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年前無私援建一汽,談俄羅斯吉爾汽車與中國汽車工業的起步

2021-01-09 騰訊網

(專注汽車產業原創,歡迎關注訂閱)

01 前言

這是一段塵封的歷史。

他曾經是整個前蘇聯汽車工業的驕傲,生產了世界頂級的豪華防彈轎車。

他無私的援建了中國一汽,中國二汽,是新中國汽車工業的啟蒙者。

這家始建於1924年的前蘇聯汽車廠,卻在時代的洪流中衰弱。

這就是俄羅斯的吉爾汽車廠。

02 誰是吉爾

1924年,莫斯科的阿莫汽車廠生產出了蘇聯的第一批輕卡,揭開了蘇聯汽車工業發展的序幕。

1928年,史達林下令擴大生產規模,同時改名為史達林汽車製造廠。史達林汽車廠同時負責生產蘇聯最高領導人專用高級防彈轎車。

1945年,第一批著名的吉斯110型豪華轎車誕生,裝有8缸6L發動機,最高車速135公裡每小時。

4年後,研製成功了吉斯110防彈車,史達林曾將該車贈送給我國。中國開國大典閱兵式中使用閱兵車正式吉斯110。

吉斯110

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1956年赫魯雪夫下令將史達林汽車廠改名為「利哈喬夫」汽車廠,簡稱吉爾汽車廠。

吉爾汽車廠曾經是俄羅斯最大的汽車廠之一,年產量曾達到15萬輛。吉爾生產的吉爾130貨車在俄羅斯曾經非常暢銷,我國從80年代開始,進口了約三十餘萬輛的吉爾130。

吉爾130

03 援建中國

新中國成立後,我們的汽車工業是一片空白。

上世紀50年代,蘇聯援建的中國156個工業領域項目中,就包括了汽車工業。

從1953年~1956年之間,我國「一汽」的員工陸續派往前蘇聯吉爾汽車進修,分9個批次,共518名,每人都參加了為期八個月到一年的技術培訓。

從廠長、車間主任到一線工人,幾乎所有的關鍵崗位都得到了蘇聯同行毫不保留、幾乎是手把手的指導。

吉爾工廠

在《歲月無痕:中國留蘇群體紀實》中寫到:1953年4月,第一批來自中國的八名實習生走進了「吉爾」的大門。走進車間,眼前的景象令觀摩者感到震撼。在高大的廠房裡,一排排巨大的工具機發出轟鳴,自動完成原料充填、加工、傳輸的過程;在生產線上,幾十臺工具機連在一起,只有一個人在操作臺上按電鈕,被加工完畢的零件就不斷流出;總裝配線上,僅用兩分鐘就裝成一臺汽車。一名司機神氣地跳上汽車,汽車喇叭一聲長鳴,車就開走了。

長春一汽工廠1954年建廠時,就是在吉爾汽車廠的幫助下仿照吉爾汽車工廠建立的。為了援建中國一汽工廠,當年共有600名蘇聯專家在一汽工作,幫助一汽生產出了自己的產品。

1956年7月13日,我國第一輛命名為「解放」的中型載貨汽車,駛下了長龍般的第一汽車製造廠總裝線,從此結束了中國人不能製造汽車的歷史。該車的原型為吉斯150。

「解放」貨車下線

在《永恆的記憶》書中,描述了當時蘇聯專家基列夫在援建我國長春第一汽車時的歷史,真實地記錄了基列夫專家在中國的工作和業績、以及持續了與中國半個世紀的偉大友誼。

04 中國拯救吉爾

曾經的俄羅斯是汽車生產大國,20世紀80年代初的汽車產量達到230萬輛,居世界第五位。

1991年蘇聯解體後,俄羅斯汽車工業開始下滑。隨著外資汽車品牌逐漸進入俄羅斯,俄羅斯本土品牌的市場份額被漸漸侵蝕。

吉爾也未能倖免,自1992年起,吉爾開始走下坡路,2004年總產量從最高的15萬輛下滑到僅有14778輛,一度瀕臨破產。只是由於莫斯科市政府佔有其中90%的股份,才使吉爾能夠在其保護下維持生存。

