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的最終結局都是死亡,為什麼我們還要活著?

2021-01-19 老李侃教育

那年,聽到醫生告訴我,重病的母親只剩半年時間了。這是第一次這麼近距離地接觸死亡。夜深人靜的時候,我時常想:為什麼人要死?人死了是去了哪裡?真有靈魂嗎?

我沒有答案,想著如果我 死了,就再也不能看到我的親人和孩子了,甚至我最喜歡的吃的玩的都與我無緣了,甚至說一切願望都將隨死亡而終止,這多麼讓人害怕啊!

我不禁困惑:如果每個人的最終結局都是死亡,那為什麼我們還要活著?

我翻閱了一些書籍,想在書籍當中尋找到答案,隨著閱歷的不斷增長,我漸漸認識到:死亡意味著有限的年華不可預知的終結,會讓人感到擔憂、恐懼甚至絕望。可是,當我站在死亡的角度重新審視現在的生命,我發現本來習以為常的、不起眼的東西變得珍貴和美好起來了。

從那一刻起,我開始認真對待生命的每一天,努力讓它變得豐富、充實和有意義。

古人云:「水火有氣而無生,草木有生而無知,禽獸有知而無義,人有氣、有生、有知,亦且於義,故最為天下貴也。」

母親去世後讓我感覺自己老了許多,自己做事也更加穩重了許多,但更重要的是對生命的敬畏。

生命來之不易。在地球上,各個角落,千姿百態的生命競相展現自己的活力,草木無知都要展現自己,原來生命本身就是大自然的奇蹟。萬物的生命都是在無數的偶然性中產生,父母給予我們生命,這一點我們每個人都是幸運的。

「人生不售來回票,一旦動身,決不能復返。」是的,生命是不可逆的。從小到大,從嬰兒到兒童,又從兒童到少年,從少年到青年中年,生命的時光一去不復返,如同滾滾長江東逝水。

生命也是短暫的。在時間的長河中,其實,我們每個人的生命都很短暫,「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過隙,忽然而已。」

母親去了,我們每個人都無法抗拒生命發展的自然規律。死亡是人生不可避免的歸宿,它讓我們感激生命的獲得。

從今以後,我要從容面對生命的不可預知,更加熱愛生命,熱愛生活,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奮鬥和奉獻之中。

新冠疫情發生以來,我們集中340多支醫療隊、42000多名醫護人員馳援武漢。廣大醫務工作者不懼風險、義無反顧,他們發揮了火線上的中流砥柱作用,特別是84歲高齡的鐘南山院士、人民英雄勳章獲得者,他多次奮戰在疫情的最前線,研判疫情,傳播專業觀點,帶領團隊加緊攻克科研難關,他們一個個都是疫情當中的「最美逆行者」。

當人的生命遭遇不可抗拒的自然災害、人為災難、不可預知的結束……我們會感受到生命是脆弱的、艱難的;當我們萬眾一心,為挽救生命而努力,為守護生命而拼搏,為悼念生命而默哀……我們又體會到生命是堅強的、有力量的,生命是崇高的、神聖的。這就是我對生命敬畏的原因。

當我們對生命懷有敬畏之心時,我們才會更加珍視它。我們的生命都是寶貴的,每個人的生命都比金錢、權勢等更重要,生命的價值高於一切。

一位生命哲學家說:「善是保存和促進生命,惡是阻礙和毀滅生命。」我們不漠視自己生命的同時,也不漠視他人的生命,謹慎對待所有生命,哪怕是一花一木,才會尊重、關注、關懷和善待身邊的每一個人。

