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面壁禪定
釋迦牟尼出家後,曾經多方面尋求名師,以求大道。他先來到了跋伽仙人的苦行林,看到那裡的修行者,或以草為衣,或不食自餓,或翹一足,或臥塵土荊棘之中,或拜日月,或事奉水火,以種種苦行折磨肉體,以求得精神的解脫,心中大不以為然,知其皆為外道,他只留一宿便離去了。
後來,釋迦牟尼從師隱居山洞的阿羅邏迦羅摩和烏陀迦羅摩學習禪定。前者教他「追隨沉思默想步驟」,就能得到:「空寂王國」;後者對他宣說「既非心理作用也非非心理作用的狀態」(即非想非非想)。於是,釋迦牟尼獨自在一個山洞之中,盤膝趺坐,面壁靜心,以求覺悟。春去秋來,終無所得。他明白了這不可能得到啟迪,於是就改變主意,決定去體驗禁慾苦行,以求解脫。
悉達多太子出家後,他的父親淨飯王聽到兒子出家的消息,十分悲傷,曾派人勸說無效,便在親族中選派了阿若喬陳如、阿說示、跋提。十力迦葉、摩訶男拘利等五人伴隨他。
悉達多帶著五個隨從渡過恆河,來到了摩揭陀國的首都王舍城。國王頻婆娑羅會見了他,並請他應允如果得道,先來度頻婆娑羅。爾後,悉達多尋訪了隱棲在王舍城附近山林的數論派信奉者阿羅邏.迦羅摩和鬱羅迦.羅摩子,跟他們學習禪定,然而他們的教義仍然不是真正的人生解脫之道,悉達多又離開了他們。
02六年苦行
悉達多帶領五個隨從又來到了尼連禪河邊的加閣山苦行林中,和那裡的苦行人一起實行極端刻苦的修行。悉達多為了尋求解脫,他靜坐思維,身不著衣,不避風雨,每日僅食一麥一麻,堅持不懈達六年之久,身體已極度消瘦,還是沒有找到真正解脫的方法。
釋迦牟尼來到尼連禪河邊的加閣山苦行林中,獨自在樹下結跏趺坐。他身無覆蓋,不避風雨,目不轉睛,心不恐怖,摒除一切,全體放下。或者限制呼吸,頭腦發怵,如針刺骨。或強壓內心,汗如泉湧。據說,由於他靜心受戒,不臥不起,一隻大雕在他頭上結巢哺雛,糞汗其身也聽之任之。釋迦牟尼苦苦修行轉眼已六年之久,每日僅食一麥一麻,他的身體變得極其消瘦。有一日,他忽然覺悟到,過度享受固然達不到解脫大道,但是一味苦行也是沒有辦法進入大徹大悟的法門。於是,他決定重新進食,再去參悟。
03牧女獻乳
悉達多結束苦行後,先到尼連禪河中洗去他身上的塵垢。尼連禪河邊有兩名牧牛女子,一名難陀,一名波羅,常趕牛在苦行林邊放青,素日裡看見釋迦牟尼如此虔誠修習,心中甚是感動和敬佩。這時看見釋迦牟尼願受食,連忙選擇肥壯的母牛,入何洗浴乾淨,擠出乳汁,蒸成乳糜,盛了滿碗,捧到他面前,禮拜奉獻。
釋迦牟尼接受了供養,發願說:「今食飲食,得充滿力,為保留智能年壽,為度眾生。」隨即服食。為此,釋迦牟尼每日皆受牧女貢獻乳糜。一個月之後,體力強健,已恢復了往日的壯實。他又去尼連禪河中沐浴更衣,更覺得遍體清涼,容光煥發。
佛經上說,悉達多太子站在尼連禪河邊,手捧鐵製的缽,默念道:我將此缽投入河中,此缽如能浮出水面並逆水漂行,我就必能在此地徹底覺悟,得到解脫。當悉達多將缽投入水中後,果然鐵缽浮出水面,逆水漂行。
04樹下靜悟
釋迦牟尼放棄苦行生活,來到了今名菩提迦耶的地方,在一株高大茂盛的畢波羅樹下坐了下來(又譯菩提樹,即無花果樹),用一些草葉鋪了一個座位。他面向東方,盤腿靜坐。當時發下誓願:「我若不能證到無上大覺,寧讓此身粉碎,終不起此座!」他靜思冥想,總結過去修行的經歷,重新調整思維方法,深究宇宙間一切現象的規律和人生解脫之道。他經過長時間的思索,進入一種「明白」或「醒悟」的狀態,達到「既不知道滿意又不知失望」的情況。似乎錯誤消失,智能湧現,黑暗過去,光明現前。
佛經上說,釋迦牟尼在菩提樹下升座之後即圓成菩提道果,祥光照耀天地。菩提道果是大乘佛教的出世聖果。凡一面自度以求成佛,一面普度眾生脫離苦海的就稱為菩薩。
