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時辰養生法 從早養胃開始

2020-11-21 山東衛生新聞網

 

一年之計在於春,一日之計在於晨,順時養生就這麼容易。

 

辰時養胃(早上7~9點),此時胃經當令。這個時間人體的胃腸消化吸收最強,是營養輸送到各個器官,滋養臟腑的最佳時刻。辰時也是天地陽氣最旺的時候,氣血流注於胃經,營養豐富的早餐能給胃提供豐富的原料,從而發揮「受納和腐熟水谷」的功能。《素問·經脈別論》中記載:「食氣入胃,散精於肝,淫氣於筋。食氣入胃,濁氣歸心,淫精於脈,脈氣流經,經氣歸於肺,肺朝百脈,輸精於皮毛,毛脈合精。」可見,養生要從養胃開始。

 

辰時養胃要注意以下幾點:1.早餐要吃熱的食物。人體氣血得熱則行,遇寒則凝,攝入冰冷的食物會使氣血不暢,從而「內傷脾胃,百病由生」。2.早餐搭配合理。要有幹有稀,穀類食物吸收後能快速補充能量,另外可以吃些雞蛋、豆製品、瘦肉等,適當吃點果蔬。3.避免太油膩。吃太多肉類或太油膩的食物,會加重胃腸負擔,可選擇各種粥、燕麥片、豆漿、芝麻糊等。

 

午時養心(11~13點),此時心經當令。《素問·靈蘭秘典論》中提到:「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午時是人體陰陽交替、氣血交換之時,《黃帝內經》中記載:「陽氣盡則臥,陰氣盡則寤」,午時是人體陽氣最旺盛的時候,而此時陰氣初生,可以小睡一會兒,使身體平衡過渡。午睡醒來可以搓搓手,手心有一個心包經的大穴——勞宮穴,搓揉該穴能提神醒腦,下午不易疲勞。

 

未時護腸(13~15點),此時小腸經當令。《黃帝內經》有云:「小腸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小腸是食物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場所,將食物中的營養精微吸收,通過脾的運化滋養全身,並將消化後的糟粕傳送到大腸。而這一切都是在小腸陽熱的作用下完成。但現在很多人因為經常熬夜,導致陽氣不足,小腸就會吸收不好,所以養好小腸最主要的是養好其陽氣。

 

養好小腸經可以在小腸經上做些按摩導引,或做些緩和的運動,比如甩甩手臂,按揉少澤(在小指外側指甲角旁)、陽穀(手腕外側,小魚際根部,腕關節突起的骨頭和尺骨頭突起間的凹陷處)二穴。古人最常用的方法是灸關元穴(肚臍下四橫指處),關元是小腸募穴,修行之人俗稱丹田,常灸關元可以補充陽氣,強身健體。

 

申時養膀胱(15~17點),此時膀胱經當令。膀胱經循行路線起於頭,經過背部,下行到腳,是人體行程最長、穴位最多的經脈,主要有兩大重要作用:既是人體陽氣的倉庫,又是人體排洩廢物的通道。所以,應保持膀胱經的通暢以排毒順暢,儲備更多陽氣,保持人體陽氣充足。正如《黃帝內經》所說:「陽氣者,若天與日,失其所則折壽而不彰。」陽氣充足,人體就健康。申時也是人體記憶力、判斷力最活躍的時候,所以,日常生活中可以把相對重要且耗費腦力的工作安排在這個時間段做。

 

經常捶捶肩背,可以幫助疏通膀胱經。膀胱經上有兩個重要而易操作的穴位,委中穴(膕窩橫紋正中)和承山穴(小腿肚正中,按揉時有酸脹感的地方),按揉此二穴可以緩解疲勞,治療腰腿酸痛。

 

勞宮灸天柱:先把兩手掌心(勞宮穴)互相搓兩三分鐘,然後兩手五指交叉放在腦後,捂住後頸部的天柱穴(後頸部後髮際正中線上半寸,往兩旁各1.3寸處:中指第二節為1寸),可疏通心經與膀胱經,起到解除疲乏的效果。

 