敬畏生命是發自內心的自願選擇。我們對待他人生命態度,表達了我們是如何看待自己的生命。因此,當我們能夠與周圍的一切生命休戚與共時,標誌著我們走向了道德的生活。

相關焦點

  • 《尋夢環遊記》一堂死亡教育課:為什麼有的人死了還活著
    他看到在鮮花鋪滿的道路那頭走過來的親人,那些已經成了骷髏,但仍有情感有思想的親人們,那些血濃於水的情親,不是死亡能夠切斷的。對於皮克斯主創花費六年時間製作如何精益求精,我們不做詳談,還有影片內容,之前有很多文章已經有非常詳細的解讀,因此,我們主要想講講這部作品背後傳達的對死亡的價值觀,是非常可貴的。這是拍給所有人看的動畫片,也是大人小孩都可以上的「死亡教育課」。
  • 深度:人活著有什麼意義?人為什麼活著?一個人怎樣才算是成功?
    沒有他的世界依然是紅塵滾滾,但王小波究竟是改變過這個世界——他的文字穿透了時間和死亡,在我們的心房流淌。之所以想起王小波,是因為今天看到一個問題:人這一輩子都是一樣的上學、工作、生兒育女,然後是不可避免的死亡,那麼,人活著有什麼意義?人為什麼活著?一個人怎樣才算是成功?乍一看很簡單,哲學上,書本上,雞湯裡,都有很多的答案。
  • 張藝謀《活著》裡面,徐富貴為什麼而活?
    徐富貴為什麼而活?我們先來梳理下這部電影的劇情。《活著》這部電影改編自餘華的同名小說,經張藝謀導演的鏡頭用了一個最平凡的方式講述了一個平常家庭的故事。這部電影在當時獲得了坎城國際電影節評委會獎和男演員獎。活著就是一切!用這幾個字可以概括這部電影。
  • 人為什麼要活著?這是我聽過最棒的答案
    您是否曾經思考過這樣一個問題:人類為什麼要生存?很多人都想過這個問題,也應該多想一次,畢竟人生路漫漫,沒有人真正懂得生命存在的意義。我們對生命起源有一些認識,宇宙也有一些認識,但當你透過這些來思考生命的起源時,你會發現許多東西都是空洞的,這是一種假設:我們生活在地球上,而地球存在於宇宙中,我們在地球上,人類看起來已經很小了,但在宇宙中,地球也只是小一點,所以仔細想想人類真的很小嗎?那生存的意義又該怎樣去發掘呢?
  • 隨筆:死亡從來都不是最終的告別
    有人曾說,一個人的死亡可以分成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停了心跳,腦死亡,也就是醫學上所認知的死亡;第二個階段卻是下葬,肉身離去,在交際圈上廣而告知的死亡,至於最後一種,卻是被所有人給遺忘了的死亡。不知道這樣的一種說法會被多少人所認可,但最少我卻是認可這樣的一種說法(或者更正一點的說,是認可最後一種階段的說法)。
  • 今天我們說說,人活著是為了什麼?這個的永恆的話題
    但是,我以為,無論哪一個人,無論你為什麼而活,你存在這個世界多久,你生命的最終追求都是為了提升現有生命的層次和境界。我們每個人來到這個世界走一回,都要想清楚自己為什麼而活,自己人生最終追求的目的是什麼,因為關於這個問題的不同思考和不同答案,直接影響你一生的生命走向和最終的人生價值的實現。
  • 有些人活著,但他已經「社會性死亡」了
    「如果我們要呆在這裡,就必須要有記得我們的人,跟別人分享我們的故事。但是已經沒有人能分享他的故事了,因為他已經被遺忘了。如果世界上沒有人還記得你,你就會徹底消失,這就是我們說的最終死亡。」這裡提到的最終死亡,就是「社會性死亡」,也就是被人們徹底忘記。大多數時候,我們不怕死亡,只怕被遺忘。
  • 紅樓夢裡花襲人的結局最好?別做夢了,她活著比晴雯死了還要慘
    現在總有一種說法,認為紅樓夢裡的人物有幾對結局是比較好的,比如賈芸與林紅玉,又如花襲人與蔣玉菡。那麼根據脂批可以得知,在八十回後賈府衰敗,花襲人嫁給蔣玉菡,而且二人還曾供養過寶釵寶玉夫婦一段日子。所以相比較死去的來說,花襲人的結局是好的。
  • 《活著》:也許,只有過得不好的人,才會想為什麼活著
    人生八九分不如意,只有那一兩分的甜才是我們日復一日的意義。一個人活著究竟為了什麼?在少年得意時,沒人會去想這些無聊的問題。隨著年齡的增長,慢慢的有的人開始遇到坎坷,於是這些人在夜半無法入睡時,開始思考這個深奧的問題。等閱盡人間事,兩鬢斑白時,也就自然明白人為什麼活著了。
  • 2020:關於活著,死亡是最好的老師
    所有我想在活著的時候,先給彼此的關係補上一個溫馨、美滿的句號。」 老馬的故事,讓我感受到了一種向死而生的力量。 疫情的到來,很大程度上拉近了我們與死亡的距離;但同時,它也促使著我們重新去思考,活著的意義。
  • 身患癌症,他請來3000人見證死亡:抱歉,我還活著
