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問集》499、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如何看書法中的門道?

2021-01-10 一人筆記

我是一人。每個行業都有些「門道」。

【書法有很多「門道」,書法最重要的門道就是判斷一幅字好壞的三個步驟:筆畫、結體、章法。】

史上第一個有名有姓真實存在的書法家,秦相李斯生於公元前284年。

今年2019年,如果書法史從李斯開始算,那麼也2000多年了。存在了2000多年的一件事情,「門道」數不盡。

其中很多「門道」對於大多數人來說不實用,不適用,或者沒有用。比如如何選擇一塊好的硯臺。

上圖清乾隆歙石銅鍍金龍紋匣暖硯 ,「硯」在我們當代作用遠遠不如以前。有不少學書法的人,甚至沒有磨過墨。說到「墨」了,那又有很多「門道」。

書法說到底是寫字,如何把字寫好是書法中最重要的事情。那麼如何判斷字的好壞就是最重要的「門道」,知道好壞高下才能知道練字的方向。

判斷一幅字的好壞:筆畫,結字,章法。

一:筆畫。

筆畫即筆畫質量,初階控筆的能力的檢測。

關於筆畫質量楷書比較好舉例,上圖田英章所寫的楷書基本筆畫。如果你寫楷書,基礎筆畫很差,那麼你楷書還不過關。

特別注意:篆隸草行楷都是有筆畫質量,不要以為寫草書的筆畫質量就不重要。

二:結字。

結字即「結體」或「間架」,就是一個字的筆畫怎麼安排。這個階段就比上個階段高階一點。

比如上圖懷素草書卷《自敘帖》中這個「國」字,這個國字非常「圓",漢字也有人叫方塊字,這個國字的結構就很有趣,雖然是圓的,但是結字的方式和楷書和行書差不多。

三:章法。

章法是一個非常複雜的事情,簡單地說:這幅字整體的觀感。

」章法「可以理解成一幅字的方方面面,也包括前面兩點筆畫和結字。

比如上圖董其昌的《赤壁賦》,全篇過於偏向右上角,左下角非常的重。為什麼會偏,筆畫和結字都是原因。

這個階段要做好了,需要大量的書法知識積累,還有中華傳統文化的積累。

【一人有感】

筆畫、結字、章法,這三點從易到難,從簡到繁。由點到面,由近到遠,由偏到全。

我們中國書法還是寫字,不是畫畫。不能只看章法,章法非常好筆畫和結字一定也好。

不少人喜歡日本對於文字的處理方式,有些人非常迷戀日本對文字的一些處理,有些甚至拿日本的方式放到我們書法中用。

我們當代也有不少人,越來越像日本那樣畫一幅字。完全不考慮筆畫和結字,追求所謂的章法。可是那其實是畫畫。

書法說到底是寫字,不是繪畫,也不是什麼什麼的藝術。

以我的知識,儘可能地客觀求真。能力有限,也有一定的取捨。如有補充,歡迎大家一起討論,一起進步。

我是一人,喜歡書畫和藝術相關,關注我。19年12月22日滬。

相關焦點

  • 如何分辨女性到底生沒生過孩子,看這幾點就行了
    但前兩天遇到個新認識的阿姨,上來就問歡歡的寶寶多大了,歡歡感到很疑惑,問阿姨是怎麼看出來自己有寶寶的,阿姨神秘一笑,說道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想知道一個人有沒有生過寶寶,只需要看這幾點就可以了。臀部首先就是臀部的變化,一般相比較而言,沒有生過寶寶的女孩子臀部會更加緊緻,而生過寶寶的寶媽屁股不僅扁平,還會變的更大。
  • 王陽明行草書法的代表書作,筆法雋秀,字字顯露仙風道骨,好書法
    行草書法的特性及書法的規律簡述:行草書法是最自由的一種書體,這也就表明它的兩個特點:一是筆法最豐富,二是造型(結構)更富於變化。正因為行書極盡變化不可捉摸,所以清代書法理論家劉熙載《藝概》中說,「行書行世之廣,與真書略等,篆隸草皆不如之,然而有此體以來,未有專論其法者。」我們今天嘗試論一論,並且是與楷書比較來論,這樣可能論出點門道來。
