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區域經濟天平真的難以平衡嗎?這篇文章說透了

2021-01-08 新浪財經

來源:瞭望智庫

文 | 徐輝 餘加麗 李長風 翟健 於沛洋(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信息中心〈創新中心〉)陳明(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區域研究所)等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規劃中國」(ID:guihuazhongguo),原文首發於2020年3月5日,原標題為《中國區域經濟格局的天平怕是難以南北平衡了》,不代表瞭望智庫觀點。

1

回顧世紀歷史與近10年現實

自唐朝末年以來,中國的經濟版圖逐步向南方地區傾斜。大規模的人口南遷和南方的土地開發帶來了可觀的社會經濟效益。為了均衡南北發展,有了大運河(隋唐)、京杭大運河(元明清)源源不斷地將南方的糧油、物產等送往北方城市。中國大部分河流自西向東,經濟版圖本應該也是東西向的流域經濟,但長達2000多公裡的大運河卻完全破除了封閉的流域經濟體系,重塑了一個南北向的經濟大動脈,從而將中國政治-經濟格局牢牢地穩固下來。這種格局延續到清朝末年發生了巨變,列強入侵下珠江流域、長江流域和沿海地區被迫通商與開埠,加速了中國與全球範圍工業化浪潮的融合。

此外,還有一項重要因素是鴉片戰爭,當然不是指戰爭本身,而是中國南方地區,深刻改變了廣大農業地區的經濟結構。在近100多年時間裡,中國的經濟版圖變化有以下幾個特點:

20世紀初到20世紀80年代初北方快速崛起

東北60年黃金的奮進史,東北大開發是世界壯舉。從20世紀20年代到20世紀80年代,東北地區是中國近一千年來第一次大規模開發與經濟爆發時期。在這黃金60年裡的前30年,東北地區通過基礎設施建設、城鎮與工業發展,快速吸引了山東、華北等地區1500萬人口,為後來新中國的穩定發展奠定了基礎。而從「二五」時期到「三線建設」的20多年裡,東北在繼續保持經濟和人口快速增長勢頭下,又對全中國的工業化發展輸出人才和技術。但自從改革開放後沿海工業化後,中國的經濟版圖再一次有了重大調整。1978年東北三省經濟總量佔全國的13.98%,到了2018年下降到6.3%,比例下降了一半多。

近代天津的崛起,成為華北地區的重要門戶與經濟中心。天津近代工業,始于洋務運動中清朝政府創辦的天津機器製造局,其後在海河北岸建設河北新區聚集了大量的近代工業企業,天津的工業化使得京津冀地區從一個封閉的中央王朝京畿重地逐步走向近代開放經濟中心。民國初至抗戰爆發這段時期是天津近代工業的興盛期,工業方面麵粉、火柴、紡織、化學、製革等類型在全國佔有重要地位。

在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前,天津已經是中國北方地區最大的城市和工商業中心,中國第二大工業城市,尤其是工業經濟體系的完備程度僅次於上海。建於1928年的勸業場是天津最早的一級商業群的發祥地,隨著天津水陸要衝交通樞紐地位的提升,更多的華北地區、長城以外地區物資向天津匯聚。

總體來看,這個時期是我國近一千年以來第一次呈現出江海經濟為主的區域經濟發展格局。中國的經濟版圖南北相對均衡,南方以上海、香港-廣州兩大中心的海港口岸城市分別帶動了長江流域和珠江流域的開放發展;北方則主要以天津為中心形成渤海經濟圈和東北地區的輕重工業基地。

1953-1978年間中國的南北經濟增長對比圖(楊多貴等,我國南北地區經濟發展差距及演變分析)

20世紀80年代到21世紀前10年的東西差距

1978年至20世紀末沿海快速發展。我國採取出口導向戰略,國家宏觀開放政策向東部沿海地區傾斜。五個沿海特區(深圳、珠海、汕頭、廈門和海南)和14個對外開放城市(大連、秦皇島、天津、煙臺、青島、連雲港、南通、上海、寧波、溫州、福州、廣州、湛江、北海)基本奠定了沿海工業化與城鎮化基礎,先後建成一批承接國際產業和資本轉移的開發區。1998年,沿海開放城市的GDP總量佔全國的17.74%,整個東部地區利用外資佔全國的85-90%。

