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與六便士》豆瓣讀書好評榜第一的書籍,到底講述了什麼?

2021-01-11 老人與海燕H

人生漫長得轉瞬即逝,有人見塵埃,有人見星辰,查爾斯就是那個終其一生都在追逐星辰的人

你身邊一定有這樣的一位朋友,他家庭富足,生活美滿,有一份穩定的工作,現實中,他大概率會就此過上一生。英國小說家威廉·薩默賽特·毛姆筆下就有這樣一個人物,但他沒有選擇地上的「六便士」,而是去追尋了那天上的「月亮」。

保羅·高更的作品

「我」是一名來自倫敦的作家,住在維多利亞車站附近,平日喜歡乘公共汽車去拜訪那些熱愛文學又殷勤好客的家庭。由此,「我」認識了克蘭德太太,她出生於英國世家,舉手投足端莊典雅,面容和善,把家裡打理得井井有條,有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生活無憂,有一對可愛的兒女。丈夫麥克斯·斯特裡克蘭德在倫敦一家股票交易所上班,他們看起來很恩愛,「我」很羨慕她們的生活。

然而,沒過多久,「我」從別處得知克蘭德太太的丈夫突然拋棄自己和兩個孩子,獨自去了巴黎。「我」決定去看望一下克蘭德太太。只見她雙眼紅腫,鬱鬱寡歡,她說她的丈夫好像跟一個法國舞女私奔去了巴黎。她央求「我」幫她去巴黎尋找她的丈夫,看看究竟是怎樣的女人勾引了他。

保羅·高更的作品

「我」猶豫片刻,看著克蘭德太太可憐無助的模樣,「我」決定答應她的請求。於是,「我」隻身來到巴黎,終於在一間破敗不堪的旅館裡找到了克蘭德,「我」問他離開了家,你的妻子該怎麼辦,他說:「我覺得我養了妻子十七年,她為什麼不能改變一下,自己養活自己呢?」「我」詢問他離家的真實原因,他告訴我,他來到巴黎,只是為了完成年輕時的夢想,「我從小就想當畫家,可是我父親說搞藝術賺不到錢。」倫敦學不到他想要的知識,所以他來到了巴黎。他的聲音飽含了對畫畫的熱情,讓我情不自禁地被打動了,我想我再怎麼慷慨陳詞,克蘭德也會無動於衷,便沒有再多說什麼,我覺得他「真是個無可救藥的臭流氓」。回到倫敦,「我」將所有的事情和盤託出,克蘭德太太表現得很憤怒,「如果他是瘋狂地愛上某個人,帶著她跑掉,那我可以原諒他。我認為那是很正常的事。我不會真的去責怪他。我會認為他是受到了勾引。男人的心腸是那麼軟,女人的心機又是那麼深。但這是另外一回事。我恨他。我永遠不會原諒他。」或許,在克蘭德太太看來,外界的影響導致丈夫出軌是可以原諒的,而他卻是出於自身意願,為了自己的理想而出走,她絕不能原諒。

五年過去了,克蘭德一次都沒有回過家,他的妻子開了一間小的打字店,生意非常興隆。「我」因為厭倦了倫敦的生活,便來到巴黎,並安頓下來,「我」見到了朋友斯特洛夫,他熱情好客,是一個「糟糕的畫家」,卻對鑑賞藝術有著十分獨到的眼光,「我」從談話間得知,他認識麥克斯·斯特裡克蘭德,並表示他很喜歡他的畫,認為他是一個「偉大的藝術家」,雖然他默默無聞。斯特洛夫有一個漂亮的妻子,叫勃朗什,她風姿卓越,端莊大方,「我」很是替朋友開心,但心裡也很疑惑這兩個看著不怎麼般配的人是怎麼在一起的。

