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2月27日,喜子和漢生到陝西省藝術學院報到。陝西省藝術學院位於西安市南長安路,北依省體育場,南鄰小寨,對面是公路學院,由西安音樂學院和美術學院合併組成。當時設有音樂系、美術系、師範系和戲曲系。秦腔演員進修班有45名學員,來自陝西各地區和縣文工團,還有澄合礦務局的學員。年齡都在20歲左右,最大的29歲,最小的15歲。戲曲系有38名教師,分為文戲、武功、樂隊三個教研組。系黨支部書記張作棠,班主任是張文軒和王寶琴。有陝西著名的秦腔表演藝術家史雷、馬蘭魚和著名學者、書法家茹桂等老師授課。3月1日上午召開戲曲系師生見面會,下午學院舉行開學典禮。主要課程有樂理、視唱、文藝思想、戲曲理論、秦腔音樂、排練常識,練功有毯子、架子、把子基本功。
在進修之前,關心喜子的同事說,練武功沒前途,嗓子不亮,最好學樂器。他申請轉音樂系未準,回城固取來大提琴,4月1日開始練習。戲曲系無大提琴教師,拜師範系一位府谷縣進修大提琴的老師輔導。喜子帶薪進修,每月36元工資,給母親10元生活費,寄來26元。學校食堂供應高粱米粥、饅頭、玉米面發糕和麵條,他們每周星期天到小寨食堂5角錢買一碟紅燒肉改善生活。每天上課前打一熱水瓶開水,放一把大米,中午吃飯時已泡成稀飯。水瓶直立,大米沉在瓶底倒不出來,就把熱水瓶倒立放進臉盆,稀飯泡好後再把水瓶顛倒過來。他們的經驗很快在班裡推廣,又在熱水瓶裡燙麵條也獲得成功。5月27日至6月9日,戲曲繫到白水農場開門辦學。喜子們在洛河邊的山坡上收割小麥,住在坡上窯洞裡,吃饅頭,喝綠豆湯,還不忘拉琴練功。7月23日,學校放暑假回到城固。
1977年9月21日,喜子和漢生從文工團返回省藝術學院。10月,中央電視臺舉辦慶祝粉碎「四人幫」一周年文藝晚會,郭蘭英含淚演唱《繡金匾》,開始播放侯寶林的相聲節目。廣播電臺播放電影《劉三姐》的插曲。音樂系和師範系在學院禮堂舉行國慶音樂會,有大型組歌,著名大提琴演奏家趙振霄演奏了《薩麗哈最聽毛主席的話》、《懷念敬愛的周總理》等獨奏曲。戲曲系也排練了一臺晚會,到學院的友好單位澄合礦務局演出。有漢生參加演出的秦腔《渡口》、小歌舞《兄妹開荒》、女聲獨唱《二月裡來》、《情深誼長》等。在縣城和礦區演出幾場,省城來的藝術團體,深受觀眾歡迎。
回校後,潘哲老師講授《秦腔音樂介紹》,蘇文老師講《表演常識》,聲樂老師教視唱練耳,包括樂理、聽寫、視唱、記譜、默寫、讀節奏、和聲、旋律、和弦、大小調式、節拍等基礎知識。還有茹桂老師講《文學常識》,繪聲繪色的講解元代馬致遠的《天淨沙.秋思》:「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藝術學院設有音樂資料室,有古今中外各類音樂的唱片。學生要聽音樂,先到資料室登記,然後到指定的房間聽播放的音樂。喜子要求錄一盤大提琴獨奏曲集,系領導梁彥肖寫條子,趙振霄老師籤字同意,資料室方可錄製。有趙振霄、王相乾、曹玲演奏的《夢幻曲》、《天鵝》、《北京頌歌》、《江河水》、《只盼著深山出太陽》等13首曲子,喜子一直珍藏。可惜老式錄音帶如盤子大,現在無老式鐵殼錄音機播放。
經過幾個月的練習,喜子只掌握了大提琴演奏的基本知識,音樂學院大提琴專業要學5年時間。他練習了一首小獨奏曲《香港的賣報童》,閆惠昌老師鋼琴伴奏(閆老師曾任中央民族樂團指揮),為系領導演奏,獲得認可。11月26日,班裡同學還評喜子為優秀學員,學院授予「青年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積極分子」,獎給日記本,拍攝照片在櫥窗張貼。
1978年元月6日藝術學院領導和戲曲系師生合影
畢業前,同學們紛紛合影留念。張文軒老師帶他們去臨潼遊覽,在華清池旁驪山「捉蔣廳」(現改為『兵諫廳』)照像。下山後,師生幾人在一小飯館喝一瓶「竹葉青」,空腹喝酒,天旋地轉,差點醉倒。1978年元月21日,他們填寫了《大專院校一九七八年畢業生登記和鑑定表》,元月31日,學院頒發了《畢業證書》。
四十年過去了,這班學員都在哪裡?現在幹什麼?過的可好?2004年部分同學在西安聚會,喜子未能參加。丹鳳的楊粉蓮是陝西百名秦腔新秀之一;商洛的王向明也是「臺柱子」,當了地區劇團副團長,陝西電視曾播放他(她)們演出的劇目;史會生擔任了縣廣播電視局長。隨著一個個縣劇團撤銷,大多數學員都改了行。
2018年10月24日拍攝母校大門(現為西安音樂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