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退少補想退出上千元個稅?這裡有一份操作指南

2021-01-21 東方財富快訊

中新經緯消息,關係著每個人錢袋子的個稅彙算清繳工作終於開始了,這也是中國個稅史上首次彙算清繳。

原本年度彙算工作應該在3月1日開啟,但受疫情影響,這項工作推遲了。不過據國稅總局官網消息,近日全國多地已陸續開放了手機APP、網頁等遠程辦稅功能。不少納稅人已經成功申請退稅了,快去看下你的個人所得稅APP,可能有驚喜。

為什麼要進行年度彙算?

簡單來說,因為新個稅法實施之後,單位為個人代扣個人所得稅,但這只是預繳,可能會多繳或者少繳。年度彙算給納稅人「查遺補漏」 機會,多了退還、少了補繳,以確保充分享受改革紅利。

據國家稅務總局,雲南、青海、山西、廣西、貴州、大連、內蒙古、遼寧、吉林、江蘇、安徽、江西、廣東、海南、陝西、甘肅、新疆、深圳、黑龍江、上海、浙江、福建、山東、河南、湖南、重慶、四川、西藏、寧夏、寧波、廈門、青島等地的納稅人,可通過手機APP、自然人電子稅務局等遠程辦理2019年度個人所得稅綜合所得年度彙算。

不過,北京、天津、河北、湖北等地該功能還暫未開放。12366客服人員表示,其他地區也將陸續開放。

北京等地暫未開通個稅彙算功能

此外,對於有小夥伴反映頁面顯示「系統開小差」,無法登陸的問題,該客服人員表示,可能登陸的人太多,可以稍後再嘗試重登。

哪些納稅人需要辦理年度彙算?

需要注意的是,並不是所有納稅人都需要辦理年度彙算。兩種情況的納稅人,需要辦理年度彙算:

1。 2019年度已預繳稅額大於年度應納稅額且申請退稅的;

2。 2019年度綜合所得收入超過12萬元且需要補稅金額超過400元的。

有小夥伴可能要問了,哪些是綜合所得?綜合所得包括四項,分別是工資、薪金所得,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

其他的經營所得、利息股息紅利所得、財產租賃所得、財產轉讓所得和偶然所得,甚至納稅人選擇不計入綜合所得的全年一次性獎金等,都不算綜合所得。

還有四種情況的納稅人,無需辦理年度彙算:

1。 需補稅但年度綜合所得收入不超過12萬元的;

2。 年度彙算需補稅金額不超過400元的;

3。 預繳稅額與年度應納稅額一致;

4。 不申請年度彙算退稅的。

彙算結果可能「多退少補」

微博中,不少網友曬出自己的彙算結果,有的退了上千元,有的則需要補稅。

哪些情況可能會退稅呢?國家稅務總局曾就2019年度個人所得稅綜合所得彙算清繳事項發布《徵求意見稿》,明確7種情況個稅可申請退稅:

1。 2019年度綜合所得年收入不足6萬元,但已經預繳過個人所得稅的;

2。 2019年度有符合享受條件的專項附加扣除,但預繳稅款時沒有申報扣除的;

3。 因年中就業、退職或者部分月份沒有收入等原因,減除費用6萬元、「三險一金」等專項扣除、六項專項附加扣除、企業(職業)年金以及商業健康保險、稅收遞延型養老保險等扣除不充分的;

4。 沒有任職受僱單位,僅取得勞務報酬、稿酬、特許權使用費所得,需要通過年度彙算辦理各種稅前扣除的;

5。 納稅人取得勞務報酬、稿酬、特許權使用費所得,年度中間適用的預扣率高於全年綜合所得年適用稅率的;

6。 預繳稅款時,未申報享受或者未足額享受綜合所得稅收優惠的,如殘疾人減徵個人所得稅優惠等;

7。 有符合條件的公益慈善事業捐贈支出,但預繳稅款時未辦理扣除的等。

這裡還要給大家普及一個小福利,根據國稅總局發布的《2019年度個人所得稅綜合所得年度彙算辦稅指引》,如果您屬於綜合所得年收入不超過12萬元需要補稅或者年度彙算補稅金額不超過400元,並且在取得所得時扣已依法預扣預繳了個人所得稅,那麼您無須補繳稅款。