    在死亡面前,我們是不是總習慣叩問一個「為什麼?」,可是,叩問之後的迴響又是什麼?怒罵?絕望?還是笑對?日本有位樂隊主唱一生只活了53年,卻膽敢給出答案:「餘命什麼的,都由我來決定!」不管到哪裡,Inoma都是可以給大家帶來快樂的存在。「總是感覺他還在的樣子。」朋友說。
  • 老九門每個人的結局是什麼,張啟山為什麼要滅老九門?
    作者南派三叔並沒有點明這個原因是什麼,有的人說是為了保護張家的秘密,也有的人說是為了保護核心人物才不得不清除掉邊緣人物。 張啟山是自然死亡的,雖然他的父親是張家人,但是他的母親不是,所以他不能長生。根據小說可以推測出,張啟山活到了100多歲,然後自然老死了。由於張啟山的副官張日山是純正的張家血統,所以在張大佛爺去世後,副官依舊在做著張大佛爺交給他的任務。
  • 死亡之後每個人都要經歷7大地獄審判,會有多少人能通過呢
    大家好,我是派大星眾所周知,每一個人都要經歷的必然事情就是生與死,那我們死亡以後的事情呢?到底是煙消雲散,還是轉世投胎?還是上天堂或下地獄呢?現在大多數人愛拿著手機消磨時間,但你不可說他們沒有上進心,沒有為美好的生活而努力。同樣地,有些人喜歡自己現在的生活,享受自己的快樂,所以活得淡然。這個地獄是我覺得每個人都幾乎過不去的地獄,每個人都有懶散的時候無論怎樣,請自己內心給自己一個判斷,努力去實現自己的理想,生命不要浪費在自己厭惡的人和事情上。
  • 餘華《活著》:福貴一家幾口都去世了!他為什麼還孤獨的活著?
    餘華在《活著》自序中說:一位真正的作家永遠只為內心寫作,只有內心才會真實告訴他,他的自私和高尚是多麼突出。我們可以這樣理解:了解自己的過程也是了解世界的過程,只不過在了解自己的過程中是一個長期和痛苦的過程。於是餘華用不斷的寫作,逐漸地打開心扉,使自己與書中的人物進行近距離的親密交談。
  • 餘華《活著》好比悲慘世界:富貴病,窮病,是我們退無可退的宿命
    老天對福貴太過殘忍了,把他身邊的人一個個都給奪走了,可福貴沒有放棄活著,在經歷了一個又一個接踵而至的苦難後,他又倔強地生活了很久。當所有的苦難都疊加到一個人身上,死,似乎是最容易的選擇,但福貴卻選擇了好好活著。經歷了那麼多悲歡離合,福貴依然能淡然地講述他所經歷的一切,我們又有什麼理由不選擇好好活著呢?
  • JOJO5——淺談滾石篇「每個人都是命運的奴隸」
    「每個人都是命運的奴隸,我們做的只是將其解放出來」在老闆進入無限死亡後,小隊進入滾石的回憶篇,「命運的奴隸」出自米開朗基羅的石膏作品,也就是OP中出現的石膏雕塑,暗示從思想的束縛中解放的苦難之路,而雕塑後小隊成員皆被鎖鏈束縛後又掙斷鎖鏈也同樣說明緝毒小隊同命運反抗的艱辛。
  • 生命的歸宿是死亡,那活著有什麼意義?看醒了無數人
    我們的城市從來不乏深夜還亮著燈的角落,以及電腦屏幕後落寞的身影。我們在早晚高峰時湧入人潮,然後行色匆匆地奔向工作崗位和家庭......人的一生總是不停地在追逐,在奔走,甚至有時候連我們自己都不知道在追逐什麼。直到有了點生活閱歷後,我才明白:我們生命中所有的努力和自律,都是為了追求自由。「人遲早要死去,那你為什麼要活著?」
  • 人的死亡為什麼被叫做「咽氣」?
    對於死亡,人們有多種不同的叫法。其中,最常見的一種說法叫「咽氣」,也說「咽下了最後一口氣」。人的生命真的是以咽下最後一口氣作為終點嗎?慢性衰竭死亡前出現的系列呼吸變化自古以來,人們就觀察到呼吸是生命最基本的特徵,呼吸停止是死亡的最直接的徵象。因此,當判斷一個人是否還活著,往往伸手到鼻孔測試是不是還有呼吸。
  • 餘華:勤勞可愛的人都死了,敗家子到老還活著,這就是生命的意義
    很多人都曾在心裡偷偷發問過:人,究竟為什麼要活著?身邊有位朋友對此倒是很平靜:人生之不如意十之八九,這便是人生。餘華寫過一本書叫《活著》,讀完才知道人命真的如同稻草。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敗家子」福貴活著,勤勞可愛的人死了餘華這本《活著》,講敘的是老農福貴的辛酸一生。出身於富貴人家,家資豐厚。
  • 鬼滅之刃漫畫迎來最終結局,很多人卻說看不懂,讓小編為你分析!
    鬼滅之刃漫畫版在205後,正式完結了,這一完結,有很多小夥伴覺得是爛尾,十分不滿意這個結局,還有一部分的小夥伴吐槽什麼鬼,都沒看懂,沒看懂不要緊,接下來小編要和大家分享的就是鬼滅之刃漫畫版的最終話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