21世紀前10年四大板塊驅動發展。2000年提出了以重慶為中心的西部大開發戰略,中國的經濟版圖分為沿海、西部、東北和中部四大部分,國家也根據四大板塊差異施策。這個區域發展戰略也是適應我國加入WTO的對外開放縱深發展戰略。2006年「十一五」規劃綱要提出,要「形成以沿海及京廣京哈線為縱軸,長江及隴海為橫軸」的兩橫三縱城鎮化發展格局,成渝、中原、關中、長江中遊等中西部地區的城鎮群開始發育,在承接外資和境外產業轉移方面開始加速。從全國格局來看,似乎中國的區域經濟發展和城鎮化格局趨於均衡了。但一切從2008年的金融危機後開始突然轉變。

2

10年來南北經濟逐步失衡

近10年中國經濟版圖重新回到南北差距

2008年金融危機後,國家開始了多輪投資政策,更多支持國家層面基礎設施、資本投入型產業體系再造和房地產開發等方面。從產業經濟分工來看,北方地區產業體系偏向能源、原材料等基礎產業和重化工業;南方地區則在重化工業、輕工業和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方面更為全面。

但沒過幾年,過度投資下逐步褪去經濟增長的邊際效益,北方地區的重工業體系越來越不適應其後的供給側結構改革。

2013年開始,東北城市的經濟增速全面下滑,2018年後天津、山東相繼失速,北方經濟進入了深度調整時期。到2018年底北方地區經濟佔比下降到38.6%,經濟增速排名前十位中僅有陝西省,而經濟排名最後五位分別是:天津、吉林、黑龍江、內蒙古和遼寧五省份。

2020年新冠疫情暴發對於中國工業經濟產生影響,從二氧化氮主要排放區域分布來看,整個北方地區賴以生存的高耗能產業分布面相當的廣,也說明了當前局面下要全面轉型任務是多麼艱巨。山東省2018年啟動新舊動能轉換,但成效依然不明朗。二氧化氮排放量不那麼重的南方地區,尤其是長江經濟帶發展速度顯著加快。這似乎使得中國的南北經濟發展與環境汙染陷入了不可調和的矛盾。北方經濟下滑,但是汙染排放依然高居不下。

目前整個黃河流域以北地區,北京是僅有的一枝獨秀。1980年,北京GDP僅相當於上海的44.6%,到了2018年,這個數值已經攀升到了 92.78%。目前北京的GDP排名全國第二,緊隨上海。天津在過去10年裡曾經也是明星城市,在一段時期內固定資產投資能佔到全國的2%以上(2010年固投佔當年GDP達到70%以上),但自從2016年以來經濟發展出現明顯調整,GDP排名已經下降到全國第10位。當然最近幾年鄭州、西安的綜合實力在壯大,這有賴於國家「一帶一路」倡議下的眾多資源投入與資本青睞。

對比剛改革開放的1978年,當時中國GDP前十強的城市有六座在北方,分別是北京、天津、瀋陽、大連、哈爾濱、青島;而目前僅剩兩座,而預期明年天津將滑出前十位。這讓人不勝噓唏,短短十年北方褪去了大部分靚麗的色彩。而預計在未來3-5年間,鄭州GDP或將超過天津。

四個南北失衡的顯著信號

第一,南方地區的中心城市,尤其珠三角成為吸引人口的高地。從近十年中國主要中心城市的常住人口增長情況,總體上南方城市的人口吸引力顯著增強。從2009-2018年常住人口佔全國總人口的比重變化來看,2009-2014年間人口主要向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三大城鎮群中心城市聚集;但2014-2018年間,東北、華北甚至長三角的中心城市人口佔全國總人口比重上升不到0.05個百分點,而珠三角、西部地區中心城市的人口佔全國比重快速上升了0.25-0.30個百分點,中部地區的中心城市人口佔全國比重上升了0.15個百分點。

從2017-2018年的人口增長來看,增量超過20萬的城市有深圳(50萬)、廣州(40萬)、西安(38萬)、杭州(34萬),還有鄭州、長沙、重慶、佛山,僅兩座在淮河以北。2018年《中國海歸就業與創業報告》指出,吸引海歸人才前十位城市中北方地區有北京、天津、鄭州、西安四座,比重佔全部的35%。

