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迦牟尼成道後最初遇到一次什麼樣的陷害?

2021-01-16 電旅兄弟

釋迦牟尼佛成道後最初遇到的陷害是,有一個叫做戰遮的婆羅門女,把一個缽盂裝在懷裡,偽裝懷孕,說他懷了釋迦牟尼佛的孩子,對師尊進行誹謗。

戰遮

這件事情發生在釋迦牟尼佛成道後不久。當時古印度有九十六種外道,而這時候的佛陀聲望和影響力越來越大,這些外道就心生嫉妒,想著怎麼害佛陀。這一天,外道派戰遮用一個缽盂放在懷裡,和外道一起來到祗園精舍。那時,佛陀正在為大眾說法,這個外道就指著釋迦牟尼對大眾說:「釋迦牟尼犯了淫戒,根本沒有得道,卻自稱得道,我身旁的這個女人就是因為他才懷孕的」。傳說這時候,帝釋天的天主為了幫助大眾明白事情的真相,就變成了一隻黃鼠,鑽到了戰遮的裙子裡,咬斷了繫著缽盂的繩子,只聽嘭的一聲,缽盂掉下來了,戰遮的偽裝懷孕的假象瞬間暴露出來了。大眾非常憤怒,嚴厲斥責了這個外道和婆羅門的戰遮對佛陀的惡意誹謗行徑,將他們一起轟出了祗園精舍。

