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迦牟尼的故事(中)

2021-01-09 大智緣覺

01面壁禪定

釋迦牟尼出家後,曾經多方面尋求名師,以求大道。他先來到了跋伽仙人的苦行林,看到那裡的修行者,或以草為衣,或不食自餓,或翹一足,或臥塵土荊棘之中,或拜日月,或事奉水火,以種種苦行折磨肉體,以求得精神的解脫,心中大不以為然,知其皆為外道,他只留一宿便離去了。

後來,釋迦牟尼從師隱居山洞的阿羅邏迦羅摩和烏陀迦羅摩學習禪定。前者教他「追隨沉思默想步驟」,就能得到:「空寂王國」;後者對他宣說「既非心理作用也非非心理作用的狀態」(即非想非非想)。於是,釋迦牟尼獨自在一個山洞之中,盤膝趺坐,面壁靜心,以求覺悟。春去秋來,終無所得。他明白了這不可能得到啟迪,於是就改變主意,決定去體驗禁慾苦行,以求解脫。

悉達多太子出家後,他的父親淨飯王聽到兒子出家的消息,十分悲傷,曾派人勸說無效,便在親族中選派了阿若喬陳如、阿說示、跋提。十力迦葉、摩訶男拘利等五人伴隨他。

悉達多帶著五個隨從渡過恆河,來到了摩揭陀國的首都王舍城。國王頻婆娑羅會見了他,並請他應允如果得道,先來度頻婆娑羅。爾後,悉達多尋訪了隱棲在王舍城附近山林的數論派信奉者阿羅邏.迦羅摩和鬱羅迦.羅摩子,跟他們學習禪定,然而他們的教義仍然不是真正的人生解脫之道,悉達多又離開了他們。

02六年苦行

悉達多帶領五個隨從又來到了尼連禪河邊的加閣山苦行林中,和那裡的苦行人一起實行極端刻苦的修行。悉達多為了尋求解脫,他靜坐思維,身不著衣,不避風雨,每日僅食一麥一麻,堅持不懈達六年之久,身體已極度消瘦,還是沒有找到真正解脫的方法。

釋迦牟尼來到尼連禪河邊的加閣山苦行林中,獨自在樹下結跏趺坐。他身無覆蓋,不避風雨,目不轉睛,心不恐怖,摒除一切,全體放下。或者限制呼吸,頭腦發怵,如針刺骨。或強壓內心,汗如泉湧。據說,由於他靜心受戒,不臥不起,一隻大雕在他頭上結巢哺雛,糞汗其身也聽之任之。釋迦牟尼苦苦修行轉眼已六年之久,每日僅食一麥一麻,他的身體變得極其消瘦。有一日,他忽然覺悟到,過度享受固然達不到解脫大道,但是一味苦行也是沒有辦法進入大徹大悟的法門。於是,他決定重新進食,再去參悟。

03牧女獻乳

悉達多結束苦行後,先到尼連禪河中洗去他身上的塵垢。尼連禪河邊有兩名牧牛女子,一名難陀,一名波羅,常趕牛在苦行林邊放青,素日裡看見釋迦牟尼如此虔誠修習,心中甚是感動和敬佩。這時看見釋迦牟尼願受食,連忙選擇肥壯的母牛,入何洗浴乾淨,擠出乳汁,蒸成乳糜,盛了滿碗,捧到他面前,禮拜奉獻。

釋迦牟尼接受了供養,發願說:「今食飲食,得充滿力,為保留智能年壽,為度眾生。」隨即服食。為此,釋迦牟尼每日皆受牧女貢獻乳糜。一個月之後,體力強健,已恢復了往日的壯實。他又去尼連禪河中沐浴更衣,更覺得遍體清涼,容光煥發。

佛經上說,悉達多太子站在尼連禪河邊,手捧鐵製的缽,默念道:我將此缽投入河中,此缽如能浮出水面並逆水漂行,我就必能在此地徹底覺悟,得到解脫。當悉達多將缽投入水中後,果然鐵缽浮出水面,逆水漂行。

