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書法,還是寫字兒?田英章楷書的積弊在哪裡

2021-01-10 騰訊網

除了劉洪彪先生的楷書《嶺頭飛雪日》,最近另一幅引起評論撕裂的書法作品大概要算雲岡杯魏碑書法雙年展的這幅獲獎之作了:

雲岡杯魏碑書法雙年展的落幕時間是2020年11月22日。也就是說到今天(2021年1月7日)為止,這幅作品已經被人們議論了一個多月,關注的熱度也漸漸地消歇下去了。

我一向不是個喜歡湊熱鬧的人,更不願與人作口舌之爭。所以在這一個多月的時間裡,我只是默默地看過了許多關於這幅作品的分析文章和評論,直到大家都要散場了,才把自己的想法稍作梳理,以為記錄,留備後日查看。

做了一個沉默的看客,我覺得大多數分析文章下面的評論其實看起來比文章本身更有意思。而評論中最有意思的是,它們總是糾纏於兩個相連而不相干的概念——書法和寫字兒;總在有意無意間牽扯進一個不在局中卻勝似局中的人——田英章。

中國書法今天的現狀總讓我想起南宋的詞壇——趙氏偏安,詞人不效法夢窗之綺縟,便踵武白石之清空,舍此之外,殆無他途。

而如今專業或不專業的書法人士,不是做了田英章的門徒,便是成為流行書風的追隨者。特立獨行的人恐怕也不很多。兩派不但理念不同,風格各異,而且互不相下,自以為能。流行書風走到今時今日的地步,恐怕也不能說與田楷的刺激毫無關係吧?

所以,聊到陳守斌先生的那幅獲獎作品之前,我想先說一點關于田楷的事兒。

我也不妨大大方方地承認,自己從前是學過一點田楷的。現在說起來,那已經是10年前的事兒。只不過我學田楷,既沒有入田門磕頭拜師,也沒有正兒八經地臨過田英章的帖。

我只是把田英章寫的《九成宮》和李褀本的《九成宮》拓本做過細緻的比對,揣摩用筆和結構的技巧。

(這就是我買的那本田英章字帖,至今還保存在書架上。我也買過他臨的《化度寺碑》和《皇甫君碑》,但是讀完這本之後,感覺其他兩本寫得並沒有差別,所以那兩本帖子就沒怎麼看過了。)

(那些密密麻麻的小紅字是我將田氏臨本與原拓對比之後做的筆記。田氏臨本只是我參考過的諸多歐楷臨本之一,其他還有成親王、林則徐、胡問遂等書法家的歐楷臨本,我也都做過類似的功課。)

(歐陽詢的碑帖和墨跡,我前後臨了10年,其中近半數的時間是花在了《九成宮》上。直到今天,隨手寫幅作品,功架也還是歐楷的底子,偶爾會帶出一點田氏的用筆。)

田英章在今天的中國書壇算得上是個譽滿天下也謗滿天下的人物。坦率地說,我並不很討厭他的字——當然,這只是說字。至於為人師表之類的事兒,我就不知道了——如果你讓我用一句話來描述自己對田英章的字是個什麼印象,那我得說,我覺得他的楷書有唐楷的根兒,但也發生過創作精神的變異。

說田英章的字有唐楷的根兒,是因為他畢竟幾十年如一日地沉浸在唐楷的臨創當中,捉起筆來,一招一式不離法度。

當然,我也看過很多人寫文章質疑田英章的法度背離了歐陽詢,但這怕不能構成田英章的「罪過」吧。遙想缶翁臨了一輩子的《石鼓文》,到老還不是越寫越不像?白蕉先生曾說,臨帖這回事兒,「始欲像,終欲不像」。恰恰是這不像,才是寫的田英章自己。

在今天的中國,寫文章說田英章的好話是要惹是非的。因為關于田楷的爭議已經極大地撕裂了輿論。無論挺田還是抑田,你都很難指望對面的一派能平心靜氣地聽你說會兒話。

但我仍然要說,田英章的楷書雖然在局部的細節上(比如跪筆彈鋒)確不足取,但嚴謹有法、亭勻莊重是不可否認的。要是手裡沒這點兒功夫,田英章也不能東渡扶桑,忽悠猴精猴精的日本人授他一個「國際書法家終身成就獎」。