反之,則需要補稅。如果未依法補稅,可能面臨稅務行政處罰,並記入個人納稅信用檔案。

根據稅收徵管法第六十二條,納稅人未按照規定期限辦理納稅申報和報送納稅資料的,由稅務機關責令限期改正,可以處2000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可以處2000元以上1萬元以下的罰款,並追繳稅款、加徵滯納金。

手把手教您如何辦理

辦理年度彙算主要有三種方式:自己辦、單位辦、請人辦。如果您需要自己辦理,可以通過個人所得稅 APP、自然人電子稅務局遠程辦理。

第一步:在下載完個人所得稅APP後,進入首頁,點擊「綜合所得年度彙算」。

綜合所得年度彙算頁面

第二步:如果已經開通個稅彙算的地區,則可以跳轉到下一頁。填報方式上,有兩個選項,分別是「使用已申報數據填寫」和「自行填寫」,由單位代扣個稅的納稅人可以選擇「使用已申報數據填寫」,這樣可以簡化填寫信息;其他情況可選擇「自行填寫」,逐項填報申報表。

選擇填報方式

第三步:在選擇「使用已申報數據填寫」後,頁面會顯示納稅人的基本信息、收入和稅前扣除,可逐項查看是否有錯誤或者漏填信息,點擊即可修改。

確認個人基本信息

注意,在「收入和稅前扣除」信息中,包括需要完善收入數據(如勞務報酬或稿酬需要點新增,還可進行一次性獎金設置)和完善扣除信息(包含專項附加扣除、專項扣除、商業健康保險、準予扣除的捐贈額等)。

第四步:確認信息無誤後,可以點擊下一步,就可以看到彙算結果了。確認結果後點擊「提交申報」即可。

提交申報

如果存在多繳,可以選擇申請退稅,再選擇需要退稅的銀行卡。如果存在少繳稅,則需要補稅,可以點擊立即繳稅,選擇相應的支付方式付款。當然,如果您符合免予彙算的條件,可以在申報頁面直接點擊享受免申報,就無需繳納稅款了。

(文章來源:中新經緯)

