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雲南騰衝,土鍋子又名「鍋子菜」,是騰衝一道風味獨特的菜餚!

2021-01-12 騰訊網

在雲南騰衝,騰衝風味中的一絕——土鍋子已有幾百年的歷史了,它不同於普通火鍋,火鍋是用金屬做的,而土鍋子是用騰衝當地的一種陶土「烤制」。土鍋子的烹製也有特色,用雞和鮮排骨或筒子骨熬成底湯,鋪陳上豐富的底菜:芋頭、山藥、白蘿、胡蘿、油炸臭豆腐、黃筍 (或黃花菜)、黃條、酥肉、泡皮等等十幾種植物食材和動物食材,按照一定的程序安放燉煮。土鍋子造型美觀,食材碼放誘人垂涎,而且保持原汁原味,營養全面。土鍋子,又名「鍋子菜」,其鍋造型形似火山,火炭放置在口中,所以又名「火山熱海」,是騰衝當地的火鍋,是一道風味獨特的菜餚。

土鍋子又名「鍋子菜」,是騰衝一道風味獨特的菜餚

鍋子菜的土鍋是用一種騰衝本土的陶土「烤制」而成,大方美觀的土鍋造型既能保持食材的原汁原味,又能將所有味道醇和的融合,這是何等的誘惑!但我覺得鍋子菜最具有吸引力的是鍋子菜的獨特烹製方法,要問起每一個騰衝人,特別是騰衝老一輩的,每一個人都能說的上來,並且娓娓而來的更是耐心的講述:鍋子菜要用騰衝本地的土雞和豬骨頭熬成骨頭湯,搭配上豐富的底菜,有芋頭、山藥、酥肉、魔芋、泡皮等十幾種獨具騰衝特色的原料,將所有的底菜講究順序的製作與安放,然後均勻的鋪上主菜,程序看似簡單卻又複雜。這是一個情有獨鐘的美食故事,又是一個騰衝人包容萬象的開放心態。簡單的食材與農村鄉土特色的生活方式折射出和睦濃鬱的鄉土風情,正如鍋子菜「大雜燴」的講究,將土鍋的入味與美食的融合上升到一種精神世界的神遊和享受,是地方文化傳承的連接點,用和諧打開淡淡的鄉愁,用味蕾享受填平對家及親人的思念。

騰衝土鍋子

做「鍋子」是一道比較繁瑣的過程,大部分的材料需要提前幾天就開始預備。比如「泡皮」:把平時攢下的豬皮刮洗之後曬乾貯存。還有筍片,更是早在開春時節便要加工下的,把竹筍一層層剝開,曬乾防腐之後以備常用。這兩種食物加工方法差不多,取出後先於冷水中浸泡一夜,第二天「發」了後便撈出來在熱水裡刨開,一片片放在氈板上,用刀削成薄片,一層層取下,越薄越好,易熟及儘早入味。

難度最大最講究手藝的是蛋卷,把雞蛋打至起沫,將熱鍋四周用油抹一遍,然後拿勺子盛起蛋液,隨即動作飛快地把蛋液在鍋中遍撒一圈,撒得越簿越高級,而且中間不能剩下,否則會厚薄不均,更不能有一絲漏隙,不然包好的肉餡會露餡兒。呈固狀後就把手帕樣的蛋皮取出涼卻。取精肉剁成餡,均勻地鋪在蛋皮上約一公分厚,再按三公分寬度捲成長條,再切成小段即可。

其它用料比較簡單,一早到菜市購些青菜和芋頭,再買幾斤豬腿骨,幾斤花肉。回來用骨頭熬下一鍋清湯,把青菜芋頭洗淨切開在湯中煮至六成熟後隔火備用。再把花肉切成四公分見方一片,用適量麥麵和著雞蛋調成糊狀。將肉片放下去裹一遍,然後進油鍋用文火炸至色澤金黃,這樣「酥肉」也做成了。

