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從書法中看出作者的心態變化嗎?這樣分析對創作更有益!

2021-01-09 書法心法

接上文,繼續分析《祭侄稿》技術與情緒的關係。

今天事情比較多,抓時間寫的專欄,所以就不搞前情回顧了,如想了解可以看一看專欄前文,如若看的不明所以可直接關掉。《祭侄稿》此帖鋪墊太長,講了三四篇才解釋到三行字,故而沒看過鋪墊確實會比較迷惑,這就不過多解釋了,只能說別怕麻煩,有時間儘量往前翻翻,畢竟控制大家閱讀行為是我能力範圍之外的事,各憑心意吧。

上文講到了「從父」第十三叔這塊兒,也對這塊兒進行了簡要分析,明顯可以看出「從父」二字節奏與下方「銀青光……」一段有所不同,無論是從情緒分析還是技術分析,都是可以解釋通的。(前文有)

當然,大眾讀者在初步體會情緒時是不會感受到喪侄之痛的,畢竟沒有這種經歷和情感共鳴,所以即便能解釋通,古今也如此論,它也不能作為客觀事實陳述,充其量是比較靠譜的揣摩臆測,這點應是大家分析任何藝術作品(不限書法)時都需要保持的一種心態,既要貼近「玄」,也要遠離「玄」,把握尺度才能入而不迷。

從最客觀來說,「銀清光祿……」這一塊明顯是職位描述,這就跟我們平常寫家庭住址一樣,幾乎是不用過腦子的,所以寫起來會自然放縱些,其用筆彈跳性,包括字體勢態都發生了變化。

比如「青光」「使持節」「諸軍事」幾字組,書寫性明顯比之前輕盈,連帶多,速度快,跟第一行那種比較遲重的感覺有明顯區別。

從第一行節奏遲重,到第二行上部節奏逐漸加快,再到之後部分的輕盈,這是一筆墨色中的節奏變化。這個節奏變化可以理解為「入」,就是從生疏,從刻意,從心神不寧逐漸走向平穩的自然狀態。

前文說過,這種狀態理解起來非常簡單,但是若想做到,古今名家羅列起來,也不是件件作品都能達到這個水平的,無它,字是刻意去練的,刻意出習慣的,所以想擺脫,很難。甚至不如嬰孩,也不如外行隨心所欲。

入不難,難在出。技也如此,性也如此。然,技不難出,但也難倒了90%的學書者,至於性呢,我個人比較悲觀,勿說99%,可能99.99%都不到。全國高手何止千百,然而我真正佩服的確實不超十個,這些人都是偶爾做到過「性出」的。

理論的作用在於讓我們認清高度,有它未必能走遠,沒它一定走不遠,僅此而已。

從第三行下方「蒲州」二字開始,明顯發現已經蘸了第二筆墨。

節奏上又有何差異呢?