如果不利用外部力量,單靠吉爾根本無法翻身,於是吉爾與中國汽車長達半個世紀的友誼再一次的展現。

2005, 俄羅斯吉爾汽車廠與中國一汽車集團籤署了一項合作協議,吉爾將在其生產基地組裝面向俄市場的中國型號客車和貨車,首批車型將在今年秋天組裝完畢,將通過吉爾汽車的營銷網在俄銷售。

俄《新聞時報》報導稱,與一汽的合作已經是「吉爾最後的機會」。

2012年,據《俄羅斯時報》報導,中國汽車製造商東風計劃最早在明年開始在ZIL(吉爾牌系列卡車)工廠組裝卡車。這將是振興俄羅斯歷史最悠久的卡車製造商的又一步。吉爾牌系列卡車已經有近90年生產卡車的歷史,更以為蘇聯領導人建造豪華轎車而聞名。

在經歷了2011年五月份到九月份的閒置後,吉爾系列卡車在莫斯科政府的援助下重新開工。這避免了該公司的破產,並部分償還了吉爾系列卡車估價為4.839億美元的債務。

05 綜述

在吉爾的無私的援助下,僅用了三年時間就實現了解放汽車的下線,打下了我國本土汽車製造業的堅實基礎。

這段66年前的歷史,在汽車工業的浪潮中,幾乎已經被塵封。

但歷史是一座巍峨高山,久經風雨而不改變其真實面目。

吉爾對一汽建設的援助是真誠的無私的。

中國汽車工業的後生們,不應忘記這種偉大的國際友誼的。

感謝您的閱讀,歡迎點讚、分享、收藏哦!

本文為企鵝號「汽車產業觀察員」原創,未經允許嚴禁轉載,抄襲必究!