  • 「書法問集」135、初學毛筆字的人如何入門?
    怎樣才能標準化和量化,書法水平?要想知道如何入門,就要知道什麼是入門水平,或者說入門水平怎麼定義。書法界很多奇怪的現象,根本原因就是缺少一些很有必要的標準。央視《如果國寶會說話》裡面介紹「商鞅方升」,商鞅方升最大的意義就是制定標準。沒有標準,「高書不入俗眼」,成了書法界的遮羞布。
  • 筆隨意行 情於墨中——楊恢和他的書法藝術
    筆隨意行 情於墨中——楊恢和他的書法藝術 2020-12-16 11:5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用王羲之書法「集字」春聯,書寫濃鬱的文化墨香
    用王羲之書法「集字」春聯,書寫濃鬱的文化墨香!新年將近,喜歡書法以及傳統文化的朋友將會在這段時間書寫鼠年春聯,來為自己和家人祈福。儘管一些人沒有深厚的書法功底,但時常喜歡動筆來寫幾個毛筆字,那麼我們該如何創作一副像樣的春聯呢?
  • 該如何給財神爺上香呢?原來有這麼多「門道」
    該如何給財神爺上香呢?原來有這麼多「門道」中國人敬重神靈,在重要的日子中燒香拜佛是常事。財神爺也是我們中國人敬重的神靈之一,看見很多人都會給財神爺上香,那麼該如何給財神爺上香呢?原來有這麼多「門道」。看完全文,原來上香也會有這麼多的「門道」,真的是生活中處處是學問。對此,大家怎麼看的呢?另外,你還知道上香的哪些注意事項呢?
  • 書法治亂與朱復戡書論
    那麼,不言自明,寫得「好」的字就是書法了。這就有點麻煩了,字怎麼樣寫才叫好?張文給出了判定的標準:「書法的好與不好,要看其美不美」,「故,美不美才是標準。」可是美不美又如何去判定呢?不知道。至此,我們終於被領進了不可知的死胡同。其實,張文一上來將「書法」與「寫字」畫等號,混為一談,即邁出了走向死胡同的第一步。
  • 「嶗山書法微講堂」第26集。倪寬贊及基本筆畫
    【書法名碑帖欣賞】26--行草《雪詩卷》明代 文徵明文徵明行草書作品《雪詩卷》,嘉靖十五年(1536年),紙本31.6X483.9釐米,臺北故宮博物院藏。此卷書法隨意揮灑,筆精墨妙,愈寫愈流暢放曠,這時顏、黃模樣已經脫去,盎然一派自家風神。往期課程連結:【嶗山書法微講堂】第1集。書法家李亞男陪您走進書法風景。
  • 中西古典哲理名句:張世英書法集誕生記
    2018年,先生以98歲高齡完成並出版了《中西古典哲理名句:張世英書法集》(以下簡稱《書法集》)。筆者有幸參與了這本書的部分工作,下面的文字記錄了筆者在近3年時間裡圍繞本書與先生的通信往來,旨在從一個側面展現先生的學術人生。《中西古典哲理名句:張世英書法集》書影《書法集》的寫作過程大約從90歲起,張先生開始研習書法,並把他喜歡的中西古典哲理名句寫成條幅。
  • 書法妙語 古今眾論
    ,畫之上有書法,書法之上有詩詞,詩詞之上有音樂,音樂之上有中國先聖的哲理。書法專業之業者是不能成為書法家的,歷史上也沒有一個專業書法家的。書法雖講究技巧,但要寫出特色、寫出氣勢、寫出情趣來,沒有淵博的知識、非凡的精神氣質、不同尋常的經歷、過人的悟性以及時代的底氣的支持和江山之助,不能成功。 ——陳傳席《西山論道集》
  • 作家李敖,自稱其字是「最後的文人書法」,真實水準到底如何?
    在《李敖語妙天下》某期脫口秀中,他曾於眾中漫言,自述其字,是等級最高的「文人書法」,充溢著文人氣和書卷味,非一般書家所能為,只有那些讀書破萬卷的大家才寫的出來。他如此自詡說:「我是一個中國最後一個文人,那種會寫好毛筆字的文人。我有書卷氣,現在人寫的毛筆字,不是毛筆字,是用帶毛的筆寫字,所以亂搞一氣,那怎麼是毛筆字?」他對自身的字,何其自視甚高,是不可一世的態度。