04樹下靜悟

釋迦牟尼放棄苦行生活,來到了今名菩提迦耶的地方,在一株高大茂盛的畢波羅樹下坐了下來(又譯菩提樹,即無花果樹),用一些草葉鋪了一個座位。他面向東方,盤腿靜坐。當時發下誓願:「我若不能證到無上大覺,寧讓此身粉碎,終不起此座!」他靜思冥想,總結過去修行的經歷,重新調整思維方法,深究宇宙間一切現象的規律和人生解脫之道。他經過長時間的思索,進入一種「明白」或「醒悟」的狀態,達到「既不知道滿意又不知失望」的情況。似乎錯誤消失,智能湧現,黑暗過去,光明現前。

佛經上說,釋迦牟尼在菩提樹下升座之後即圓成菩提道果,祥光照耀天地。菩提道果是大乘佛教的出世聖果。凡一面自度以求成佛,一面普度眾生脫離苦海的就稱為菩薩。

05大戰群魔

釋迦牟尼即將成佛。祥光上衝死亡與慾念之魔的魔宮,魔王波旬想阻撓他圓成佛果,便命令三個魔女前去蠱惑他。三魔女一名特利悉娜(愛欲),一名羅蒂(樂欲),一名羅伽(貪慾)。她們盛裝嚴飾,蘭香馥鬱,來到釋迦牟尼身前,殷勤獻媚,但釋迦牟尼深心寂定,視而不見,猶如蓮花出淤泥而不染。三個魔女不肯死心,竭盡種種妖嬈之術,把所有怪相表演完了。釋迦牟尼訓誡她們道:你們形體雖好,心不端正,就好比精美的琉璃瓶滿儲糞移,不自知恥,還敢來蠱惑人嗎?他又使大神通力加持三魔女,使她們照見自身惡態,三魔女看後意念一轉,羞恥慚愧,狼狽而回。

魔王波旬見魔女無功而回,十分震怒,他自持神通,召集所屬全部魔將魔兵毒蟲怪獸,帶上毒雷毒箭,殺向釋迦牟尼。魔王威脅釋迦牟尼說:如果太子不立即回到皇宮去享受榮華富貴的生活,就讓太子粉身碎骨死在樹下。悉達多專心修行思考,對魔王的威脅就如同沒有聽見。

釋迦牟尼在金剛寶座之上,毫無恐懼驚動。魔王的毒雷毒箭射到近處,紛紛散落。他告訴魔王道:我所以得成菩薩道,是因為從三大阿僧祇無央數劫(佛教認為,世界自成至壞叫一劫)以來,積累了無量福德智能,圓滿了六度萬行,你來攻我,不是以卵擊石,自取破滅嗎?魔王不聽勸告,一味蠻橫,率眾向前。釋迦牟尼身放淨光,魔鬼的刀劍卻不能挨近太子的身體,魔眾盡皆跌扑。天帝又請菩薩使法,洪水波濤洶湧而出,魔鬼怪獸盡淹其中,狼狽敗退。這時,天空一聲巨響,護法天神來幫助釋迦牟尼,將魔鬼全部驅散。

06大悟成佛

釋迦牟尼在菩提樹下趺坐48天,已是12月初七(中國的農曆)。這天晚上,天朗氣清,惠風和暢。他默坐在金剛座上,示現種種禪定境界,便觀十方無量世界和過去世、現在世、未來世一切事情,洞見三界因果。12月初八凌晨(中國的農曆),明星出現天上,悉達多太子戰勝了最後的煩惱,他豁然大悟,得無上大道,因獲得了徹底的覺悟而成了大智慧的佛陀。

悉達多太子成佛的年齡是35歲,也有說是30歲。悉達多覺悟得的真理就是:1、四諦;2、八正道;3、緣起論;4、三法印。

佛陀的意思是「覺者」或「智者」,就是平時我們簡稱的佛。佛教對佛的解釋又三種含義:1、正覺:就是對宇宙見一切事物無增無減地、如實地了解了,覺察了;2、等覺或便覺:就是不僅自己覺悟了,而且能平等普遍地使別人也覺悟;3、圓覺或無上覺:就是自己覺悟和使別人覺悟的智慧和行動、功德都達到了最高和最圓滿的境地。

佛經上說,釋迦牟尼成佛之時,大地震動。諸天神人齊贊。地獄餓鬼畜生三道的許多苦厄,一時休息,天鼓齊鳴,發出妙響。天上降下曼陀羅花,曼殊沙花,金花,銀花,琉璃花,寶花,七寶蓮花等。