第二,長江經濟帶的產業總分支及投資向南偏向。長江流域作為橫跨我國東西方向的經濟帶,一方面受到上海龍頭的輻射影響,另一方面也與北部京津冀和南部珠三角緊密聯動。但從近年來長江流域中心城市的對外經濟聯繫來看,無論是企業對外投資,還是總分支機構關聯數據變化,整個長江經濟帶與南方省市的聯繫變得更為密切,與京津冀的關聯在持續減弱。

首先,從2014、2017年兩年主要城市對外省的投資金額看,長江經濟帶中心城市對外投資呈現以2014年對北京投資為主逐步轉向以珠三角、海峽西岸為主的變化。其次,從外省在長江經濟帶中心城市設立分支機構情況來看,2014年設立分支機構數量第一位的是北京,但2017年廣東省設立分支機構數量已經快速增加,其中廣東省對於長沙、武漢、南昌、貴陽等城市設立的分支機構數量已經反超了北京。同時長江流域中心城市對外設立分支機構,數量最多的一直是廣東省為主的南方省份。

長江經濟帶主要中心城市對外投資首選地區對比

長江經濟帶主要中心城市對外投資金額對比。(2017年,單位:億元)

長江經濟帶主要中心城市對外設置分支機構數量對比。(2017年,單位:個)

第三,受「一帶一路」政策惠及,開放口岸呈現南升北降態勢。從全國主要機場的貨郵吞吐量變化來看,近10年來整個北方地區航空口岸吞吐量佔全國比重全面下滑,除了鄭州強勢崛起外,僅有西安發展較快。南方城市除了上海佔比大幅下降以外,吞吐量佔比均呈現不同程度的增長,增長較快的有杭州、廣州、重慶等城市。進出口方面,進出口重心仍然在珠三角和長三角,其佔全國比重有所下降,成渝地區成為近年來增長最快的地區。

第四,南方地區快速崛起創新中心,北京的創新輸出能力在持續下降。《2019中國城市科技創新發展報告》從創新資源、創新環境、創新服務、創新績效四個維度衡量全國城市創新實力,排名前二十位中僅有北京、西安、天津、青島、濟南等5座北方城市;全國發明專利數量排名前20位,也是僅有北京、西安、天津、青島、濟南、哈爾濱六座城市,發明數量佔前20位發明總數的36%。

據相關研究統計,2016年中國北方地區的研發支持僅為南方的64%,南方的高新技術企業的數量是北方的2.18倍,這說明整個南方以企業為主體的研發創新比北方活躍得多;此外,有效專利數量南方為北方的2.51倍,研發人員數量是北方的1.75倍,尤其是深圳的申請專利數已是全球城市第二,2015-2017年專利數是北京的3.3倍,也都說明了創新的天平已經向南方傾斜了。近日科技部等國家五部委聯合下發的最新文件《加強「從0到1」基礎研究工作方案》中明確提出:北京懷柔、上海張江、合肥和深圳為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深圳的創新夢想已經變成現實了。又如清華大學2018年畢業生去向調查,人數超過20名的24家單位機構中,排名前兩位的是深圳的華為與騰訊,二者招聘人數佔到24家招聘人數的28%,深圳的「掐尖」效應十分突出。

《中國城市科技創新發展報告2019》(首都科技發展戰略研究院)

南方地區近年來由於受到粵港澳大灣區、長三角一體化戰略和成渝經濟區等國家戰略的支持下,科創板塊上市活躍,2019年約2/3的上市企業集中在南方。北京的創新輸出能力雖然地位不可撼動,但近年來出現對外創新輸出持續下降的態勢。2017年北京市與全國各大中心城市的論文引用關聯度在下降。

科創板塊上市企業分布(數據:wind)

3

南北之間的城市繁榮活力差距顯著

上述分析了宏觀區域經濟面上的南北差距持續擴大的狀況,而隨著工業化後期和城鎮化下半場時代的到來,衡量城市綜合實力的繁榮活力指標也呈現出明顯的南北差距特徵,這不得不引起更多關切。2019年底由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發布的《中國城市繁榮活力評估2019》從城市基本活力、空間生產能力、城市空間供給條件、城市功能混合、城市顏值和政府的現代化治理能力構建的「5+1」繁榮金字塔來衡量城市繁榮與活力,並首次對全國108座主要城市進行測評。