酉時養腎(17~19點),此時腎經當令。《黃帝內經》上說:「腎者,作強之官,技巧出焉,腎為先天之本」。腎藏精,主骨生髓,人體的衰老也與腎有密切關係,腎是人體最重要的器官之一。養腎最重要的就是要藏精,保持腎精充盈,腎經氣血就旺盛,人就光彩照人、精力充沛。酉時是養腎的最好時間,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揉耳朵。中醫認為腎開竅於耳,按揉耳朵可以保護腎臟,同時耳朵上有很多反應點,現在貼耳穴、耳針等方法就源於此,所以按揉耳朵有很好的健身效果。

 

酉時飲食應少量、清淡,且飯後喝一杯溫開水,不但能幫助消化和排泌,還可以清洗腎和膀胱,減少患腎結石、腎炎的概率。另外,小孩兒如果在該時間段發低燒,往往提示腎氣虛損,就要引起家長注意了,建議及時中醫調理。

 

經常按揉耳朵,但注意按揉的時候手儘量是溫的,而且每次要揉到耳朵發熱才有效果,尤其在申時按揉效果最佳,當然在其他時間段按揉也是很好的。按揉湧泉穴(在腳底,中趾尖與腳跟的上1/3處),可睡前洗完腳,兩手拇指點按該穴,可起到強腰固腎的效果。提肛和叩齒,這是養腎的好方法。以上方法簡便易行,貴在堅持。

 

戌時護心(19~21點),此時心包經當令。此時氣血流注於心包經,心包具有保衛心臟並能反映心臟某些功能。在中醫理論中,心包代心受邪,是心臟外近身護衛。

 

所以要想有個好心臟,強大的心包經是必不可少的。養好心包經最簡單易行的方法就是按揉心包經,心包經循行剛好就在手臂內側正中,好記好操作。

 

心包經有個穴位叫內關穴(在腕橫紋正中上三橫指寬處),該穴位如有青筋凸起、扭曲、紫暗,提示心包經堵塞不暢,要注意心臟疾病發生。

 

有幾個重要穴位可以經常按壓以保養心包經:內關穴(在腕橫紋正中上三橫指寬處),經常按壓,可以安神。勞宮穴(手握拳,中指與無名指指根之間的位置),戌時按揉這兩個穴位,可以起到養心降壓的作用。天池穴(乳外1寸、前正中線旁開5寸處),按摩時,可用雙手拇指或中指的螺紋面或指端適當輕緩柔和按摩兩側天池穴,對時常胸痛、胸悶的患者很是適合。郄門穴(前臂掌側,大約在腕橫紋上5寸附近),當心臟不舒服的時候,就可以用指尖用力按壓郄門穴,間斷按壓此穴,可緩解不適症狀。當然,保持心情舒暢至關重要。

 

亥時養百脈(21~23點),此時三焦經當令。亥時入眠,百脈皆能得以濡養,陰陽協調,則身體健康。亥時安靜入睡,百脈可以得到休養生息,三焦經氣血充足,運氣行水的功能可以得到充分發揮,人體各個部位都能分配到元氣,第二天醒來才能精力充沛。

 

睡前做3件事有助眠作用。1.以指當梳:中醫推拿功法中有一招叫「拿五經」,晚上睡前可將十根手指當作梳子,梳頭3分鐘以上,可以疏通五經,改善頭部血液循環。2.溫水泡腳:人體的腎經起於足下,溫水泡腳可以溫養腎經,達到補腎作用。3.捶背:「晚捶背,好入睡」,睡前可請家人幫忙,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輕拍輕叩背部,速度以每分鐘60~80次為宜,每次20分鐘以內即可。

 