05大戰群魔
釋迦牟尼即將成佛。祥光上衝死亡與慾念之魔的魔宮,魔王波旬想阻撓他圓成佛果,便命令三個魔女前去蠱惑他。三魔女一名特利悉娜(愛欲),一名羅蒂(樂欲),一名羅伽(貪慾)。她們盛裝嚴飾,蘭香馥鬱,來到釋迦牟尼身前,殷勤獻媚,但釋迦牟尼深心寂定,視而不見,猶如蓮花出淤泥而不染。三個魔女不肯死心,竭盡種種妖嬈之術,把所有怪相表演完了。釋迦牟尼訓誡她們道:你們形體雖好,心不端正,就好比精美的琉璃瓶滿儲糞移,不自知恥,還敢來蠱惑人嗎?他又使大神通力加持三魔女,使她們照見自身惡態,三魔女看後意念一轉,羞恥慚愧,狼狽而回。
魔王波旬見魔女無功而回,十分震怒,他自持神通,召集所屬全部魔將魔兵毒蟲怪獸,帶上毒雷毒箭,殺向釋迦牟尼。魔王威脅釋迦牟尼說:如果太子不立即回到皇宮去享受榮華富貴的生活,就讓太子粉身碎骨死在樹下。悉達多專心修行思考,對魔王的威脅就如同沒有聽見。
釋迦牟尼在金剛寶座之上,毫無恐懼驚動。魔王的毒雷毒箭射到近處,紛紛散落。他告訴魔王道:我所以得成菩薩道,是因為從三大阿僧祇無央數劫(佛教認為,世界自成至壞叫一劫)以來,積累了無量福德智能,圓滿了六度萬行,你來攻我,不是以卵擊石,自取破滅嗎?魔王不聽勸告,一味蠻橫,率眾向前。釋迦牟尼身放淨光,魔鬼的刀劍卻不能挨近太子的身體,魔眾盡皆跌扑。天帝又請菩薩使法,洪水波濤洶湧而出,魔鬼怪獸盡淹其中,狼狽敗退。這時,天空一聲巨響,護法天神來幫助釋迦牟尼,將魔鬼全部驅散。
06大悟成佛
釋迦牟尼在菩提樹下趺坐48天,已是12月初七(中國的農曆)。這天晚上,天朗氣清,惠風和暢。他默坐在金剛座上,示現種種禪定境界,便觀十方無量世界和過去世、現在世、未來世一切事情,洞見三界因果。12月初八凌晨(中國的農曆),明星出現天上,悉達多太子戰勝了最後的煩惱,他豁然大悟,得無上大道,因獲得了徹底的覺悟而成了大智慧的佛陀。
悉達多太子成佛的年齡是35歲,也有說是30歲。悉達多覺悟得的真理就是:1、四諦;2、八正道;3、緣起論;4、三法印。
佛陀的意思是「覺者」或「智者」,就是平時我們簡稱的佛。佛教對佛的解釋又三種含義:1、正覺:就是對宇宙見一切事物無增無減地、如實地了解了,覺察了;2、等覺或便覺:就是不僅自己覺悟了,而且能平等普遍地使別人也覺悟;3、圓覺或無上覺:就是自己覺悟和使別人覺悟的智慧和行動、功德都達到了最高和最圓滿的境地。
佛經上說,釋迦牟尼成佛之時,大地震動。諸天神人齊贊。地獄餓鬼畜生三道的許多苦厄,一時休息,天鼓齊鳴,發出妙響。天上降下曼陀羅花,曼殊沙花,金花,銀花,琉璃花,寶花,七寶蓮花等。
至此,悉達多已成就菩提道果,由於達到了這種覺悟的境地,所以成佛了。因為他屬於釋迦族,人們就尊稱他為釋迦牟尼,意思是釋迦族的聖人。因為悉達多是坐在畢缽羅樹下成佛的,畢缽羅樹從此就叫做菩提樹了。菩提就是「覺」的意思。悉達多成佛的地方,稱為菩提伽耶,又稱菩提道場和佛陀伽耶。
釋迦牟尼在菩提樹下大悟成佛後,無比的喜悅,佛陀的這種得到徹底解脫的愉快,是不可能用幾句話形容得了的。從座位上站起來,他在附近的樹下踱步,反覆品味著自己所覺悟到的真理。一連在樹下呆了3個7日(即21天)。因為這種獲得真理得到解脫的快樂,使佛陀忘記了時間,忘記了自己,他只是感到他的思維在擴大,在升騰,已經和宇宙融為一體了。
佛經上說:釋迦牟尼成佛後,並不想把自己悟到的真理傳授給他人。因為佛陀想到,世上一切眾生都是在追求名利和爭取自己的滿足欲望,我淨悟到的真理,世人未必願意接受,或許還要遭到世人的誹謗和譏嘲。只要我解脫,永不煩惱。與世無爭就算了。但是,天神勸請佛陀慈悲為懷,救濟眾生,脫離苦海。此後,釋迦牟尼佛開始了他的說法傳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