但話又說回來了。拿終身成就獎是一回事兒,至於加冕「歐楷今聖」、「當世鑑真」,至少從書法傳播的角度說,我對贈與田英章的這些尊號就很有保留。

因為在田英章傳道受業的過程中有一個很古怪的現象:觀其哲嗣田雪松,落筆成字,跟他的父親就像同一個模子裡刻出來似的

從古到今,書法跟學術一樣,也是要講點兒家學淵源的:王羲之和王獻之、歐陽詢和歐陽通、文徵明和文彭、伊秉綬和伊念曾,書法史上赫赫有名的父唱子隨不在少數。可是這些著名的書壇父子,雖然兒子的手書也都或多或少帶點兒具體而微的意思,但總沒出現過像田氏父子這樣筆跡近乎重影的景觀。

不但是兒子,甚至連田英章旗下的中國楷書網評選出來的田門十大傑出弟子,個個的手筆也都像田英章的化身。假如隱去作品上的落款,我實在分不清哪個字是師傅的手跡,哪個字是徒弟的學筆,當然,就更別提辨認是哪位徒弟的學筆了。

這事兒要擱在古代,大家多半兒會說田門一派寫的是「館閣體」——這個稱呼用在田英章身上倒也妥帖。因為館閣在從前指的就是翰林院,而田英章的確曾被國務院任命為書寫員——今天的人們一說起館閣體,避之唯恐不及。

但在古代,館閣體書法家其實是很有地位的。大名鼎鼎的沈度,不是還被明朝皇帝贊為「當朝王羲之」嗎?可是到了現在,館閣體就像瘟疫一樣為愛好書法的人們所恐懼。

而且很有意思的是,今天的人們拼了命地要逃離館閣體,而在他們的口中,卻有越來越多的前輩名家相繼淪入了館閣體的行列。比如啟功,比如華世奎,在當前的書法輿論中都有被目為館閣體書家的趨勢

我覺得,這其實反映出了書法置身於工業文明時代所特有的焦慮。在古代,因為技術的限制,人們無法輕易實現書寫的規範化與標準化。你要想寫一筆黑、大、光、圓的字,沒有十載寒暑的苦練,恐怕難以奏功。

但是到了今天,任何標準化的字體都可以被我們一鍵複製,而工業文明的價值邏輯是:凡能在流水線上批量複製的產品都是不值錢的。因此我們才會看到,畫家範增的作業流水線一旦曝光,便迅速造成他的作品在市場上大面積流拍。

田英章書法作品的流水線傾向其實比範增還明顯。看一看田英章寫的那些店招,實話實說,如果我是店東,很可能不會請他寫。

請廣告公司用田楷字庫做一個集字招牌,或者再不濟,請田門弟子寫一幅同樣的內容,都能省下不少潤筆,至於效果,和田英章親手寫的沒太大差別。

(田英章和他的學生荊霄鵬的題字。不看落款,您能分得清誰是誰嗎?)

田英章的字取法唐楷,而唐代在中國書法史上是一個極端崇尚法度的時代。「尚法」的潛臺詞就是書寫的標準化,只不過顏、柳、歐、褚,各家有各家的標準而已。

田英章固執地沿著唐人「尚法」的路一直走到了黑,可他把「尚法」的精神推向極端,卻在這個工業文明的時代遭遇了「流水線焦慮」的狙擊。這反映出隨著時代的進步,我們今天的書法創作,其所面臨的困境與挑戰要比先人更多,也更大了

可能是激於這樣的困境,我開始聽到越來越多反對「好好寫字」的聲音。但細想下來,田楷之弊,真是一句不要好好寫字就能解決的嗎?