第一筆墨寫得遲重,凝重,節奏慢,隨之逐漸進入狀態,節奏加快,連帶加多。

在這種狀態下蘸墨,墨色即便重,線條也不會再凝重了,所以第三行末到第四行,出於一種「重筆」但是「節奏快」的狀態。

相關焦點

  • 當今書法創作現狀中,篆書相較於其他書體是落後的
    而隨著資料的逐漸增多,更多實踐者就會做橫向分析與融合,融合是書法創作的根基,但是淺嘗輒止式的學習卻成為當今創作的一個通病。在碑學與帖學的對比中我們會發現,碑學的新資料要更多於帖學,因此,從清代碑學運動之後,碑學一度以壓倒性的優勢佔據著書壇,這無疑推動了書法的發展。篆書、隸書則是此次運動的最大受益者,諸如鄧石如、吳讓之、趙之謙、吳昌碩、黃賓虹、齊白石等一大批書家湧現出來。
  • 書法創作的書寫階段應注意什麼問題?
    在書法創作中,具體的執筆書寫無疑是最關鍵的環節,書寫一般包括正文書寫,上、下款識書寫,以及鈐印過程,應注意以下幾點。 直線式的行氣線常常呈垂線狀態,是書法作品中主要的表現形式,能給人以整齊、肅穆之感。曲線式的行氣線常常呈曲線狀,左右搖曳,多用於行書藥監局創作中,能給人極富節奏的動態感。
  • 和珅不止會貪財,其實他寫的字更妙,能打敗好多書法名家
    01 野史中的和珅作為一位出名的貪官,和珅一直是一位反面教材的典型,尤其是在影視劇當中,和珅一方面搜刮民脂民膏,另一方面又特別會溜須拍馬、欺上瞞下,即使身居高位,依然不學無術,只會瘋狂聚斂錢財。對於這樣一位歷史人物,相信大家都是非常痛恨的。
  • 大字書法和小字書法,哪個更難寫?入展的人都有一個秘密
    大小字的區別在書法展覽上,大字書法懸掛在展廳,會讓人感覺很有氣勢,這種氣勢一下子就能吸引人的目光,這是它的優勢所在。但大字書法也有劣勢,主要表現在筆法上,如果書寫者的用筆能力很強,寫大字書法是沒有問題的,如果用筆能力弱的話,寫大字書法往往會暴露自己的弱點,不論是評委還是觀眾,一眼就能看出問題來。
  • 「隨字變轉」乃書法技法,是說隨字變化而變化!你知道嗎?
    帶著這個問題開始今天的文章——張懷瓘《書法用筆十法》之九:隨字變轉。我們先從字面理解「隨字變轉」。隨:即隨著;字:即漢字;變:即變化;轉:即使轉——大意:隨著漢字的變化進行書寫。再來看張懷瓘對「隨字變轉」的注釋:謂如《蘭亭》「歲」 字一筆,作垂露;其上「年」字,則變懸針;又其間一十八個「之」字,各別有體。
  • 書法創作究竟應該三指執筆,還是五指執筆?
    執筆是書法創作中很重要的一個方面。王羲之的老師衛夫人曾經這樣強調:「凡學書字,先學執筆。」唐人張旭教給顏真卿的第一個書法要訣也是執筆(「妙在執筆,令其圓暢,勿使拘攣……五者備矣 , 然後能齊於古人。」)在書法執筆上,向來有兩個爭論。一是執筆的鬆緊問題,二是執筆的用指問題。前者我們上一講曾經講過,今天我們就來說說第二個問題。
  • 鍾南山的書法:自居業餘,反能從容瀟灑!裝高大大,其實小家子氣
    文/美智書法圖/來自網絡今天我們來賞析鍾南山老先生的字,也借他談一下業餘人士,該如何學書法。因為他,就是業餘學書法的楷模: 心態平,路子正,玩法好!美智書法認為,業餘人士學書法,應該和專業人士一樣堂堂正正大大方方,不應拿拿捏捏自慚技術,不要不好意思面對朋友、外人和專業人士!
  • 大字書法,應該怎麼寫?
    日前,第二屆全國大字書法藝術展在鎮江拉開大幕。第一屆2004年8月在河北秦皇島舉行,此次距首屆事隔十四年,共收到全國各省、市、自治區及海外作者投稿作品22074件,據介紹這是中國書協歷次單項展來稿數量最多的一次,最終共有266人入展。
  • 以人民的名義書法創作,國家級書法家共同創作「四字吉言」
    2016年12月《草書觀察》面向全國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徵稿,邀請國家級書法家共同創作「四字吉言」。從全國範圍策劃類似這樣的創作活動尚屬首次,創作形式統一,並由國家級書法家書寫,該作品創作形式為書法作品常見形式之一,其字數少,章法獨特,亦能體現書家才情與格調,該作品形式深受老百姓喜愛,故名「以人民的名義書法創作」。
  • 書法治亂與朱復戡書論
    當年,朱復戡在給弟子講課時就強調過:「能把單個字寫好者是寫字匠,能把一張字的位置經營得當,款式高雅者,是書法家。常說某人字不錯,但不會寫,意即在此。」可見,單個字寫得再好,亦不一定能夠創作一幅完整的書法作品。再例如,書法藝術中形而上的精神特質,也是寫字中所沒有的。對此筆者曾在拙作《感受書法的魔力》一文中有所闡述。