相關焦點

  • 多退少補,想退出上千元個稅?這裡有一份操作指南-虎嗅網
    關係著每個人錢袋子的個稅彙算清繳工作終於開始了,這也是中國個稅史上首次彙算清繳。原本年度彙算工作應該在3月1日開啟,但受疫情影響,這項工作推遲了。不過據國稅總局官網消息,近日全國多地已陸續開放了手機APP、網頁等遠程辦稅功能。
  • 你的個稅可以多退少補啦!只需這樣操作→
    來源:金投網2019年度個稅可「多退少補」根據國家稅務總局公布的《關於辦理2019年度個人所得稅綜合所得彙算清繳事項的公告》,依據稅法規定,2019年度結束後,納稅人需要匯總2019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取得的工資薪金、勞務報酬、稿酬、特許權使用費等四項所得的收入額
  • 個稅「多退少補」你退了多少?
    很多小夥伴曬出了自己個稅退稅的金額,從幾十元到幾千元不等,有人甚至收到了6000多元的退稅。網友直呼「退稅真香」「天降橫財,夠吃頓火鍋了」。不過,也有小夥伴需要補稅。為什麼會有「多退少補」?因為個稅史上首次年度彙算開始了。
  • 個稅開始多退少補,有人退了上千元,看看你能退多少?
    「趕緊去查詢一下,看看自己能退多少。」 隨著我國稅收史上首次個稅彙算清繳啟動,不少人在微信群裡曬出了退稅「成績單」:有的人退了幾十元,有的居然退了幾千元。當然,還有的人交的稅不夠,需要補繳。 「別的小夥伴都辦理退稅了,我們這兒怎麼還沒開始?」
  • 個稅「多退少補」,讓工薪族更有獲得感
    因為個稅史上首次年度彙算開始了。很多小夥伴曬出了自己個稅退稅的金額,從幾十元到幾千元不等,有人甚至收到了6000多元的退稅。網友直呼「退稅真香」「天降橫財,夠吃頓火鍋了」。不過,也有小夥伴需要補稅。特別是,全國各地開始啟動個稅史上首次年度彙算,釋放出「多退少補」利好消息,有人退稅多達6000元,令人振奮。可見,雖然國家稅收減少萬億元,但卻換來了老百姓收入增長和安居樂業,進一步彰顯了政府讓利於民。  事實上,個稅徵收問題,說到底還是一個「分蛋糕」的問題,即社會財富如何通過兩次分配過程,達到公平和效率的最佳切合點。公平和效率是內在統一的,唯有公平的分配,才能達到有效率的經濟。
  • 個稅「多退少補」,你退了多少?
    &nbsp&nbsp&nbsp&nbsp很多小夥伴曬出了自己個稅退稅的金額,從幾十元到幾千元不等,有人甚至收到了6000多元的退稅。網友直呼「退稅真香」「天降橫財,夠吃頓火鍋了」。不過,也有小夥伴需要補稅。&nbsp&nbsp&nbsp&nbsp為什麼會有「多退少補」?因為個稅史上首次年度彙算開始了。
  • 金華個稅年度彙算開始,多退少補,手機就能辦!
    金華個稅年度彙算開始,多退少補,手機就能辦!國家稅務總局浙江省稅務局2020年3月31日具體怎麼操作?一起來看看這份操作指南吧!來源 | 金華稅務編輯|徐超校對 | 施展紅原標題:《金華個稅年度彙算開始,多退少補,手機就能辦!》
  • 個稅「多退少補」背後的所以然
    凡居民個人2019年度綜合所得收入超過12萬元且應補稅金額超過400元的,或者2019年度已預繳稅額大於年度應納稅額且申請退稅的,需要辦理年度彙算。  年度彙算,是居民個人將一個納稅年度內取得的工資薪金、勞務報酬、稿酬、特許權使用費等四項所得合併後,計算全年最終應納的個人所得稅,再減去當年已預繳的稅款,計算得出應退或應補的稅額,向稅務機關辦理申報並進行稅款結算。
  • 2019年度個稅綜合所得彙算清繳實行多退少補
    &nbsp&nbsp&nbsp&nbsp看看你是否滿足個稅退稅條件&nbsp&nbsp&nbsp&nbsp2019年度個稅綜合所得彙算清繳實行多退少補&nbsp&nbsp&
  • 你今年繳納的個稅即將「多退少補」
    在預繳稅款基礎上多退少補2019年1月1日,新修改的個人所得稅法全面實施。這次個人所得稅改革,除提高「起徵點」和增加六項專項附加扣除外,還在我國歷史上首次建立了綜合與分類相結合的個人所得稅制,以平衡不同所得稅負,更好地發揮個人所得稅收入分配調節作用。2020年3月1日至6月30日,我國居民將迎來首次個稅綜合所得年度彙算清繳。
  • 多退少補 我國稅收史上首次個稅年度彙算開啟
    我國稅收史上首次個稅年度彙算正式開啟,多省份已陸續開放了網上辦理渠道,北京也在10日開通了手機端遠程辦稅功能。什麼情況可以「退」、什麼情況需要「補」?對於我國稅收史上首次個稅年度彙算,要先理解兩個概念,一個是「綜合所得」,另一個是「年度彙算」。「綜合所得」包括工資薪金、勞務報酬、稿酬、特許權使用費這四項,不包括經營所得、利息股息紅利所得等。
  • 多退少補!2019年個稅彙算清繳要來了