相關焦點

  • 風風雨雨 中國汽車工業50年重大歷史事件
    1969年10月,第二汽車製造廠破土動工。  1982年5月7日,中國汽車工業公司在北京正式成立。  1983年2月26日,一汽隆重舉行生產汽車百萬輛慶祝大會。  1983年4月,國家計委、國家經委正式批准微型汽車定點方案。  1983年4月11日,第一輛上海桑塔納牌轎車在上海汽車廠組裝成功。
  • 探尋中國汽車工業70年發展之路,記錄中國車企的70年奮鬥史
    尤其近些年來,自主汽車品牌走出國門,出口世界,新能源汽車引領著全球汽車產業發展新方向。今天,要說汽車工業能取得如此成就,首先就是離不開國家在不同階段相關政策的大力支持,也離不開一代一代汽車人前僕後繼、嘔心瀝血地付出。 下面讓我們一起來回顧一下中國汽車工業發展的70年曆程。
  • [中國汽車五十年] 第一汽車風雨五十年大事記
    寫 在 前 面  當又一個世紀的鐘聲即將敲響的時候,作為跨世紀的一汽人怎能忘記那往昔的歲月  被譽為中國汽車工業搖籃的一汽,這個共和國的長子,在近半個世紀的歷程中,含辛茹苦地為中國的汽車工業做出工巨大的貢獻:經過自己的努力,實現了三大歷史飛躍,由建廠初期的年3萬輛生產能力提高到45萬輛;產品結構由單一的中卡擴展到重、中、輕、微、客、轎全系列共341個品種;企業資產由6.8億元增加到535億元;僅改革開放後的20年間,一汽的銷售收入就提高31倍,向國家上繳利稅提高了13倍;
  • 汽車工業60周年大事件:上世紀60-70年代
    鳳凰汽車訊 從1953年第一汽車製造廠破土動工開始,中國汽車工業走過了60年的風風雨雨。與成熟市場發展幾百年的歷史積澱不同的是,中國汽車走了一條快速發展的道路,這期間有過很多前輩譜寫的辛酸發展史,自主品牌也在跌跌撞撞中成長。
  • 中國汽車第一城 廣汽豐田汽車製造基地
    萬慶良市長的祝願表達了兩重含義:一是跨進新世紀第二個十年,廣州產業轉型升級的步伐正在加快,進一步提升廣州汽車產業的國際競爭力,是廣州的重要戰略選擇。二是在中國汽車工業大格局已定的現狀下,深入挖掘優勢潛力項目成為廣州打造中國汽車第一城的必然選擇。
  • 中國網際網路+新能源汽車採購大會將召開,公開採購16萬輛新能源汽車
    屆時,國宏汽車有限公司、東風汽車有限公司、陝西通家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安徽江淮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比亞迪汽車工業有限公司、中國重型汽車集團有限公司、安徽安凱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安徽星凱龍客車有限公司、北京華林特裝車有限公司、北京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現代汽車有限公司、北汽福田汽車股份有限公司、長沙梅花汽車製造有限公司、成都客車股份有限公司、丹東黃海汽車有限責任公司、東風汽車公司、東風特種汽車有限公司、東風揚子江汽車有限公司
  • 時序更迭 甲子輪迴--圖說汽車工業六十年
    第24頁:汽車產業政策 第25頁:率先引入混合動力車 第26頁:自主品牌走高端路 第27頁:限行,限購,牌照 第28頁:日系豪華派 第29頁:純電動車入市 第30頁:成品油定價機制 第31頁:燃油稅 第32頁:汽車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 第33頁:破冰歐盟 中國自主品牌首次獲得整車認證 第34頁:戰略重組 第35頁:汽車名牌「特賣中」 第36頁:汽車下鄉與以舊換新
  • 比亞迪、一汽轎車、東風汽車2019年日子如何?
    本期我們為大家帶來了比亞迪、一汽轎車、東風汽車三家的2019年財報分析,一起來看看它們的日子過得又如何呢?那麼問題來了,一汽轎車到底虧在哪了?雖然一汽轎車的整體銷量是上升的,但作為「利潤奶牛」的一汽馬自達銷量卻是同比下滑,2019年一汽馬自達銷量為9.14萬輛,同比下滑16.1%。銷量的下滑導致一汽馬自達在2019年的淨利潤僅有0.5億元,同比減少82%。
  • 科技日曆|61年前,中國第一輛高級轎車「紅旗」在一汽誕生
    科技日曆|61年前,中國第一輛高級轎車「紅旗」在一汽誕生  olivia chan • 2019-08-01 09:52:
  • 新能源汽車亮出「南陽造」, 成我市汽車工業劃時代的分界線
    新能源汽車亮出「南陽造」, 成我市汽車工業劃時代的分界線 2018-05-09 15:57 來源: 南陽同城會 2017年,無疑是我市汽車工業劃時代的分界線。
  • 俄羅斯硬派改裝 吉爾-131卡車改裝的可越野房車