保羅·高更的作品

斯特洛夫帶著「我」在一家咖啡館的角落找到了正在下棋的克蘭德,他面容枯槁,窮困潦倒,身上的衣服還是五年前「我」見到他時穿的那件。他若有所思地盯著「我」,完全不記得「我」是誰了。當「我」說起他的妻子時,他想起了,那晚我們一起吃了晚飯,他說「我」的性格跟他一樣討厭,與他臭味相投。我們聊了很多,關於他的生活,他的畫作,「我」見他生活如此糟糕,便勸他把畫賣掉,他告訴「我」,他畫畫的目的不是金錢和榮譽,他只想把看到的風景畫下來。

「有時候我也想過要到茫茫大海中的孤島去,在那裡我可以找個隱秘的山谷住下來,周圍全是奇樹異草,靜寂無聲。我想在那種地方我就能找到我想要的東西。」

保羅·高更的作品

聖誕節前夕,克蘭德生了重病,斯特洛夫想把他帶回家調養,但妻子勃朗什堅決不同意,她不喜歡他「粗魯的作風」。但在斯特洛夫的百般勸說之下,她無可奈何地答應了。克蘭德在勃朗什的照料下慢慢好轉,但斯特洛夫卻發現自己的妻子愛上了克蘭德,他要把克蘭德逐出家去,但勃朗什表示要跟他一起走,斯特洛夫不忍心心愛的妻子在外面饑寒交迫,自己離開了家。

斯特洛夫了解克蘭德,他知道克蘭德不久之後就會拋棄自己的妻子,他對她沒有愛情。果然,過了幾個星期,克蘭德拋棄了勃朗什,她傷心欲絕,服下了草酸被送到了醫院,她病情嚴重,最後離開了人世,但到生命最後一刻,她都不願見到斯特洛夫。

斯特洛夫悲痛不已,安葬了勃朗什之後,回到之前和勃朗什居住的屋子,在畫室裡面看到了一張裸女的畫像,他知道這是克蘭德畫的,而畫上的女人正是自己的妻子勃朗什。他氣憤地想要撕掉那張畫,卻下不去手,這是一件珍貴的藝術品。斯特洛夫最後離開了巴黎,回到了家鄉阿姆斯特丹。

保羅·高更的作品

一次偶然,「我」在路上遇到了克蘭德,我們來到斯特洛夫的畫室,「我」問他對自己的所作所為難道沒有一絲痛悔麼?他卻告訴「我」說斯特洛夫他們並不幸福,勃朗什以前是貴族的家教,她懷了那家少爺的孩子,卻被那家人趕了出來,她準備自殺,斯特洛夫出於憐憫救下了她,並娶了她。而克蘭德跟勃朗什在一起,只是為了滿足自己的情慾。「我」現在才明白,以前「我」經常奇怪這對極其不般配的夫妻為什麼會結婚,但「我」從來沒想到情況竟然是這樣的。斯特洛夫對他妻子的愛很特別,也許原因就在這裡。「我」早就發現那不是純粹的愛情。「我」還記得過去總是疑心她的矜持背後埋藏著某種我不知道的東西;但現在我明白了,原來她那麼拘謹,不僅是為了掩飾一個可恥的秘密。她安詳嫻靜宛如颱風侵襲過後的島嶼上瀰漫著的悽寂冷清,她的歡聲笑語是絕望中的強顏歡笑。

「女人可以原諒男人傷害她,但絕不能原諒男人為她做出犧牲。」

後來,克蘭德去了馬賽,我們再也沒有見過面。後來當「我」來到一個叫大溪地的小島時,聽到了一些關於克蘭德的一些事。他來到馬賽之後,發生了罷工,他窮途末路,連餬口的錢都賺不到,但他仍然熱愛畫畫,他把打零工掙來的錢全都用來買顏料,最後他乘船去了大溪地島,並在那裡定居下來,他遇到了一個叫愛塔的女人,愛塔有一片種植園,他們舉行了簡單的婚禮,成為了夫妻,她一心一意陪伴著克蘭德,但她從來不依賴他,並說她可以養活克蘭德,讓他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她照顧孩子,收拾家務,打理種植園,而克蘭德則專心畫他的畫。島上的人都看不懂他畫的是什麼,也從來沒有人發現這些畫的價值所在。

