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藝術#
今天是農曆八月二十二日,是釋迦牟尼佛的老師——燃燈古佛的誕辰!
燃燈佛,是過去莊嚴劫中所出世的千佛之一。因出生時身邊一切光明如燈,故名燃燈佛,又叫定光佛、普光如來等。
燃燈佛曾是釋迦佛因地時的老師,為釋迦牟尼授記,預言他未來將成佛。《金剛經》云:「善男子,汝於來世,當得作佛,號釋迦牟尼」。
作為過去佛中之最著名者,許多供奉「豎三世佛」的寺院,往往在大雄寶殿中供奉燃燈佛(左側)、釋迦牟尼佛(正中)、彌勒佛(右側),代表過去、現在、未來三世佛。
燃燈佛授記,是釋迦牟尼歷劫修行的一件大事。關於這一典故,有多種記載和傳說,基本內容是:
釋迦牟尼前生為儒童(或摩納仙人、善慧童子)時,值遇燃燈佛遊化,遂買蓮花供養燃燈佛,又布發於泥土上,讓佛踏之而過。燃燈佛於是對其授記,預言他將來成為釋迦佛。
這一典故在佛教中非常著名,也是佛教藝術常常表現的題材之一,包括雕塑、繪畫等。
下面,我們就來欣賞兩幅風格迥異的《燃燈佛授記圖》,一幅為我國南宋時期的作品,一幅為緬甸十九世紀的繪本——來看看不同國度、不同文化,對同一題材是如何表現的:
上圖為我國南宋絹本設色《燃燈佛授記圖》,高26.2釐米,長38.2釐米;無款識,卷後有元末明初僧人弘道、守仁兩段題記。
現藏於遼寧省博物館。
此畫以工筆重彩描金的手法,表現端莊肅穆的燃燈佛,在菩薩、天王、羅漢、供養人的簇擁下,為儒童(釋迦)授記的場面。
圖中,燃燈佛頭帶圓光,身披紅色田相紋袈裟,略微側身,光腳踏於布帛之上。
佛身前有一人虔誠跪拜,袒露上身,頭髮布列於地,這就是儒童。他的身形較小,以突顯佛的高大莊嚴。
燃燈佛身後及兩側有二十八眾相隨。諸眾雙手或執法器,或合十,或捧供物,或凝神聽法,或勇猛護衛,神情生動,造型準確。
研究者認為,此畫技法嫻熟,色線遒勁,應是少有的壁畫祖本。
上圖為十九世紀緬甸繪本,共計52頁,經折裝,每折頁高50.5釐米,寬19.5釐米,下方寫有文字說明。
十九世紀時,緬甸非常流行以圖文豐富的繪本,講述佛陀的本生故事。這是其中最精緻的作品之一。約於1837年由英國人Henry Burney帶回英國,現藏於大英圖書館。
其中以四折頁表現燃燈佛授記本生故事。
右上方一排身著袈裟、手持缽的比丘,首位為燃燈佛,後面隨行五位弟子。
燃燈佛足前為作苦行相的善慧童子,五體投地拜倒於泥濘的道路上,讓佛踏過其身軀,以免汙泥弄髒雙腳。
以此恭敬虔誠的因緣,燃燈佛遂為善慧授記,於未來當得成佛,號釋迦牟尼。
四周繪有士農工商各階層人士當時的生活景象,既寫實又生動,具有濃鬱的東南亞風情。
兩幅《燃燈佛授記圖》,你更喜歡哪一幅?
-完-
【如果你覺得不錯,歡迎點讚和關注我們,碼字不易,謝謝支持!】
相關閱讀:
佛教藝術珍品呈現:阿彌陀佛來接引時,是怎樣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