城市繁榮活力指標體系

第一,當前北方城市的活力已明顯不如南方。處於繁榮A和繁榮B兩個最優等級的城市中,北方城市僅佔7席,而南方城市達到了25座。其中位於繁榮A層級的15座城市中,僅北京市位列之一。尤其是處於活力C層級的23座城市中,僅有泰州屬於南方城市,這不得不引起人們的擔憂。

第二,煙火城市聚集在南方。顧名思義,煙火城市是指具有高生活品質、市井文化繁榮和都市休閒趣味濃厚的城市,往往也是打卡網紅地點密集的網紅城市。該類城市主要是由繁榮金字塔的中間兩項指標(城市功能混合、城市顏值)所決定。研究發現公認的網紅城市廣州、深圳、成都、廈門、珠海屬於此類,還有長沙、貴陽、惠州、中山等曝光度不高的城市也屬於這類。另外,杭州、青島等高曝光度城市在城市顏值方面很優秀,在城市功能混合度方面有進一步提升空間。

總結:2018年底中國北方地區的GDP佔全國比重下降到38.6%,比10年來最高點下降了近4.5個百分點。相比較人口而言人口比重未有大調整,2018年北方地區人口佔比為41.9%,僅僅比2010年下降0.2個百分點。2010年以來南北地區的人均GDP比重已經顛倒,2010年北方人均GDP是南方的1.04倍,到2018年已經翻轉到86.8%,如果差距超過80%的臨界值後的不平衡問題及風險將大為增加。

作為帶動區域經濟發動機的中心城市,人口的合理增長,特別是吸引年輕人到來是保持經濟持續穩定發展的重要基礎。從2001-2018年中國GDP年均增速與北上廣深津渝等六座中心城市年均人口增量關係來看,廣深渝的發展更為可持續,也進一步預示了未來中國區域經濟的天平將繼續向南方傾斜。如果說改革開放40年是中國財富得以積累最快的時期,看來財富更多流向了中國的南方地區。目前金融前十強城市中,北方僅剩北京一座。2018年本外幣存款餘額排名來看,北京雖處第一位,但其財富加起來僅是前十位總和的27%。

怎麼辦:中國南北方經濟差距持續擴大對於國家社會經濟全面可持續發展和國土空間安全帶來挑戰。這裡提出四條建議:

一,加快北方地區進一步對外開放,落實「一帶一路」倡議,建設新亞歐陸橋經濟帶。這個「帶」以鄭州、西安、青島、濟南、蘭州、烏魯木齊為核心,構築開放門戶與綜合交通樞紐體系,加強綜合產業體系建設,提升城市的文化競爭力。

二,構建中國雲經濟帶,發揮北方地區礦產能源豐富優勢和氣候寒冷特點,在東北地區、華北(內蒙、山西、河北北部)和西北地區建設世界級的雲計算中心,不僅成為中國的數字驅動核心基地,也是中國數字經濟輻射全球的重要基地。

三,構築京津雄「創新三角」,將北京的科技創新成果積極向雄安新區、天津濱海新區轉移落地,推動中央科研機構向「創新三角」轉移,推進更多科技創新企業、高新技術瞪羚企業發展壯大。

四,建設貫穿中國南北的新高鐵走廊,以北京為樞紐,分別串聯東北地區、山西、陝西、四川、雲南的哈爾濱、長春、瀋陽、大同、太原、西安、成都、昆明等中心城市,強化人流與商務交往。

(註:文章中表明的北方與南方經濟指標,不含香港和澳門特別行政區、臺灣地區數據。)