  • 書法大家劉小晴,楷書創作諸葛亮經典文章,筆法俊美秀逸,真書法
    楷書創作的慣用方法及楷書的定心簡述:楷書創作中,要突破唐楷慣用的創作方法,就要克服碑刻中的刻板、雷同現象,按照現在的書法發展觀來全視書法藝術,雷同就是一種抄寫,與創作創新有距離,在創作中要突破碑刻痕跡的制約,大膽與手寫體融合,適當「牽絲映帶」,以便增加靜中有動的感覺,臨寫過去的碑刻作品,很難做到「不得重改」,只有借鑑簡帛書的用筆,才能做到「不得重改」地以筆寫字,孫過庭《書譜
  • 是書法,還是寫字兒?田英章楷書的積弊在哪裡
    我一向不是個喜歡湊熱鬧的人,更不願與人作口舌之爭。所以在這一個多月的時間裡,我只是默默地看過了許多關於這幅作品的分析文章和評論,直到大家都要散場了,才把自己的想法稍作梳理,以為記錄,留備後日查看。 做了一個沉默的看客,我覺得大多數分析文章下面的評論其實看起來比文章本身更有意思。
  • 家裡掛什麼字好 手寫詩詞書法一幅比一幅美
    推薦二:物華天寶增福壽,人傑地靈出鳳龍國賓禮書法家觀山書法《物華天寶增福壽 人傑地靈出鳳龍》(作品來源:易從網)「物華天寶增福壽,人傑地靈出鳳龍,家居祥光黃金地,人在瑞氣富貴中。」書法創作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符號,在很大程度上是中華民族偉大精神的體現。
  • 學習書法,掌握這幾種入筆方法,筆畫更有變化
    學習書法掌握基本的筆法才可入門,筆法是對筆畫書寫的綜合技巧,書寫形態各異的筆畫及變化離不開筆法的使用,書寫筆畫不能控制,形狀不能控制就說明對筆法毫無概念,熟練掌握筆法的前提要對入筆有清楚的認識。書法筆畫由橫,豎,撇,捺,提,折,勾和組合筆畫形成,每種筆畫都離不開起筆的過程,正確的起筆能精準書寫可控的筆畫形態,而且多種變化的起筆讓字形更加生動,形態各異。
  • 這樣落款,書法白寫了!
    ——每天在這裡,遇見生活,遇見藝術—— 書法落款,不單是尾部,是包含了作者在書法作品中除正文內容以外的所有書寫內容。落款包括:正文內容的出處、贈送對象、創作緣由、創作時間、作者姓名、字號等。
  • 電腦字體背後的書法高手,你知道嗎?
    如今,電腦、手機中出現了各類紛繁多樣的個性字體,如華文行楷、方正舒體、華文新魏、方正靜蕾簡體等。然而,你知道這些字體是怎麼形成的,背後的作者又是誰嗎? 方正康體由中國書協會員,「康有為碑體書法」傳人——貝威揚先生創作,是一款以古賢傳統書法藝術為基礎的印刷字體,風格上突出「重、拙、大」的特點,流暢灑脫,字風渾厚雄放,有縱橫奇宕之氣
  • 年更的《羅小黑戰記》,和作者比壽命,有生之年還能看到它完結嗎
    有一部國漫,它創造了一項記錄,那就是最慢更新的動漫,至於慢到什麼程度,我就在想我這麼一個年輕小夥,有生之年能看到它完結嗎?很多人明明已經看過一遍了,可每當它更新時又要去重新看一遍,不是這個動漫多麼優秀,而是拖更太久,前面的劇情已經忘了。。。
  • 從黃賓虹的「五筆七墨」闡釋其書法筆墨觀
    從「五種筆法」闡釋黃賓虹書法「筆法」所謂「筆法」簡單說就是使用毛筆的方法。黃賓虹認為筆」、「墨」都非常重要,兩者缺一不可,失去筆,墨無神採,失去了墨,筆力不足。經過不斷的實踐和研究,黃賓虹總結出了五種筆法,分別是平、圓、留、重、變。這五種筆法在黃賓虹的書法和繪畫中都能體現到。五種筆法是黃賓虹對「筆法」的總結,也是黃賓虹「筆法」的精髓。
  • 王陽明行草書法的代表書作,筆法雋秀,字字顯露仙風道骨,好書法
    行草書法的特性及書法的規律簡述:行草書法是最自由的一種書體,這也就表明它的兩個特點:一是筆法最豐富,二是造型(結構)更富於變化。正因為行書極盡變化不可捉摸,所以清代書法理論家劉熙載《藝概》中說,「行書行世之廣,與真書略等,篆隸草皆不如之,然而有此體以來,未有專論其法者。」我們今天嘗試論一論,並且是與楷書比較來論,這樣可能論出點門道來。
  • 秀山4名作者作品入圍全國第五屆正體書法作品展
    秀山網訊 近日,記者從縣書法家協會獲悉,歷時5天的全國第五屆正體書法作品展覽評審工作在山東省青島市圓滿結束。其中,我縣彭洪順、吳官波、楊林、池傑群4名作者作品入圍本屆書法展覽。目前,入展名單正在公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