騰衝土鍋子

全部的料備好後,便要取出煮菜用的土鍋。開始先把煮好的湯菜加入鹽巴、味粉、草果面等這些調料後,放進土鍋裡,接著依次按「酥肉」、筍片、芋頭、山藥、「黃皮」這樣的順序在鍋腹內一層層均勻地鋪開,最後把蛋卷放上去,再切幾段蔥花點綴一下。經過數小時烀煮,各種菜餚充分融合,相得益彰,素菜有了油水,葷菜撤了油膩,鍋子菜的醇香飄散出來,讓人口角生津,迫不及待地品嘗。品味著鍋子菜獨特的鮮甜醇香,情不自禁地直呼「好吃」,於是,一碗碗地舀了吃,配上一點佐料齊全的酸水,只吃得酣暢淋漓,不知飽足。

騰衝土鍋子

土鍋子是騰衝人祭拜祖宗的象徵。春秋兩季上墳拜祖,除夕的年夜飯,少不了烀一口鍋子祭拜祖宗,把對祖輩先人的思念寄托在這一口鍋子中。鍋子也是騰衝人招待客人的一道特色菜,鮮甜、醇香的大眾化口味,令每一個品嘗過的客人都難以忘懷。土鍋子承載著一代又一代騰衝人的精神歸寄。回來吧,遠在異鄉的遊子,回家吧,每一個打拼中的親人。小夥伴們,你吃過騰衝土鍋子嗎?