保羅·高更的作品

好景不長,克蘭德被診斷為麻風病,這是一種傳染病,島上的人除了他們一家,其他人都逃離了小島。那間充滿惡臭的屋子裡,到處都是克蘭德的畫作。醫生是個物質主義者,他不懂藝術,卻瞬間被克蘭德的畫徵服,「我的上帝啊,這是天才啊。」斯特裡克蘭最終沒能戰勝病魔,與世長辭。愛塔遵照他臨終前的囑託,把屋裡的畫作,連同房子,一起燒為灰燼。隨後,愛塔帶著孩子也離開了小島,去了馬克薩斯群島。

許多年以後,克蘭德已成為偉大的畫家,他的一幅畫可以賣到上萬法郎。「我」回到倫敦,見到了斯特裡克蘭德太太,她的屋子裡到處都是克蘭德作品的仿製品,她跟別人這樣評價道:「它們非常有裝飾性。」她告訴人們:「我覺得我應該把斯特裡克蘭德的故事告訴大家。作為天才的妻子,是要承擔一定責任的。」她用美麗的眼睛看著我,目光坦誠而親切,而我,卻再也不會相信她了。

保羅·高更的作品

月亮與六便士是以「我」的第一人稱來講述查爾斯·斯特裡克蘭德的故事。主人公克蘭德是一個冷酷至極的男人,他拋棄妻兒,對幫助他的斯特洛夫冷言冷語,間接害死勃朗什……他的行為是常人所不能理解的,在他的眼裡,沒有理想與現實,沒有是非曲直,沒有價值衡量,他從來不在意那六便士,他的眼裡只有畫畫,只有未完成的夢想。他為夢想而生,為夢想而活,「我跟你說過我必須畫畫。我控制不住自己。假如有人掉進水裡,那麼他遊泳的本事高明也好,差勁也好,都是無關緊要的,他要麼掙扎著爬出來,要麼就被淹死」。他的眼裡,不但沒有別人,也沒有自己,只有藝術,藝術就是他的命,他是一個對藝術堅持不懈的人,他把畫畫視為比他生命更重要的東西。

」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抬頭看見了月亮」

保羅·高更的作品

小的時候,家長和老師都會問我們這樣一個問題,長大後你想做什麼?那個時候,我們還有美好的幻想,幻想自己長大後會成為作家,醫生,畫家,科學家……而漸漸長大後才發現,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在為了一份穩定的工作,一個愛著的人,一段富足的生活而努力,忘記了我們最初的目的,當現實和理想相悖時,我們的內心便會像斯特裡克蘭德一樣感到缺失,但我們始終沒有跟他一樣的勇氣去追尋自己的月亮。現實中的我們,常常是撿著六便士的同時仰望著月亮,我們常常會想,有朝一日,一定要像克蘭德一樣,找個像大溪地島一樣的地方,做自己喜歡的事,但如果真的到了那個地方,我們能否像他一樣,無視貧窮,不懼寂寞,不畏病痛。所以,在我們想要擺脫六便士去追尋月亮,卻又沒有足夠的能力和勇氣時,我們只能「面對現實,忠於理想」。

「世界上只有少數人能夠最終達到自己的理想,我們的生活很單純,很簡樸,我們並不野心勃勃,如果說我們也有驕傲的話,那是因為在想到通過雙手獲得的勞動成果時的驕傲」。

讀過該書的人,對月亮和六便士有很多探討,月亮代表著終極理想,可以看見,卻遙不可及,而六便士就是現實生活,斯特裡克蘭德是一個拋棄六便士夸父逐日般追尋著月亮的人,很多人認為他的原型是法國畫家高更,他們曾有著一樣的職業,也都去過大溪地,不過,據資料考證,高更的一生並不像斯特裡克蘭德一樣悲慘,他在年輕時就有了畫畫的經歷,並且參加過畫展,還繼承了大筆遺產。而克蘭德不得不撿著腳下的六便士,心中仰望著星空,高更的生活相比斯特裡克蘭德更具有現實意義,克蘭德在大溪地島種植園的生活過於理想化,如同生活在伊甸園。

