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大腳
當相愛已成往事,面對原諒與背叛,人們是否能夠清楚自己的情感歸屬?是互相傷害,還是幡然醒悟?
愛是有輕重之分的,重讀了毛姆的經典小說《月亮與六便士》後,我開始並不理解德克·斯特羅夫面對妻子背叛所採取的方式,但是後來我發現,在面對月亮與六便士的人生選擇題,不管是做了怎樣的選擇,其實與個人高貴的自我追求息息相關。這個選擇無關對錯,只有對愛是否看重!
德克·斯特羅夫面對好友查爾斯·斯特裡克蘭德的背叛,面對妻子決絕地離開自己並跟隨好友,他開始是憤怒的,同時他又存在某種不切實際的幻想,希冀妻子能回心轉意。他無法原諒斯特裡克蘭德,但當看到他的畫作,對斯特裡克蘭德的恨又銷聲匿跡,因為他看到了自己沒有,而又一直追求的完美的繪畫作品。
從現代的角度來理解,我們很難想像這種情況的發生,但是回味過後,你又會發現,對於一個畢生都在追求美的人來說,看到了一幅讓自己動容的作品,或許足以讓他遺忘了恨。
重讀《月亮與六便士》,不想對主角斯特裡克蘭德的古怪個性及荒誕行為注釋,因為我不是擁有某種特質的藝術家,註定不能理解其行為。
與其強調自己對藝術的虛偽的追求,不如回味作為普通民眾的情感歸屬。
本文將通過一對再普通不過的畫家德克·斯特羅夫及其妻子的行為,淺析他們在追求理想與現實之間的矛盾。
這才是我們可以理解,但又無法完全認同的愛的誤區,失衡的天平如何稱得出愛的分量?
01失衡的天平偏向了崇高理想,疏遠了愛的真諦
落魄畫家查爾斯·斯特裡克蘭德在沒有成為畫家之前,他是一個安於現狀的,兢兢業業地工作著的證券從業者,在他47歲的時候,突然打破了平穩生活,拋妻棄子出走倫敦,只為追求內心的理想。
在巴黎他認識了德克·斯特羅夫,此時的德克·斯特羅夫卻只是一個蹩腳的畫家,他的畫作雖然不怎麼樣,但他的鑑賞水平卻是數一數二的,也是他首先認可了斯特裡克蘭德的繪畫天賦,出於友善及對美的藝術追求,他不單收留病得快要死了的斯特裡克蘭德,還讓自己的妻子布蘭琪照顧他,但他沒有想到的是,這個舉動會讓自己的婚姻陷入一拍兩散的地步。
斯特羅夫請求妻子布蘭琪一同照顧病中的斯特裡克蘭德,一開始妻子布蘭琪歇斯底裡地反對,但後來又對此欣然接受。
從中我們不難發現,乏味的婚姻現實中,每個人都有要追求心中的那個浪漫激情的夢,只是限於道德的約束,即使思想上被動,但身體卻誠實地嚮往著,如此方能解釋布蘭琪先是反對後又接納的矛盾行為。
弗洛伊德說:人生有兩大悲劇:一個是沒有得到你心愛的東西;另一個是得到了你心愛的東西。人生有兩大快樂:一個是沒有得到你心愛的東西,於是可以尋求和創造;另一個是得到了你心愛的東西,於是可以去品味和體驗。
布蘭琪因為年輕時受到了斯特羅夫的幫助,縱使她不喜歡他,但為了感恩,她還是嫁給了他,嫁給一個她不愛的人,可悲的是,斯特羅夫並沒有發現這點,而是陷入了自己的良好感覺裡,認為自己的婚姻是美好且完美的。
當布蘭琪發現自己被斯特裡克蘭德吸引,一方面因為自己沒有得到心愛的東西的悲劇感,讓她去尋求並創造,希冀獲得快樂!另一方面,當她違背了道德,得到了想要的東西時,發現能品味的結果並不完美,斯特裡克蘭德並不是她可以託付之人,得到的反而變成了她的悲劇,這也成了布蘭琪最後自殺的原因。
反觀斯特羅夫,在平淡的生活之外,他一生都在追求縹緲的創作靈感,發現了斯特裡克蘭德的繪畫天賦,為此不惜搭上了自己的婚姻,與此同時,正是妻子的裸畫讓他為之一驚,在尋求與創造中想要得到的東西與真正獲得後的矛盾一覽無餘,最終,他放下了怨恨,滿足了自己的精神追求。
你或許認為斯特羅夫一生都是懦弱的,但在他的自我追求中,我又認為他同樣是偉大的。
毛姆通過一個家庭的婚姻故事為我們展現了理想與現實之間的矛盾,作為一個痴迷於藝術的男人來說,他的行為既符合他的想法,也引出人們對這個矛盾深切的思考,換成你我,又會如何抉擇?
