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初帝王對於南北地域格局的認識:南北文人的政治對立

2021-01-08 網易

  引言

  在古代歷史上的南北之爭是指在北宋時期中央政壇上南北方士人群體之間的政治對立及其衝突對北宋政治產生的影響。北宋之間士人之間的政治鬥爭是十分激烈的,政治鬥爭中的地域問題也是十分突出,這也是為什麼南北方士人之爭正是這一時期政治鬥爭中的集中體現。但是北宋正是處於古代歷史上南北勢力消長的關鍵時期,在經濟、文化表現出了經濟中心和文化中心的南移,在政治上表現則是南北兩大士人群體在政治上的角逐。

  北宋時期的南北地域問題主要表現在政治上,南北方士人在接觸和交往的過程中產生的各種各樣的矛盾,在此基礎上引發的政治對立和衝突。這其中的內容就包含了很多北宋南北政治地域格局的產生,南北士人群體的產生和發展,南北士人矛盾衝突形成的真正原因,南北士人演變的趨勢,不同階段的表現形式以及南北士人相關政治理念的變換。在唐代安史之亂後,南方的經濟文化逐漸開始發展成熟,從黃河流域東西政治力量的統合,中國地域因素由原來的東西對抗轉變為了南北競爭。

  

  北宋版圖

  北宋就是其中轉換的關鍵時期,北宋時期的南北士人群體圍繞著雙方的政治地位與政治、經濟利益展開了一系列的角逐。北宋初年北方存在了很多的文人與俠客混而為一、互相認同的風尚,這就顯示了當時用人政策的矛盾。並且北宋對周圍的藩屬國採用的的是弱化、取代和避開籍貫等猜疑措施,這就導致了在後來治理過程中因為領土快速擴張造成的地方架構缺少官員的困難。

  科舉制度是封建帝國中選拔人才最為重要的制度,北宋正值古代科舉制度發展的重要時期,而南北的地域之爭也成為了北宋科舉突出問題。宋太祖時期北方人一家獨大基本上是沒有南方人來參政的,但是到了宋太宗時期,南方人以不同的方式進入中央官僚之列,但主要的生源還是北方。宋真宗時期北人逐漸呈現一種衰落的趨勢,南人則有了崛起的狀態,這些變化正是官僚機構對不同時期對於不同地域勢力吸收和整合過程的表現。

  

  宋代科舉

  一、唐宋文人的選拔:唐代選拔制度影響

  唐宋時期的士人階層的身份發生了歷史性的變化,作為中國古代社會中的精英階層,士的身份是隨著歷史不斷變化的,在七世紀的時候士就已經是高門大族所左右的精英群體。而在北宋時期士已經成為了官僚,就在唐宋之際士人階層身份轉變的同時,內部分成了很多的變化。這是一個相當大而且十分雜亂的群體,他們有的曾經從文液壓儒,有的不學無術,有的擅長於政治。換言之,由於知識素養和能力結構的差異,晚唐五代的士人階層化為了文學士人、儒生和文吏等等。

  文學士人從東漢晚期開始文學創作興盛的局面和跡象已經開始逐漸明顯,並在漢末魏晉的時候、趨於大盛,而且還能夠在文人階層出現了獨立的文學觀念。所謂獨立的文學觀念能夠包含兩層意識,第一層認為文一種特殊的事務,與人類活動的性質不同。另一方面則是指文學,具有藝術的意味。獨立的文學觀念不斷發展的結果之一就是造成了一批擅長詩賦文章著作的文學士人。從南北朝到唐朝初期,文學之風進一步高漲,尤其是在武則天臨朝的時候,以詩詞歌賦為主要的考試內容的士人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視。

  

  開元盛世

  在這種崇尚文學的情況下,原來為政治需要而吸收人才的科舉制度逐步轉變成為甄選文人的典禮。整個社會看重文學的價值,形成了一種強烈的文學崇拜風氣。唐玄宗即位以後,經歷了一番勵精圖治開創了中國歷史上的開元盛世。在這種和平的年代,讀書人熱衷於詩詞文章的學習和寫作,傳統的歷史卻很少有人問津,通過進士詞科選拔出來的文學之士遍布朝中清要之職。上述在武則天和唐玄宗統治時期盛行的文學崇拜和文人文化,雖歷經安史之亂以降的多重打擊和波折,卻依舊未能折損其發展的勢頭。

  