相關焦點

  • 南北經濟的天平何以大幅失衡:產業結構還是人文環境?
    另一條天然的分界線是「秦嶺-淮河」一線,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中國南北地理分界線。此線南北,無論是自然條件、農業生產方式,還是地理風貌以及人民的生活習俗,都有明顯的不同。「秦嶺-淮河」分界線早已深入人心,它不僅是一條氣候生態分界線,也是一條極為精妙的政治、經濟與文化分界線,正因為如此,它成了中國人幾千年來「南北意識」的一個標誌。
  • 電子天平基礎知識(二)——天平檢定篇
    單個砝碼應放置在測量區域的中心位置,若使用多個砝碼,應均勻分布在測量區域內。按秤盤的表面積,將秤盤劃分為四個區域,下圖為天平偏載誤差檢定位置示意圖。Ec≤MPE,示值誤差應是對零點修正後的修正誤差。本規程與原規程不同,在對偏載測試時應對零點進行修正。
  • 關於主觀意識平衡
    雖然我們選擇了妥協和讓步,但事後仍然感到憤憤不滿、心有餘恨;這就是主觀意識出現不平衡的狀態。接下來我們就會啟動自我調節功能,可能是「精神勝利法」,在想像中獲得平衡;可能是身體機能的自行修復;也有可能是盤算著計劃在下一次爭執中力爭上遊,把這次受的委屈全部找回來。
  • 等溫線、年降水量線北移,地緣經濟在變,淮河還能劃分南北嗎
    隨著地理研究的深入,人們發現一月0℃等溫線、800毫米年降水量線已經北移,加上新的地緣經濟因素,淮河還能劃分南北嗎?淮河發源於河南南陽桐柏山太白頂西北河谷,原本獨流入海,成了古代「四瀆」之一;淮河幹流全長2000裡,幹流總落差約200米,流經河南、安徽和江蘇,所以流域主要為河南、安徽、江蘇,而後才納入了湖北和山東一些地方,流域總面積約27萬平方公裡。
  • 黃金通道走將來——天平高速天水段走筆(四)
    如今,天平高速公路的修建不僅能從根本上解決這一問題,還能有力地促進當地文化旅遊、經濟社會快速發展。一條寬廣平坦的高速公路連接著絲綢之路上兩座重要城市,宛如一條絲帶上綴著兩顆熠熠生輝的明珠。要致富,先修路。交通條件的改善對沿線經濟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2017年8月1日,天平高速公路天水段項目正式開工。經過幾年的建設,目前天平高速公路建設已經進入尾聲,將於明年正式建成通車。
  • 天秤座你真的懂嗎?看一下秤子之間,怎麼平衡你我?
    天秤座你真的懂嗎?看一下秤子之間,怎麼平衡你我天秤座9月23日——10月23日,也許是因為處於秋季的原因,天秤座的人比較多愁善感,天秤座的圖是一個天平,代表公平,客觀,大公無私;天秤座在12星座裡是一個沒有生命的星座,日常生活中性格比較枯燥,創造力沒有其他幾個有生命力的星座的人高;獨處的時候比較枯燥。
  • 探析託盤天平在使用過程中的若干問題
    摘要:由於託盤天平是一種比較精密的測量工具,在使用過程中使用不當會測量不準,甚至損壞天平;其次,學生在稱量物體質量的過程中,也會遇到各種各樣的疑難問題,而教師在教學活動中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對天平的使用做全面的闡述。為此我們在本篇文章中,儘可能詳盡地論述有關天平使用的一些問題。
  • 記者帶您看「天平」系列報導之四 共享服務區構築發展大格局
    位於我市麥積區中灘鎮的卦臺山共享服務區正是基於這一發展理念打造的推動地方物流、旅遊、文化、經濟發展的重要樞紐,讓服務區構築發展大格局。日前,當記者來到麥甘二級公路沿線的卦臺山共享服務區項目建設現場時,看到施工人員正在焊接鋼筋,火花四濺,施工工作正在有序推進。「目前正在施工的是服務區北區綜合樓樁基工程。南區綜合樓和汽修間主體結構基本封頂,明年開春裝修。」
  • 電子天平基礎知識(三):之使用常識篇