    在俄羅斯的街頭,隨處可以看到十分經典的卡車或者是轎車。如果是俄羅斯本土生產的車型,會透露出一些蘇維埃的狂野風格。而在蘇聯軍隊或是俄羅斯軍隊裡服役過的軍車,退役後很大一部分流入了民用市場繼續發揮餘熱,再加上俄羅斯當地車輛報廢政策沒有那麼嚴格,很多汽車玩家紛紛購買這類軍車進行改裝。
  • 一汽解放,打造中國汽車百年老店的底氣|卡車之友網
    在這方面,一汽解放所作出的努力有目共睹。自從成立以來,在六十多年的發展史上,一汽解放始終以我國民族汽車品牌的擔當與國外競品抗衡,對於民族品牌更好的走向世界,以及國內消費者自信心的提高,起到了引領者的表率作用。
  • 車企出口也有「小九九」 中國汽車報
    來自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最新數據顯示,今年11月,我國汽車企業出口12.2萬輛,環比增長11.6%,同比增長46.7%,出口創下歷史新高。其中,乘用車出口9.6萬輛,環比增長12.5%,同比增長58.6%。  「目前來看,一方面是國外的汽車市場需求隨著疫情減弱有所恢復,另一方面是國內汽車產品也更加注重打造品牌和競爭力,給真正致力於出口的國內車企帶來了機遇。」
  • 一汽解放:加快重大項目建設 做強民族汽車品牌
    2020年,一汽解放品牌年產量近51萬輛、年銷量近49萬輛,均再創新高。2021年伊始,一汽解放以搶抓冬季項目建設為發力點,著力加快體系化建設、數位化轉型和智能化升級,力爭在「十四五」開局之年,以項目建設帶動吉林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
  • 造型獨特的吉爾135Sh,卡車與飛機的結合,遺憾沒能投入量產
    提到蘇聯的重工業,我們最先想到的就是鋼鐵、石油和化工產業,但其實蘇聯在重工業還有一項產業也是舉世矚目,那就是它們的汽車工業。自1916年起,蘇聯就擁有了自己的汽車工業。30年代,大量汽車企業開始應運而生,知名的企業有高爾基汽車廠、莫斯科人汽車廠等。伏爾加、吉斯、吉爾、嘎斯這些品牌也開始被外界所熟知。而今天要提到的這款"巨無霸"正是這當中最為特殊的一款。
  • 2003年「非典」時期,汽車產業如何?
    1月21日,一汽轎車馬自達6轎車在長春下線。1月23日,比亞迪宣布以2.7億元的價格收購西安秦川汽車有限責任公司77%的股份,一步到位拿到轎車生產資質,成為繼吉利之後國內第二家民營轎車生產企業。2月,全國生產汽車28.11萬輛,銷售汽車26.15萬輛,同比增長分別為66.77%和63.33%。
  • 中國一汽迎建廠周年慶 67年來「共和國長子」發生了哪些變化?
    記者注意到,在不久前,中國一汽曾官方公布了2020年上半年的銷量數據,1-6月,集團公司總計銷售整車163.09萬輛,同比增長2.3%,在車市下行、疫情衝擊的背景下交出了一份漂亮的成績單。那麼,有著「共和國長子」之稱的中國一汽,歷經67年的發展,又交出了一份怎樣的成績單?它的誕生給中國汽車工業的發展帶來了哪些影響?其改革過程又會給行業內的企業帶來怎樣的啟示?值得行業關注。
  • 汽車人的本命年
    菲亞特的劫數許多粉絲熟悉最新款法拉利的每一個技術細節,還經常在論壇上津津樂道地談論剛剛在街頭看到的一輛瑪薩拉蒂,但是,他們可能不知道這些超級豪車都歸屬於一個叫「菲亞特」的義大利汽車集團。這家在中國留下許多不好回憶的汽車集團,旗下囊括了法拉利、阿爾法·羅密歐、瑪莎拉蒂、藍旗亞四家大名鼎鼎的豪華車品牌的綜合工業企業集團。目前,它幾乎是義大利工業的惟一代表。
  • 《中國新生代消費報告》發布暨2019中國汽車金牛獎頒獎典禮舉行
    ,也切切實實的提升了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水平,作為一個科研工作者我想對國家汽車工業的發展所取得的這些成就我們都會感到自豪。文化營銷大獎 中國一汽紅旗60周年,頒獎者為:新華社民族品牌工程汽車行動負責人、新華網汽車事業部總監粱懿,領獎者為:中國一汽品牌公關部公關高級經理姜楠。
  • 廈門金龍聯合汽車工業有限公司
    70年前的今天新中國成立了,70年來,偉大的中國人民發揮」化不可能為可能「的革命奮鬥精神,徹底改變了積貧積弱的命運,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開創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時代。中國徹底告別「連一輛汽車、一架飛機、一輛坦克、一輛拖拉機都不能造」的歷史,成為唯一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中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