《通典》卷《選舉三·歷代制下·考績》記載: 「當時海內無事,縉紳之徒,以能賦為賢,及門為貴。其望登朝也,如天之不可階而升,而言語侍從主文典憲之列,充其選者必第一流"

  

  北宋文人

  這是唐代政治文化的主旋律,即使是晚唐時期王綱不振、藩鎮割據的局面這種政治文化仍然是以朝廷上詞臣為核心的王流精英,源源不斷地向各地輸送、擴散。不過,長期的又是獨佔,使得文學士人成為了精英群體,與其他士人階層的矛盾是不斷的激烈。另一方面,為了應對安史之亂以後朝藩之間的各種政治關係,使得文學之士寫作的重心開始了畸形發展的局面,導致晚唐以來文學士人知識素養方面變得狹隘,失去了應對社會動亂和複雜的政治局面和能力。

  二、南方士人群體的形成

  南方地區的士人和官僚在安史之亂以前始終是沒有成什麼氣候,在唐代中後期,南方地區社會經濟文化獲得了相當程度的發展,南方的士人也逐漸開始了更多的政治參與。宋代的文人是集中了文人、學者、官僚三位一體的複合型人才,知識結構和格局都是宏大的。南方的士人表現出了一種文人化的傾向,首先南方地區戰亂比較少、相對的安定平和的政治局面有關,五代時期南方各個政權的統治者開始了與民休息的政策帶來了暫時的穩定。

  而這些統治者往往表現出禮遇文士的態度,,五代時期南方諸政權統治者都對招納文士十分留意,使得唐末五代很多文人文士,在北方地區政權頻繁更迭,戰亂不休之際,紛紛避難到南方地區這些局勢較為安定、統治者又禮賢下士的地區。

  

《舊唐書》記載:"接御士大夫,曲加禮敬,……於其所居第旁創為延賓亭,以待四方之士,遣人司守關徼,物色北來衣冠,凡形狀奇偉者,必使引見,語有可採,隨即升用;聽政稍暇,則又延見士類,設宴賦詩,必盡歡而罷,了無上下賤貴之隔"

  另一個方面值得注意的是,五代十國的統治者除了自身熱心提倡文學,甚至還自身積極參加文化活動,表現出崇尚文藝的傾向。與此同時帶來的結果也是南方諸國君主大多精於詩詞歌賦,向文人方向逐漸的靠攏,在這些統治者的影響下,南方的割據政權中聚集了一大批的文人騷客。經過統治者的大力招攬和提倡,南方地區的文化風氣遠遠比唐末繁盛,這些士人在參加政治的同時還進行吟詩作對,於是乎文化的種子在五代時期的南方地區開始生根發芽、茁壯成長。

  

  五代十國版圖

  由於五代十國時期南方政權內部社會環境是相對穩定的,再加上統治者往往推行保境安民的政策,社會經濟隨著開始了恢復發展,城市文化也是昌盛起來。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統治者也是注重搜集圖書、興建學校,在這種優越的生活條件先,出現了一批不在於追求功名利祿的士人,開始了廣泛的遊玩,沉迷於詩詞應和,而且文人放蕩不羈,表現出與前代士人大不同的精神面貌。受"文人化"傾向的影響,再加上較為安逸的生活狀態,五代時期的南方士人還表現出"文學化"知識結構和素養。與北方文學之士多擅長實用性文章不同,南方士人往往熱衷於倡導純文學性的詩詞歌賦寫作,並在這些方面取得了輝煌的成就。

  三、宋初的地緣政治與南北政策

  北宋是出於唐宋社會大變革的關鍵節點,繼承了晚唐五代以來紛擾不安的政治局面和政治遺產,中原王朝的內外地緣政治結構由此發生了變化。北宋建立之初的內外政治環境是十分惡劣的,宋太祖趙匡胤雖然全盤接受了後周的疆土,但是還有很多別有用心的實力派軍閥在佔據,號為北漢,始終與北宋對峙。南方地區更是政權林立,大大小小的政權數不清楚,雖然這些地區有了分裂的傾向,但是從歷史淵源來說性質確實有所不同。

  

  五代十國戰亂

  唐末五代帝王頻繁更迭的歷史表明對於北宋來說承接北方中國區域範圍才是問題的關鍵,宋太祖面臨的困境也是這兩個區域:南北兩大塊區域。北方藩鎮割據和武將跋扈,南方則是政權林立,宋初的時候君臣採取了因地制宜的處理方法,採取了穩定政權和統一全國的政策,事實上是有南北方兩個面向,這種不同的處理對策可以概括為南北異束。。無論是基於地緣政治的宏觀布局,還是"攘外必先安內"的現實考慮,宋太祖君臣不得不解決的首要任務必然是底定中原,而第一步正是消除對北宋政權具有一定直接威脅的武裝力量。

  

《續資治通鑑長編》記載: "天下自唐季以來,數十年間,帝王凡易八姓,戰鬥不息,生民塗地,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為國家長久計,其道何如?"

