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隨筆》看書
清明時節青山外,青山所址先人地。
先人地前諸影緬,三杯清酒三盞茶。
——題記
在我國,對於死亡這一事物向來是既重又避,重是因為在我國向來有重死重喪也重葬之習,避卻也因為死終歸不是一件什麼好美的事物,故向來為人們所諱言。但生老病死乃是自然規律,卻也是誰也避免與逃脫不了的。
有人曾說,一個人的死亡可以分成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停了心跳,腦死亡,也就是醫學上所認知的死亡;第二個階段卻是下葬,肉身離去,在交際圈上廣而告知的死亡,至於最後一種,卻是被所有人給遺忘了的死亡。不知道這樣的一種說法會被多少人所認可,但最少我卻是認可這樣的一種說法(或者更正一點的說,是認可最後一種階段的說法)。
逐是也就有了這一篇的提名《死亡從來都不是最終的告別,遺忘才是》
今天又是一年之中的清明節日,在清明這樣的節日裡,雖然有著遊玩,踏青等習俗,但最被人所重視卻依舊是祭祖掃墓,弔祭緬懷逝去之人的重要節日之一。
對於很多無神論者而言,可能大都會覺得奇怪,都以然死去,化成了灰,從某種理論上而言,這世間根本就不再存有這樣的一個人物,那麼,要何必要去執於祭祖掃墓弔祭呢?
對於有神論者而言,卻大都是希望能通過這樣的一種方式,好讓身處別一個世界的人們,知道還有人,記得他們。
書寫到這的時候,突然問了自己一聲,我是有神論者還是無神論者呢?
然後自己也茫然了。就好像祭祖掃墓,從來都不是為了能得到祖先或是先人的保佑或是祝福,還是別的什麼,只是因為那裡葬著一位對於自己而言頗為重要的人物,僅此而已。
也曾有過朋友問過自己這樣的一個問題,若是回去祭祖掃墓,你最想說些什麼?
因為很少有人會問這樣的一種問題,所以在當時有些發愣,腦海中也閃過很多答案,可是最終卻突然回想到,自己每一年回去拜祭母親,掃墓之時,自己所說的通常都是:「媽!又一年了,又是清明了,孩子回來看看你了……」
人的死亡其實真的不能算是最終的告別,因為可能如諸般有神論家所說的那般,前往的別一個也不知道實際存不存在的世界,或者也可以說是如我這般的存入到心裡與腦裡。
所以,哪怕是人不在了,死了。可是,在我的心底下卻終歸覺得還活著,只不過是轉換了別一種形式,別一種意義的存在著。既然存在著,那自然也就不能算是最終的告別了。
不過我想,若是待得那天,忘了!
那時,哪怕便是存活著,哪怕便是再度相遇,沒有了那一份曾經的記憶,遺忘了曾經所有一切,那見或不見,活著或是死去,其實在自身記憶消逝的時候,就以是最終的告別了。
……
文:看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