至此,悉達多已成就菩提道果,由於達到了這種覺悟的境地,所以成佛了。因為他屬於釋迦族,人們就尊稱他為釋迦牟尼,意思是釋迦族的聖人。因為悉達多是坐在畢缽羅樹下成佛的,畢缽羅樹從此就叫做菩提樹了。菩提就是「覺」的意思。悉達多成佛的地方,稱為菩提伽耶,又稱菩提道場和佛陀伽耶。

釋迦牟尼在菩提樹下大悟成佛後,無比的喜悅,佛陀的這種得到徹底解脫的愉快,是不可能用幾句話形容得了的。從座位上站起來,他在附近的樹下踱步,反覆品味著自己所覺悟到的真理。一連在樹下呆了3個7日(即21天)。因為這種獲得真理得到解脫的快樂,使佛陀忘記了時間,忘記了自己,他只是感到他的思維在擴大,在升騰,已經和宇宙融為一體了。

佛經上說:釋迦牟尼成佛後,並不想把自己悟到的真理傳授給他人。因為佛陀想到,世上一切眾生都是在追求名利和爭取自己的滿足欲望,我淨悟到的真理,世人未必願意接受,或許還要遭到世人的誹謗和譏嘲。只要我解脫,永不煩惱。與世無爭就算了。但是,天神勸請佛陀慈悲為懷,救濟眾生,脫離苦海。此後,釋迦牟尼佛開始了他的說法傳教。