在大學裡待了這麼多年,我總覺得,像數學、物理這樣的自然科學,它的意義是幫助我們看真客觀的世界;而文學、藝術這樣的人文科學,它的價值是幫我們看真內在的自己。

一個人從誕生於天地之間的那一刻起,就像一塊璞,我們得尋找適當的工具把外部包裹的石質磨去,才能發現裡面是塊兒什麼色澤的玉。

古人常說,字如其人。遊藝於水墨黑白之間,我們既不為與古為奴,也不為標新立異。只為了把書法當作一面切磋琢磨的鏡子,在裡面與最好的自己相遇。所以前輩書法家比如沈尹默、胡問遂等先生,大都不允許學生學老師的字——你應該成為你自己,而不該淪為老師的影子。

恰恰是在這一點上,田英章的所作所為令人遺憾。在中國楷書網評選「歐楷十傑」的過程中,田英章為弟子荊霄鵬寫過這樣的評語: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就是因為霄鵬的多能,造成手底繁雜,在歐楷上顯得不夠專精。

荊霄鵬的字已經太像田英章了。要想擺脫老師的面目,自成一體,勢不能不轉益多師,兼收並蓄。而田英章卻把這樣的努力稱之為「手底繁雜,不夠專精」,這是強行用老師的法去扭曲學生的藝術個性。像這樣的點評,完全可以當做一篇《病梅館記》來讀。

當然,從嚴格的文藝理論來說,書法作品不能完全等同於作者——就好像我們今天的文學理論研究已經不再願意使用「作品」而更願意使用「文本」這個詞一樣。

用「文本」替換「作品」,言下之意是創作成果一旦脫離創作過程,自有其獨立於作者之外的特殊價值——書法作品除了展示作者自身的藝術個性之外,還必須要體現書寫內容與書寫形式的呼應和互動。

因為從源頭上說,書法本身是一門附生性的藝術。文字內容是先行的,得體的書寫形式,最初就是為了讓內容更加賞心悅目。我們可以用黃山谷的字去寫蘇東坡的《八聲甘州》,也可以用董其昌的字去寫秦淮海的《八六子》。

可你調換過來試試:拿長槍大戟的山谷書風寫「夜月一簾幽夢,春風十裡柔情」;借澹遠娟秀的香光筆墨寫「西州路,不應回首,為我沾衣」,縱然筆力萬鈞,墨法入神,這字,它真的還能看嗎?

只可惜,上面的這些問題,田英章似乎並不考慮。無論寫什麼內容,他的書風總是以不變應萬變。就連他臨寫的《九成宮》、《化度寺》和《皇甫君》也都如出一轍,全不顧歐陽詢的原筆是一個碑有一個碑的面目。

所以我才要說,田英章親筆寫的店招,跟田楷的集字店招沒什麼差別。而這又恰恰是田英章書法被人詬病為「列印體」的重要原因——只有列印體才是不管你印什麼內容,都用一個標準字體。

割裂書法風格與書法家的藝術個性之間的關係,割裂書法的創作形式與創作內容之間的關係。這兩個「割裂」才是田楷最深的積弊。而要剷除這些積弊,寄望於不好好寫字兒的流行書風,恐怕也是枉然

(上期文章:由劉洪彪楷書所想到的:書法批評難道只能圍著「醜書」的概念轉圈)