責任編輯:瀚海

相關焦點

  • 藥師佛法門的十二時辰養生法
    藥師佛法門的十二時辰養生法  文:大願法師  子時養膽經法  二三到一點,子時開一天。  寅時養生 要保持熟睡  寅時是指凌晨3點到凌晨5點,是一天中肺經最旺的時候。在時辰養生中,寅時是肺值班。這時大地陰陽開始發生轉化,由陰轉陽,這時人們需要保持熟睡。寅時睡得好的人,第二天清晨就會顯得面色紅潤,精神也充沛。寅時經脈氣血循行流注至肺經,肺有病的人經常會在此時醒來,這是氣血不足的表現。
  • 一天十二時辰養生法
    凌晨保肝 正午養心 傍晚護腎   在中醫理論中,不僅四季的變換是一個完整的循環,有一套相應的養生理論,一天24小時也是如此。由於古人將一天劃分為十二個時辰,因此這套養生之法又被清代養生家尤乘稱為「十二時辰無病法」。
  • 中醫「十二時辰養生法」,為你解開健康密碼
    針對不同時辰所對應的臟器病症,如何運用"中醫十二時辰養生法"改善亞健康?當下年輕人流行的"朋克養生法"又真的有效嗎?8月20日晚,新華社"快看"快手直播間成功上線《神奇的中醫》系列直播節目第五期——尋找中醫的"健康密碼"。
  • 畲醫畲藥傳統療法、十二時辰養生法……這場講座乾貨滿滿!
    畲醫畲藥傳統療法、十二時辰養生法……這場講座乾貨滿滿!供稿:陳麗晶5月23日,在第四個「全國科技工作者日」即將到來之際,區科協特邀高級中醫康復理療師為全區科技工作者們帶來了一場「乾貨滿滿」的科學養生知識講座。
  • 十二時辰養生背後的科學意義
    原創:方泓隨著此前«長安十二時辰»的熱播,市民們又掀起了中醫養生的熱潮。疾病的發生發展與十二經脈的氣血流注以及時間有著極其密切的關係,所以運用中醫十二個時辰對疾病的診斷及治療以及養生有著重要的指導作用。現代生命科學研究已表明,人體生命是一個複雜的有機系統,系統之間的協調具有時間效應和節律性,主要體現在人體生物鐘的調節﹑生命體徵的微調變化﹑激素分泌的節律改變﹑器官組織功能的亢奮抑制﹑以及藥理作用的效率規律等。
  • 十二時辰養生法 寅時是號脈的最好時機
    孫立照,高級中醫養生師,山東廣播電視臺《養生》欄目製片人,中國科普作家協會會員,山東省科學養生協會常務副秘書長,山東省青聯委員。《食品與健康》、《長壽》等雜誌專欄科普作者。   現在我們把一天分為24個小時,而在古代人們則把一天分為12個時辰,也就是兩個小時相當於一個時辰,所以日養生也叫12時辰養生。12時辰和我們的五臟六腑以及經絡密切相關,在這12時辰當中,每一個時辰都有一個經、一個臟腑值班,所以,我們要針對每一個不同的時辰來保養其相對的臟腑。   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依照怎樣的次序鍛鍊經絡才能符合氣血盛衰和經絡運行的規律。
  • 養生十二時辰,中醫:什麼時辰就該做什麼事,錯了身體就亂套了
    地球自轉一周,就是一個白天加上一個黑夜共計24小時,這是我們目前使用最廣泛的計時時間,但是我們中國自古以來也有屬於自己的計時方法,六十年一甲子,一日分為十二個時辰,這些來自於中國漢民族的智慧結晶《易經》,在中國古代無論是從事哪個行業都必須要精通「五行」,也就自然有了中醫根據時辰來保健養生的方法
  •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十二時辰養生法助您健康養生
    古人將一天24小時劃分為12個時辰,每個時辰都會有不同的經脈最旺,當令「值班」, 人體內的經氣就像潮水一樣,會隨著時間的流動,在各經脈間起伏流注。古代養生家根據晝夜陰陽的變化規律,制定了尤其適合老年人的「十二時辰養生法」, 如果能夠順應這種經脈的變化,採用不同的方法,就可以達到良好的養生效果。
  • 養生十二時辰:順天時,應物候,安身心
    養生十二時辰:順天時,應物候,安身心 2021-01-02 18:3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讀懂「十二時辰」(上篇),或可了解眾多健康養生的方法
