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北京市大興區在居民議事廳的基礎上,創建「拉家常」議事會工作機制,以居民關注、關心的熱難點問題為導向,切實落實中央的社會治理整體思路,將「接訴即辦向主動治理轉變」,提高社區群防群治水平,營造社區善治格局。
在基層社區工作當中,一般都是「有訴有辦」,讓人民群眾反映的問題件件有回音、事事有著落,推動人民群眾生產生活問題的解決,推動社會各項事業有序進行,促進社會和諧進步。
大興區為了進一步推動解決人民群眾的痛點,以「拉家常」議事會工作機制提升基層社區治理水平。一方面,社區「聞風而動、接訴即辦」,對居民訴求積極響應、全力解決;另一方面,社區深入群眾之中進行主動治理,從源頭上解決群眾的操心事、煩心事和揪心事。
觀音寺北裡社區:心繫群眾辦實事暖心服務解民憂
為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解決好群眾身邊的大小事,搭好街道與民眾間的「連心橋」,觀音寺北裡社區以居民需求為導向,全力做好「接訴即辦」工作。
家住觀音寺北裡社區的居民反映,自家自行車被小區物業工作人員推走導致遺失,與物業經理溝通後遲遲未予解決。觀音寺北裡社區接到訴求後立即處置,居委會主任陳書玲第一時間聯繫反映人了解情況。
12月17日,陳書玲帶著樓道「監控視頻影像」來到反映人家中,與居民共同查看視頻。經反覆確認,發現「丟失」自行車實為長時間放置不騎,自行車身生鏽導致外觀改變,車鎖生鏽故而不能開鎖,並未丟失。
「失而復得」之後,陳書玲又耐心地向居民講解了破舊自行車長期停放在樓道內的不妥之處,並且幫助居民用自行車兌換了兩袋大米,居民表示非常滿意。
興政西裡社區:及時響應「提速度」源頭治理「顯溫度」
聞風而動、快速響應是「接訴即辦」工作的關鍵。2020年1月29日大年初五晚上22時,社區接到派單:居民王先生反映自家樓門租戶比較多,不清楚是否有高風險地區返京人員,自己十分恐慌,情緒非常激動。社區書記立即聯繫居民了解情況,然後一邊核查返京人員信息,確定只有一名男孩兒從河北回來,一邊趕到現場進行核實。核實清楚,工作人員細細的將核實結果告訴王先生。王先生說「現在疫情這麼嚴重,你們來了我們就踏實了!」
為了從源頭上減少訴求量,社區推行居民公約制度,倡導發動居民參與社區治理。建立「拉家常」居民議事會,打造了一個社區與居民、物業、政府職能部門之間溝通交流、議事商討、解決問題的平臺。通過這個平臺,解決樓頂瓦片鬆動、路面不平、下水道堵塞等實際困難,做到主動作為、未訴先辦。
「各位居民朋友,今早小區變壓器燒損,目前正在搶修,請大家耐心等待,為您帶來不便敬請諒解。」這是一條在小區循環播放的語音提示。6月26日天剛蒙蒙亮,興政西裡小區發生停電,居民第一時間在社區微信群裡向社區反映,社區迅速查找原因,聯繫供電部門,並且通過微信群、語音廣播實時向居民播報維修進度,為居民解決臨時生活困難。此次停電共影響居民766戶,搶修歷時14個小時,未接到居民投訴。
興豐街道:接訴即辦讓居民不再為充電犯難
家住興豐街道三合南裡社區7號樓的居民向12345市民熱線反映社區電動車比較多,充電難的問題。興豐街道辦事處安全科負責人郝源昌接到12345投訴件後到社區調查情況。
7號樓居民共200戶,有60戶居民有電動車,據三合南裡社區黨總支書記張淑娟介紹,居民解決電動充電問題主要通過飛線充電,社區工作人員在日常巡查中看到飛線充電的會進行勸阻,居民也反映沒地方充電,問題難以解決。
郝源昌和張淑娟到社區進行巡查走訪,在6號樓下看到一輛電動車正使用從三樓引下來的充電線進行充電。郝源昌與居民「拉家常」式釋法說理,告知租戶飛線充電是違法行為並且會受到處罰,租戶聽說要罰款,情緒比較激動,在經過工作人員的勸說教育後,租戶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並主動把充電線交給工作人員。
為了解決三合南裡社區電動車充電難問題,郝源昌聯繫北京市某充電樁安裝企業客戶經理何健到現場勘察場地,並與物業共同探討如何解決充電問題並初步確定解決方案。解決方案經興豐街道工委會討論決議通過後,12個電動充電樁在2天內安裝完成,妥善解決了三合南裡社區電動車充電難問題,得到居民的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