相關焦點

  • 釋迦牟尼(佛陀)出世本懷,生平經歷的故事
    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小莫中外奇聞漫談「,今天小編帶大家談一下釋迦牟尼(佛陀)的故事。釋迦牟尼(公元前565年~公元前486年),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羅衛國(今尼泊爾境內)的王子,屬剎帝利種姓,是 佛教的開啟者。
  • 《釋迦牟尼的故事》—最強大心靈的佛陀傳記
    《釋迦牟尼的故事》—最強大心靈的佛陀傳記【基本信息】書 名:《釋迦牟尼的故事》作 者: [英] 亞當斯·貝克夫人/著出版社:甘肅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日期:2015年1月書號:978-7-5527-0344-
  • 雲岡石窟中釋迦牟尼的前世今生
    大家好,歡迎點進我的小小世界,在這裡晨雪cx以一個遊客的身份帶你遊覽景點,告訴你我途中的所見所聞所感,還有不定時的有趣小故事亮相呦!走進大同,走進雲崗,便是走進了北魏時期佛家的歷史。遊覽雲崗石窟,了解不一樣的大同文化。
  • 【佛祖釋迦牟尼的生日】
    其直傳弟子的活動地區和影響所及,東至恆河流域下遊,南至高達維利河畔,西至阿拉伯海沿岸,西北至怛義尸羅等地區。佛陀居住時間最長的是拘薩羅國的舍衛城和摩揭陀國的王舍城。前者有富商須達多和太子祗陀(逝多)捐贈的祗園精舍(又名「給孤獨園」),後者有竹林精舍,為釋迦牟尼對眾人說法布教的重要場所。跋耆、鴦伽、末羅、伽屍等國,他也曾居留說法。  釋迦牟尼的傳教的方式,是隨機的施設,不拘一格。
  • 釋迦牟尼第一句話「唯我獨尊」,其意何解?
    釋迦牟尼第一句話「唯我獨尊」,其意何解?1372年前,一本根據唐玄奘口述編成的《大唐西域記》書中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佛陀釋迦牟尼剛剛誕生時便朝東西南北各行七步,回到原點後,右手擎天,嘴裡唱詠偈句:「天上天下唯我獨尊,今茲而往生分已盡。」
  • 釋迦牟尼的遺骨被找到了?居然就在南京!
    在傳說中,弟子們將他火化後、從灰燼中得到了一塊佛頂骨舍利、四枚佛牙舍利,一節佛指骨舍利以及84000顆珠狀舍利子,然後自發集結、回憶他的言傳身教並記錄成文,匯集成今三藏十二部佛教經典,這便是我們所知的《佛經》。為世人揭示了離苦得樂、修行解脫之道,至今仍有不朽的精神價值。
  • 釋迦牟尼與玉皇大帝,「道」雖不同,經歷卻很相似
    在談他們相同的經歷之前,有一點,儘管多少顯得有些「廢話」,但還是有必要先提一提的,這就是,在道家的「神仙譜系」中,玉皇大帝是天地間的最高主宰,而在佛門的諸佛、諸菩薩、諸羅漢等之中,釋迦牟尼則位於最高位置;換句話說,玉皇大帝與釋迦牟尼,如果單從他們各自所處的地位來看,則幾乎是完全一致的。
  • 唐卡說說:釋迦牟尼成道像
    這裡面有一個典故:這種最標準的釋迦牟尼成道像,佛陀的左手施禪定印,右手施觸地印,這是因為釋迦牟尼在菩提樹下覺悟的關鍵時刻,魔羅(魔王)為了阻止他成道,先後派遣女色和魔軍去阻止,釋迦牟尼左手掌心向上,置於腹間,以「禪定」坦然面對,而右手則是觸碰大地,瞬間山河震動,大地開裂,使得魔羅,魔軍與女色誘惑潰散敗逃,留下釋迦牟尼獨自在菩提樹下體驗偉大的領悟,表現出釋迦牟尼「即使日月背棄蒼天而墜落,
  • 佛教與科學的「巧合」,釋迦牟尼難道是科學家?
    很多人知道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認為是封建迷信,可佛教對世界、時間、空間的認知很多地方與科學研究都不謀而合,讓人不得不懷疑提出這些理論的釋迦牟尼究竟是出家人還是科學家。佛教宇宙觀與現代不謀而合百億須彌、百億日月的數目,這是佛教的世界觀,認為宇宙中有3000個大千世界,無數個小千世界,每個世界都有自己的太陽月亮。整個宇宙有上百億的太陽月亮。任何一個接觸過九年義務教育的人都知道,宇宙中有無數個類似太陽系的星系,每一個有固定軌道的星球幾乎都有類似月球的衛星。那麼我們是不是可以認為,這些類似太陽系的星系每一個都是一個獨立的世界。
  • 釋迦牟尼的老師誕辰:來圍觀兩幅風格迥異的《燃燈佛授記圖》!
    《金剛經》云:「善男子,汝於來世,當得作佛,號釋迦牟尼」。作為過去佛中之最著名者,許多供奉「豎三世佛」的寺院,往往在大雄寶殿中供奉燃燈佛(左側)、釋迦牟尼佛(正中)、彌勒佛(右側),代表過去、現在、未來三世佛。燃燈佛授記,是釋迦牟尼歷劫修行的一件大事。
  • 藏地最殊勝的5尊釋迦牟尼佛像
