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受賄近1900萬元,將大量現金藏在地下室直至案發,這些碼放整齊的贓款外的熱縮膜還未被揭開——
在地下室碼放整齊的受賄款
某國有銀行行政事務管理局基建項目管理辦公室原主任龍延軍在歷年考核中多次得到「任事勤勉,不避繁難」的評價。這樣一個口碑頗佳、工作勤勉的幹部,卻被法院以受賄罪依法判處有期徒刑十年,並處罰金120萬元。
為深入貫徹檢察機關「辦理一案、治理一片」的檢察工作理念,北京市檢察院二分院就此案正式向發案單位發出檢察建議書,提出管好「關鍵少數」、健全公司治理結構、完善基建項目監督制約機制等建議。案發單位於近日回函,介紹了針對檢察建議逐項查缺補漏,持續加大金融領域反腐力度的情況。
初嘗甜頭 「心防」潰於「蟻穴」
龍延軍1983年大學畢業後一直在銀行系統從事信息技術工作,1999年到發案單位任職,具有高級工程師職稱,同事普遍評價他是「有想法、有幹勁、有能力」的技術型幹部。因為懂技術且人「靠譜」,龍延軍於2008年被所在銀行委以重任,作為甲方項目經理負責主持該行在京數據中心基建工程項目。
數據中心項目在2010年底正式開工建設,動工以後進展並不順利,在施工用水、用電和工程質量方面遭遇了不少障礙。承建該項目的施工方經理張某某擔心引起甲方不滿,便以拜年為名,揣著購物卡和上萬元禮金拜訪了龍延軍。當張某某將財物交給龍延軍時,龍延軍經歷了內心短暫的掙扎,一番推讓後他收下了財物,並承諾會在項目上幫忙。在之後的工作中,龍延軍果然信守承諾,大開方便之門,千方百計幫助張某某解決施工中遭遇的困難。
嘗到了甜頭的雙方一拍即合,迅速地結成了利益共同體。不久,張某某再次以現金形式向龍延軍行賄200萬元,請他出面幫助自己擺脫承建項目的另一施工方。龍延軍收錢後很快幫助張某某得償所願,張某某也很識趣,為龍延軍購買了一套外地的住房。
放飛自我 開始權力「變現」
經過這件事,龍延軍逐漸意識到自己所掌握的權力能為自己謀取巨大的利益,他開始更加積極主動地和相關企業、個人打交道,並在有意無意間抱怨自己窘迫的境況、豔羨對方富足優渥的生活。這時,有求於他的企業主們也都「心領神會」,紛紛「慷慨解囊」,以求獲得他的「照顧」。
2011年至2017年,龍延軍先後為某建築技術公司數據中心事業部、王某等單位和個人在項目招投標、工程推進等事項上提供幫助,收受上述單位和個人給予的錢款共計1842.77萬元,外加房產一套。
本案總計近1900萬元的受賄贓款中,有1100萬元來自某建築技術公司數據中心事業部總經理張某給予的現金。在項目招投標之際,張某便找到龍延軍請求「關照」,並承諾事成之後按照合同標的金額的百分之十給予回扣。龍延軍一口答應,在之後的項目招投標過程中,他利用自己作為評標委員會成員的身份,成功幫該公司承攬到項目。每次獲得銀行撥付的結算工程款後,張某也信守承諾,第一時間將回扣款雙手奉上。
根據筆錄的記載,龍延軍和張某約好時間地點,各自開著車碰面,張某把裝滿現金的布袋子或者紙箱子交給龍延軍,有時候100萬元,有時候150萬元,龍延軍既不清點,也從不與對方寒暄,收下錢後直奔郊區別墅,將賄賂款放進庫房。
欲蓋彌彰 終難瞞天過海
龍延軍在郊區的別墅曾兩次失竊,雖然小偷並未發現其中存放的巨額現金,但龍延軍絲毫不敢大意,又買了一套小產權房,將收受的現金轉移到該房屋的地下室裡藏匿。案發後,辦案人員起贓時發現這些被藏在地下室的現金碼放得整整齊齊,甚至連外面的熱縮膜也未被揭開。
龍延軍在收受他人行賄的房產時也曾有過顧慮,但為了唾手可得的利益,他最終選擇了鋌而走險。他與行賄人張某某串通,先收下77萬元現金,再分別向親朋好友借錢湊齊77萬元,作為「購房款」轉給張某某,留下轉帳匯款記錄,最後再用張某某的那筆77萬元現金還給那些親戚。偽裝四處舉債購房的假象,自以為這樣就可以瞞天過海,從此高枕無憂。但在紀檢監察機關和司法機關緊密配合、「抽絲剝繭」式的細緻工作下,當初他這一番做作終是枉費心機。
北京市檢察院第二分院受理該案後,認真核查在案證據,力求全面準確還原案件事實,針對龍延軍本人的辯解開展了細緻核實和答疑解惑,認定其到案過程主動性和自願性不充分,構成坦白而不構成自首。鑑於龍延軍本人認罪悔罪態度較好,且積極退繳涉案財物,檢察機關對其適用認罪認罰程序,並依法提起公訴。
在庭審現場,龍延軍對自己的犯罪行為供認不諱並表示悔恨不已,隨著法槌有力的敲擊,一切塵埃落定,等待他的將是十年鐵窗生涯。
相關報導:
曾「千人送別」 後被曝索賄 江西省部級退休官員深夜落馬!2015年離任時曾有千人排隊送別、一度成為網紅書記的史文清落馬。9月21日晚,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發布消息,江西省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史文清涉嫌嚴重違紀違法,目前正接受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
察時局發現,史文清2010年10月出任贛州市委書記,5年後離任時曾出現「千人送別」的場面,不過送別儀式是否為「自發組織」,外界當時有較多質疑。
66歲落馬,先後在吉林、內蒙古、黑龍江、江西任職
據公開簡歷,現年66歲的史文清為蒙古族,遼寧法庫人,1974年11月入黨,1971年3月參加工作,西安交通大學應用經濟學專業畢業,在職研究生學歷,經濟學博士。
史文清在多地有履職經歷,仕途始於吉林省,曾任吉林省哲裡木盟委辦公室調研室幹事等職。
1982年到內蒙古自治區任職,歷任內蒙古自治區監察廳人事處處長、辦公室主任,內蒙古自治區政府調研室副主任(副廳級)。
1994年5月,史文清離開內蒙古,出任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副局級秘書;1995年12月出任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研究室副主任(1996.10明確正局長級)。
1998年5月史文清又回到東北,其後擔任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委副書記、常務副市長,市政府黨組副書記等職;2007年1月擔任黑龍江省政府省長助理、黨組成員。
2007年12月,史文清南下出任江西省政府黨組成員,次年1月擔任江西省政府副省長、黨組成員。
2010年10月,史文清出任贛州市委書記,江西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等職,2015年2月不再擔任贛州市委書記,但繼續擔任江西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黨組成員至2018年8月退休。
離任贛州市委書記時曾「千人送別」,引起外界質疑
史文清曾是「千人送別」的網紅書記。據其公開簡歷,2015年2月他離開待了近5年的贛州市委書記一職。不過直到當年7月,史文清即將離開贛州的消息才傳開,因而顯得「突然」。
2015年7月9日,江西贛州市召開全市領導幹部會議,宣布史文清不再擔任贛州市委委員、常委、書記職務。
當日22時許,有網友發表了《史文清深情話別贛州:我永遠是個贛南老表》的圖文微博,@贛州發布 隨後轉載,該微博記錄了史文清的道別講話。
隨後,一則記錄「上千名群眾為史文清送別」的《揮別贛南》H5頁面也在網上傳播開來。畫面記錄了史文清7月14日離開贛州的場景,有村民拉著「感謝」橫幅,有老太提著一筐雞蛋,也有老者為其敬酒,據稱「(史書記)眼噙熱淚一飲而盡」。
圖片來自當時的相關報導
不過,這隨即引來外界質疑,有人懷疑送別儀式並非群眾自願。南都記者曾向參與送別的人士多方求證,當天送行的群眾和官員超千人,官方也做了相應的組織活動,以防場面失控,出現踩踏事故。
時任贛州市宣傳系統一名不願具名的官員曾告訴南都記者,史文清離開較突然,並未公開通知,群眾是從其在贛州居住地附近的居委會得知離開時間的,最終決定組織送別。
針對此次送別,南都記者多次聯繫相關部門確認,對方以老領導離任、不便擾其清淨為由未予置評。
被舉報向商人索要巨額錢財,回應稱「所有的都是誹謗造謠」
據公開資料,2018年1月,史文清卸下一切黨政職務。然而去年底,史文清因舉報信而陷入輿論的風口浪尖。
2019年12月18日,一篇題為《一位副省級高官的斂金術和多面孔》的自媒體文章公開質疑已經退休的史文清。文章提及,三名來自不同地方的企業家,分別對史文清進行實名舉報。
《一位副省級高官的斂金術和多面孔》舉報文章
文章稱,「將舉報信重疊,置於陽光下透視,可見史文清在任內反覆向這些商人索要巨額錢財,包括一批價值2000萬元的黃金,以及指定帳戶結匯的1.32億元現金。」
該文章還稱,史文清的兒子充當父親的斂財渠道和洗錢工具。「父子兩人,還以書畫藝術家身份示人。但在業界,對其作品極為不屑。」
針對這些網絡舉報,去年12月19日下午,史文清對媒體回應稱,「也是昨天晚上(看到舉報文章),在這裡我不多說了,所有的都是誹謗造謠,我現在正在給組織作(寫)一個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