— THE END —

文字|晉公子

排版|奶油小肚肚

圖片|網絡

相關焦點

  • 書法欣賞| 田英章工楷筆畫賞析與「工筆啟功楷書」的筆法規劃(3)
    啟功大師盡一生精力為我們創造了書法文化的新門類"啟功體",從此開啟了中華書文化創新的新時代。田英章先生又傾心發展了歐陽詢楷書,簡潔的筆法與明快的結構,在不多年裡,以往不溫不火的工筆楷書文化「熱火朝天」得有點象當年「農業學大寨」的景象。
  • 楷書偏旁技法|「冫」兩點水偏旁漢字田英章工筆楷書技巧分析
    偏旁部首「字根」概念有時會幫助我們全面認識書法結構的布局思想。不妨我們還先來看一看田英章先生關於「冫」這個偏旁的書寫經驗。他在書中這樣寫道:「『冫』下點應略微偏左,以便穩定重點。兩筆距離不要太遠,稍需緊湊,而提鋒切忌太長,並注意所指的方向。還應該體會和觀察兩點的呼應關係的連帶關係。」
  • 楷書字根技法8|特例「卩」偏旁字田英章工筆楷書技巧分析
    從這樣的事例中,我們可理解到,絕對「橫平豎直」的楷書規則是對印刷體而言的,手寫書法必須在有限範圍內變通處理。有人笑話說田英章先生推廣的田式歐楷太過印刷體,風格太過死板。這大可不必記較,田式歐楷繼承了歐楷大量的技法,只是簡化了歐楷的書寫筆法,變化少多了。但這樣正好解決一個問題,楷書書法入門門檻降低了,基本技法工藝化、技術化很容易讓初學書友建立起書法學習信心。
  • 楷書!田蘊章:我老了,沒能寫好!田英章:中書協的人,在鬼畫符
    楷書,也被稱為真書,正書!它成為書法入門訓練基礎,從宋代就基本了!後世的書法家大多以唐代楷、魏晉楷書入手,然後再去練習行書和草書!蔡襄,作為宋代楷書的代表人物,被蘇軾(蘇東坡)認為是宋朝書法第一人,他提出了:古之善書者,必先楷法,漸而至於行草,亦不離楷正!
  • 為什麼說田英章是書法的門外漢,看懂歐陽詢的字,你就明白了!
    這個專欄全是乾貨,都是我多年對歐體楷書的思考,將這些思考整理出來,其實並不太容易。專欄定價不高,所以請大家不要催促。這個專欄絕對是物超所值,目前設置的是20集,目的是配合視頻專欄講這歐陽詢《九成宮》的100個經典例字寫完,每一期寫3-5個字,20集應該是不夠的,到時候會持續增加。我們來看這個「隨」字:我們這篇文章的題目是:寫書法不能太整齊。
  • 書法欣賞|田英章四字鬥方《高山流水》《厚德載物》等四幅作品欣賞
    田英章先生作為新一代工楷倡導人與踐行人,其田式歐楷因其結構嚴謹,筆法的工藝化、標準化,在中國書法界成就了一代新的書法形式--田楷。在一個工業「計算機打字」時代,有一種標準化的書法能帶來眾多讀者成為書法文化的愛好者,成就一個書法文化的繁榮時代,這種田式工楷可謂中國傳統文化的復興力量。
  • 081,書法作品欣賞,田蘊章、田英章老師的字
    鴻基福地,瑞靄華堂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清風出袖,明月入懷那一年,行走在某書畫街上,突然在一家畫廊門口發現了一幅書法作品,眼前一亮。再一看,署名田蘊章。後來,又發現了更多的田老師的作品。我在網絡上找到了田老師的幾幅書法作品,照著一筆一划練習。隨後又了解到田老師是學歐體的基礎上開創了自己的字風。類似的研究歐體的學有所成的老師也不少。他們在學歐體以及其它字體的基礎上,綜合所學,結合自己的審美觀,漸漸地形成具有明顯個人特徵和風格的字體。歐體、顏體、柳體、趙體,這四大楷體中,我最初學習的是柳體,後來喜歡趙體,之後又接觸了顏體,最後接觸的是歐體。
  • 田英章寫的「春聯」堪比印刷體,為何卻很少有人用?專家:傻呆愣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田英章有幸拜中石為師,專一學習書法,以期在書法界大施拳腳。然而,從歐田師徒二人的書法傳承來說,田英章受歐陽中石影響較小。看來田英章書法風格的形成重要影響者,並非歐陽中石,而是另有其他。
  • 楷書字根14|「土」偏旁字工筆楷書書寫技巧分析
    二、實用書法越來越成為大眾書法藝術;田英章的楷書學習者一下子達到了八九千萬人,這也算是書法史話上的一大奇蹟。其實無非因為田英章先生的書法技巧有了更多的現代技術性。比如其中的「手寫美術字」的書寫思想!當然這在過去基本是不會被認可以書寫方法。其實際上,規範字的的發布讓人們習慣於分享眼前的中矩中規的方塊字特色。
  • 楷書技法15|楷書偏旁「扌」提手旁的書寫結構技巧分析