    古人將晝夜分為十二個時段,而每一個時段都叫一個「時辰」。十二時辰既可以指一天,也可以指其中的任意一個時辰。「十二時辰」是古代的勞動人民根據日間太陽出沒的自然規律、天色的變化以及日常的生產活動和生活習慣進行的歸納總結。「十二時辰」獨創於世,是僅屬於中國人的優雅!
  • 健康養生先養胃!5個飲食好習慣要養成
    現如今,健康養生已經成為多數人的生活訴求。但是,好多人只想著養生,卻忘記了養生需要先養胃,盲目進補不僅傷胃,還不利於身體健康。想要健康養生,我們需要先養胃,只有胃健康了,才能補充好身體所需的營養,進而達到養生的效果。
  • 十二時辰詳解
    今天早上起來第一件事,就是買了早餐回來,在電腦前把《長安十二時辰》看完了。48集啊,連載了很久啊,我也不知道我怎麼堅持看下來的。故事情節方面,我認為是很爛的,不怎麼吸引人,但是確實是一部良心劇了,服裝,道具,都挺符合唐朝的,就是這個故事不夠精彩。全劇是按照唐朝時期在長安的十二個時辰來講一件事的。
  • 中國傳統文化:「十二時辰」的養生之道(下篇),看道家如何養生
    近期的熱劇「長安十二時辰」中的報時官,可算是火了一把,別人在為了生活忙忙碌碌,他依舊淡定的報時。
  • 十二時辰養生—子時
    陰陽師自然界存在的基礎,陰陽平衡是確保自然萬物不受損害的根本,人體養生也是以調和陰陽為基礎的。我是研究中醫理論的嘮司雞,預知十二時辰養生小知識,請關注我,下篇繼續講述丑時。
  • 古今十二時辰對照表
    又用十二地支來表示,以夜半二十三點至一點為子時,一至三點為丑時,三至五點為寅時,依次遞推。【子時】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時辰的第一個時辰。(23時至01時)。【丑時】雞鳴,又名荒雞:十二時辰的第二個時辰。(01時至03時)。【寅時】平旦,又稱黎明、早晨、日旦等:時是夜與日的交替之際。(03時至05時)。
  • 十二時辰經絡養生之道(下篇),讀懂才知道該如何養生,益壽延年
    電視劇「長安十二時辰」中的報時官,可算是火了一把,別人在為了生活忙忙碌碌,他依舊淡定的報時。「巳正,大荒落——」、「戌,萬物滅盡——」。十二時辰早在漢代時,古人就將其取了十二個好聽的名字:「夜半、雞鳴、平旦、日出、食時、隅中、日中、日昳、晡時、日入、黃昏、人定」,又用十二地支來表示,以夜半的23:00-1:00子時,1:00-3:00為丑時,3:00-5:00為寅時,依次進行遞推。 而《黃帝內經》又將十二時辰與中醫的十二經脈相結合,每一個時辰對應著一個經脈,達到傳遞養生的效果。
  • 時辰 - 時辰對照表,十二時辰查詢
    教你如何看日晷圖導讀(目錄)十二時辰對照表十二時辰的讀音十二時辰詳解二十四小時和十二時辰對照表「更」和「鼓」的區分十二時辰養生法(黃帝內經時辰養生)比時辰更小的古代時間單位時辰歷史唐詩宋詞裡的十二時辰十二時辰對應的生肖
  • 十二時辰對應十二經絡循環,對應不同臟腑的不同養生法則
    大家好,不同臟器不同時辰的一個養生和注意的事項,其實說到這個問題,在之前的節目之中,咱們可能略微的也提起過,就是我們那人體有12經絡,古代把一天24個小時劃分為12個時辰。也就是我們現在用來計算的生肖,就叫作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 十二時辰的一生,一生中的十二時辰
    信息來源:伏羲國學 在古代,古人將一天分成十二個時辰 夜半,是十二時辰的第一個時辰,此時夜已深,千家萬戶早已經入眠。 但在一千多年前,落榜的張繼怎麼也睡不著,寒山寺的鐘聲響起,重重地撞入他心坎裡,撞出超越時空的永恆詩句: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如果你沒有張繼的詩情,還是早點入睡吧。
  • 養生十二時辰
    「故主明則下安,以此養生則壽……主不明則十二官危,使道閉塞而不通,形乃大傷,以此養生則殃……」心在人體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午時是養心最佳的時機,此時自然界與人體陽氣最盛,陰氣始生,陰陽交接,所以應順應天地的氣機變化,睡個午覺。古人把睡子午覺叫作「盜天地之生機」,可見其意義重大。  健康提醒高血壓患者,在午時不要生氣,不要暴飲,以免中風。