  • 武則天76歲時的書法,展現非凡的才氣,創下書法史多項第一
    碑文筆法婉約流暢,意態縱橫碑額「升仙太子之碑」六字,巧隱十個鳥形筆畫,是中國書法史上「飛白體」書體的唯一遺存。碑高6.7米,碑文33行,每行66字,行草書相間。碑文上下款和碑陰的遊仙篇雜言詩、題名等,分別出自唐代著名書法家薛稷、鍾紹京之手。此處原有升仙觀一座,今已不存。
  • 看完這16幅書法名作你就知道
    書法歷史中,二王人人皆知,但對於普通百姓來說,卻還是陌生了些。那麼,對於二王,今天咱就一起說道說道。何為「二王」?後人將東晉大書法家 王羲之 和 王獻之 父子, 並稱 為「 二王 」。他出身於書法世家,伯父王翼、王導,堂兄弟王恬、王洽等都是當時的書法名手。七歲那年,拜女書法家衛鑠為師學習書法。王羲之臨摹衛書一直到十二歲,雖已不錯,但自己卻總是覺得不滿意。因常聽老師講歷代書法家勤學苦練的故事,使他對東漢草聖張芝的書法產生了欽羨之情,並決心以張芝的故事來激勵自己。他最好的書法,首推《蘭亭集序》。
  • 《書法問集》754、快速寫字會連筆,是不是與慢慢寫字筆順不同?
    【書法筆順很重要,日常書寫並不是很重要。】 一般來說,楷書和行書的筆順是一致的,絕大部分連筆,都是有一定依據的。 比如「有」這個字的行書和楷書,說到行書「有」必須要那拿出王羲之的字。
  • 陳道明書法:抄寫《春江花月夜》遠看還行,近看有毛病,一般化
    陳道明書法:抄寫《春江花月夜》遠看還行,近看有毛病,一般化。都說陳道明文化修養不錯,人品也不錯,藝德也可以。又聽說陳道明書法寫得也還行,在演藝圈裡寫書法,功力能數得著。心有好奇,看看陳道明的書法,到底好不好。既然要看明星的書法能力,不能只看榜書,還要看長題大篇,字要寫得多才可以顯書法功力。
  • 鋼筆書法練字入門之如何利用書法字典日常練習鋼筆字
    那麼今天的這篇文章,就是幫大家處理這個問題,跟大家分享一下,如何利用書法字典,利用碎片時間,練習自己的鋼筆字。提高鋼筆書法水平首推系統的臨帖這裡還是要提一下,如果想自己的鋼筆字水平有一個比較大的提高或者能走到一定的高度,系統的臨帖肯定是少不了的,這個並不是本文所要闡述的重點。這篇文章只是為了讓大家如何利用碎片時間去學習研究個別字的寫法。
  • 笑傲江湖裡的書法,可不是江湖書法
    令狐衝在十個字中還識不到一個,但見帖尾寫滿了題跋,蓋了不少圖章,料想此帖的是非同小可……禿筆翁喃喃吟道:「『張旭三杯草聖傳,脫帽露頂王公前,揮毫落紙如雲煙。』那張旭號稱『草聖』,乃草書之聖,這三句詩,便是杜甫在《飲中八仙歌》寫張旭的。此人也是『飲中八仙』之一。你看這《率意帖》,可以想像他當年酒酣落筆的情景。唉,當真是天馬行空,不可羈勒,好字,好字!」
  • 《書法問集》377、為什麼有人說,學褚體的人很少?
    擴展閱讀:為什麼有段時間學褚遂良的人突然變多,甚至書法比賽第一名寫得是褚體?原因:有人認為褚遂良的楷書取法高古、筆法靈動。非常適合用「合理的理由」,打壓田英章田蘊章的楷書。歷史留名的書法家說多不多,說少也不少。褚遂良在眾多書留名書法家中,並不是最高水平的一批。
  • 看世界的門道——《易經》觀卦
    無非都是看。看什麼?看人、看物、看己;怎麼看?從大的角度、宏觀看,暫時不要看細枝末節。看,說來容易得很。睜開雙眼就能看到。可是,又實在不容易。人們常說,會看的看門道,不會看的看熱鬧。睜開眼睛就能看到的,那都只是熱鬧。是顯現在外面的、最表層的東西。《道德經》和道家把它們叫做「名」,數術家把它們叫做「相」。真正會看會觀的,看的是背後的「道」、深處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