相關焦點

  • 鮮甜醇和的「火山熱海」土鍋子 騰衝人都愛吃
    元朝末年,一位大將軍被派到騰衝鎮守邊關。他到後,看到因路途遙遠,戰士們每天都只能吃到冷菜冷飯。於是他叫當地工匠,燒制而成這種土鍋子用來煮食。既方便省事,又無論多遙遠的路程,戰士們都能吃到熱乎乎的飯菜。這種土陶火鍋,講究慢火慢煮,因而味道格外鮮甜醇和。
  • 在稻田裡製作騰衝土鍋子:圍爐相聚,拾起記憶中的溫暖
    在雲南極邊第一城「騰衝」,清明時節祭祖,人們總會準備鍋子菜,用這味蕾上的眷戀,緬懷過去、珍惜當下。清明假期,瑪御谷溫泉小鎮邀請小鎮居民一起在稻田舞臺製作土鍋子,寄託思念,拾起記憶裡親情的溫暖。蒼穹之下,遠處的古村寨印著古老歲月的痕跡,稻田舞臺此時卻煥發著活力,熱絡忙碌的谷主、村民和寬廣青綠的稻田形成一幅祥和的畫面。
  • 騰衝旅遊攻略丨細數那些令人垂涎的美食
    明末朝廷兵敗,永曆帝西遁雲南滇西,直奔騰衝。飢腸轆轆、急需進食,廚師來不及將餌卷切成絲,只三刀兩剁,加佐料炒熟供永曆帝進膳。 於是,「大救駕」之名便流傳至今,並成為一道名食。
  • 舌尖上的保山:百年土鍋子一菜成席,全是故鄉的味道!
    昨日回老家,看到地裡因陽光和養分充足而長勢極好的青菜和蠶豆,突然想起,不知不覺已臨近清明,又到了保山騰衝人吃土鍋子的季節。一瞬間就特別想吃一頓湯鮮味美的土鍋子,心想,何不趁周末做上一鍋,邀親朋好友小聚?雖說土鍋子的製作十分繁雜,耗時耗力,需「十八般廚藝」輪番上場,部分食材甚至頭幾天就要開始準備,但這對於一個吃貨來說,這些都不是事。
  • 騰衝土鍋子秋冬之際的美味:吃過了,當念念不忘
    騰衝土鍋子秋冬之際的美味:吃過了,當念念不忘 2019-11-28 17:4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騰衝都有哪些值得一試的美食?
    土鍋子! 騰衝土鍋子有著幾百年的歷史了,用的是燒制的土陶火鍋,講究慢火慢煮以雞肉和排骨熬成鮮湯作為鍋底,青菜、芋頭、淮山、胡蘿蔔、黃筍等為主配料,上鋪一層泡皮(泡皮是把鮮豬皮洗乾淨後曬乾),一樣樣地鋪上去,最後將蛋卷鋪在上面,撒上蔥花點綴。火鍋的造型非常美觀,就像是火山一樣,每一種食材都能保持原汁原味,食材的味道互相融合成就了這道家喻戶曉的騰衝土鍋子!
  • 開播預告|央視《暖暖的灶臺》即將播出 一起為騰衝美食點讚
    家人的手藝,街邊的小吃,兒時的回憶家鄉的那口灶臺,是人生至味的密碼更寄託了無數鄉愁尋常的一碗餌絲,一碗熱騰騰的稀豆粉隆重而又熱鬧的土鍋子是多少遊子藏在心裡的惦念生活在快節奏時代的我們生活總是忙忙碌碌以本地農家土菜為載體,選取了騰衝大薄片、銀杏羹、銀杏燉小腸、明光烤小耳朵豬幾道美食進行呈現,通過一個個普通人與家鄉菜的煙火故事,展現人對食物、自然、鄉村、家庭的情感寄託,從灶臺上感知騰衝鄉村的縷縷溫情和淡淡鄉愁。
  • 雲南十四大名菜,每一道菜都是當地最佳美食,堪稱雲南美味之最!
    滇菜即雲南菜,是中國菜體系中民族特色最為突出的一個地方性菜系。 滇菜具有雲南25個少數民族烹飪文化的獨特個性,又有漢民族烹飪文化的顯著特徵,是雲南少數民族飲食文化與漢民族飲食文化相互融合的產物。 那麼,雲南菜中的名菜有哪些呢?
  • CCTV2《生財有道》:騰衝的創客故事,是自帶詩意的生活,更是為之...
    如果你還不知道,就去騰衝走一走!這裡空氣中自帶的慵懶味道,能強迫你停下匆匆步履,認真感受大自然筆下這副極美的山水畫卷!3月29日,中央財經頻道《生財有道》18:55分播出「雲南騰衝:邊城創客匠心路」,帶領觀眾走進騰衝福地,聆聽邊城創客們的故事,感受那份獨具情懷的匠心魅力,體會他們在那奮鬥裡的詩情畫意!
  • 邊陲秘境騰衝城 殺豬曬菜對聯紅
    雲南是少數民族之鄉,可是騰衝卻是個例外。這裡有著濃厚的漢文化,甚至還保留了內地的一些方言,比如他們和我們內地一樣管東西叫物件,他們不僅有我們常見的皮影戲,而且融入了濃烈的地方文化,使之喜聞樂見、貼近民心。
  • 研學騰衝:以觀鳥之名,投身高黎貢山感受最純淨的生命力