保羅·高更的作品

現實中,像克蘭德這樣罔顧一切去追尋理想的人,是很自私的,但毛姆創作它的目的,並非讓讀者去唾罵他,也不是呼籲人們勇敢去追尋自己的月亮,他或許想表達的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選擇,不管別人怎麼活,我們都應給予尊重,而不是帶著異樣的眼光去看待。如毛姆所說:「作家更關心知悉人性,而非判斷人性。」

相關焦點

  • 影響千萬人的小說《月亮與六便士》到底講了什麼?
    上一篇文章中,懵董菌剛剛解讀了毛姆的《刀鋒》,刀鋒之外,《月亮與六便士》是一部影響了千千萬萬各個年齡段讀者的作品。《月亮與六便士》採用了毛姆慣用的第一人稱視角,通過作者自己的觀察和別人的講述,描繪了「一個奇葩朋友」的故事:斯特克裡蘭德是個40多歲的證券經紀人,某一天他突然拋棄妻兒,離家出走去巴黎學畫畫,幾年裡,因為畫的畫賣不出去,他不得不忍受貧窮和飢餓,甚至差點病死;有好心的朋友救助他,他卻搶了朋友的妻子;最後,他定居在一個太平洋小島上,過著離群索居的生活,並完成了一幅又一幅傑作……
  • 《月亮與六便士》用象徵主義理論,解讀了月亮與六便士的意義
    《月亮與六便士》,英國作家毛姆長銷101年的文學經典,頻繁地被閱讀愛好者提及,常見於各類書單,應該很少人不知道它。可是幾年前我初讀時,卻感受不到它的過人之處。我甚至悄悄地想,這本書被當成文學經典是不是被過譽了?一個股票經紀人,拋妻棄子跑去當畫家,生前潦倒,死後哀榮。然後呢?這個故事對普通人的意義是什麼?
  • 《月亮與六便士》:何妨彎腰撿六便士,再抬頭描摹月亮
    月亮代表著我們的信仰與追求,六便士則是世俗的生活,為了天上的月亮,我們就必須像他們一樣捨棄地上的六便士嗎?帶著這樣的疑問,下面將從斷臂式取捨是否可取,月亮與六便士是否可以共存及如何共存這三個方面對這本書進行剖析,以便我們能更深入了解月亮與六便士的取捨問題。一 「斷臂式」取捨,月亮有了,六便士便不值一錢嗎?
  • 《月亮與六便士》:我們在月亮和六便士中輾轉生活
    很多人,終日仰慕著月亮,卻沒有看到腳下的六便士。——描述了太多年輕人,心中充斥著理想,熱血和激情,仰慕「月亮」,浪漫而衝動,卻往往看不到現實的荊棘和妥協,從而這種對暗淡生活的抗議,就真正成為了虛無的浪漫主義。他,抬頭看見了月亮,而腳邊的六便士卻在夜裡無聲地反射著幽冷的月光。
  • 毛姆給中年人的靈魂拷問:月亮、六便士,你會選擇哪一個?
    月亮、與六便士,你會選擇哪一個?毛姆給所有人留下了一個靈魂拷問。他是一位很會講故事的人,擁有很強的代入感。我總是對朋友說:我太愛這個小老頭的《月亮與六便士》了。;《月亮與六便士》中寫道:「你要克服的是你的虛榮心,是你的炫耀欲,你要對付的是你的時刻想要衝出來想要出風頭的小聰明。」都說《月亮與六便士》的故事人物原型是保羅·高更,不看油畫的人可能不知道是誰。保羅·高更是法國印象派畫家,是19世紀美術史離不開的人物。
  • 《月亮與六便士》:一本值得你用心去閱讀的好書,強烈推薦
    六便士象徵著世俗,包括事業、愛情、家庭、婚姻、道德約束等。對於思特裡克蘭德來說還包括那些所謂的普世價值,甚至人性;而月亮則代表了「詩和遠方」,也就是理想,是人生存在的價值或本來面目。除此以外的一切,說白了就是「眼前的苟且」,就是「人生的枷鎖」。我們的生命,如盧梭說過的那樣:「人生而自由,卻無往不在枷鎖之中。」讀懂思特裡克蘭德,也就讀懂了《月亮和六便士》,甚至讀懂了毛姆。