只是在這裡,愛變得一文不值,是可以隨便犧牲的。斯特羅夫選擇了崇高的月亮,造成了天平的失衡,把愛的真諦置於一個被丟棄的深淵。
對他而言,或許是值得的,但對愛情而言,我並不認同。
02愛請好好愛,貌合神離的婚姻是對愛情最大的蔑視
《月亮與六便士》裡斯特羅夫夫妻倆的婚姻關係,我們或許也能夠在現代社會發現一種現狀。
那就是,為了某種除愛情之外的不為人知的感情,寧可委屈自己也要顧忌婚姻的完整,但是當有一天不願再委屈的時候,會義無反顧地跳出婚姻的圍城。
如布蘭琪,內心可能存在感激,有無奈及不被離棄的感動,她嫁給了斯特羅夫。如果沒有出現斯特裡克蘭德這樣一個讓她動心的人,她未必不能和斯特羅夫過著貌合神離的婚姻,即便這種狀態是同床異夢的一種,但卻不妨礙這種事實婚姻的存在。
對愛情的蔑視不等於是對婚姻的疏離,而只是一種不得已而為之的苟合,即使食之無味,也不捨得丟棄,所以才有了人們在無趣的婚姻外的其他追求。
婚外戀就是其中的一種,在索然無味的婚姻狀態裡,更是把愛情看輕的具體表現。
人們為了追求心靈的愉悅,也可能是為了得到某種不曾擁有的感情,冒然地踏足婚外戀情,但未曾想過,這種有違常倫的獲取並不能換來想要的結果,更何況,如布蘭琪一樣公然地攜愛私奔,這在現代社會是不可想像的,所以最終,她對理想的追求最後釀出了惡果,對於她的自殺,我總有一種這是她自食其果的快意。
可能有同情,或許也沒有,因為她從來就沒有看重過愛情。
近日,林丹宣布退出國家隊,對於這樣一個功勳卓越的運動員來說,他的退役應當是值得祝福的!
而此時卻有一個曾經出軌的情人在這個特殊的時期蹭走一波熱度,藉機諷刺了林丹是個專盯有縫臭蛋的蒼蠅。
對此,我認為她的行為如布蘭琪一樣,想得到自己想要的,但最終卻因為有違道德的得到受到廣泛譴責而更顯悲傷。於是她藉此時機秀一波存在也再好理解不過了。
只是她當初看中的並不是愛情,而是附加在愛情上的名與利而已!
因此,如果兩個人的結合是出於愛情,那請好好地愛,這是對婚姻的尊重。如果不是因為愛情,而是其他,請不要輕言結婚,因為這是對婚姻的蔑視。
如同因為感激和感恩選擇嫁給斯特羅夫的布蘭琪一樣!
03理想與現實的衝突不應成為稱量愛的砝碼
《月亮與六便士》裡,毛姆向我們提出了關於理想與現實之間的矛盾衝突,警醒世人,給人們帶來無盡的思考。
對於書中每個人的選擇,存在著獨特的個體特質。斯特羅夫在妻子背叛婚姻之後選擇了妥協忍讓,通過卑微地乞求希望挽回感情,他無法原諒斯特裡克蘭德對妻子做出的傷害,但是當他看到了留在他的畫室裡那幅佳作,他原諒了斯特裡克蘭德,在布蘭琪自殺身亡後,還邀請斯特裡克蘭德一同回他的家鄉,對他的行為,我理解為他對藝術上的追求大於斯特裡克蘭德對他造成的傷害,或者他也一樣矛盾,但又忠實地遵循內心的想法,最終把愛貶得一文不值。
理想與現實之間的衝突讓他對愛的衡量失去了平衡,所以對他的行為讓我既感到壓抑又顯得平常。他的選擇與他的崇高理想息息相關,我雖無法苟同,但心存敬畏,這是一個真正為了藝術做出的犧牲的人。
而面對這種衝突,還是有選擇的,恰恰他們都選擇了一個最決絕的方式。
斯特裡克蘭德為了追求畫畫的夢想,他捨棄倫敦的安逸生活,最後找到讓他心靈安寧的大溪地島,他在那裡找到了夢想。
斯特羅夫同樣為了夢想,放棄了內心對好友背叛的恨,原諒了他對妻子的傷害。
毛姆或許是想要通過這種強烈的反差,讓人更深刻地思考面對天上潔白的月亮和低頭撿起六便士的衝突,給我們強烈的衝突感。
他的用意達到了,也讓這本《月亮與六便士》一直風扉全球,作為讀者在閱讀之餘也反思生活,換作自己,又該如何選擇?
錢鍾書先生在創作圍城的時候,他對同樣的文豪妻子楊絳說,「我想寫一部長篇小說,你支持我嗎?」
楊絳很開心,她甘願當錢鍾書的「灶下婢」,包攬全部家務,為他的創作提供充足的時間。
同樣是對理想的追求,但楊絳卻犧牲自己來成全,這是對愛的看重,我們最終也樂見錢鍾書先生一家人的幸福。
所以,不管是為了天上的月亮,還是為了地下的六便士,我們的選擇都應圍繞著愛。這種衝突不能成為衡量愛的砝碼,而應該是通過愛左右彼此的選擇!
即使是再偉大的人,他前提先是人,才是偉大的人。人都是有感情的,這種感情,不管是愛情,親情還是友情都有輕重,它們會給每個人指引方向,為了追求崇高的理想,做出看輕感情的行為,人們或許會理解,但並不能認同。
04理想與現實雖有矛盾也有相通,我們應理性地看待
「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抬頭看見了月亮」,人生活在這個世界,夢想要有的,但也不能忽視現實。兩者具有強烈的衝突感,但也有共通之處。作為普通人,每個人閱讀這本書都會有不同的感悟,而我最深切的感悟是在低頭撿到六便士的同時,我也會偶爾抬頭看看天上的月亮,嚮往之,但不強求,可能是這個階段的自己在追求的。
如果讓我放棄所有,放棄所愛,僅僅為了追求心中的理想,我做不到,因此,對斯特裡克蘭德,對斯特羅夫,他們的行為或者帶著崇高的理想,但對我卻不是現實,如同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個不同的哈姆雷特一樣,你的思想決定了行為。
而這本書為什麼令人如此著迷就很好理解了,你覺得呢?
我是大腳愛文學,如果你喜歡我的文字,請關注我,期待更多精彩!原創不易,洗稿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