    騰衝位於雲南西部邊陲,境內森林覆蓋率達73%,豐富的森林資源,讓騰衝保存著較好的生物多樣性。雄峙於騰衝東部的「物種基因庫」高黎貢山阻擋了孟加拉的暖溼氣流,使騰衝不僅有了「豐澤之潤」,更成了「雉雀類的樂園」。
  • 蘇州檸的旅遊印象雲南騰衝遊漫筆之一:姐告國門與勐煥大金塔
    雲南,最是容易讓人聯想到的當然是昆明,畢竟一句「四季如春」,羨煞多少人?作為邊城騰衝還是在看了幾部電視連續劇《滇西1944》、《我的團長我的團》和《中國遠徵軍》後才有認知。騰衝是抗日戰爭以來中國部隊收復的第一個有日軍駐守的城鎮。作為一個抗戰劇的擁躉,自然對於騰衝在抗戰中的種種付出有深深感佩。
  • 教你1招,鍋子像新的一樣,網友:實用
    教你1招,鍋子像新的一樣,網友:實用大家好,這裡是大雄談生活,今天又和大家一起分享關於生活的那些事。今天我們要說的是鍋燒焦了怎麼清洗?小編相信你們家裡每個人都會有鍋子,鍋子是我們炒菜用的,用處是非常大的,但是我們大家總會遇到這樣的一個問題就是你們在炒菜的時候就有電話來,或者說你們有什麼事情的時候鍋子上面就有菜,時間久了就一下子就忘記了,那麼鍋子的菜和鍋底裡面就會有燒焦的現象產生,有的人清洗起來是非常的麻煩的,有的人就是乾脆不清洗,有的人清洗也清洗不怎麼幹淨,或者說直接扔了買新的,那麼我們這樣該怎麼辦呢?
  • 到騰衝過冬吧,山高水長,卻有一場斑斕的夢 乾貨攻略分享
    和順古鎮也不記得第一次是在哪裡聽說過騰衝,在我印象中,它一直是一個形象模糊的存在。畢竟,在多彩的雲南,有太多美得張揚,美得個性的旅遊城市。就如同一個大家族中,兄弟姐妹眾多,個個都非常優秀。而騰衝,就是那低調內秀的一個。
  • 騰衝疊水河瀑布丨疑是銀河新缺口,玉龍挾浪落人間
    騰衝的疊水河瀑布,是「中國唯一城市瀑布」。這條如銀河奔瀉的瀑布,氣勢磅礴;如雲如霧,隨著時節天氣的變化而呈現出千姿百態,以其瑰麗多彩的形態為騰衝這塊美麗的土地增添了又ー個勝境。無數對瀑布情有所鐘的人,紛紛在這裡留下了親臨欣賞的足跡,而眾多喜歡在大自然中汲取創作源泉的文人墨客,為它題寫了無數繪畫與墨寶,給疊水河瀑布增添了濃重的文化色彩。
  • 雲南特色風味,你沒聽過但一定吃過的「青蛙抱玉柱」
    每次說到雲南美食,都有報不完的菜名兒、數不盡的美食。尤其是這個季節,這個季節有非常多的美食,而且這個季節的食材也會非常的鮮嫩,別有一番風味。以前在家的時候,每到這個季節,媽媽總會做這道菜——青蛙抱玉柱,這道菜就像初春的野菜一樣是一道很典型的時令菜,味道鮮嫩、噴香可口,每次上桌都會被一搶而空。很多朋友可能都沒有聽過「青蛙抱玉柱」這道菜,不過,就算沒有聽過但你一定吃過這道菜,它可以說是一道家家戶戶都會吃的菜。
  • 騰衝有座石頭城:背山面水聚氣藏風 人們稱它為「半個山」
    這裡,曾經是騰衝城到熱海的必經之路,同時也是騾馬驛傳時代,南方絲綢古道往南,騰衝出緬甸八莫古道的交通要道。起初,馬幫商賈路過,便在此歇腳,漸漸地,有了馬店、客站。有時候,因生活需要,商賈與村民便有了以物換物的交易,做起了貿易。村子便有了最初的規模。後來因災害、戰爭、匪患等因素,有開馬店的老闆最初採取當地特有的老洋河石材建蓋起了能防火固守的客棧,開創了石頭城的歷史。
  • 騰衝有座石頭城: 背山面水聚氣藏風 人們稱它為「半個山」
    這裡,曾經是騰衝城到熱海的必經之路,同時也是騾馬驛傳時代,南方絲綢古道往南,騰衝出緬甸八莫古道的交通要道。起初,馬幫商賈路過,便在此歇腳,漸漸地,有了馬店、客站。有時候,因生活需要,商賈與村民便有了以物換物的交易,做起了貿易。村子便有了最初的規模。後來因災害、戰爭、匪患等因素,有開馬店的老闆最初採取當地特有的老洋河石材建蓋起了能防火固守的客棧,開創了石頭城的歷史。
  • 「雲南」騰猴高速正式建成通車(圖)
    經過3年多的建設,騰猴(騰衝至猴橋)高速公路正式建成通車,12月31日,保山及騰衝市在騰猴高速公路猴橋北收費站舉行了通車儀式。據介紹,於2016年12月啟動建設的騰猴高速公路建設項目,全長52.099公裡,總投資71.96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