  • 《月亮與六便士》:寫給每個人的夢想之書
    月亮是那崇高而遙不可及的夢想,六便士是為了生存不得不賺取的卑微收入,多少人只是膽怯地抬頭看一眼月亮,又繼續低頭追索賴以渴的六便士。英國小說家威廉· 薩默賽特·毛姆的小說《月亮和六便士》講述了一個為了追求內心的渴望,從而走向孤獨,走入自我,把餘生的價值注入了絢爛畫面的故事。
  • 《月亮與六便士》:一個中年男性的人性救贖
    最求月亮的人最求月亮的人如果荒誕不經的故事出自英國小說家威廉· 薩默賽特·毛姆的創作的長篇小說《月亮與六便士》。月亮與六便士月亮與六便士《月亮與六便士》的主人公思特裡克蘭德是個在倫敦做事的證券經紀人《月亮與六便士》全書故事曲折,語言簡練,思想豐富,為我們刻畫了一個看似荒誕的故事,卻又無比精彩,每一句話都是十分的精闢,直害,是一本不可不讀的外文名著。故事很離奇,但給我們的感受卻是十分十分真實的,富有衝擊性的。可以說我們每個人心底都住著一個思特裡克蘭德,只是我們都把他深深地壓在心底,不讓他有絲毫的露頭。
  • 《月亮與六便士》:物質與精神的抉擇之路
    可為什麼你還努力讀書,努力提升自己,努力自律,因為你不甘心,不甘心連試都沒試,拼都沒拼過,就被拍板接下來的軌跡,你希望改變。物質與精神的命題看似有解,實則無解。否則不會歷史沉浮,到現在還是一個備受爭議的命題,無法蓋棺定論。
  • 月亮與六便士 我們需要什麼樣的愛情?
    《月亮與六便士》也是這樣一部作品,流傳廣,解讀多,是英國作家毛姆的盛名之作。表面看,這本書講述了一個離經叛道追求自我的故事,故事原型是生前落魄死後哀榮的後印象派畫家高更。書名月亮和六便士的意象說的就是天壤之別,正是對應星圖上的對分相。對分相意味著兩個行星的位置處於一百八十度,是一組互相衝突的能量,表現形式往往會只顧一端,因此協調與平衡是這個相位必須學習的功課。
  • 解析《月亮與六便士》蘊含的深刻佛法內涵:人生最終歸宿是什麼?
    1.月亮與六便士,說的不僅是理想和現實的衝突《月亮與六便士》是英國作家毛姆代表作,從1919年出版以來便一直暢銷至今,它引發了無數人對於理想與生活該如何抉擇的思考與爭議。書中,毛姆以畫家高更為原型,講述了一個頗為不可思議的追逐夢想的故事。
  • 《月亮和六便士》讀書摘錄
    《月亮和六便士》作者:毛姆1. 如果我的寫作不是自娛自樂,而是抱有其他想法,那我就是個十足的傻瓜。2.一個人,你可以欣賞他的品性,卻不必和他在一起。3.這種生活模式給出的是天倫之美。12.如果你不在乎一個人那點兒看法,一群人對你的看法又有什麼關係?13.我不想過去。唯一重要的,是永恆的現在。14.他們的生活,自得其樂,仿佛一首牧歌,抵達了一種奇異的美。而德克·斯特洛夫在每件事情上的荒誕不經,給這牧歌增添了一種奇怪的音符,如同未經調整的不和諧音,但這反而使之更現代、更人性,像莊重場合的粗俗笑話,加劇了美的辛辣的品質。
  • 左手是月亮,右手是六便士,他追的是一個落魄的夢
    提到保羅·高更,我們第一個想到的就是他跟梵谷的「割耳朵事件」,然後是威廉· 薩默賽特·毛姆以高更為原型創作的小說《月亮與六便士》,主人公查爾斯正是畫家高更的原型。女人是我享樂的工具,我對她們提出什麼事業的助手、生活的伴侶這些要求非常討厭。」誰來看都會覺得說出這種話的人完全不通人情,而且有著根深蒂固的直男癌,放在現在應該會被口水淹死。
