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王的行草有多厲害?看完這16幅書法名作你就知道

2021-01-12 文眼看世界

書法歷史中,二王人人皆知,但對於普通百姓來說,卻還是陌生了些。那麼,對於二王,今天咱就一起說道說道。

何為「二王」?

後人將東晉大書法家 王羲之 和 王獻之 父子, 並稱 為「 二王 」。

王羲之

(公元303-361)字逸少,號澹齋,原籍琅琊臨沂(今山東臨沂),後遷居山陰(今浙江紹興),官至右軍將軍,會稽內史,是東晉偉大的書法家,被後人尊為書聖。

他出身於書法世家,伯父王翼、王導,堂兄弟王恬、王洽等都是當時的書法名手。

七歲那年,拜女書法家衛鑠為師學習書法。王羲之臨摹衛書一直到十二歲,雖已不錯,但自己卻總是覺得不滿意。因常聽老師講歷代書法家勤學苦練的故事,使他對東漢草聖張芝的書法產生了欽羨之情,並決心以張芝的故事來激勵自己。

他最好的書法,首推《蘭亭集序》。那是他中年時候的作品。東晉有一個風俗,在每年陰曆得三月三日,人們必須去河邊玩一玩,以消除不祥,這叫做「修褉」。 永和九年的三月三日,王羲之和一些文人,共四十一位,到蘭亭的河邊修褉。大家一面喝酒,一面作詩。作完了詩,大家把詩蒐集起來,合成一本《蘭亭集》,公推王羲之作一篇序文。這時王羲之已醉了,他趁著酒意,拿起鼠須筆,在蠶繭紙上,揮起筆來。這篇序文,就是後來名震千古的《蘭亭集序》。此帖為草稿,28行,324字。記述了當時文人雅集的情景。作者因當時興致高漲,寫得十分得意,據說後來再寫已不能逮。其中有二十多個「之」字,寫法各不相同。宋代米芾稱之為「天下行書第一」。傳說唐太宗李世民對《蘭亭序》十分珍愛,死時將其殉葬昭陵。留下來的只是別人的摹本。今人所見,皆為《蘭亭序》臨摹本。

王羲之行草賞析

王獻之

(公元344-386),字子敬,會稽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官至中書令,故世稱大令,是王羲之的第七子。

幼時從他父親學書,後來取法張芝,別創新法,自創一格,與父齊名,人稱「二王」。他的書法,兼精楷、行、草、隸各體,尤以行草擅名。他的楷書以《洛神賦十三行》為代表,其行書以《鴨頭丸帖》最著。草書名作《中秋帖》,列為清內府「三希帖」,之一。《墨林快事》評其書曰:「筆畫勁利,態致蕭辣,無一點塵土氣,無一分桎梏束縛。」

王獻之是魏晉書家群體中的一位巨子。父親王羲之的悉心的傳授和指導,使他奠定了堅實的筆法基礎。由於他是魏晉名家中晚出的一位,客觀上為他提供了博採眾家之長、兼善諸體之美的機遇,贏得了與王羲之並列的藝術地位和聲望。

