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緣,結緣,點點「關注」吧!此文「一千一百餘字」閱讀預計需要5分鐘!
如今漢地寺院,有心的人都會發現,大雄寶殿內供養的佛像,並不只有一尊。佛經中也說,十方三世有無量諸佛,多過恆河沙數。
但是,由於對佛理不甚了解,以致很多人覺得,大殿內供奉的佛像,就是「如來佛」。譬如,我經常在寺院內遇到導遊,對來寺院遊覽的客人說:「蓮花臺上面坐著的就是如來佛祖!」
深究起來,這不能不算是一種「約定俗成」的誤解。我們翻閱佛門經典會發現,並沒有一尊佛稱為「如來佛」。
實際上,「如來」為「佛」之異名,相當於別稱,也就是說,一切佛都可以稱作「如來」。《成實論》中有言:「如來者,乘如實道來成正覺,故曰如來。」如字即為真如,意為一切法的真實狀況。
然而,「釋迦牟尼」卻是一尊佛的名號,它被用來專指應化在古印度迦毗羅衛國,後來於菩提樹下悟道成佛的悉達多太子。所以,我們也可以稱釋迦牟尼佛為釋迦牟尼如來。
不過,在佛門弟子當中,釋迦牟尼佛卻有一個獨有的尊號,那就是「本師」。所謂「本」,意為「根本」,猶如孔夫子為儒家思想之根本,釋迦牟尼佛亦為佛門之根本。後世弟子,即便通曉經律論三藏,可以被尊為「三藏法師」,卻不能被稱為本師。故而,佛子在頂禮釋迦牟尼佛時,常念誦「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關於釋迦牟尼佛尊號的由來,《金剛經》中是這樣說的,「是故燃燈佛,與我授記。作是言,善男子,汝於來世,當得作佛,號釋迦牟尼」。
那麼,為何世人會誤將釋迦牟尼佛,稱為「如來佛」呢?在我看來,這與一部家喻戶曉的文學作品《西遊記》不無干係。
正如前文所說,佛的異名除了「如來」,另外還有世尊、善逝、應供、正遍知、無上士、世間解、天人師、明行足、調御丈夫等九種尊號。但是,因為佛經傳入漢地的時間有早有晚,加之不同時代的譯經師側重點也不同,所以會將幾個尊號合併為一號。
《西遊記》的作者吳承恩,極有可能就是將「佛」和「如來」的尊號,合二為一。但他並非佛門譯經家,儘管「如來佛」的稱號有其不合理之處,然而對於世間人來講,卻琅琅上口,易讀易記。隨著這部小說,以及由它改編而來的影視劇熱播,這個稱號也就漸入人心。
加之小說中有「靈山」、「阿難尊者」、「迦葉尊者」,它們與佛典中所記載的,釋迦牟尼佛說法的靈鷲山,佛的脅侍阿難、迦葉尊者,多有暗合之處。所以,世人誤認為如來佛就是釋迦牟尼佛,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對於學佛人來講,可以隨順世俗間的因緣。然而,古代譯經家寧捨身命,不肯改易經典,才有今日的三藏十二分教住世。我們對於佛理的學習,也應當有這份精進,才不枉先賢大德的一片苦心。南無阿彌陀佛。
嘈雜紛擾的塵世間,人生需要一雙看透假象的慧眼。
蓮荷居士每天帶你一起學佛悟道,破解人生迷局。
圖片來自於網絡,配合說明文意,侵聯刪。作品均為作者原創,隨喜轉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