  

  《續資治通鑑長編》

  徹底消除導致唐末五代政權頻繁更迭與地方分裂的因素,是北宋集權政治得以實現的必要前提,也是宋初君臣的頭等要務。從宋初君王對於南北兩大區域採取不同措施的檢討可以看出宋初君臣第一任務就是鞏固自身新生的趙宋政權,在此基礎上方能進一步開拓進取,統一中國。最重要的是來源於唐末以來帝王頻繁更迭的歷史教訓,以及繼承後唐以來消除混亂重建統治秩序的努力。

  總結

  南北士人之爭的關鍵是在於特定的社會政治情境下,才能把握其中的核心內容和演變趨勢,從而充分認識其北宋政治的互動程度及其實際的意義。安史之亂以後,隨著南方地區經濟、文化的逐漸發展成熟,中國的地域格局徹底完成了從東西對峙格局向南北競爭格局的過渡,主導中國社會長達數個世紀的門閥士族也在唐宋之際逐漸消融。科舉制度的巨大發展使得南北士人開始在國家政治方面有同等的競爭機會,因此按歷史背景上來說,北宋時期的南北之爭是一種正常的現象。

  

  安史之亂

  北宋的建立和鞏固主要是承接了北方中原地區唐代的政治,再加上北宋功臣群體在政權建立和統一事業的貢獻,因此趙宋的帝王根據南北兩大區域在國家戰略中輕重地位不同,制定了重北輕南的低於政策,這種政策下,北方士人佔據了北宋政權的主導地位,而且選人用人方面也是多為北人。

  另一方面宋太宗為了擴大自身的統治基礎,大規模的開始了科舉取士採取了大量的士人群體的政治熱情,善於詩詞歌賦的南方士人藉此機會開始迅速崛起。宋太宗朝南方士人在科舉考試上的高歌猛進,及南方降臣待遇的改善和政治地位的提高,引起了原本佔據優勢地位的北方士人群體的警惕。後者開始對南方士人進行壓制和排擠,不甘示弱的南方士人也迅速做出反擊,雙方圍繞著宋廷中樞權力再分配和科舉取士問題展開一系列的交鋒。

  參考文獻:

  《通典》卷《選舉三·歷代制下·考績》

  《舊唐書》

  《續資治通鑑長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肖像速寫:通過南北交點認識自己(上)
    當我們要通過星盤認識一個人或者探索自己的時候。其實如果不從推運的角度考量,去認識一個人最直觀的辦法可能是去探索他的月之南北交點。如果上升、太陽、月亮等佔星元素它們表現的是一個人的「我」,那麼南北交點其實表明的是一個人的「道路」。它們或許是你「從哪兒來」又「到哪兒去的」的模型。不知道自己南北交點的小夥伴們,可以打開「準了」輸入生日查詢到自己的南北交點。
  • 情侶合盤實例:南北交點與愛情
    對於一個完全陌生的人,產生莫大的好感,在對方身上找到熟悉的感覺,並且強烈地被吸引,的確是一件科學無法解釋清楚的事情,這和多巴胺無關,和荷爾蒙無關,和長相身材都無關,只是單純地覺得,這個人與我有緣,我們必須在一起。長期的情感諮詢經歷告訴我,南北交點在關係合盤裡扮演的重要角色應當引起我們的注意,更應該對南北交點所起的作用進行統計。
  • 肖像速寫:通過南北交點認識自己(下)
    南北交點,是指地球運行軌跡平面(黃道平面)與月亮運行軌跡(白道)的交點。它是兩個虛點。但是月亮代表著一個人內在的需求,月亮在個人命盤上面的起落,預示著個人需求的變化。南交就代表著你本來是什麼,而北交預示你將成為什麼,由去到來,所以南北交點往往會展示我們的一些個人特質、我們將經歷的蛻變。因此了解南北交點,能夠幫助我們更好的了解自己的概貌。
  • 維諾拉:被過度解讀的南北交,我們應如何正確看待南北交
    作為一名職業的佔星師,維諾拉在諮詢中總能碰到好多求助者,她們總是在焦慮一些問題,諸如如何協調南北交的問題,儘管他們對這南北交了解的並不深入,但這個關於前世與晉升神秘的問題總是孜孜不倦的想要去嘗試。在業內,關於南北交的問題很少有專業的、科學的解釋。甚至有許多佔星的小夥子小姑娘動不動就拿南北交的問題說事,儘管她們並不完全理解。
  • 南北經濟的天平何以大幅失衡:產業結構還是人文環境?
    其後,滄海桑田、物轉星移,中國從農業社會步入工業社會,其間還有著種種自然和人為的人口遷徙,但都沒能撼動「胡煥庸線」確定的人口分布格局。2000年第5次全國人口普查發現,「胡煥庸線」兩側東南和西北的人口比例分別是94.2%和5.8%,與65年前相差不到2%。另一條天然的分界線是「秦嶺-淮河」一線,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中國南北地理分界線。
  • 南北區域經濟天平真的難以平衡嗎?這篇文章說透了
    為了均衡南北發展,有了大運河(隋唐)、京杭大運河(元明清)源源不斷地將南方的糧油、物產等送往北方城市。中國大部分河流自西向東,經濟版圖本應該也是東西向的流域經濟,但長達2000多公裡的大運河卻完全破除了封閉的流域經濟體系,重塑了一個南北向的經濟大動脈,從而將中國政治-經濟格局牢牢地穩固下來。
  • 秦嶺,唯有中國有南北,霜降,柿柿如意
    初霜的到來,既是秋收的結束與冬藏的開始,也是秋色最後的呈現,低溫有利於植物液泡中花青素苷的合成,而花青素苷則使得秋擁有了「霜葉紅於二月花」的絢爛紅色,只不過在霜降時節,最動人心的色彩,卻來自於累累碩果的收穫,那就是被稱為凌霜候的柿子。 我們的霜降節氣之旅,也正是追尋著初霜的到來,在酬報萬物的收穫中一路前行,既尋找著秋收的喜悅,也迎接著節氣的變遷。
  • 星知識:通過南北交點看你的宿命戀人
    在探究南北交點與宿命的關係之前,我們複習一下星盤的知識來更好的認識宿命與南北交點的關係。何謂南北交點呢?其實北交點與南交點是月亮軌道與黃道的兩個交點,永遠都是成雙成對的一個交軸,宮位星座度數一定是對稱的。
  • 魏文帝曹丕:究竟是腹黑的無情帝王,還是質樸的性情文人?
    七步成詩的典故雖然未必是真,但黃初年間曹植多次徙封,遭到了曹丕的嚴格防範和迫害,卻是事實。不誇張的說,如果不是母親卞太后的阻力,曹植能不能活下來還是個未知數。其次是對宗室的軟禁。在這場鬥爭中,曹彰等人在關鍵時刻也給予曹丕一定的壓力。因此上位之後,為擔心類似的事情發生,曹丕雖將宗室封王,但卻形同軟禁在王府。地方官吏、宗王屬官都是皇帝的耳目,隨時監視著宗室們的一舉一動。
  • 古代有哪些超級無敵的地域黑?語文課本上都出現好幾個
    一、先秦時期的地域黑(一)宋國要說先秦時期被黑的最厲害的諸侯國,首當其衝的是宋國(現位於河南商丘一帶)。宋國人為中國的成語寶庫貢獻了很多寶貴的成語,如「揠苗助長」講的是宋國的農夫急於求成去拔禾苗,結果禾苗全部死了;「守株待兔」也說的是宋國的農夫遇到了一隻兔子,兔子撞到樹上死了,莫名其妙撿了個便宜,就天天坐等不勞而獲的故事。