    筆者繼續複習楷書「扌」提手旁的書寫方法,這裡依舊使用田英章先生的書寫例字。也許是因為天天看印刷體字看得多了,現代書法中,尤其是楷書工筆書法越來越容易受到實用書法學習的者的關注。這也許多是標準化的電子讀物佔領導了太多的讀書時間的原因。
  • 楷書部首技法|「凵字底」部首漢字田英章工筆楷書技巧分析
    圖:田英章先生關於「凵」部首書寫技法說明而而田英章先生在他的作中,則這樣建議「凵部首」的書寫建議:「左右兩豎不要太高、太長,宜短促而有力,右豎筆要長於左豎筆。橫筆要略微抗肩。」圖:田英章行楷《江山如畫》啟功曾經說過「楷書當作行書寫」的話。在田英章先生行楷書《江山如畫》這幅作品中也體現了這種技巧。尤其作品中的行楷山字,初看純粹的楷書面容。
  • 楷書字根技法13|「囗」方框偏旁字工筆楷書書寫技巧分析
    在工筆楷書中,方框「囗」這個偏旁不同於其它任何偏旁,應該算得上最不好書寫的一個偏旁。各尤其是這個大方框,這個大方框在一個文字中的原由布局是所有偏旁中最獨特的一個,那就是只有一個布局位置--所有筆畫的外圍。
  • 學習楷書的入門教導字帖,筆畫運筆技巧教程,寫好楷書的優質好帖
    筆畫是一個字形成的重要基石,也是書法書體的重要組成部分,缺一不可。也就是說要想寫好書法練好筆畫是必不可少的工序,但是怎樣才能練好呢?無外乎最好的方法就是臨摹,只有臨摹才能掌握其中的奧秘精要。這也是書法學習的必經之路,若是不臨帖書法的進步和發展都是有很大阻礙的。所以我們還是從基礎學起,了解一個字的特殊構造。
  • 鼠年田英章楷書集字春聯84副
    2020鼠年田英章楷書集字七言春聯84副(附橫批)
  • 《書法問集》377、為什麼有人說,學褚體的人很少?
    【學習褚體的人並不很少,和學楷書四大家或者王羲之相比是少。褚遂良的字成就並不是最高的一批,少一點很正常。之前有段時間學褚遂良的人,才是不正常。】擴展閱讀:為什麼有段時間學褚遂良的人突然變多,甚至書法比賽第一名寫得是褚體?原因:有人認為褚遂良的楷書取法高古、筆法靈動。非常適合用「合理的理由」,打壓田英章田蘊章的楷書。
  • 楷書硬筆書法怎樣練合集?初學者入門必看!
    1、先讓孩子寫幾個字(楷書),讓周圍懂書法的朋友看看,或者,有條件的話,讓一些名家(比如:書法會員)看看適合練習誰的字帖,現在的名家很多,如:田英章、司馬彥、盧中南等,都是書法名家。
  • 歐陽詢楷書筆法學習字帖,偏旁結構技法演示,歐體楷書的帖學範本
    楷書是一切書法的基礎,也就是說楷書寫不好,行書草書的發展也是非常有局限性的。網上流行一句話叫做:不練楷書,寫不好行書;不練行書,楷書寫不活。可以說是很全面地闡述了楷書的重要性。今天我們就針對當下最受喜歡的歐體楷書,分享楷書的書寫方式。在學習之前,我們簡單地回顧一下楷書的學習。練習行楷,速度與美觀兼而有之。在默寫處,你只需要放慢速度不連筆就可以解決。
  • 田英章毛筆楷書《偏旁部首·止字旁》
    2020-11-21 12:28:14 來源: 婚說 舉報   田英章毛筆楷書偏旁部首之止字旁
  • 歐楷、顏體、柳體、田楷懸針豎哪些不一樣,他們筆法不同在哪裡?
    學書法一定要找對好的書法老師,這是門技藝不是靠自己悟性就能夠做到書法大境界的,而是靠自己日積月累的書寫訓練才能夠有一定的基礎,悟性只是你對學習方法時候的一種領悟,有了好的老師了,才能夠有好的學習方法。並不是那種隨處可見臨街就掛牌自稱老師的大師,就能夠把書法學的功底紮實,在怪相時代的書法界,好的老師就是尤為重要了,書法有著不同的書體,已經眾所周知,但是每個書體跨界書寫的時候,有多少人又知道,每個書體都有著自己書體的運筆、行筆的筆法?由於各書體的筆法不一樣,寫出來的感覺才能不一樣。
  • 《書法問集》499、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如何看書法中的門道?
    【書法有很多「門道」,書法最重要的門道就是判斷一幅字好壞的三個步驟:筆畫、結體、章法。】史上第一個有名有姓真實存在的書法家,秦相李斯生於公元前284年。今年2019年,如果書法史從李斯開始算,那麼也2000多年了。存在了2000多年的一件事情,「門道」數不盡。其中很多「門道」對於大多數人來說不實用,不適用,或者沒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