相關焦點

  • 唐卡說說:釋迦牟尼成道像
    這個成道時的形象,或稱佛陀菩提伽耶成道像,是佛教圖像學最為重要的造像之一。佛陀此像既是信徒證悟佛教義理的形象瞬間,又是眾生頂禮佛陀八相成道傳記的濃縮版。』這裡面有一個典故:這種最標準的釋迦牟尼成道像,佛陀的左手施禪定印,右手施觸地印,這是因為釋迦牟尼在菩提樹下覺悟的關鍵時刻,魔羅(魔王)為了阻止他成道,先後派遣女色和魔軍去阻止,釋迦牟尼左手掌心向上,置於腹間,以「禪定」坦然面對,而右手則是觸碰大地,瞬間山河震動,大地開裂,使得魔羅,魔軍與女色誘惑潰散敗逃,留下釋迦牟尼獨自在菩提樹下體驗偉大的領悟,表現出釋迦牟尼「即使日月背棄蒼天而墜落,
  • 【佛祖釋迦牟尼的生日】
    到目前為止,現存的靈修法門中佛法的確是和《奇蹟課程》最為接近的一種,因為他們都是以終極的非二元為導向,而且佛學在兩千年來有了廣泛深入的實踐,所以佛法和《奇蹟課程》的互參對奇蹟學員具有非常重大的意義。在今天這樣的日子,讓我們回顧釋迦牟尼的生平吧!)  釋迦牟尼,佛教創始人。
  • 釋迦牟尼與玉皇大帝,「道」雖不同,經歷卻很相似
    顯然,玉皇大帝是道家的「神」,而釋迦牟尼則是佛門的「佛」,他們一「神」一「佛」,不但「職業」不同,「籍貫」不同,「人生信條」也不相同;不過,玉皇大帝與釋迦牟尼,他們「道」雖不同,然而經歷卻很相似。好,我們現在就來看玉皇大帝與釋迦牟尼的經歷情況,說實在的,他們的經歷,相似得簡直讓人不敢相信。首先,家庭背景相似。釋迦牟尼的父母,是一對國王與王后,而玉皇大帝的父母,也同樣如此。我們知道,釋迦牟尼的父親,就是迦毗羅衛國的淨飯王,其母親是王后摩耶夫人;而玉皇大帝的父親,則是光嚴妙樂國的淨德國王,母親是月光皇后;所以說,當玉皇大帝與釋迦牟尼都還沒有出生之前,他們就已經有了一個共同之處了。
  • 釋迦牟尼的故事(中)
    爾後,悉達多尋訪了隱棲在王舍城附近山林的數論派信奉者阿羅邏.迦羅摩和鬱羅迦.羅摩子,跟他們學習禪定,然而他們的教義仍然不是真正的人生解脫之道,悉達多又離開了他們。佛經上說,悉達多太子站在尼連禪河邊,手捧鐵製的缽,默念道:我將此缽投入河中,此缽如能浮出水面並逆水漂行,我就必能在此地徹底覺悟,得到解脫。當悉達多將缽投入水中後,果然鐵缽浮出水面,逆水漂行。
  • 釋迦牟尼(佛陀)出世本懷,生平經歷的故事
    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小莫中外奇聞漫談「,今天小編帶大家談一下釋迦牟尼(佛陀)的故事。釋迦牟尼(公元前565年~公元前486年),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羅衛國(今尼泊爾境內)的王子,屬剎帝利種姓,是 佛教的開啟者。
  • 2019年全球唯一一次日環食,釋迦牟尼佛節日九億功德殊勝日
    2019年12月26日上午10:29 分至下午 04:05分(北京時間2019年12月26日上午10:29分開始,至當日下午04:05分結束)有日環食,這也是2019年唯一的一次日環食。《時輪金剛》云:"在出現日食或月食的日子裡,無論作任何善行,功德均會成千上萬倍增長。"望大家把握積資淨障良機!
  • 釋迦牟尼的遺骨被找到了?居然就在南京!
    為了防止他出家修道,國王讓他盡享榮華富貴,並安排當時16歲的他迎娶表妹為妻,並且不讓他看到不好的事情;在他中年時期,有一次出城遊玩,目睹了民間老、病、死的種種苦惱,以及出家修行者的自在,有感於世間快樂的虛幻以及無法避免的痛苦,於是,為了思考生命的意義和尋求解脫之道,他在一個月圓之夜離開了熟睡中的妻兒,捨棄了榮華富貴,悄悄逃出王宮,開始嘗試世間所有的修行方式,其中就包括了苦行
  • 釋迦牟尼佛,悟道前和悟道後,有何不同?
    那就是釋迦牟尼佛,在成佛之前,與成佛之後,到底發生了多大的變化?其實,這個問題,只有釋迦牟尼佛自己才最清楚,不過我們可以通過佛經去分析,可以大概知道,得道前,與得道後的區別。佛法,是一門修心的法門,所以說,一個人,悟道以後,心一定會發生改變,但外在或許不會有太多的改變,就好像一個修行人,悟道前,每天砍柴、挑水,在他悟道後,依然會每天,挑水、砍柴。
  • 臘八節是釋迦牟尼成道日,說說臘八粥的來歷與佛祖供養的關係
    首先臘月初八,在我國佛教被認定為「釋迦摩尼成道日」,也是「法寶節」,因為佛教正是釋迦摩尼創立,對於他的成佛日,可以說是佛教最為盛大的節日。所謂成佛,其實就是釋迦摩尼證悟了。而在他證悟前的那段時間,發生了一件事,從此有了佛教徒的「對佛供養」,也有了「臘八粥」由來。據說釋迦摩尼放棄了王位,苦心修行六年,每天只吃一麻一麥,最後餓得身體羸弱。
  • 常遭一些同事陷害,婚姻感情也很不順,離過一次婚,該怎麼辦?
    時常遭一些同事陷害,婚姻感情也很不順,離過一次婚,現在又被父母催婚,想問我還會有婚姻嗎?對象長什麼樣?我要找什麼樣八字比較好?事業方面適合創業嗎?你的八字以印比為喜神,食神財官為忌神,八字中財星是比較旺的,且去生官,官來合日支,又有食神生財的組合,財星代表錢財財富,官印代表名譽,聲望,事業有成的意思,所以你會為了事業錢財名利而努力,是個比較積極努力上進,有事業心的人。