    近日,國家稅務總局發布《關於辦理2019年度個人所得稅綜合所得彙算清繳事項的公告》(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9年第44號,以下簡稱《公告》),明確今年3月1日至6月30日期間,將採取多退少補的方式,辦理2019年度個人所得稅綜合所得彙算清繳,並對哪些人需要辦理年度彙算、納稅人可通過什麼渠道辦理年度彙算等熱點問題進行了解讀。
  • 個稅「多退少補」背後的所以然
    凡居民個人2019年度綜合所得收入超過12萬元且應補稅金額超過400元的,或者2019年度已預繳稅額大於年度應納稅額且申請退稅的,需要辦理年度彙算。年度彙算,是居民個人將一個納稅年度內取得的工資薪金、勞務報酬、稿酬、特許權使用費等四項所得合併後,計算全年最終應納的個人所得稅,再減去當年已預繳的稅款,計算得出應退或應補的稅額,向稅務機關辦理申報並進行稅款結算。
  • 個稅開始多退少補!有人退稅6000多元,攻略請收好→
    在杭州體育場路一家公司,同一個辦公室的幾個同事的彙算結果大相逕庭,有人要補稅幾十元,有人卻可以退稅幾千元。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差別?年度彙算怎麼操作?快來一起看看吧↓↓↓這些情況必須進行彙算浙江金瑞稅務師事務所副所長餘海濤說,個人所得稅年度彙算(以下簡稱年度彙算)簡單理解就是「查漏補缺、匯總收支、按年算帳、多退少補」。每年3-6月對上一年度進行彙算,今年因為疫情,國稅總局之前暫停了這項工作。為什麼要進行年度彙算?
  • 彙算清繳開始 個稅實行多退少補
    近日,2019年個稅彙算清繳已經成為眾多納稅人關注的熱點,更有網友曬出退稅截圖。4月3日,記者來到靈石縣天石廣場辦稅服務大廳了解靈石縣近期的個稅彙算清繳情況。記者從個人所得稅App上進行實操發現,按照步驟操作,辦理相關退稅或者補稅業務並不複雜。據了解,為方便納稅人,稅務機關為納稅人提供高效、快捷的網絡辦稅渠道,納稅人可優先通過網上稅務局以及手機個人所得稅App辦理年度彙算,稅務機關將按規定為納稅人提供申報表預填服務;不方便通過上述方式辦理的,可以通過郵寄方式或到辦稅服務廳辦理。
  • 今天起年度個稅可「多退少補」,手機即可操作(附攻略)→
    也就是說,工資薪金、勞務報酬、稿酬、特許權使用費等綜合所得,按年算帳、多退少補。市稅務局說,今天起,市民們就可以使用「個人所得稅」APP進行年度彙算。趕緊來試一試,說不定可以退稅到自己帳戶裡。注意:申報時,勞務報酬、稿酬等都要逐一點開確認哦。
  • 個稅開始多退少補,有人退稅6000多元!退補多少錢怎麼算...
    因為個稅史上首次年度彙算開始了。很多小夥伴曬出了自己個稅退稅的金額,從幾十元到幾千元不等,有人甚至收到了6000多元的退稅。網友直呼:「退稅真香」、「天降橫財,夠吃頓火鍋了」。不過,也有小夥伴需要補稅。從昨天開始,微博和朋友圈裡就有很多人在討論這樣一個話題:由於疫情延宕近一個月的2019年個人所得稅年度彙算,終於開始了。
  • 個稅開始多退少補,有人退稅6000多元
    簡單來說就是「合併全年收入,按年計算稅款」,然後多退少補。  個稅改革後,個稅的計算方法發生了改變,即將工資薪金、勞務報酬、稿酬、特許權使用費4項所得合併為「綜合所得」,按年計算個稅。  具體計算公式如下:  2019年度彙算應退或應補稅額=[(綜合所得收入額-60000元-「三險一金」等專項扣除-子女教育等專項附加扣除-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捐贈)×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2019年已預繳稅額個人所得稅稅率表。  7種情況下可以退稅  公式看不懂?
  • 個稅年度彙算多退少補 算一算你能退多少稅
    隨著各地開通手機個稅App辦理個人所得稅綜合所得年度彙算申報,很多小夥伴都計算著2019年繳稅情況,有人收到了一筆個稅退稅,也有人補繳了一筆稅,也有人退稅為0。(下圖為劉小姐的申報記錄中的應退稅額)(下圖為朋友圈中個稅補繳截圖)(下圖為退稅為0截圖)2019年1月1日,新個人所得稅法全面實施。
  • 個稅彙算倒計時20天,多退少補,發生危機卻是這些無良企業
    這裡作者要講的是一個「打敗你的不一定是你的對手」的經典案例。01 個稅彙算,爆出數家企業盜用個人身份俗話說「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為」,自個稅彙算開始後,出現了一個新的維權群體,他們就是我們尚未就業的大學生。近期各大高校在校大學生爆料,他們的個人所得稅APP上有個人工資記錄,被眾多無良企業盜用。被查出後,企業紛紛甩鍋給企業的財稅從業人員,出納,會計紛紛躺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