王獻之行草賞析

相關焦點

  • 此人行草拜二王為宗,精用筆,結字風神灑落,骨老健,好帖請收藏
    幼從叔祖晚清名孝廉任心尹公精研 詩文 ,青箱家學,淵源有自,平生愛書法,六十餘年精勤不懈,功力之深,鮮有其匹。善鑑別,富收藏,精用筆,擅各體,風神灑落,筋骨老健。楷書法初唐,行草宗二王,分隸學兩漢,在繼承優秀傳統基礎上,推陳出新,創出自己風格,雄健挺拔,工整秀麗,深受國內外書法愛好者讚賞。早歲蜚聲藝苑,著作論述極富。
  • 這位六指醜八怪,書法精妙入神,筆下書法盛傳近500年
    明朝中期的書壇之上,有這樣幾個人撐起了一片天,他們就是名留青史的江南四大才子,唐伯虎、文徵明、祝允明以及徐禎卿,這四人的書法各有各的特點。就拿祝允明來說,他被後世多位書法家,奉為「明朝狂草第一人」,其草書功力遠超同代之人,說是冠絕大明朝也不為過。
  • 150幅書法作品「翰逸神飛」
    1月11日上午,「翰逸神飛——石躍峰書法作品展」在山西美術館開展,不少藝術家和書畫愛好者500餘人出席了開幕式。本次展出書法作品150幅,這是石躍峰書法創作實踐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和有益交流,是向黨和祖國的獻禮,向人民的匯報。開幕式上,原省委常委、宣傳部長胡蘇平宣布開幕。
  • 蘇東坡與趙孟同書《歸去來兮辭》,誰能在書法上更勝一籌
    這篇詩文也為歷代書家所鍾愛,以此為創作內容的傳世書法作品很多,其中分量最重的兩位書家當蘇東坡與趙孟,蘇趙兩人在書法史上的地位毋庸多言,蘇東坡為四家之首,趙孟能跨越時代與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並立。《論語·泰伯》有言:「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隱」,文人名士無不在見與隱之間輾轉徘徊。居廟堂之高需要風雲際會,處江湖之遠則在一念之間。當有志難舒之時,便遠離世俗,堅守住自己的完整個性與品格。
  • 經常被誤讀的6幅書法:讀懂2幅是高手,4幅是專家,6幅是大師
    文/博白本文我們來講講我國的書法字體。大家都知道我國的傳統書法,字體主要有楷行草隸篆等五種類型。這五種字體,全都有自己的書法要求,其中包括筆順和結構。而這些字體裡,又以草書最為難。因為草書有許多的連筆,還有許多的簡筆,如果沒有專門研究過草書,你根本就不會寫,自然也就無法看懂。
  • 陳燁談大字行草創作:取明清調條幅形式,自然書寫加個性發揮
    作品局部墨色對比浙江陳燁的行書作品《白樸<駐馬聽.吹>》創作手記:近一兩年中,我主要在大字行草上用功和思考。方法上窮源溯流,沿二王一脈帖學進行梳理。這件作品章法上以明清調條幅形式呈現,字法上融合顏(真卿)、米、董,在自然書寫上加入個性發揮,筆法上把絞轉做到精緻到位,墨法上做到變化和統一,豐富了作品的視覺效果。
  • 張瑞圖書法作品
    近人馬宗霍在《書林藻鑑》中綜述明代書法曰:  「帖學大行,故明人類能行草,雖絕不知名者,亦有可觀,簡牘之美,幾越唐、宋。惟妍媚之極,易粘俗筆。可與入時,未可與議古。偶有三數傑出者,思自奮軼,亦末敢絕塵而奔也。」  「晚明四家」中的邢侗、米萬鍾、董其昌當屬馬宗霍所云的「偶有三數傑出者,思自奮軼,亦末敢絕塵而奔也。」  邢侗精研東晉二王,臨摹幾可亂真,自謂「拙書唯臨晉一種」;米萬鍾擅行草,作為米芾後裔,謹守家法,在米字體格中唯增圓潤。兩人雖不學趙孟頫之體,卻未離二王樊籬。
  • 金鼠迎春 禮讚中國——書法名家董廷超橫幅書法恭賀鼠年新春大吉
    他諸書皆修,功高行草一品,筆墨精神直趨傳統文人書法的核心品質,恣意但不張癲狂,法嚴卻不呆板,筆逸墨秀,大雅一品。 很明顯,他的書法是以傳統為源承的,也是以文脈傳承為擔當的。後人雖然盡知王羲之為書法賢聖,崇仰情懷是有的,但是以聖為追,在師宗王羲之筆法的磨礪中施力未必豐足。因為許多書法修煉者感覺王羲之既然是書法歷史的一座高峰,師習其帖,總是難得精工,與其得其皮毛,不如繞過不師,這就是書法修煉一品法帖的畏難情緒,正是在這種情緒的左右下,時代書風有意避開了王羲之的筆法磨礪,而走上了一種較為淺薄的自我主張:不師賢本,書法自造。結果令書壇法度有崩,醜書有舉。
  • 筆隨意行 情於墨中——楊恢和他的書法藝術