    來源:網絡(侵刪)當你老是稱不準時,你有好好分析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嗎?
  • 宋初帝王對於南北地域格局的認識:南北文人的政治對立
    引言  在古代歷史上的南北之爭是指在北宋時期中央政壇上南北方士人群體之間的政治對立及其衝突對北宋政治產生的影響。北宋之間士人之間的政治鬥爭是十分激烈的,政治鬥爭中的地域問題也是十分突出,這也是為什麼南北方士人之爭正是這一時期政治鬥爭中的集中體現。
  • 電子天平誤差來源究竟有哪些,我們這就來說一說?
    很奇怪,為什麼電子秤、電子天平就不能做到零誤差嗎?電子天平已經這麼精密了,卻還是無法做到精準到極致這是為什麼呢?在這裡我給大家分析一下這裡面的其中的原因:一般情況下普通機械天平都是採用的是槓桿原理,那麼上面說的電子天平原理是怎麼構成的呢?
  • 數學啟蒙小實驗,帶娃在家自製天平秤,探究天平怎樣才能平衡?
    那你知道在電子秤出來之前,人們是怎麼稱量物品的重量嗎?今天憨弟就分享一個長得像蹺蹺板一樣的稱重工具,大家猜猜看是什麼呢?那就是天平秤。天平秤是一種用來稱質量的工具。收到《STEAM動手探索系列》書的小夥伴們,可以參考工程分冊24頁。
  • 引經據典,習近平總書記指引經濟全球化破浪前行
    ——(漢)無名氏《古詩》  釋義:  這是漢代一首五言詩,收錄在《古詩源》卷四中。「甘瓜抱苦蒂,美棗生荊棘」採用比興手法,意思是:再甘甜的瓜,其所連接的瓜蒂都是苦的;再美味的棗子,都長在荊棘上。  這個典故,旨在說明任何事物都難以十全十美。
  • 福特金牛座真的好評如潮嗎?它有何優勢?這篇文章給你詳細剖析
    大家好,今天給大家帶來的是《福特金牛座真的好評如潮嗎它有何優勢這篇文章給你詳細剖析》。當前汽車界風起雲湧,在購車選擇數不勝數的今天,消費者的購車需求差別很大。「長跑運動員」福特蒙迪歐,在銷量上不斷交出滿意的答卷。「十年無大修」的豐田漢蘭達,得到了廣大車主的一致認可。
  • 《武魂》:武術定義「平準」不是「天平」
    「天平」之說有悖王宗嶽「立如平準」之本意。辨析如下:  「立如平準」屬於比喻修辭方式。眾所周知,使用比喻修辭方式的前提,是必須用人們已經熟知的事物去直觀、形象地表達所要說明的事物。那麼,「天平」這一外來計量器具,是否能被王宗嶽所生活的那個年代的人們所熟知呢?答案應該是否定的。
  • 射手女+天平男,合適嗎?
    I'll be back紐扣最近真的TM的懶,基本上是喪的生活節奏,也不想每天講那麼多大道理,寫很有深度的文章,怕你們看的累,關鍵沒那麼多道理講
  • 看過這篇文章,你的水逆真的全都會退散
    水逆真的有那麼可怕嗎?等你看完這篇文章,可能你對水逆的恐懼就從此不再產生啦。水逆,簡單來說,就是水星逆行,因為水星和地球的軌道不同,從地球的角度來看呢,一年之中,水星會有三到四次的逆行,大概每隔三四個月就會發生一次,而一次,大概有20天左右,而且在佔星學當中呢,水星代表的是,交際交流,與人溝通,代表了一個人的語音,心智等類似的功能,所以水逆看似會給人有很大的影響。
  • 收藏這篇文章=拿下2020年所有必看推文
    (向上滑動啟閱)致讀者:2020年,我們一起看過385篇文章,我們和34197位夥伴在每個夜晚相遇。我們共同欣賞過58部好片、我們共同學習過52個藝考辭典、我們共同領略過30篇藝考經驗帖、我們共同查看過97篇藝考資訊…而且,不僅只有你我。
  • 辛棄疾:天平的兩端.
    今天想說的這個人,名叫辛棄疾。
  • 從韓劇《愛的迫降》看南北韓用詞差異,看看這部劇你有沒有白看
    因此在許多討論本劇的貼子中,除了充斥迷妹們跪求男女主角「原地結婚」的心願外,最多人提出的問題就是:「朝鮮真的是這樣嗎?」這篇文章實際上解答不了「朝鮮真的是這樣嗎?」的問題,不過我想從南北朝鮮詞語的差異來談談這部劇對於北韓的刻畫,是有用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