  • 年度最重磅星象:下月南北交換座雙子射手
    南北交在佔星學中與宿命、業力、靈魂進化緊緊相關,顯示了靈魂進化的來由和目標。不管是在中國傳統七政四餘、西洋佔星、印度佔星中,本命南北交和流年南北交所在的位置,都會對運勢產生巨大的影響。真實南北交(True Node)即將在5月4日換座,平均南北交(Mean Node)會在6月5日正式換座,從巨蟹-摩羯軸線,換入到雙子-射手軸線,2020年5月開始,直到2021年12月,南北交都將停留在此。
  • 南北年夜飯大pk,美食麵前實在難分高下,但差距絕非一星半點啊!
    每年我最盼望,也最喜歡這一刻,而且我更喜歡的一件事就是去網上看大家對於年夜飯的討論,這仿佛變成了亙古不變的話題,每年都是那麼的激烈,更有意思的是聊著聊著,逐漸有了火藥味,變成了互懟,你一言我一語誰也不示弱。俗話說:十裡不同風,百裡不同俗。更何況我們的國家地大物博,每個地方的風俗有所不同,而這種風俗因地域不同表現的更明顯,主要呈現在南北差異上。
  • 等溫線、年降水量線北移,地緣經濟在變,淮河還能劃分南北嗎
    淮河是中國地理標識、南北地理分界帶,是我國亞熱帶和暖溫帶分界線、亞熱帶季風氣候和溫帶季風氣候分界線、溼潤區和半溼潤區分界線。回顧往事,看淮河如何過渡南北地理氣候、山水環境、歷史文化、社會生活;再看現在,一月0℃等溫線、800毫米年降水量線北移,地緣經濟在變化,淮河劃分南北有什麼新意義。
  • 聊聊過去一年半的南北交巨蟹摩羯天象(下)
    2018年11月南北交換座進入巨蟹-摩羯軸線,微觀上,摩羯和巨蟹堪稱2019年最慘星座,很多人都感覺進入人生低谷,土冥的碾壓,南北交的擾亂,日月食都在這個軸線發生。過去一年半的南北交天象在個人發展和情感婚姻層面,對巨蟹座造成不小的衝擊,是近些年來巨蟹在情感上最為苦悶,最難結婚和戀愛的一年。
  • 南北豐田大內鬥,是兩敗俱傷還是……
    當然,這已經不是南北豐田第一次撕破臉皮了。豐田與中國市場的關係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世紀六十年代,然後乘著改革開放的東風成為了國內消費者所熟知的品牌。不過,在國產化的這件事上,豐田又來得很晚。說了可能沒人會相信,豐田真正以控股身份在國內投放的新車是2003年的威馳。而在此之前,豐田更像是一個國際共產主義戰士,將先進的車型和技術輸入到了國內。
  • 南北年夜飯大集合,家家戶戶各有特點,你更喜歡南方的還是北方的
    南北年夜飯大集合,家家戶戶各有特點,你更喜歡南方的還是北方的?除夕已經過去了,很多朋友也曬出了家裡的年夜飯,可以說天南海北各有特點。有的精緻,有的溫馨,每一桌都很接地氣,我覺得這才是我們老百姓的餐桌。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些年夜飯的不同之處和相同之處吧。
  • 《孽債2》導演回應 新版要「南北通吃」
    回應:新版要「南北通吃」   在《孽債2》中,觀眾反映,說上海話的少了,5個長大成人的知青孩子都說普通話,只有吳冕、王華英等長輩演員才在生活對白中不時冒出幾句滬語。為此,很多上海觀眾都覺得《孽債2》的上海味道淡了,製片方負責人表示,《孽債2》採用了與第一部相同的舉措,也分上海版和全國版,現在播出的版本已經是上海版了。
  • 築新城挑戰地域宿命
    「黃河水患與豫東水城」系列之三  □首席記者 姚偉 實習生 張丹洋 文圖  引子  PREFACE  一組關於虞城縣老城的數據,讓我們感覺其格局的不尋常:護城堤南北、東西間的距離,都是1300米左右,城區南北780米,東西725米。由此可知,護城堤與城區之間的水面,平均寬度在260米以上。
  • 它被稱為「東方金字塔」,九座帝王墓組成的正是一個北鬥星的圖案
    它被稱為「東方金字塔」,九座帝王墓組成的正是一個北鬥星的圖案被稱為「東方金字塔」的西夏王陵,位於銀川市以西約40公裡的賀蘭山東麓。陵區東西寬4.5公裡,南北長10公裡,總面積近50平方公裡。陵區內共有9座帝陵,約250座陪葬墓。
  • 【星座控】月亮南北交在處女、雙魚,還前世債
    土星4宮合天底、火空且天王4宮,加之月木在摩羯合海王射手在5,對於一個娛樂圈明星而言有著得天獨厚溫潤的優勢,並且惹人愛憐。月摩羯出美女帥哥,也難怪佟麗婭長得這麼好看。但4宮看上去難免令人有些觸目驚心。不過金木、金土的正相位帶來桃花、關係之中的正面效力和穩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