    初由唐楷、魏碑入手,得其法度;上研西周金文,得其厚;隸法張遷、乙瑛,得其古;行草法二王、張顛、懷素。承宋四家,繼明張長水、王孟津,續清何子貞、趙之謙,得其韻味。楊恢朝臨暮寫,從實臨到意會,朝夕與古人為伍,與經典對話,營造出一個古雅經典的藝術空間。在黑與白的筆墨世界,追求古、拙、厚、韻結合之趣,寒來暑往,由技而進乎藝。
  • 現代著名書法家吳玉如,最美3幅書法作品,筆法瀟灑自如讓人稱讚
    再看吳玉如的第二幅書法作品,這幅書法作品給人的感覺非常的委婉,相比第一幅給人的感覺完全不一樣,這就是書法的藝術美,書法非常的博大精深,雖然同是吳玉如的書法作品,但是寫出來的感覺是不一樣的,你看了吳玉如的這幅書法書法作品以後有何不同的感想?
  • 形象點評朱軍的三幅書法:第一幅如猴,第二幅如鼠,第三幅如豬
    為了增加些書法點評的趣味觀感,筆者分別以猴、鼠、豬來類比這些書法的觀感形態。第一幅書法如猴。這幅書法作品的內容是《上善若水》,書法的詞句很是端雅,但是書法的筆法卻是相當輕飄,筆不入紙,墨不透背,沒有中鋒行筆的力道,多有猴躥猴跳的輕飄,所以筆者把這一幅書法作品觀之為猴態書法,就是用筆無勁,動感輕飄的比喻吧。
  • 董其昌大字行草書法,速比奔雷逐閃電! ​
    原創文旅項目有我們嘉盛世旅遊規劃設計有限公司董其昌大字行草書法手卷《書王定國所藏煙江疊嶂歌》,綾本36.5×1037cm,馮秉恭舊藏。來源【保利拍賣十五周年】神骨天成丨董其昌《擬蘇東坡煙江疊嶂圖詩書畫合璧卷》。
  • 中國書法申遺宣傳片,值得珍藏!
    相傳在秦朝時篆字就有若干種。有鳥、蟲、蛇頭篆,這些篆書的起筆處畫有鳥、蟲、蛇頭的形狀。書法藝術不是具象的再現客觀事物,而是抽象的藝術。因此,這類書體只能在歷史上曇花一現,不能成為真正的書法藝術。就篆書的藝術而言鐘鼎文、石鼓文結構奇古,融入了先民質樸的美,更受後人所喜愛。周宣王時的《毛公鼎》上共有32行,497字的銘文,是金文作品中的佼佼者。
  • 王陽明行草書法的代表書作,筆法雋秀,字字顯露仙風道骨,好書法
    申明:本文由清雅閣原創發布,圖文版權歸清雅閣所有;如有轉載請註明出處,致謝!行草書法的特性及書法的規律簡述:行草書法是最自由的一種書體,這也就表明它的兩個特點:一是筆法最豐富,二是造型(結構)更富於變化。正因為行書極盡變化不可捉摸,所以清代書法理論家劉熙載《藝概》中說,「行書行世之廣,與真書略等,篆隸草皆不如之,然而有此體以來,未有專論其法者。」
  • 安徽有兩幅畫,每幅價值16萬元,作品是蝴蝶翅膀做的
    我聽過很多水墨畫和水粉畫,你聽說過蝴蝶畫嗎?蝴蝶畫,顧名思義,就是用蝴蝶做成的畫,我們都知道蝴蝶的翅膀非常華麗,可以作為顏料來填充顏色,這種繪畫方法最初是由唐騰王裡元嬰創造的,後來由他家的幕賓傳播到民間,導致了如今的蝴蝶畫。
  • 閒散超脫 墨青大師書法藝術欣賞
    墨青自幼酷愛書法,從十幾歲開始學書,拜著名書法家中石先生為師。先臨柳體、歐體,又學趙孟頫,後習二王、米芾、文徵明等行草法帖。為了充實筆力,再學魏碑,並注重碑帖的結合與兼容,逐步探索出自己獨到的書法藝術風格。
  • 「藝術中國 雙年展」—— 於文興書法作品鑑賞
    2021-01-01 16:18:30 來源: 書畫名家藝術網 舉報
  • 中國最美100幅傳世書法,看到第1幅就懵圈了!
    研習書法的人,也未必每幅都熟悉。所以建議您把這篇文章收藏了,慢慢欣賞。下面就讓小編為您一一展示。  一、巫言鬼語——楚帛書    十、墨色有綠意——平復帖    七十三、萬鐘行草得南宮家法——七言詩句
  • A12,四字書法欣賞:格物致知(共六幅)
    格物致知,書法作品一格物致知,書法作品二格物致知,書法作品三格物致知,書法作品四格物致知,書法作品五格物致知,書法作品六。在以上幾幅書法作品中,不知大家最喜歡哪幅?我覺得還是更欣賞扇面那幅,感覺它帶來更多的文學審美價值。因為下面有些小字,小字的內容很不錯。可以學習借鑑。
  • 李白:筆氣豪逸的大唐書法家 慧眼獨具的美術鑑賞家
    約略而言,計有五端:一是李白有不減古人、無愧後人的書法真跡,二是李白書法有「二王」書法的基因傳承,三是李白有著眼創新的書法理念,四是李白有獨具慧眼的書法禮讚,最後是,李白的書法曾得到歷代大書家的珍藏和高度評價。  不減古人的書法真跡  李白存世有書法真跡《上陽臺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