    這尊佛像和十二歲等身像一樣,均由釋迦牟尼佛親自開光。見者解脫。藥王山自然顯現的釋迦牟尼佛像。據很多老僧人說:這尊中央的釋迦牟尼像本由石洞牆上自然浮現出來,而且每年向外浮現出多一點。桑耶寺天成釋迦牟尼佛像。當年,赤松德贊問蓮師:桑耶寺沒有主供佛像怎麼辦?蓮師說:十方諸佛早就加持了一座黑石佛像在黑布日山埋著。後來,赤松德贊派人去挖,果然挖出此像。聶塘釋迦牟尼佛自然顯現聖像。這尊佛像已經有千年以上的歷史,甚至有:先有聶塘覺沃,後有拉薩城的傳說。此像高度有十六米左右,顏色是後人描繪的。
  • 念釋迦牟尼佛,不念阿彌陀佛,釋迦牟尼佛看到會流眼淚。為什麼?
    我初到香港講經,有個天台宗的朋友,學天台的,他不念阿彌陀佛,念本師釋迦牟尼佛。他說我們跟本師親,阿彌陀佛距離我們太遠了。我就跟他說,念阿彌陀佛,釋迦牟尼佛歡喜;念釋迦牟尼佛,不念阿彌陀佛,釋迦牟尼佛看到會流眼淚。為什麼?你把他的意思全解錯了,你把他當作凡人,還有親情。這齣家人這麼執著,他的佛堂供釋迦牟尼佛、迦葉、阿難,跟我們供的不一樣。
  • 佛陀釋迦牟尼既已成佛,又為什麼會死?
    歷史上,釋迦牟尼真正的死因是什麼呢?據記載,佛祖生前是吃了一種叫做旃檀茸的食物,中毒而死。據《南傳大般涅槃經》記載:「佛陀食前曾告知純陀,將旃檀茸盡奉給他一人吃,其它食物分給眾比丘。且,他食剩餘的旃檀茸,命純陀埋藏於地下,不令他人食。」因此,很多人認為釋迦牟尼知道旃檀茸是有毒的,而故意食之。
  • 今日農曆臘月初一恭逢《本師釋迦牟尼佛加持日》卍
    至誠感恩頂禮十方三世一切諸佛一切菩薩摩訶薩感恩頂禮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釋迦牟尼佛世人俗稱「佛祖」是佛教創始人在佛教眼中>釋迦牟尼意譯「能仁寂默」也是「釋迦族的聖人」之意>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 恭迎四月初八本師釋迦牟尼佛誕日
    農曆四月初八,是本師釋迦牟尼佛誕日,也稱為「浴佛節」,是全世界佛教徒的盛大節日。藏傳佛教將藏曆四月定為「薩嘎達瓦」月,用於紀念佛陀誕生、成道、涅槃。在整個薩嘎達瓦月期間,倡導全素食,月圓日(十五)為「薩嘎達瓦」日,是整個紀念活動中隆重的一天。
  • 釋迦牟尼成道後最初遇到一次什麼樣的陷害?
    釋迦牟尼佛成道後最初遇到的陷害是,有一個叫做戰遮的婆羅門女,把一個缽盂裝在懷裡,偽裝懷孕,說他懷了釋迦牟尼佛的孩子,對師尊進行誹謗。戰遮這件事情發生在釋迦牟尼佛成道後不久。當時古印度有九十六種外道,而這時候的佛陀聲望和影響力越來越大,這些外道就心生嫉妒,想著怎麼害佛陀。
  • 「如來佛」就是釋迦牟尼佛嗎?別再無知了!
    佛經中也說,十方三世有無量諸佛,多過恆河沙數。但是,由於對佛理不甚了解,以致很多人覺得,大殿內供奉的佛像,就是「如來佛」。譬如,我經常在寺院內遇到導遊,對來寺院遊覽的客人說:「蓮花臺上面坐著的就是如來佛祖!」深究起來,這不能不算是一種「約定俗成」的誤解。我們翻閱佛門經典會發現,並沒有一尊佛稱為「如來佛」。
  • 宇宙到底有多大,釋迦牟尼是這樣解讀的,聽起來挺有道理
    唯獨釋迦牟尼的解釋,無懈可擊。佛老的睿智和思辨精神令人敬佩,即使隔離千年時空,依然讓人肅然起敬。人類文化的集大成者的人格,讓人仰視。答案是用一個故事來解讀的,佛教有三千大千世界之說,據說有一位大能,一步可以跨越一個小世界,他就想知道宇宙的邊界在哪裡,一直在奔跑,可是就在生命要終結了的時候,也沒有看到宇宙的邊緣,他絕望了,在佛的面前乞求答案,佛的回答絕了!「你能感知到的一切,就是宇宙。
  • 陝西西鄉縣私渡鎮發現唐代釋迦牟尼造像石碑
    本報漢中訊 (記者 張紅中) 西鄉縣私渡鎮一村民在幫助修建廟宇時挖出一塊石碑私藏在自家,近日,西鄉縣公安局協助縣文化部門等單位工作人員將其依法收回,經文物專家鑑定,被發現石碑竟然是國家一級文物——釋迦牟尼造像石碑。  據當地文物專家介紹,依法收回的石碑像為豎像,高77釐米、寬44釐米、厚4釐米,是兩年前該縣私渡鎮龍門村村民許某集資建廟時從地下挖掘而來。
  • 釋迦牟尼佛像在家庭供奉方位有什麼講究?這幾個位置絕對不要放
    釋迦牟尼佛像在家庭供奉方位有什麼講究?這幾個位置絕對不要放釋迦牟尼佛像可以供奉在家裡嗎?寺廟或家庭如何選擇釋迦牟尼佛像?一般寺廟選擇釋迦牟尼佛像從材質上面來說,純銀,黃銅,紅銅都是大師考慮的範圍,一般寺廟會採用紅銅鍍金的釋迦牟尼佛像,佛像尺寸可根據供養空間定製,高特精鑄釋迦牟尼佛像工廠,佛像面部刻畫精細飽滿,眉眼低垂,俯瞰眾生,慈眉祥和,栩栩如生!手持缽盂,令人安心,平靜,表現釋迦牟尼佛為救濟眾生大慈大悲。由西藏大師寺廟開光畫眼點睛,供奉首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