  • 豆瓣高分推薦,年輕人必讀的10本書!你讀過嗎?
    在這個知識信息爆炸的時代,有數以億計紙質書籍和電子書資源,如果我們不對閱讀書籍進行篩選和整理,最後這些書籍只會成為堆滿我們儲物空間和佔滿Kindle內存的雜物。我們不僅要多讀書,還要學會讀好書。結合豆瓣TOP100高分書籍和知乎萬贊回答推薦書籍,書香君為你精選了年輕人必讀的10本書。
  • 《月亮與六便士》:命運中的不幸正是那些關係親密的人帶來的
    毛姆長篇小說《月亮與六便士》中有一位其貌不揚的人,蹩腳的畫家,他有自知之明,但奇怪的是,作者毛姆又賦予他高超的美術鑑賞力,而且還把人類固有的嫉妒心理從此人身上清除掉。故事來了,這位畫技拙劣鑑賞力超群而又沒有嫉妒心的人,發現一個窮困潦倒的畫家的天才時,傾慕不已,把臥病在床奄奄一息的天才弄到自己家裡調養護理。結果是賠了夫人又折兵。天才畫家病癒後,不幸就降臨到這位好心人的頭上。
  • 重讀《月亮與六便士》:原諒與背叛,失衡的天平稱不出愛的分量
    愛是有輕重之分的,重讀了毛姆的經典小說《月亮與六便士》後,我開始並不理解德克·斯特羅夫面對妻子背叛所採取的方式,但是後來我發現,在面對月亮與六便士的人生選擇題,不管是做了怎樣的選擇,其實與個人高貴的自我追求息息相關。這個選擇無關對錯,只有對愛是否看重!
  • 《月亮與六便士》中的斯特裡克蘭:純粹的靈魂,純粹的自由與美
    讀毛姆的《月亮和六便士》,我是慕名而讀的。前兩章實在乏味,我懷疑不是一篇小說而是在讀評論,甚至兩次確認要不要讀下去。後來才漸入佳境,直到認識斯特裡克蘭,並從他身上重新認識了自己,明白自我常常痛苦與深深憂鬱的根源。斯特裡克蘭的一生,便是我們每個人時常仰望的那個月亮。
  • 它是《月亮與六便士》中的大溪地,美到被人稱為最接近天堂的地方
    在《月亮與六便士》中,曾提到這麼一個地方「大溪地「,它是南太平洋上的一個海島,西方遊客稱那裡是「最接近天堂的人」。之所以對這個地方印象深刻,不僅是因為我去了那個令書中畫家魂牽夢繞的陌生群島,更是結束旅程大概兩年之後,從書中再次看到它的影子的時候,回憶的畫面頓時變得強烈。
  • 疑似王一博粉絲注水豆瓣「養號」豆瓣讀書:清除數據嚴厲打擊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原標題:疑似王一博粉絲注水豆瓣「養號」,豆瓣讀書:清除數據嚴厲打擊這是一場明星粉絲與圖書編輯之間的戰鬥。圖書編輯貝塔減11月23日在豆瓣上發文稱,其編輯的第一部新書《記憶記憶》剛上架,就被男明星王一博的粉絲「灌水」了很多評論用來「養號」,方便此後為王一博將上映的作品打分。
  • 疑似王一博粉絲注水豆瓣「養號」,豆瓣讀書怒了:清除數據嚴厲打擊
    來 源丨21世紀經濟報導(ID:jjbd21)記 者丨張雅婷編 輯丨曹金良圖書編輯貝塔減11月23日在豆瓣上發文稱,其編輯的第一部新書《記憶記憶》剛上架,就被男明星王一博的粉絲「灌水」了很多評論用來「養號」,方便此後為王一博將上映的作品打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