之德。
孫思邈說,作為一個好的醫生,不僅不能多語調笑,談謔喧譁,更不能道說是非、議論他人,炫耀自己的聲名去詆毀其他的醫生,稍微有一點治療上的效果就到處吹噓,作為一個好醫生,應該虛心學習,不斷進步。古往今來,歷代名醫都是把自己的職業看得非常高尚,都是嚴於律己的人,他們都非常自尊、自重、自愛。
比如明代的名醫裴一中,在他的《言醫·序》中說到:「學不貫今古,識不通天人,才不近仙,心不近佛者,寧耕田織布取衣食耳,斷不可作醫以誤世!醫,故神聖之業,非後世讀書未成,生計未就,擇術而居之具也。是必慧有夙因,念有專習,窮致天人之理,精思竭慮於古今之書,而後可言醫。」
清代名醫葉天士在其《臨證指南醫案·序》中說:「良醫處世,不矜名,不計利,此其立德也;挽回造化,立起沉痾,此其立功也;闡發蘊奧,聿著方書,此其立言也。一藝而三善鹹備,醫道之有關於世,豈不重且大耶!」
葉天士認為,一個從醫、為醫者,只要努力是可以做到立功、立德、立言這三立的,這和宰相王侯沒有什麼區別。
清代的名醫柯韻伯在其《傷寒來蘇集·季序》中說:「世徒知通三才者為儒,而不知不通三才之理者,更不可言醫。醫也者,非從經史百家探其源流,則勿能廣其識;非參老莊之要,則勿能神其用;非徹三藏真諦,則勿能究其奧。」
在這裡,柯韻伯說明了,為醫者要通達中國傳統文化。儒、道、釋,三者缺一不可。實際上,我們所了解的,我們的祖先,很多古代的名醫都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大家,所以,中醫有「儒醫」之說,「儒」就是讀書人。當然,我們的祖先,中醫已經開始注意醫患之間的關係,已經考慮到如何用法律來保護自己,比如扁鵲的六不治,「驕恣不論於理,一不治也;輕身重財,二不治也;衣食不能適,三不治也;陰陽並,髒氣不定,四不治也;形贏不能服藥,五不治也;信巫不信醫,六不治也」。這就是醫療法制的雛形。
為醫、從醫者,特別是從事西醫工作的同志,都知道有個希波克拉底宣言,或者叫希波克拉底誓言,這是古希臘的一位有名的科學家和醫生叫希波克拉底的,對為醫、從醫者的規範性要求。也有人說,孫思邈的大醫精誠就是東方的希波克拉底宣言。
我想,不管是古希臘的、西方的希波格拉底誓言,還是東方的、孫思邈的大醫精誠,其宗旨和目的都是要規範為醫、從醫者的思想和行為。人性之善是共通的,人性之美也是共通的,東方文明也好,西方文明也好,都有互鑑、互參、互學的價值,我們不妨也把希波克拉底誓言錄於後,供學習者參考。
希波克拉底誓言:
仰賴醫藥神阿波羅,阿斯克勒庇俄斯,阿克索及天地諸神為證,鄙人敬謹直誓,願以自身能力及判斷力所及,遵守此約。凡授我藝者,敬之如父母,作為終身同業伴侶,彼有急需,我接濟之。視彼兒女,猶我兄弟,如欲受業,當免費並無條件傳授之。凡我所知,無論口授書傳,俱傳之吾與吾師之子及發誓遵守此約之生徒,此外不傳與他人。
我願盡餘之能力與判斷力所及,遵守為病家謀利益之信條,並檢束一切墮落和害人行為,我不得將危害藥品給與他人,並不作該項之指導,雖有人請求亦必不與之。尤不為婦人施墮胎手術。我願以此純潔與神聖之精神,終身執行我職務。凡患疑難雜症者,我不施手術,此則有待於專家為之。
無論至於何處,遇男或女,貴人及奴婢,我之唯一目的,為病家謀幸福,並檢點吾身,不作各種害人及惡劣行為,尤不作誘姦之事。凡我所見所聞,無論有無業務關係,我認為應守秘密者,我願保守秘密。尚使我嚴守上述誓言時,請求神只讓我生命與醫術能得無上光榮,我苟違誓,天地鬼神實共殛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