  • 釋迦牟尼第一句話「唯我獨尊」,其意何解?
    釋迦牟尼第一句話「唯我獨尊」,其意何解?1372年前,一本根據唐玄奘口述編成的《大唐西域記》書中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佛陀釋迦牟尼剛剛誕生時便朝東西南北各行七步,回到原點後,右手擎天,嘴裡唱詠偈句:「天上天下唯我獨尊,今茲而往生分已盡。」
  • 泰聖閣 星期日出生的人守護佛-成道佛祖泰國佛牌
    一周有七天,在泰國,每天都有不同的守護佛,星期日出生的人守護佛為成道佛祖(Paang Tawai Netr)。在這裡泰聖閣泰國佛牌,為大家介紹一下星期日出生的人守護佛-成道佛祖。成道佛祖佛牌每周周有七天,但是泰國佛教中星期守護佛卻有八尊,因為星期四有白天也夜間兩尊守護佛。
  • 念釋迦牟尼佛,不念阿彌陀佛,釋迦牟尼佛看到會流眼淚。為什麼?
    蓮花的最大的作用,就是你往生的時候,在蓮花裡頭轉識成智,起這麼大的作用。轉八識成四智,所以到極樂世界花開見佛,你的身是法性身,是報身,不是我們凡夫的身體,是心現的不是識變,沒有八識五十一心所。所以這個身不需要飲食,你說多方便,不需要睡眠。我們人生兩大苦事,一個是睡眠,一個飲食。極樂世界人沒有飲食,他用什麼生存?這個你要是真正學佛你明白,一點不稀奇,色界天就沒有飲食了。
  • 離佛最近的地方|釋迦牟尼成佛之地菩提伽耶Bodhgaya
    釋迦牟尼成佛之地——菩提伽耶菩提伽耶,又稱菩提道場、摩訶菩提、菩提場。為佛陀成正覺之地。位於印度比哈爾(Bihar)南部伽耶市近郊十公裡處之布達葛雅,面臨恆河支流尼連禪河(今法爾古河),其地原為古印度摩揭陀國伽耶城南方之優樓頻螺聚落。據經典記載,釋迦牟尼當年在附近的森林裡苦修6年,使他形容枯槁,精疲力竭,但還是未悟得解脫之道。
  • 問:釋迦牟尼成佛之後,都做出過哪些成就?
    問:釋迦牟尼成佛之後,都做出過哪些成就?答:關於釋迦牟尼佛(釋迦文佛)成佛的年齡,是有不同說法的。又說佛陀是在三十歲的時候成就無上正覺,也有說佛陀在三十五歲的時候成就無上正覺。在此後的五十年中,佛陀一直從事著遊化十方,說法利生的偉大事業,直到八十歲的時候,入大般涅槃。
  • 佛教:「如來佛」就是釋迦牟尼佛嗎?別再無知了!
    首先,可以肯定地說,如來佛並不等同於釋迦牟尼佛。因為,「如來」和「佛」都是尊號,用來指代那些「自覺、覺他、覺行圓滿」的大智慧之人。所以,把這兩個尊號連起來,仍然是尊號而已,它並非指代具體哪一尊佛,而是一切覺悟者的統稱。舉個不恰當的例子,我們稱呼成年男性為「先生」,但它並不特指某位男性。只不過,我們平時用「佛」代指覺悟者較多而已,釋迦牟尼佛完全可以稱作釋迦牟尼如來。
  • 這個世界上的第一碗「臘八粥」,是釋迦牟尼喝的,廚師是個牧羊女
    臘八節喝臘八粥的習俗來源於佛教,農曆臘月初八這天是釋迦牟尼成道日,印度古人為了紀念佛祖在臘月初八悟道成佛,便在這天以吃雜拌粥作為紀念。自從佛教傳入中國,各寺院都用香谷和果實做成粥來贈送給門徒和善男信女們。到了宋代,民間逐漸形成在「臘八」當天熬粥和喝粥的習俗,並延續至今。
  • 恭迎四月初八本師釋迦牟尼佛誕日
    農曆四月初八,是本師釋迦牟尼佛誕日,也稱為「浴佛節」,是全世界佛教徒的盛大節日。藏傳佛教將藏曆四月定為「薩嘎達瓦」月,用於紀念佛陀誕生、成道、涅槃。在整個薩嘎達瓦月期間,倡導全素食,月圓日(十五)為「薩嘎達瓦」日,是整個紀念活動中隆重的一天。
  • 分判天地,安鎮五方|天地間的第一道符文,宇宙的最初起源!
    中國人很早就形成了氣化一切的觀念,所以認為從混沌到天地開闢,是一個由氣分化而成的過程,清輕者上為天,重濁者下為地。天地不是由哪一位神靈創造,而是氣的自然演化。與劫的概念磨合後,形成劫劫相續的宇宙演化模型。所謂劫,指天地形成(成)、持續(住)、毀壞(壞)、回到一切空無所有(空)的過程,是宇宙經歷一劫又一劫的演化過程,所以道教經典《太上靈寶無量度人上品妙經》中說,「龍漢延康,渺渺億劫。
  • 釋迦牟尼佛成道日|釋迦佛和彌陀佛的關係
    釋迦牟尼佛要門教的效果和利益,是要我們迴轉定散二善,求願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不是讓我們修行定散二善,斷煩惱,在這裡成菩提。當然,如果你有這個根機,就是聖道門。「何機得受」,什麼樣的根機能夠接受定散二善的教法呢?這裡邊就有很多疑問,按說定善就是給定善根機說的,散善就是給散善根機說的,為什麼還要問「何機得受」呢?這一問裡面就大有學問。下面善導大師就解釋了:一者謗法與無信,八難及非人,此等不受也。斯乃朽林頑石,不可有生潤之期。此等眾生,必無受化之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